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3部分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3部分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以为绝唱”,是和卢照邻《长安古意》齐名的初唐杰作,为盛唐诗歌
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刘申敬)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河南
巩县,唐代“近体诗”奠基人之一。唐高宗咸亨元年(670 年)进士,曾任
隰城尉、洛阳丞,后贬为吉州司户参军。武则天时授著作佐郎、膳部员外郎。
唐中宗神龙初年被流放到峰州,不久又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土。是唐
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他的作品多为五言律诗,格律谨严,风格雄浑,对律
体诗的完成颇有贡献。代表作有五言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和七言诗《赠
苏绾书记》。后人辑有《杜审言集》传世。

(刘申敬)


《和普陵陆丞早春游望》五言律诗,杜审言作。共八句,40 言。作者
在江阴县任职时,同晋陵县陆丞春游,惊喜早春物候一新,写了一首《早春
游望》,作者用原唱同题写了这首诗和他。江南早春风光明媚,和朋友一起
游览,本是愉快的事,但由于作者此时已宦游近二十年,诗名虽高,却仍然
远离京城,心情不爽,所以作者这首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
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有满腹牢骚在言外。结构谨严,
情景交融,语言讲究,对仗工整,似未加雕饰,而工致精巧。给后世作者以
很大影响。

(刘申敬)


王勃(649~676)字子安,蜂州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北)人。“初唐四
杰”之一。唐高宗李治麟德初年应举及第,曾做过几任小官,都因故被革职,
后来渡海探望父亲,溺水受惊而死。他是一位才学兼富的青年诗人,写过多
种学术著作。在诗歌创作上,他和那些宫庭诗人走着不同的道路,他的诗偏
于写个人生活,虽未脱尽齐梁绮丽风习,但流丽婉畅之中有宏放浑厚的气象,
意境较高,初步突破了宫体诗束缚,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后人辑有《王
子安集》。名篇有五言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山中》以及骈文《膝王
阁序》等。

(刘申敬)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一首抒情五言律诗,
是诗入在长安做官时,为送朋友到蜀地任县尉时所作。这首赠别诗共八句,
40 言。它摆脱了一般赠诗的陈套,写得开阔挺拔,语壮情深,不仅表现出作
者对好友的深厚情谊,而且也反映出唐初社会生产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在
统治阶级中社会地位比较低下,有所作为的青年的进取精神。作品意境开阔,
语言自然畅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刘申敬)


《山中》是一首以愁旅归思为题材的五言绝句,王勃作于咸亨二年

(671)共四句,20 言。诗人望见滚滚东流的长江水,看到秋风萧瑟、黄叶
飘零的景象,联想到自己长期飘零、滞留的旅况,思归之念、久客之悲便油
然而生。诗中的情与景彼此渗透、交互作用,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
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枪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情,也因旅思
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物我融合,悲凉浑壮。
(刘申敬)


杨炯(650~693?)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入,唐初诗人。显庆四年

(659)举神童,27 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盈川令。与王勃、卢照邻、骆宾
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作诗擅五律,尤以边塞证战诗著名。所作《从
军行》、《战城南》、《出塞》等诗,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存诗33 首,另
存赋、序、表、志等50 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
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反映了“初唐四杰”改革唐初文风的
要求。对时人“王、杨、卢、骆”之称,自谓“愧在卢前,耻在王后”。其
实“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原有集不传,今存《盈川集》
为明代人所辑。
(王秀峰)


《从军行》五言律诗,唐杨炯作。《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多描写军旅
生活。这首诗叙述一书生投笔从戎、征战沙场的全过程。烽火突起,壮志盈
怀,跃马辞京,围敌龙城,雪调旗画,风杂战鼓,写尽唐军将士气吞山河的
英雄气概。本篇所写的征战并非纪实,只起阐释与渲染作用。这是一首述志
之作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便是所述之志。这种驰骋沙场、不踡缩
书斋的豪情,在初、盛唐时期已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本篇从首至尾直抒从军
参战的爱国热情,丰富了诗的内涵。作品摒弃同类题材悲凉、艰辛的旧传统,
讴歌奋勇从军,使传统题材另辟新径,在旧题新掘上开盛唐边塞诗的先河。

(王秀峰)


沈佺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唐代诗人。
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武后时累迁考功员外郎、给事中。中宗即位,因
贪污及谄事张易之,被流放。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
常侍宫中。诗多官场应酬之作,内容空洞,形式华丽。流放后诗风一变,所
作较佳。代表作有《古意》、《杂诗三首》等。与宋之问对律诗“回声忌病,
约句成篇”(《新唐书·宋之间传》)为律诗体制的定型作出了贡献。因此
格律诗又称“沈宋体”。所创制的七律,被誉为初唐七律之冠。与宋之问齐
名,并称“沈宋”。明人辑有《沈佺期集》。《全唐诗》存其诗3 卷。

(王秀峰)


《独不见》七言律诗,沈佺期作。这首七律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10 年不归的丈
夫。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少妇在寒砧声碎、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
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成寐的孤苦情状。人物心情与环
境气氛密切结合,以海燕双栖反衬思妇的孤独;以寒砧催落叶、明月照帷帐,
烘托离愁,意境鲜明、韵味无穷。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也未脱尽齐梁
以来的浮艳习气,却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对后来边塞诗和律诗影响很
大,历来评价甚高。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
一朝之冠矣。”

(王秀峰)


《杂诗》(闻道黄金戍)五言律诗,沈佺期作。汉魏文人常以此题感概
人生、抒写离情,这首诗即以细腻的笔触,结合苍凉的背景,通过深闺秋怨
而表达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愿望。本篇首写黄金戍连年战火,继写闺中之
月,同照军营,良宵孤栖,相思难禁,最后别开生意,渴望良将出马,凯旋
而归,深化了诗的主旨,给人以积极的生活力量。作品安详合度,结构紧凑,
尤其“可怜闺里月,长照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两联,构思精
巧,刻画出春夜相思的凄婉哀怨,含蓄地揭露了唐朝开边未已的穷兵黩武政
策给人们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在此意义上,这首诗已开盛唐反对战争、
悲悯边戍的诗歌的先河。

(王秀峰)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
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唐代诗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武后
时,官尚方监丞,谄事张易之。中宗时,官考功员外郎,因受贿贬泷州参军。
睿宗即位,流钦州,赐死。诗多歌功颂德之作,格律严谨,属对精密,文辞
华靡。与沈佺期对律诗“回声忌病,约句成篇”(《新唐书》本传),最后
完成律诗形式的定型,因此律诗又称“沈宋体”。流放中所写《题大庾岭北
驿》、《渡汉江》等为其代表作。他的五言排律,被誉为初唐之冠。与沈佺
期齐名,并称“沈宋”。明人辑有《宋之问集》2 卷。

(王秀峰)


《题大庾岭北驿》五言律诗,宋之问作。这是作者流放钦州(今广西钦
州),途径大庾岭时所写。首句因景生情,借大雁南飞抒发思乡之情,颔联
作流水对,一气贯穿,使这种感情迸发得更为强烈。颈联极写岭外的荒凉寂
寞,用以加深这种思乡之情。最后二句借用南朝诗人陆凯与范晔的赠诗“折
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典故,表达了思乡而
不见乡,且无法折梅寄故人的强烈感慨。这首作品不失为一首情真意切、凄
凉婉转的思乡诗,在五言律诗的格律技巧上也已达到了完全成熟的境界,历
来被视为典范之作。

(王秀峰)


《渡汉江》五言绝句。宋之问作。武后朝,作者依附张易之,睿宗即位,
被贬至岭南。此诗即作者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离
家乡渐近时写下的。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外,以时空距离和自身境遇渲染出孤
苦寂寥的心情。照常理应续写归来后欣喜若狂、急切探询家人近况的情形,
然而笔锋陡转,写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之句,巧妙地运用反接法,
写出因久不知而急知,怕家人受株连而怯知,不敢向人询问的复杂心情。真
切而富有精致地表现出长期客居他乡,音书久无的人那种共同的特殊心态,
使读者产生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这首诗成为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王秀峰)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唐代诗人。
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间累迁太
子宾客、秘书监。天宝初,上书请为道士,归隐镜湖。少以文辟知名,性旷
达,谈笑诙谐,为人不拘礼法。晚年尤放诞,尝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
“秘书外监”。好饮酒,工书法,尤善草隶。常与李白、张旭等聚饮,时称
“醉中八仙”。今存诗20 首,多为祭神乐章和应制诗。长于七言绝句,代表
作为《咏柳》、《回乡偶书》等,清新婉雅,颇饶韵致,善于造意,自成一
格,读来亲切有味,不失为唐诗中的精品。《全唐诗》编存其诗1 卷。《全
唐文》录存其文2 篇。

(王秀峰)


《咏柳》七言绝句。贺知章作。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
柳。诗人透过春柳美好形象的描绘,对给人间带来盎然生机的春风予以赞颂,
流露出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喜悦情怀。首两句用“碧玉”、“绿丝绦”
两个比喻来形容树身和柳枝,描绘出整株高柳如同碧玉妆成,纯净明丽,醒
人耳目,而柳丝则象柔软细长的绿丝带,婀娜多姿。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
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跳脱有致,其巧思妙喻出人意表。剪刀裁布帛,春风
吹花柳,同样千姿百态,争妍斗巧,其含丰富想象于细腻熨贴之中,意新语
工,传为千古名句。古来咏柳诗作甚多,贺知章这首七绝可谓其中的佼佼者。

(王秀峰)


《回乡偶书》七言绝句。共二首。贺知章作。天宝三年(7t4)他辞官
返回阔别50 余年的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感慨万端,遂作此诗。第
一首写久别乍归的喜悦,又暗含年华已逝的忧伤。远客他乡,鬓毛已衰而乡
音未改,难忘故园情深,儿童不识,笑问客从何来的误会,凭添一段愁绪。
以乐写哀,韵味悠长。第二首是第一首的续篇,抒写诗人回乡后的沧海桑田
之感。久别回乡,人事多变,惟有镜湖不改其波。在“春风不改旧时波”中,
人事易变与自然长存互为表里,而后者正是诗人晚年的理想归宿。全诗融诗
情、画意、哲理于一体,诗人真切诚挚的感情与生活情趣的喜剧场景浑然交
织,愈加深沉凝重,感人至深。

(王秀峰)


张若虚(约660~720)杨州(今江苏杨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
曹,一生没有做过大官。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同以诗文
驰名京城。唐玄宗开元初年,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他的生平事迹已不可详考,诗篇大多散佚,在仅存的两首中,《春江花月夜》
一诗描写细腻,音韵和谐,一千多年来传诵不衰。张若虚也因此诗确定了他
在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

(杨桂芹)


《春江花月夜》七言歌行。张若虚流传下来的一首描写长江月夜优美而
又带有梦幻景色的名作。不仅历来被人们传诵,近代还被编成同名舞蹈演出。
《春江花月夜》主要描写长江的优美景色,感慨人生的短暂而江月长存,同
时描述了在同一月光下离别人们的思念和悲伤。并将景与人合写,情景交融,
使全诗变成了一首活的有血有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