纵浪大化集-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因此,当时的出版家、画家与刻版者大都在欧洲各个国家工作过。
17 世纪的欧洲美术进了巴罗克时代。在插图艺术上,也显现出这种艺术
的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的特点。这里刊出佛兰德斯画家彼·保·鲁
本斯(1577—1640)的作品一幅,可算是当时插图的代表作品。大画家伦勃
朗也曾为《圣经》作过蚀刻铜版画插图,但在他生时未能出版。同时代的英
国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插图画家,名叫弗兰西斯·巴洛,他为《伊索寓言》
作过插图(1666)。
教士为死神所惊吓
〔德国〕汉·荷尔拜因作
总的来说,17 世纪并不是插图艺术的高峰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认为
在古典作品里加插图是一件不够庄重的行为,对此持否定态度。当时的许多
大开本书籍往往仅限于有繁复甚至是繁缛装饰图案的扉页与花体的开首大写
字母,至多再加上一张扉页插图或作者画像。
马·巴尔贝里尼《诗集》插图〔佛兰德斯〕鲁本斯作 1634 年
18 世纪
18 世纪时,西欧插图艺术的中心转移到法国,插图的对象也逐渐从以宗
教性、纪念性书籍为主转移到以诗歌、小说为主。当时,除整页的插图外也
出现了一些起装饰作用的小型图(vignette)。作这样的小品的名家有
让·巴·奥德莱、法·波歇(他为莫里哀的作品作过插图)、于·法·格拉
夫洛(为薄伽丘、莎士比亚、拉辛的作品作插图)等等。当时还盛行几位插
图者为同一部作品作图一并刊出的风气。而他们的画都由工匠来镌刻,这样
做,效果自不免与原作有距离。但从另一方面说,熟练、有艺术眼光的工匠
掌握镌刻特点后,给原作增加光彩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因此,对画、镌分工
亦不可全部否定。让·米·莫罗则是自己作画自己镌刻。他为卢梭的《新爱
洛绮丝》(1761)及《忏悔录》(1781—1788)所作的插图很能代表当时流
行的“洛可可”朝新古典主义转变的风格。他的早期作品纤巧、精美、浮华,
从中可看出当时所崇尚的美学趣味。
《新爱洛绮丝》插图〔法国〕让·米·莫罗作 1774 年
18 世纪的英国插图艺术,除威廉·贺加斯外,值得一提的是托马斯·比
尤伊克(1753—1828)。他是促使木刻重新流行并成为主要版画技法的英国
艺术家。他不用木面(纵切面)木刻而爱用木口(质坚木材的横断面)木刻
作画,他发明使用錾刀把图象刻入木版的技法,并用平行线取代交叉阴影线,
以获得宽广的色调和结构。他又使白线印法重新流行,还从印刷上设法使所
印物背景呈灰色,从而提高大气云雾和空间层次的美感效果。他为多种寓言
包括《伊索寓言》作过插图,也为哥尔德斯密斯等人的诗作作过插图。他还
作了不少木刻小品,饶有乡野情趣,富有生活气息。
意大利的威尼斯当时也是一个中心。那里最著名的铜版画插图家是
乔·巴·比亚泽塔,他于1745 年为塔索的《被解放的耶路撒冷》(1579)作
过插图。
但是18 世纪世界版画艺术的高峰应该说是在日本。市民的逸乐生活使浮
世绘得以出现,木刻版画为其中的一个分支。通常认为菱川师宣(约1618—
约1694)是浮世绘的第一位大师,他就为日本小说作过插图。从单色转到二
色的木刻版画是奥村政信的一大贡献。西村重长、石川丰信则致力于戏剧画。
1765 年,铃木春信(1725—1770)创作了多色木刻版画,并于同年开始为俳
句设计锦绘。东洲斋写乐创作有许多色彩漂亮的演员头像,它们应该说是戏
剧文学的配图了。
19 世纪
发展到19 世纪,文学插图艺术进入了成熟期。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
品精采纷呈,美不胜收。其发展趋势与嬗变情形难以用几句话概括,总之,
欧洲文学艺术先后出现的诸种思潮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
主义、唯美主义。。在文学插图这一领域内也莫不都有所显示。大艺术家如
安格尔、德拉克洛瓦、杜米埃、蒙克等,都在插图方面留下了自己的成绩。
也有一些艺术家对插图艺术情有独钟,几乎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用在这上
面,如多雷、克鲁克香、比尔兹利(1872—1898)。这里刊登几幅有特色的
插图,以多少显示这门艺术的发展脉络与多种风格。
圣赫伯特教堂赛·罗杰斯《诗集》插图
〔英国〕约·马·泰纳作 1838 年
首先要介绍的是英国著名风景画家约瑟夫·马略特·泰纳(1775—1851)
为英国诗人赛·罗杰斯(1763—1855)的诗所作的版画插图。从中亦可窥见
泰纳所作大幅风景油画的特点。顺便提一句,诗人罗杰斯可算是个雅士。他
是银行家之子,自己也从事过金融业,他又是一位艺术品收藏家。他的“早
餐会”是伦敦文人墨客的聚会场所,竟一直持续了40 年之久。1850 年华兹
华斯死后罗杰斯曾被提名为桂冠诗人,但这一荣称为他婉辞。泰纳也为拜伦、
司各特、弥尔顿、坎贝尔等的诗篇作过插图,其中《恰尔德·哈洛德》的插
画(1832)最为有名。
托马斯·罗兰森(1756—1827)可以说是英国漫画与幽默插图的创始人。
他为《亨佛利·克林克》等风俗小说作过插图。有名的插画家克鲁克香是在
他创作风格的影响下成长发展起来的,克鲁克香与菲兹为狄更斯幽默作品所
作的插图代表了当时文学插图的最高水平。
英国19 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个艺术—文学派别,叫“拉斐尔前派”。该
派的成员差不多都对书籍装帧插图表现出强烈兴趣,其中最重要的是威廉·莫
里斯、伯恩—琼斯、但丁·加·罗塞蒂、威·霍·亨特、约·艾·米莱斯。
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1828—1882)自己是诗人兼画家,其妹克里斯
蒂娜·乔治娜·罗塞蒂(1830—1894)也是一位诗人。这里刊登女诗人诗集
《小妖精集市》(1862)的插图,插图作者是哥哥。兄妹合作出版诗画,也
算是文学插图史上的一段佳话了。
克·乔·罗塞蒂《小妖精集市》扉页图
〔英国〕但·加·罗塞蒂作
英国有两本以小姑娘艾丽丝为主人公的童话,可称得上妇孺皆知,即《艾
丽丝漫游奇境记》(1865)和《镜中世界》(1872),作者为刘易斯·卡罗
尔(1832—1898)。卡罗尔也会作画,曾尝试亲自为两部童话配制插图,但
并不成功。后来二书由《笨拙》周刊的漫画家约翰·坦尼尔(1820—1914)
—他曾包画该刊的政治专栏“大减价”的漫画——来配画,结果使文、画成
为双璧,一直流传至今不衰。由于二书在我国流传甚广,见到的机会很多,
这里仅仅介绍一幅,所表现的是《镜中世界》里的艾丽丝遇见一对孪生兄弟
的事。英国现代作家约·博·普里斯特利特别推荐坦尼尔的插图,认为“他
发现了英国人性格里的一道金色的光彩”。插图准确把握作品人物的民族性
格、民族气质,的确是其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这幅插图上双生兄弟脸部表
情是颇堪玩味的。
特维德尔·狄和特维德尔·顿《镜中世界》插图
〔英国〕约·坦尼尔作 1872 年
前面我们提到作家醉心于为自己的作品作插图,大多力不从心。但是例
外也不是没有。在19 世纪,稍早的有雨果、萨克莱,稍后的则有约·鲁·吉
卜林(1865—1936)。
19 世纪末英国文学插图史最大的事件就是奥·比尔兹利的出现。他的画
在当时真有惊世骇俗的效果。他为古罗马讽刺诗人尤维纳利斯的讽刺诗作过
一幅插图,图中活脱脱描绘出一个荒淫、凶悍的贵族妇女的形象,使人联想
起当时历史上所发生的种种骇人听闻的事件。而这也正是尤维纳利斯诗歌的
内容。
在法国,19 世纪的大艺术家与文学插图艺术有更为密切的关系。最引人
注目的莫若德拉克洛瓦了。他酷爱文学,他的艺术创作一贯从欧洲浪漫主义
文学中汲取营养,而他的绘画也反过来促进了文学的繁荣。由他插图的法译
本《浮士德》(1828)的出版是文学插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接下来出现的
杰出的插图艺术家有杜米埃、托尼·约汉诺特、伽伐尼等。1838 年版的《保
尔与薇吉尼》是插图画家的一次“群英会”。在此书中,海景由依莎贝负责,
于哀特专画陆上风景,雅克绘动物,梅桑尼作装饰画,而“无处不在”的约
汉诺特则包画余下的一切。为1839 版拉封丹《寓言》作画的格兰德维尔画风
怪异,有象征意味,可以算是后来出现的超现实主义流派的一位先驱。至于
插画圣手多雷,可以说如果没有了他的贡献,整部文学插图史会大为减色。
1850—1870 年在文学插图方面,毫不夸张地说是多雷的时代。他的多种风格
与特殊个性均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稍后出现的印象主义艺术也与文学插图艺术息息相关。马奈于1875 年为
美国诗人爱伦·坡的《大鸦》作插图,促进了坡的诗歌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
的影响。在马奈之后,1893 年莫里斯·德尼(1870—1943)为纪德的《于里
安游记》作画。步后尘的画家还有德加、图卢兹—洛特雷克等。后印象主义
画家保尔·高更1893—1895 年在塔希提岛作画,他当时写有题为《诺阿、诺
阿》(意为“芳香的土地”)的日记,并配有自己绘的插图。这可以算得上
是一本“艺术家的书”了。鲁迅对此书很感兴趣,曾托人在国外购买。(详
见《鲁迅书简集》)
印象主义画家毕沙罗曾为诗人于勒·拉福格(1860—1887)的一部小说
集《道德传奇》作画。这里刊出其中的一幅。该图左上角写有“莪菲丽亚”
字样,想来小说内容与《哈姆雷特》有关。至于波德莱尔之后的象征主义流
派,为之作画的艺术家就更多了。
拉福格《道德传奇》木刻插图
〔法国〕卡·毕沙罗作 1897 年
德国是石印技术的故乡,后来,彩色石印也是在德国首先发明使用的。
但是在丢勒与荷尔拜因之后,那里的文学插图事业不很兴盛。直到19 世纪,
德国才再次出现一位杰出的插图画家,他就是阿道尔夫·封·门采尔(1815—1905)。他是现实主义风格插图的倡导者,而且他非常坚持要忠实地复制
画家的原作。1839—1842 年间,门采尔受雇为《腓特烈大帝的生平与业绩》
一书作插图,该书长达30 卷,从1843 年开始出版直到1856 年才出齐。为真
实地反映历史,门采尔精心研究档案资料和历史遗物,共作插图600 幅,也
因此而成为知名的插图画家。另外他还作了油画组画《腓特烈大帝生平》,
其中《腓特烈大帝的长笛音乐会》(1850—1852)是幅名作。这里刊登的是
他的版画插图,题目是《腓特烈大帝演奏长笛》,系上述30 卷本1860 年版
中的一幅。门采尔的画为后世现实主义风格插图开了先河,他的影响远远超
出德国的国境。
腓特烈大帝演奏长笛
《腓特烈大帝的生平与业绩》插图
〔德国〕阿·封·门采尔作 1860 年
在俄国,19 世纪的许多大画家,如列宾、弗鲁别利等,都为俄国18、19
世纪的文学名著作过精美的插图。
亚历山大·阿庚(1817—1875)的《百图》曾由鲁迅与孟十还
介绍给中国读者。两位前辈从上海旧书摊上觅到原书时的雀跃心情,至今可
以从鲁迅书前的《引文》里见到。这里也附上一幅,以供欣赏。
《百图》之一
〔俄国〕亚·阿庚作 1846 年
美国的文学插图事业实际上是19 世纪才正式出现的。亚历山大·安德森
是这方面的先驱者,他在美国首创用钢版镌刻插图,为亚当斯和达雷的发展
铺平了道路。达雷所绘的华盛顿·欧文作品的插图恰到好处地传达出原作中
那种温厚的幽默。此后出现的插图画家有拉法奇和凡德(他为《鲁拜集》作
过插图)。稍后的则有霍华德·派尔(这里刊登一幅他表现海盗故事的插图)、
马·拉塞尔(他专画西部牛仔的题材)、弗·雷明顿(他以擅画骏马与骑手
著称)、E。W。坎贝尔(他为马克·吐温的《赫克贝利·费恩》作过插图)、
麦·派立许(他为肯尼思·格雷厄姆的几种童话作过插图)、却·戴·吉卜
森(他笔下那些甜美的姑娘被称为“吉卜森女郎”)、A。B。弗洛斯特(他为
《雷默斯大叔》作过插图)E。A。艾贝(他喜欢用钢笔画反映历史题材)、潘
内尔,当然,还有为库柏的《最后的莫希干人》插画而出名的奈·康·韦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