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颜氏家训集注 >

第63部分

颜氏家训集注-第63部分

小说: 颜氏家训集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隋志不载,两唐志云:“李虔续通俗文二卷。”则是李虔续子慎之书也。今有
臧镛堂、马国翰辑本,然两书却不分。
〔八〕段玉裁曰:“李密一名虔,见李善文选注。”器案:段氏引文选
注,见李令伯陈情事表注引华阳国志。李密名虔,亦见晋书本传。
〔九〕赵曦明曰:“晋中经簿已见前。隋书经籍志:‘王俭又撰七志:
一曰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二曰诸子志,纪古今诸子;三曰
文翰志,纪诗赋;四曰军书志,纪兵书;五曰阴阳志,纪阴阳图纬;六曰术
艺志,纪方技;七曰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其道、佛附见,合九条。’”〔一
0〕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梁有常用字训一卷,殷仲堪撰,亡。’”〔一
一〕器案:为,抑辞也。诗周颂思文正义:“太誓之注,不能五至? 。不知
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一二〕臧琳经义杂记十七曰:“案隋书经籍
志:‘通俗文一卷,服虔撰。’次在梁沈约四声、李概音谱、释静洪韵英之下,
则隋志亦不以为汉之服子慎所撰。唐志无服书,有李虔续通俗文二卷,初学
记器物部舟第十一下引李虔通俗曰:‘晋曰舶,音泊。’则阮氏七录所言,信
有征矣。然唐人书中所引,皆作服虔;太平御览、广韵或讹作风俗通,又作
风俗论。文选琴赋:‘嗢噱终日。’李注引服虔通俗篇:‘乐不胜谓之嗢噱。
嗢,乌没切;噱,巨略切。’名虽不同,要即一书也。”或问:“山海经,夏
禹及益所记〔一〕,而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二〕,如此郡县不少,以
为何也〔三〕?”答曰:“史之阙文〔四〕,为日久矣;加复秦人灭学〔五〕,
董卓焚书〔六〕,典籍错乱,非止于此。譬犹本草神农所述〔七〕,而有豫章、
朱崖、赵国、常山、奉高、真定、临淄、冯翊等郡县名〔八〕,出诸药物;
尔雅周公所作〔九〕,而云‘张仲孝友〔一0〕’;仲尼修春秋,而经书孔丘
卒〔一一〕;世本左丘明所书〔一二〕,而有燕王喜、汉高祖;〔一三〕汲冢
琐语〔一四〕,乃载秦望碑〔一五〕;苍颉篇李斯所造,而云‘汉兼天下,海
内幷厕,豨黥韩覆〔一六〕,畔讨灭残〔一七〕’;列仙传刘向所造,而赞云
七十四人出佛经〔一八〕;列女传亦向所造,其子歆又作颂〔一九〕,终于赵
悼后〔二0〕,而传有更始韩夫人〔二一〕、明德马后〔二二〕及梁夫人嫕〔二
三〕:皆由后人所羼〔二四〕,非本文也。”〔一〕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三十五曰:
“刘秀上山海经奏、吴越春秋无余外传、论衡别通、路史后纪,并谓‘山海
经益作’,隋志及颜氏家训书证云‘禹、益所记’,水经注叙及浊漳水注,并
云‘禹着’,史通杂述篇言‘夏禹敷土,实着山经’,尤袤以为‘恢诞不经’,
定为先秦之书,朱子以为‘缘楚辞天问而作’(见通考),吾丘衍闲居录谓‘凡
政字皆避去,知秦时方士所着’,杨慎升庵集以为‘出于太史终古、孔甲之
流’,疑莫能定,文多冗复,似非一时一手所为。”器案,博物志六文籍考亦
谓:“山海经或云禹所作。”〔二〕赵曦明曰“汉书地理志:‘长沙国,秦郡。
零陵郡,武帝元鼎六年置。桂阳郡,高帝置。会稽郡,秦置,有诸暨县。’”
徐鲲曰:“案海内经云:‘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海内东经云:‘潢水
出桂阳西北山。’‘诸暨’当为‘余暨’,海内东经云:‘浙江出三天子都,在
其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南。’”〔三〕续家训曰:“论衡言:‘禹之治水,
以益为佐。益又主记物,穷天之广,极地之长,表三十五国,通海内外。其
在海外者,若大人国、君子国、穿胸民、不死民之类,皆在绝域,人迹所不
至,而禹、益能至者,故谓之神禹。而后人于山海经乃益以秦、汉郡县名者,
何也?’”案:此见别通篇。
〔四〕论语卫灵公篇:“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集解:“包曰:
‘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知者。’”〔五〕赵曦明曰:“史记秦始
皇本纪:‘丞相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令下三十日
不烧,黥为城旦。’”〔六〕赵曦明曰:“后汉书董卓传:‘迁天子西都长安,
悉烧宗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徐鲲曰:“风俗通逸文:‘光武
车驾徙都洛阳,载素简纸经,凡二千两。董卓荡覆王室,天子西移,中外仓
卒,所载书七十车,于道遇雨,分半投弃。卓又烧概观阁,经籍尽作灰烬,
所有余者,或作囊帐。先王之道,几湮灭矣。’”〔七〕赵曦明曰:“隋书经籍
志:‘神农本草八卷,又四卷,雷公集注。’”〔八〕赵曦明曰:“汉书地理志:
豫章郡,高帝置。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开,县五,有朱卢。(续志作“朱
崖”。)赵国,故秦邯郸郡,高帝四年为赵国。常山郡,高帝置。泰山郡,高
帝置,县二十四,有奉高。真定国,武帝元鼎四年置。齐郡,县十二,有临
淄,师尚父所封。左冯翊,故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改。”器案:唐书于
志宁传:“初,志宁与司空李绩修定本草并图合五十四篇。帝曰:‘本草尚矣,
今复修之,何也?’对曰:‘昔陶弘景以神农经合名医别录,江南偏方,不
能周晓,药石往往纰缪,四百余物,今考定之,又增后世所用百物,此其所
以异也。’帝曰:‘本草、别录,何为而异?’对曰:‘班固载黄帝内、外经,
不记本草,至梁七录,乃始载之,世称神农本草,以拯人疾;而黄帝已来,
文字不传,以识相付,至于桐、雷,乃载篇册。乃所记郡县,多在汉时,疑
仲景、华陀,窜记其语。别录者,魏、晋已来,吴普、李当之所记,其言花
叶形色,佐使相须,附经以说,故仲景合而录之。’帝曰:‘善。’其书遂大
行。”掌禹锡嘉佑补注本草序:“或疑其间所录生出郡县,有后汉地名者,以
为张仲景、华陀辈所为,是又不然也。”〔九〕赵曦明曰:“唐陆德明经典释
文序录:‘尔雅释诂一篇,盖周公所作;释言以下,或言仲尼所增,子夏所
足,叔孙通所益,梁文所补:张揖论之详矣。’”器案:此当直引张揖上广雅
表,不当引释文序录,陆氏所谓“释诂一篇,为周公所作”,亦误解张义,
邵晋涵、王念孙已辨之矣。尔雅序邢昺疏云:“春秋元命苞曰:‘子夏问夫子:
“何春秋不以初哉首基为始何?”’是以知周公所造也。率斯以降,超绝六
国,越踰秦、楚,爰及帝刘,鲁人叔孙通撰置礼记,文不违古。今俗所传三
篇尔雅,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是沛郡梁文
所着,皆解家所传,既无正验云云。”〔一0〕赵曦明曰:“小雅六月篇。”器
案:西京杂记上:“郭威,字文伟,茂陵人也。好读书,以谓:‘尔雅,周公
所制,而尔雅有“张仲孝友”,张仲,宣王时人,非周公之制明矣。’余尝以
问扬子云,子云曰:‘孔子门徒游、夏之俦所记,以解释六艺者也。’(器案:
郑玄驳五经异义说同。)家君以为外戚传称史佚教其子以尔雅,尔雅,小学
也。又记言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尔雅之出远矣。旧传学者,皆云周公所记
也,‘张仲孝友’之类,后人所足耳。”〔一一〕赵曦明曰:“春秋:‘哀公十
有六年,夏四月己丑,孔丘卒。’杜注:‘仲尼既告老去位,犹书卒者,鲁之
君臣,宗其圣德,殊而异之。’”器案:王观国学林二曰:“公羊经止获麟,
而左氏经止孔丘卒。盖小邾射不在三叛人之数,则自小邾射以下,皆鲁史记
之文,孔子弟子欲记孔子卒之年,故录以续孔子所修之经也。颜氏家训曰:
‘春秋绝笔于获麟,而经称孔丘卒。’颜氏以此为疑,盖非所疑也。”案:观
国之说,可补征南之注,释黄门之疑,时因而最录之。
〔一二〕原注:“此说出皇甫谧帝王世纪。”赵曦明曰:“汉书艺文志:
‘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器案:史记集解序
索隐引刘向曰:“世本,古史官明于古事者之所记也,录黄帝已来帝王诸侯
及卿大夫系谥名号,凡十五篇也。”隋志:“世本二卷,刘向撰。”史通正史
篇:“楚、汉之际,有好事者,录自古帝王公卿大夫之世,终乎秦末,号曰
世本,十五篇。”则世本或有续书,今有孙冯翼、雷学淇、茆泮林、张澍、
秦嘉谟辑本。
〔一三〕秦嘉谟世本辑补曰:“案:世本乃周时史官相承着录之书,刘
向别录(案:即前注引史记索隐所引之刘向说。)周官郑注(案:见小史注。)
已明言之,故有燕王喜耳。
若汉高祖乃汉人补录系代,非原文也。以世本为左丘明所作,亦自颜
书始发之,其实汉书司马迁传、后汉书班彪传中,未之明言。”器案:史记
赵世家集解引世本云:“孝成王丹生悼襄王偃。偃生今王迁。”称迁为今王,
则世本盖战国末赵人之所作也。史通古今正史篇云:“楚、汉之际,有好事
者,录自古帝王公侯卿大夫之世,终乎秦末,号曰世本。”此言实得其当。
而意林引傅子云:“楚、汉之际,有好事者作世本,上录黄帝,下逮汉末。”
此又为知几所本。其“汉末”当作“秦末”,既云“楚、汉之际”,何得“下
逮汉末”也,明其为误文矣。又案:之推诋世本载燕王喜、汉高祖事,当出
宋衷补缀,隋志载世本四卷,宋衷撰。盖衷既为之注,又加缀续也。史记燕
召公世家索隐:“案:今系本无燕代系,宋衷依太史公书以补其阙。”颜氏所
谓“后人所羼”是也。
〔一四〕赵曦明曰:“晋书东■传:‘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
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数十车,有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
器案:隋志:“古文璅语四卷,汲冢书。”两唐志同,宋以后不见着录,今有
洪颐■、马国翰、严可均辑本。
〔一五〕赵曦明曰:“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上会稽,祭大禹,
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器案:墨池编曰:“斯善书,自赵高以下,
或见推伏,刻诸名山碑玺铜人,并斯之笔。斯书秦望纪功石云:‘吾死后五
百三十年间,当有一人,替吾迹焉。’”续家训作“秦皇碑”,误。法书要录
二引庾元威论书所载百体书,有秦望汲冢书,亦指此。
〔一六〕器案:法书要录二载庾元威论书云:“夫苍、雅之学,儒博所
宗,自景纯注解,转加敦尚。汉、晋正史及古今字书,并云:‘苍颉九篇,
是李斯所作。’今窃寻思,必不如是。其第九章论豨、信、京刘等,郭云:‘豨、
信是陈豨、韩信,京刘是大汉,西土是长安。’此非谶言,岂有秦时朝宰,
谈汉家人物,牛头马腹,先达何以安之?”庾说可与此互参,此即汉志所云
“里闾书师所续”者耳。今有孙星衍、任大椿、梁章钜、陶方琦、王干臣、
李滋然辑本。
〔一七〕宋本注云:“一本‘戚殃’。”卢文弨曰:“阳湖孙渊如定作‘残
灭’,以颜氏为非。”〔一八〕卢文弨曰:“今所传本七十人,分江妃二女为二,
亦止七十二人。赞无‘出佛经’之语。”徐鲲曰:“按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文学
篇引列仙传曰:‘历观百家之中,以相检验,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
人,已在佛经,故撰得七十二人,可以多闻博识焉,遐观焉。’又释藏冠字
唐释法琳破邪论云:‘前汉成帝时,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着列仙传云:“吾
搜检藏书,缅寻太史,创撰列仙图,自黄帝以下六代迄到于今,得仙道者七
百余人,向检虚实,定得一百四十六人。”又云:“其七十四人,已见佛经矣。”’
推刘向言藏书者,盖始皇时人间藏书也。寻道安所载十二贤者,亦在七十四
之数,今列仙传见有七十二人,据上二书,则列仙传人数当有七十二,而今
本止得七十。又其赞中无‘出佛经’之语,盖系后人捃摭类书而成,故多所
刊削窜改,非复刘向之原书,更非复颜所见之旧本矣。”俞正燮癸巳类稿卷
十四僧徒伪造刘向文考云:“弘明集宋宗炳明佛论,一名神不灭论,引刘向
列仙传序云:‘七十四人,在于佛经。’又云:‘佛为黄面夫子。’其言欲证佛
在刘向前。时刘义庆世说注亦引刘子政列仙传云:‘列观百家之中,以相检
验,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在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