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旧约》共39 卷,约成书于公元前5 至2 世纪,包括《摩西五经》5 卷、历
史书和先知书21 卷、杂著13 卷;《新约》共27 卷,包括四福音书、使徒行
传和书信、启示录等。它是古犹太人和其他民族不同时期不同人物所写的各
种文献和文学作品的汇集,包括历史传说、宗教律法、民间神话、英雄故事、
寓言、谚语、战歌、抒情诗、爱情诗等,反映了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些地
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方面的情况。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译本繁多,对丰富一些民族的文学语言起了
积极作用,为中世纪、近代和现代欧洲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少素材。它的影
响及于今日。
(申海田)
土耳其
纳斯列丁·霍加(1208~1284)土耳其民间口头文学家,也是中近东、
中央亚细亚和中国新疆流传的民间口头文学中著名的代表人物。他讲过许多
笑话,这些笑话在民间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16 世纪土耳其作家拉米伊
曾把其中一部分编入他编辑的笑话集中。18 世纪时,霍加的笑话和轶事被纂
成书。现在最流行的是土耳其学者维列达·伊兹希达克于1909 年编的本子,
收入霍加笑话392 则,前97 则被称为“基本的传统笑话”。霍加的故事反映
了土耳其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幽默乐观的性格,表达了他们的爱憎和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揭露和嘲笑了愚蠢伪善的封建统治者。纳斯列丁·霍加的笑话和
轶事长期以来在土耳其、阿拉伯、巴尔干半岛、高加索、中央亚细亚和中国
新疆以及欧美等地广泛流传,因此,纳斯列丁·霍加(即阿凡提)也成为各
国民间文学中的一个“世界性的形象”。
(申海田)
内辛(1915~)土耳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早年曾入军事学校学习,
1944 年退伍经商。以写幽默故事闻名。曾因一些作品表现了进步观点而被监
禁和流放,后创办“思想”出版社,从事幽默小说和剧本创作。作品素材大
多取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报刊的新闻报道,针砭时弊,辛辣尖锐。著名作
品有《我是怎样自杀的》、《狗尾巴的故事》、《屋顶上有一个疯子》、《死
驴》、《沙发是怎样翻过来的》、《绿色的纯正的煤气》,长篇小说《假小
子萨巴哈特》、《居别克》、短篇小说集《里法特先生为什么痒痒》,剧本
《你能来一下吧?》、《麦特,你干点什么不好吗?》《亲爱的,快把我杀
了吧》、《亚沙尔不活也不死》等。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奖。
(申海田)
亚沙尔·凯马尔(1922~)土耳其小说家。农民家庭出身,家境贫寒,
少年辍学,靠自学成才。1939 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 年以第一部长篇小说《铁
盒》成名,同年出版另一部长篇小说《瘦子麦麦德》的第一卷。小说描写土
耳其南部山区的贫苦牧民麦麦德的不幸遭遇和爱情悲剧,反映了土耳其农民
和地主之间的殊死斗争。作品曾在国内获奖,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近
10 年内世界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一,先后被译为23 种文字。1953 牛后完成
《瘦子麦麦德》的第二卷和《铁匠市场上的罪行》、《铁地铜天》、《长生
草》、《一千头公牛的传说》等十几部小说。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农民
和地主、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和斗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他
的农村题材小说有“现代土耳其农村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称。
(申海田)
蒙古
仁亲(1905~1975)蒙古小说家。最著名的学者之一。生于北部恰克图
城。7 岁学蒙文,9 岁学俄文。中学毕业后曾去苏联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留
学。后来长期在蒙古《真理报》和《火星》、《曙光》、《科学》等杂志任
主编和编委。1956 年在匈牙利获语言学博士学位,为蒙古科学院院士。他通
晓多种外文,翻译了不少作品。主要作品有20 年代发表诗作《给黄色寄生虫
们》,描写上层反动喇嘛贪财好色,揭露其虚伪性。1944 年创作电影剧本《朝
克图台吉》,被拍成电影,先获乔巴山奖金,后又受到批判。长篇小说三部
曲《曙光》,描写19 世纪末至20 世纪30 年代间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变,主要
反映封建上层人物领导的自治运动和和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主
人公西尔臣因家贫被卖,后来当兵为“外蒙古自治”流血打仗,可自治后并
没有给贫苦牧民带来任何好处,他从亲身经历中认识到封建统治者根本不会
为牧民的利益着想,便投身革命,胜利后成为全国劳动模范。60 年代和70
年代发表的历史小说《扎阿那一扎鲁岱》和《大游牧》,反映匈奴时代以来
的历史事件,在内容上与《曙光》有连贯性。《曙光》有中译本出版。
纳楚克道尔基(1906~1937)蒙古诗人、作家、蒙古现代文学奠基人之
一。生于土谢图汗部达尔汗亲王旗(现属中央省)一破落贵族家庭。1922 年
参加“苏赫巴托尔俱乐部”的活动。1923 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和秘书长,1925
年任少年先锋队工作局局长。同年去列宁格勒军事学院学习。1926 年至1929
年在德国莱比锡学习新闻。1930 年回国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常用新与
旧、善与恶、愉快和痛苦等对比手法,揭露封建社会及僧俗封建阶级的罪恶,
歌颂革命后的新生活。主要作品有代表作小说《浩沁夫》,小说《年节和眼
泪》、《从未见过的事情》和《喇嘛大人的眼泪》、《草原上的光辉》、《飞
快的白马》和《春天的喜日》,抒情长诗《我的祖国》是蒙现代最有影响的
诗歌之一,描写高山、河川、戈壁、草原,充满对祖国和新生活的热爱,歌
剧《三座山》描写革命前夕一个官吏巴拉干仗势抢走青年猎人云登的未婚妻
南萨尔玛,云登为夺回情人与巴拉干搏斗,受了重伤,南萨尔玛不畏强暴杀
死了巴拉干。他还写过一些游记和学术著作,曾翻译普希金的诗歌和莫泊桑
的小说,他的作品也被译成多种文字。蒙古人民共和国为他建了纪念碑,设
立了纳楚克道尔基文学奖。他的《我的祖国》、《三座山》有中文本出版。
达木丁苏伦(1908~)蒙古诗人、小说家、学者。生于车臣汗部马塔德
汗乌拉旗(今东方省马塔德县)一牧民家庭,16 岁时参加蒙古人民军,后当
选为革命青年团中央委员,并在团中央机关刊物《革命青年团》任编辑。1928
年发表《四篇小故事》,开始文学创作活动。他是蒙古作家小组的最积极成
员之一。1933 年至1950 年曾两次去苏联学习并获副博士学位。50 年代以后
曾任蒙古科学委员会主席、蒙古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任蒙古科学院院士。曾
多次获各种勋章和乔巴山奖金,也几次被指责为有民族主义倾向。代表作《被
抛弃的姑娘》,是蒙古新文学的第一部中篇小说。1934 年发表著名长诗《我
的白发母亲》,写作者远离祖国后母子互相思念的感情。长诗继承了蒙古民
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传统,语言凝练,比喻生动,其中有不少发人深思的警
句。歌颂苏联卫国战争的诗《致伟大的斯大林》、《北极星》和小说《两个
都是我的儿子》。另有小说《三个人说一个人做》、《苏莉变了》、《牤牛
戈木布》和诗作《乔巴山元帅50 寿辰祝词》、《献给伟大的中国人民》等。
他的主要作品《达木丁苏伦诗文集》有中文出版。
(吕传武)
非洲各国
埃及
《亡灵书》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 年。《亡灵书》
是古代埃及人写在纸草上而置于死者陵墓中的诗作,意为“死者之书”。这
种诗作与古代埃及人的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古代埃及人相信死后的世界,
崇拜俄塞利斯神,因而建筑金字塔,制作木乃伊,在死者的墓穴中放置供亡
灵阅读的书。对亡灵来说,人死后进入的世界,是陌生而艰险的,必须用搏
斗或使用咒语才能度过难关。它实际上就是死者去冥国的旅行指南,保护亡
灵在冥国中生活幸福,避开各种困厄,顺利地应付审判,平安地到达“真理
的殿堂”。《亡灵书》内容极为丰富,有对“拉”神和俄塞利斯的颂诗,有
恳求神的赦免的悔罪诗,有的指示亡灵如何接受神的裁判,有的告诫死者燃
火来抵御恶神塞托的迫害等。《亡灵书》为我们了解古埃及人对生命的想法,
提供了珍贵资料。它是人类现存的最古老的书面文学,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
财富。
(刘欣)
《能说善道的农夫的故事》古埃及故事。产生于埃及中王国时期第十
王朝。故事体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说一个农夫从瓦迪·奈泰隆赶着驮盐巴
的驴子到附近的村子去卖盐,半道上被仗势欺人的大官的仆从抢光,还遭到
一顿毒打。农夫到衙门里去告状,审判官面对能言善辩、巧于词令的农夫无
可奈何,后转呈法老。法老不予断决,除非这个农夫提出有理有据、说服力
更强的辩词。结果,农夫凭自己的机智和辩才作了充分的申诉,最后法老宣
判农夫告得有理,惩办了抢劫者。这个故事被认为是古代修辞的典范。农夫
的语言妙语连珠。尖刻的奚落、巧妙的暗讽都淋漓尽致地揭露社会的弊端。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聪明智慧的劳动人民的生动形
象。
(刘欣)
《两兄弟的故事》古埃及故事。产生于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是古代
埃及优秀故事体作品之一。描写昂普、瓦塔兄弟不寻常的经历。弟弟由于嫂
嫂的诬陷,被迫与哥哥分离,在胶树谷定居,九位神仙给他塑造一女子伴他
生活,后来女子被大海追赶、吞没,呈现给法老。由于她的背叛,胶树被砍
倒,弟弟摔倒断气,哥哥前来搭救,寻找弟弟的灵魂,弟弟复活,兄弟二人
互相拥抱。后来弟弟变成一头公牛,又变成两棵树,最后投胎到王后,法老
得子,封他为一国嗣君,法老死后传位给他。他封哥哥为一国嗣君,当了埃
及王30 年,他病故,哥哥代替他的位置。弟弟的形象影射了古代植物与水之
神、自然界死而复苏之神奥西里斯,奸诈的女人屡次要置他于死地,他却如
种子得水,复苏萌生。这说明正直、善良是扼杀不了的,事物发展趋势是善
良战胜邪恶、正直克服诡诈。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离奇,读来颇引人入胜。
(刘欣)
巴鲁迪(1838~1904)埃及近代著名诗人,近代阿拉伯诗歌复兴运动的
先锋。巴鲁迪生于开罗的一个富裕家庭,双亲都是塞加西亚人,父亲曾是朝
廷大官,7 岁丧父,由家人悉心抚养。12 岁入军事学校,毕业当一名青年军
官。他酷爱文学,醉心于阿拉伯诗歌。后不断受封晋升,平步青云。1877 年
俄土战争爆发,他积极参战,写诗表达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对祖国的思念。回
国后,支持埃及民族运动。后成了“祖国党”的领导人之一,被帝国主义和
国内反对派迫害,被放逐到锡兰。巴鲁迪在流放地待了17 年,写下了许多诗
篇,表达他孤独痛苦和内心的创伤。1900 年获释回到埃及。他的家成了当时
文学家、诗人、作家聚会的地方。创作主要有《巴鲁迪诗集》两卷。
(刘欣)
《起义的原因》抒情诗歌。巴鲁迪著。作者在诗中对比埃及的过去和现
状,对埃及的过去感到满意,而对混乱、腐败的现状,感到忧伤。对外国统
治者表示强烈的愤恨,呼吁进行社会改革,实现政治民主,建立公正的社会,
彻底清除外国势力,撤换那班为外国人效力的政客,恢复祖先的光荣。总之,
作者一方面抒发了个人的远大意向,另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斗
争求得民族的独立,“剑已出鞘,高高擎起,。。只要我们坚持斗争,必将
使敌人灾难临头。”这些铿锵有力的诗句表达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顽
强的斗争意志。在艺术上保持了古典诗歌的严谨结构和淳朴、简练、有力的
特点。词汇丰富、夹叙夹议,说理透彻,酣畅淋漓,充分显示作者的个性。
(刘欣)
邵基(1869~1932)埃及现代杰出的诗人,是继埃及大诗人巴鲁迪之后
阿拉伯诗歌复兴运动的中坚之一,由于他在诗歌方面的卓越成就,被誉为“诗
圣”、“诗王”。邵基出身于一个贵族官僚家庭,4 岁入私塾,受到良好的
教育,受阿拉伯文化的熏陶,博闻强记,聪颖过人,掌握三种外语,在中学
就显示出擅长写诗的天赋。1887 年去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