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后传》。27 岁起便在《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永平五年(62 年),
有人上书明帝,诬以私改国史,被系京兆狱。弟班超上书力辩,乃获释。明
帝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并令其修撰《汉书》。建初7 年(82 年),《汉书》
基本告成。永元4 年(92 年),班固因受窦宪谋反牵连,被捕死于狱中。其
时,《汉书》中尚未完成的8 表由其妹班昭和马续写,《天文志》由马续补
写。另外,在章帝时,班固还撰有《白虎通义》一书。
(蒋经魁)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东汉班固著。在其父班彪所著《史
记后传》的基础上,历二十余年修成。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
其妹班昭和马续写。全书有帝纪十二、表八、志十、列传七十,共一百篇,
分一百二十卷。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前206 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共二
百二十九年。多用《史记》原文加以增删,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
《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使志书进一步完备。汉武
帝以后各篇都是新作。对人物的评价是依据儒家的伦理道德标准。书中对封
建统治者有较多的揭露和批判。文章简练整饬,组织更严密,语言繁富而凝
炼,对人物传记摹声绘形,且写得工整,在史传和文学上均有较高成就。它
同《史记》一样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巨大影响,故学术史上均将“史汉”、
“班马”并称。注本有唐颜师古《汉书注》、清王先谦《汉书补注》。
(鞠爱清)
《东观汉记》纪传体史书。东观是洛阳宫中殿名,是藏书和修史之处,
故以此为书名。它经东汉几代历史学者的修撰,才最后成书。参加编撰本书
的有明帝时的班固、安帝时的刘珍、桓帝时的边韶、灵帝时的蔡邕等数十人。
本书编写,约始于汉明帝水平五年(62 年),到魏文帝黄初6 年(225 年)
为止,历时163 年。所记内容,起于光武,终于灵帝。因董卓之乱,在献帝
时已散失不全。据《隋书·经籍志》载,原编为143 卷。晋时此书与《史记》、
《汉书》并称三史,人多通习。范晔《后汉书》问世后,特别是唐代李贤为
《后汉书》作注后,该书逐渐被人忽视。《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127 卷。
《宋史·艺文志》著录为8 卷,近乎佚尽。清代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东
观汉记》佚文,分为帝纪3 卷、年表1 卷、志1 卷、列传17 卷、载记1 卷、
佚文1 卷。共24 卷,这便是今本《东观汉记》,并附刻《东观汉记范书异同》。
本书资料丰富,史料价值较高。
(马玉容)
《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德论》或《白虎通》。是东汉的一部由经学
与谶纬学混合而成的儒家封建法典。班固撰。自汉光武帝到章帝,儒家经学
与谶纬神学日趋合流。东汉王朝为了提高谶纬迷信的学术地位,更好地为封
建统治服务,建初四年(79 年)章帝在洛阳北宫白虎观召开群儒大会,讨论
“五经同异”,“使诸儒共正经义”。后由班固对会议记录进行整理,写成
《白虎通义》一书。4 卷,共43 篇。包括儒家的宇宙观、宗教观、历史观、
伦理观、政治观、经济观、文化观及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其中心内容是宣
杨“三纲六纪”,大部分是复述董仲舒的基本观点和学说,并进一步发展了
“三纲”说,使封建纲常更加完备、具体,成为支配人们伦理、政治生活的
统治思想和准则。
(马玉容)
杨终(?~100)东汉史学家、经学家。字子山。蜀郡成都(今属四川)
人。十三岁时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使往京师受业,习《春秋》。建初元
年(76 年),上疏奏议宽简刑政、薄赋敛、减兵役。又建议论定“五经”。
曾参加白虎观之会。受诏删《史记》为十余万字。永和十二年拜郎中,是年
卒。著《哀牢传》及《春秋外传》12 篇,改定章句15 万言。
(李建春)
班昭(约49~约120)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
陵(今陕西咸阳)人。其父为历史学家班彪,其兄为班固和班超。14 岁与曹
世叔成婚,很早便寡居。从小好学,博览群书,熟知经史。曾奉汉和帝之命,
与马续分别撰写完成其兄班固所著《汉书》尚未完成的部分。因其才华出众,
倍受汉和帝和邓太后的青睐,曾数次被召入宫,为后妃们讲学,号称“曹大
家”。著有《七诫》篇,《东征赋》等。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
(范海沛)
许慎(约58~约147)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字叔重,汝南召陵(今
河南郾城)人。曾师事贾逵。自幼博览群书,精研典籍,马融常推敬之;时
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评。永元十二年(100 年)到建光元年(121 年)
著成《说文解字》14 卷,并书目共为15 卷,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推究
六书之义,分部类从,至为精密,为后代研究文字及编辑字书提供了最重要
的根据。又著有《五经异义》1O 卷,专主古文经学。郑玄曾撰《驳五经异义》
加以驳难,两书均佚。初为郡功曹,举为孝廉,后任太尉南阁祭酒、洨长等
职。所以又称南洨长,或称南阁祭酒。
(许修仲)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
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该书成稿于东汉和帝永元
十二年(100 年),历时22 年,为作者生平最经心用意之作。今存本为宋太
宗时徐铉校定本,其30 卷,每卷分上下,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又重文一千
一百六十三。全书依字形、偏旁结构,分列五百四十部,首创部首编排法。
以小篆为主,列古文、籀文等异体为重文。字义解释,一般先说字义,再说
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六书解说文字。清代研究此书的学者颇多,成果亦甚
丰,最著名的有段玉裁与其《说文解字注》、王筠及其《说文释例》、《说
文句读》等。
(朱玉婷)
王符(约85~163)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字节信。安定临径(今甘肃
镇原)人。少年勤奋好学,为人有志操。与马融、张衡、崔瑗等人相友善。
和帝、安帝以后,很多人媚事当权者,以求引荐。王符性格耿介,不屑求人,
以至终身不得升进。符忧愤不平,著书30 余篇,因不欲显其名,故将其书,
命名为《潜夫论》。哲学上持以“气”为本的宇宙生成论。用“气”与“道”
说明自然现象。认为一切自然现象“莫不气之所为也”(《本训》)。虽承
认天命鬼神,但强调人为的重要。反对圣人“生知”说,认为“虽有至圣,
不生而知;虽有至才,不生而能”(《赞学》)。政治上反对豪强贵戚专权,
提出尚贤使能,以农为本,实行德政教化等主张。
(袁坤)
《潜夫论》东汉王符撰。10 卷,合叙录36 篇。政论文集。内容指陈时
政得失,反对谶纬迷信,揭露官吏豪强奢侈浪费、迫害人民的罪行。《本训》
篇指出“气”是万物的本源,提出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宇宙生成论。《浮侈》
篇指出谶纬迷信只不过是“欺诬细民、荧惑百姓”的勾当。《本政》、《考
绩》、《思贤》篇,抨击豪强贵戚独霸仕途的“阀阅”取仕制度。提出了“知
贤”、“用贤”的主张。《务本》篇提出了“以农为本”,“富民”、“富
国”的主张。《衰制》篇则提出要限制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潜夫论》
之大旨是“指讦时短,讨谪物情,足以观当时风政”。(《后汉书·王符传》)
《四库全书总目》评《潜夫论》:“洞悉政体,似《昌言》,而明切过之。
辨别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之。”
(袁坤)
崔寔(?~约170)东汉思想家。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
(今河北安平)人。少沉静,好典籍。桓帝初被举为至孝独行之士,因病不
能对策,任为郎。后为议郎。迁梁冀大将军府司马。与边韶、延笃等在东观
著述。出任五原太守。教民纺织,加强边防,虏不敢犯。因病被召返京,仍
为议郎。复与诸儒博士杂定《五经》。梁冀被杀之后,他因是梁冀故吏,被
免官禁锢。经司空黄琼推荐任辽东太守,行至途中,因母卒归。后诏任为尚
书。因世乱,称病,数月免归。明于政体,曾论当世之事,撰《政论》一书。
指陈时政,对当时“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雕弊,人庶巧伪”的社会现
实进行大胆抨击,为时人称颂,范晔称其“言当世理乱,虽晁错之徒,不能
过也。”崔重视生产知识,所著《四民月令》是研究东汉经济、政治的重要
史料。一生著述碑、铭、词、文、表、书等15 篇。
(袁坤)
《政论》东汉崔撰。5 卷,现存一卷。作者针对当时“五纲纵驰”、“智
士抑郁”、“政令垢玩”、“上下懈怠”的情况,提出了自己匡时救弊的治
国方案。主张要提拔重用明皙贤士,施政要博采各家思想。强调重赏深罚,
明著法术,且做到“德教”与“刑罚”并用。“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
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夫以德教除残,是以粱肉理疾也;以刑罚理平,是
以药石供养也。”《后汉书》称其“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言
当世理乱,虽晁错之徒不能过也”。(见《后汉书》崔寔传附崔寔)原书宋
时已佚。《意林》、《群书治要》所载尚多。清严可均、马国翰均有辑本。
(袁坤)
《四民月令》农书。东汉崔寔撰。该书模仿《礼记·月令》体例,从正
月到十二月依次记述了大地主庄园的例行活动。所记以农事最多。不仅记述
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时间,而且兼及与种植相关的农事安排。还记述了竹木
加工、农具制造、纺织缝纫、修缮酿造等手工业生产情况。对商品交换、文
化教育、民俗民风等也有所反映。是研究东汉大地主庄园的重要资料。本书
已佚。遗文散见于《齐民要术》、《玉烛宝典》、《艺文类聚》、《太平御
览》等书。以清人严可均辑本为善,收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
今人石声汉撰有《四民月令校注》,缪启愉撰有《四民月令辑释》。
(袁坤)
郑玄(127~200)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
高密)人。少年时为乡啬夫,不愿做官。最初入太学,学习《易经》和《公
羊传》,后拜马融为师,学习古文经。回乡后,聚徒讲学,弟子多达数百千
人。后因党锢事件而被禁,便转而专心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容今文经
说。遍注群经,成为汉代集经学之大成者,号称“郑学”。汉灵帝末年,党
锢被解除,受召用而未赴任。200 年,官渡之战中,被袁绍逼迫随军而行,
病故于途中。他一生中著作很多,代表作为《毛诗笺》、《三礼注》。
(范海沛)
何休(129~182)东汉经学家。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兖州西南)人。
质朴寡言,笃志好学,精研六经,善历算,尤好《公羊春秋》。灵帝时,为
太傅陈蕃所辟。蕃败,罹党锢。乃作《春秋公羊解诂》,闭门修学历17 年,
世传为何氏学。又著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育》、《谷梁废疾》等书。
党锢解,辟司徒,拜议郎,屡陈忠言。再迁为谏议大夫。光和中卒。
(李建春)
赵晔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长君。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为
县吏,奉檄迎督邮,以斯职为耻,遂辞别而去。至犍为郡资中县,从杜抚受
韩诗,究竟其术,过二十年乃归,家人以为死而发丧。州吏召补为从事,不
就,专心著述。后举有道、卒于家。著有《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
蔡邕至会稽,读而感叹,以为长于《论衡》。今佚。
(赵百世)
葵邕(132~192)东汉文史学家、书法家。字泊喈。陈留围(今河南杞
县南)人。从小博学多才。善辞章、工书画、晓音律、通经书、知医理。170
年做司徒桥玄的属官。后担任河平长,又拜郎中,校书于东观,升迁为议郎。
175 年,亲自将正定的《六经》文字书写于石上,立于太学门外,世称“熹
平石经”。178 年,因弹劾宦官,受到权臣排挤,被流放朔方。遇赦后,恐
再遭陷害,亡命江湖12 年始回。董卓专权时,被迫入朝做官,官至左中郎将。
董卓诛,被牵连,入狱致死。多才多艺,生平著作甚丰,有诗、赋、碑、赞、
铭、箴、吊、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