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06部分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06部分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浮士德博士》长篇小说。托马斯·曼后期的重要作品。作于1947 年,
它通过哲学博士塞曾努斯撰写的回忆录,描述作曲家阿德里安·莱弗主的一
生经历。阿德里安有音尔天赋,在大学学习作曲。后埋头创作,过着与世隔
绝的生活,写出一部又一部的音乐作品。最后一部大型清唱剧《浮士德博士
的哀歌》完成后,告诉人们自己曾与魔鬼订了24 年的契约,在魔鬼帮助下才
写出作品来,当他准备演奏时,例在地上变成痴呆。原来他以弃绝人类爱来
换取魔鬼供给的灵感,当他觉悟到艺术应益于人类时,为时已晚。作者抨击
了把艺术作为买卖交易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批判了资产阶级颓废艺术家。表
现了德国走向法西斯、走向战争和毁灭的历史悲剧。

(葛丽娟)


海塞(1877~1962)德国作家,出身于牧师家庭。15 岁时入神学院,不
到一年便逃了出来。之后做过钟表匠、书店学徒、书商等,同时刻苦自学,
从事创作。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是其成名作。1912 年到印度旅行,
后迂居瑞士伯尔尼。1923 年加入瑞士籍。1946 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金。海
塞的诗歌、童话、小说、散文、书信等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重视,
其作品先后在美国、日本成为畅销书,继而风行欧洲,已被译成35 种文字。
主要作品有《在轮下》、《克努尔普》、《荒原狼》、《玻璃球游戏》等。

(葛丽娟)


《在轮下》长篇小说。海塞著。作于1906 年。小说抨击了德国的教育
制度,主人公汉所出身低徽,但聪明勤奋,其父亲和老师将他送进神学院深
造,在神学院教育制度的“轮”下,身心受到医抑和束缚,不久患病离开神
学院。回家后,又受到失恋的打击,身体更加衰弱。最后溺死河中。作品反
映作者自己在少年时代的经历,指出了德国学校教育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帝
国的一根柱石,毒害、摧残了青少年的心灵和身体。

(葛丽娟)


《玻璃球游戏》长篇小说。海塞著。作者花了12 年时间于1943 年在瑞
士发表。海塞将它视为全部创作的“目的与总和”。故事假托发生在几世纪
后的未来世界。一群不相信人类文明会被毁灭的人们联合起来,建立“学者
之国”,为挽救和宣传人类槽神文化而奋斗。主人公克乃希特,这位玻璃球
游戏大师就是这种“学者之国”培养出的典范。最初探讨艰深的玄学,后走
出象牙之塔,回到现实中来,开始履行教育新人的神圣义务,并为此献出了
生命。作品影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现实社会,表现出
对更加美好的新社会的向在。作者善于心理分析,语言通俗、流利,充满对
大自然和人类的爱。是作者最后的、篇幅最大的重要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
影响。

(葛丽娟)


弗希特万格(1884~1958)德国作家、剧作家,出生于慕尼黑一犹太人
家庭。受过大学教育,学过哲学、语言文学和入类学。从事过杂志编辑、戏
剧评论和翻译等。1918 年结识布莱希特,两人互相影响,密切合作,写了《战
俘》、《托马斯·文特》等剧作。1923 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丑陋的
公爵夫人》。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流亡到法国,除创作外,积极参加反法
西斯的斗争活动。1936 年同布莱希特等创办流亡者杂志《发言》,曾访问苏
联,1941 年流亡到美国,直至逝世。文学创作主要成就是小说,主要作品有
《约瑟夫斯》三部曲,《候车室》三部曲,《冒牌的尼罗》、《西蒙》、《戈
雅》和《葡萄园里的狐狸》等。

(葛丽娟)


《侯车室》长篇小说。费希特万格著。包括《成功》、《奥培曼兄妹》
和《流亡》三部曲。作于1930—1940 年。中心主题是反法西斯:从纳粹的形
成和发展、它的血腥统治,写到人们对它应采取的态度。第一部《成功》最
为出色。第二部《奥培曼兄味》写希特榆上台前后,柏林一个犹太家庭所遭
到的残酷迫害。第三部《流亡》描写一个流亡到巴黎的德同音乐家,从自己
的一段切身经历中认识到艺术应该服务于人类的进步事业,从而着手他的《候
车室交响曲》的创作。《成功》描写20 年代初期发生在巴伐利亚的故事。主
人公克留格尔是个艺术史家、慕尼黑展览馆馆长,平时与政治很少关涉,却
被牵连到一桩政治阴谋的漩涡中去,无故遭难。围绕这一事件,社会上各个
阶级和阶层的不同政治面貌的人都被牵动,有部长、工商业巨头、艺术家、
冒险家、法西斯分子、罪犯及工人和共产党员,他们之间展开斗争,展现了
当时德国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政治情势。及时指出了法西斯势力崛起
的危险。小说一出版,立刻引起读者们的注意,被认为是第一部具有重要意
义的反法西斯主义杰作。从而奠定了作者在德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
故事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活泼,富有戏剧性,引人入胜。语言精练,幽默,
富有激情,有根强的艺术感染力。

(葛丽娟)


沃尔夫(1888~1953)德国著名剧作家。出身于商人家庭。在大学学医
学专业,一战期间任战地军医。1920 年参加反对“卡普叛乱”的斗争,1928
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33 年被迫流亡国外,1938 年前往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
战争,途中被捕。1941 年获释后前往苏联。战后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波
兰大使。沃尔夫的创作活动始于1917 年,早期作品有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
作品有《穆罕默德》,《这就是你》、《黑色的太阳》等。1924 年发表历史
剧《贫穷的康拉特》,标志沃尔夫已摆脱表现主义影响,开始走向现实主义
的道路。之后相继发表了《氰化钾》、《戴阳觉醒了》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剧
本。反法西斯的剧本有《马门教授》、《新木马计》等,喜剧《女村长安娜》,
最后一部历史剧《托马期·闵采尔》。沃尔夫的剧本结构严谨、心理刻画深
刻细致,语言质朴,一生共写有刷本25 个,其他还有小说、诗歌、随笔等。

(葛丽娟)


《马门教授》剧本。沃尔夫作于1935 年,描写纳粹统治下一个德国犹
太医生的遭遇。马门教授是位优秀的外科医生,一心钻研科学,不过问政治。
但在纳粹掀起疯狂的排犹运动中,女儿被赶出学校,医院所有的犹太人包括
教授都被开除了,并被官方加上了反政府的罪名。马门教授忍无可忍,开枪
自杀。临死前,终于醒悟到已经参加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儿子所走的道路是唯
一正确的道路。剧本问世后,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反响,作者借马门教授这个
形象向全世界对纳粹政权抱有幻想的人们发出了警告。作品强烈控诉了法西
斯推行种族歧视政策的罪行。是一部蜚声世界的名剧。1949 年,活尔夫因这
个剧本荣获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奖金。

(葛丽娟)


贝希尔(1891~1958)德国诗人。出生于幕尼黑一个法官家庭。先后在
耶拿、柏林等地攻读哲学、文学,毕业后从事编辑工作,同时开始文学创作,
1914 年出版诗歌、散文集《没落和胜利》。1919 年加入德国共产党,20 年
代初,以其创作和大量组织工作对德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做出了有益的贡
献。1933 年后流亡国外,后定居苏联,担任《国际文学》德文版的主编,并
写下大量诗歌。1945 年回国,被选为德国民主革新文化联盟主席,1954 年任
文化部长直至1958 年去世。贝希尔被誉为德国社会主义的民族诗人。主要作
品有诗集《致所有的人》、《追求幸福的人和七大重负》、《十四行诗集》、
《世纪中叶的步伐》等,其它还有长篇小说《告别》、及许多文艺理论作品
和文章,如《诗的信仰》、《诗的原则》等,另外还有由艾斯勒谱曲的《德
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歌》歌词。

(葛丽娟)


《十四行诗集》诗集。德国诗人贝希尔著。1956 年出版。收入作者一
生创作的十四行诗563 首。诗人在继承古典文学遗产中的优秀成果,保存了
十四行诗的传统分节法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丰富和扩大了十四行诗的押韵
法,并把史诗、抒情诗和戏剧结合起来,内容丰富多采:有抒情诗,也有讽
刺法西斯的政治诗;有歌颂苏联革命胜利的诗,也有歌颂人民英雄和文化伟
人的诗,还有不少风景诗。中心主题反映了作者对法西斯的憎恨,对祖国的
怀念和希望,在艺术上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其优秀诗篇被称为“德国诗”。

(马素娟)


法拉达(1893~1947)德国作家。出生于一个地方法官家庭。在伯林、
莱比锡读中学,毕业后曾一度务农,不久以作家身份去柏林,任出版社编辑,
还当过地方报纸记者。法西斯上台后,曾有意识地避开一切政治麻烦,尽管
如此,他还是在1944 年被法西斯关进“戒酒”教养所。1945 年纳粹政权崩
溃后重返柏林,专门从事写作。他的作品生动地描绘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小人
物的苦难生活,具有社会批判色彩。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人物,怎么
办?》、《铁钵茹辛记》和《狼群中的狼》等。到后期,法拉达笔下的小人
物不再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屈辱者,而是敢于反抗法西斯残暴统治的形
象,如《每个人为自己而死》,另有传记《那时在我们家里》、《今天在我
们家里》等。

(葛丽娟)


《小人物,怎么办?》长篇小说。法拉达著,发表于1932 年。小说描
写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发生经济危机,一小职员过着贫困的生活,终日为可
能失业而提心吊胆,唯一的安慰和乐趣就是家庭的温暖和妻子的贤惠恩受。
其妻子“小绵羊”是个脸炙人口的贤妻良母形象。小说发表后,深受读者欢
迎,被译成20 多种文字。

(葛丽娟)


布莱希特(1898~1956)德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奥格斯堡一个
造纸厂老板家庭。大战期间被迫进入战地医院看护伤员。参加1918 年工人起
义,创作剧本《夜半鼓声》,于1922 年上演,获“克莱斯特奖金”。从此进
入戏剧界,被聘任明兴话剧院、伯林话剧院的导演剧评。1926 年起自学《资
本论》,写出一系列话剧和歌剧,如《召哈哥尼城的兴衰》、《三分钱歌剧》
和改编《母亲》等。1937 年因反对法西斯而流亡国外长达15 年,积极参加
反法西斯斗争并创作了大量剧本如《卡拉尔大娘的枪》、《大胆妈妈和她的
孩子们》、《四川一好人》等,并创作了《伽利略传》。1948 年返回德国,
创立柏林剧团,同夫人一起领导剧团直至逝世。布莱希特在戏剧理论和实践
的结合上也是典范,他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创造了”叙述体戏剧”(一译
“史诗剧”)理论,并于1948 年完成理论著作《戏剧小工具篇》。另外,他
还写有很多诗,晚年出版《诗一百首》。

(葛丽娟)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剧本。布莱希特著。发表于1939 年。剧情
发生的时间是在17 世纪德国境内进行的30 年战争,剧中主人公安娜·菲尔
琳是一个随军小商贩,被人唤作“大胆妈妈”,她独自带着三个孩子:两个
儿子和一个哑女,拉着篷车随军叫卖,靠在战争中的小买卖为生。两个儿子
先后被军队处死,女儿亦因敲鼓警告城中居民免遭官兵杀害而被官方枪杀。
最后大胆妈妈剩下孤身一人。拉起货车唱着“开步打仗去”的曲子继续随军
而走。作者借安娜的遭遇说明:“战争的大买卖不是小人物做的”,不论任
何人想在战争中捞一把,都终归毫无所得,输个精光。剧中人物个性鲜明,
朴素丰富的民间语言给观众以理智的启迪。是一部宣传反战的杰作。

(葛丽娟)


《伽利略传》剧本。布莱希特著。作于1938 年至1939 年之间。当时法
西斯正疯狂备战,传来了德国物理学家打开铀分子,发现新能源的消息,布
莱希特为了唤起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提醒他们不使自己的科学发现为法西
斯政权所利用,才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部作品。作品描写了伽利略生平的主要
经历,表现了他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时代”和愚昧黑暗的社会现实之间的
冲突中的处世态度。1945 年美军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之后,作者又重写了剧
本,突出了伽利略从事科研的盲目性,及对反动势力卑躬屈节的性格,加重
了对伽利略这个人物的批判色彩。作者意在突出表现科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