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 无为而治 方尔加-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30日 10:15
主讲人简介:方尔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著有《荀子新论》等专著多本,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孔孟哲学,多年被评为学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内容简介: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历经4任皇帝,70多年,终于成就了后来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如果说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靠有为使其做上了江山,那么在刘邦之后的汉惠帝又是依靠什么来把把汉朝的基业继续发扬下去的呢?公元前193年,萧何在病危时,向汉惠帝推荐曹参继任宰相。这就是历史上“萧规曹随”成语的由来,从此曹参开启了历史上无为而治的先河,然而曹参的工作风格就是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为而治就是无所作为吗?
这种无为而治实际上用的是历史上一种哲学思想,也就是所谓的黄老道家,黄老道家是战国时期产生的这么一个思想流派,它是把老子的思想,老子无为,老子顺自然无为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吸收了一些儒家和道家的思想。黄老道家不像庄子的道家,庄子的道家消极避世,那么黄老道家是积极入世。它只是把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作为一种用世的方法,用来治世,而不是用来消极避世。在这种思想中,包含这样一种说法,老子说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按照道来做,那就是无为,无为才能无所不为,作为统治者,你要守着无为而治的原则,这样万物可以自我化育,万物可以自我运行。
之所以当时以曹参为代表的这些统治者,他们能够用无为而治的思想,这是由当时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条件决定的,那么当时社会是一种什么特殊背景,什么特殊的条件呢?大体说来,有这样一些情况,那么这些情况决定了统治者不能不用无为而治,不能不使用黄老道家。中国政法大学方尔加教授,将为您讲述恢弘汉朝的历史一页。
(全文)
今天我给大家讲汉代初期的无为而治,在汉高祖刘邦和萧何死了以后,汉朝的皇帝是汉惠帝,汉惠帝汉朝的宰相是曹参,这个曹参他的工作风格和萧何不一样,这个史书记载曹参整天在家里饮酒作乐,好像是无所事事。在任用其他的官员方面,曹参是这样,如果哪个官员办事特别严格,特别较真的话,曹参就不用他,曹参愿意用什么样的人呢,愿意用那些比较粗,比较和缓,大而化之,不那么苛察,不那么细致的人,愿意用那样的人,凡是特别细的特别较真的他不用。那么周围的很多官员看了以后,心理很不安,觉得这样好像他有点怠工,不工作,都感到很不安,很快曹参这些作为就传到汉惠帝的耳朵里,那么汉惠帝也很担心。当时曹参的儿子在朝廷里头做官,汉惠帝就把自己的担忧跟曹参的儿子说了,意思是你看看你父亲现在,先帝去了,我们要靠你的父亲来把朝廷的工作做好,可是你父亲这种态度,这么个作为,希望他的儿子希望曹参的儿子呢,能够劝一劝曹参,劝一劝这位老臣。那么曹参的儿子回去以后,因为曹参的儿子对自己的父亲也有看法,觉得你看这个父亲整天好像不正常工作,不好好工作,消极怠工,他也有看法。所以他就回去开始劝他父亲,把皇帝的忧虑把汉惠帝对他的忧虑,跟他说了,这个曹参不但没有接受儿子的意见,反而对儿子态度非常不好,还打了儿子,说儿子不懂事,那么这个汉惠帝知道以后,决定亲自登门,去劝一下曹参。那么汉惠帝登门了,见到曹参,谈了自己的忧虑,他说你看现在很多工作需要做,可是丞相您却是这么一种态度,这么一种姿态吧,那么这种姿态对工作很不利,希望丞相能够积极地开展工作。这个曹参当时就问这汉惠帝,说陛下您比汉高祖您觉得怎么样?汉惠帝说我哪比得了高祖,我绝对不能跟高祖相比,我达不到高祖那个程度。曹参就问,说陛下您看看我和萧何丞相比又如何呢?那么汉惠帝说那好像也是不如萧丞相,当然不如萧何了。那么曹参这个意思很清楚,让这个汉惠帝跟汉高祖比,然后把他和萧何比,都不如。然后曹参就说,既然我们都不如他们,而他们在去世之前,把各项规章制度,各种法度都已经给制定下来了,我们后头的人不如他们,我们就守着他们的制度就可以了,照他们既定的制度去做就可以了,我们不必要在他们的制度之外再去有什么其他的作为。所以汉惠帝马上就明白了,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萧规曹随。历史上把这种做法,曹参的这种做法叫无为而治,所以史书记载,汉代的无为而治应该是从曹参开始的。
这种无为而治实际上用的是历史上一种哲学思想,也就是所谓的黄老道家,黄老道家是战国时期产生的这么一个思想流派,它是把老子的思想,老子无为,老子顺自然无为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吸收了一些儒家和道家的思想。黄老道家不像庄子的道家,庄子的道家消极避世,那么黄老道家是积极入世。它只是把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作为一种用世的方法,用来治世,而不是用来消极避世。那么当时汉初用的统治思想实际上就是这么一种思想。曹参实际上用的就是这种思想,那么在这种思想中,包含这样一种说法,老子说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按照道来做,那就是无为,无为才能无所不为,作为统治者,你要守着无为而治的原则,这样万物可以自我化育,万物可以自我运行。老子还说过这种话,“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为,我做到了无为,老百姓自我化育,该种地种地,该休息休息,该做什么做什么,自我化育,自我生产,自我繁殖,自我休养生息,所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你不要老是今天想做这个事情,明天想做那个事情,老在老百姓所要求的之外,老百姓的生活之外,老想再附加做一些事情,用不着,你好静,老百姓自我端正,用不着你去纠正老百姓,你别怕老百姓不端正,用不着你去端正,你只要静止在那儿,老百姓自己就端正了:“我无事而民自富”,你不用再做什么其它的工作,在老百姓的生活之外,你不用再更多地要求做其它的事情,老百姓自己就能够恢复经济,自己就能富裕起来:“我无欲而民自朴”,你没有欲望老百姓就朴实,你欲望越多,那么老百姓呢,他就不朴实了,他就越来越耍滑头。那么老子还说过这种话,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也不要在老百姓不要在社会的人民的内心之外,人民的想法之外,人民的意志之外,再有什么其它跟他们不一样的想法,你的想法应该跟广大民众,跟社会,成员之间的想法应该是一致的。所以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是老子的思想,那么黄老道家把这种思想拿来了。那么汉初实际上用黄老道家的思想来进行它的治理,来进行统治这样一种思想。
那么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的运用,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你这个思想的运用必须适合当时社会的状况,如果跟社会状况不一致,你这个思想推行不下去,你这个思想运用不了,那么之所以当时以曹参为代表的这些统治者,他们能够用无为而治的思想,这是由当时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条件决定的,那么当时社会是一种什么特殊背景,什么特殊的条件呢?大体说来,有这样一些情况,那么这些情况决定了统治者不能不用无为而治,不能不使用黄老道家,那么大体社会当时是这么一种情况,总的来说是社会矛盾比较缓和。
首先当时社会经济需要恢复,当时的社会经济可以说是普遍贫困,中国社会当时,汉朝刚建立,在这之前已经经历了长期的战争,那么中国从春秋战国时代就是战争,这个战争的规模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那个长平之战秦国一下消灭了赵国的主力45万,就是这么一场战争,一下死这么多人。实际上长平之战类似的战争很多,像秦国跟韩魏联军打仗,白起消灭了韩魏联军150多万。那么这种战争的规模说明什么?战国时期这个战争规模非常非常大,非常非常残酷,这个社会人民的付出,整个社会老百姓的付出,非常非常大。最后,这个经过战国后期,秦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全国终于统一了,统一以后老百姓是不是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呢?没有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大家都知道秦朝的暴政,秦朝没有给老百姓喘息的机会,而是继续推行他的一些我们后来说的暴政,这些暴政包括很多,大量地大批地调用民力,修各种各样大规模的工程,比如像长城,像石道,像骊山陵,同时还调兵攻打匈奴,所以老百姓,因为全国刚刚统一,统一了以后老百姓应该有一个喘气的机会,但是秦朝建立以后没有给老百姓喘气的机会,而且秦朝的各项法度,非常苛,非常严,使人民感到喘不过气来,使人们动辄就犯法,让人们生活在惊恐的一种气氛当中,整天心理非常不安,负担又重,又感到惊恐,精神上感到不安定,精神上感到非常紧张。所以秦朝这种所谓的暴政很快就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发生了秦末农民大起义,那么秦末农民大起义以后,又是战争,这个反秦战争打得也是非常残酷,全国性的战争,战争的规模也非常大。那么接着呢,两大支反秦力量,一个是刘邦的力量,一个是项羽的力量,他们把秦朝推翻以后,继续打仗,因为他们俩要争夺统治权,争夺当皇帝,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谓的楚汉相争。那么这个楚汉相争打了多少年,大约打了五年,而且也非常非常残酷,大批的人被杀,大批的人流离失所。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就是中国,从我说了春秋战国,到秦,到秦末,到楚汉相争,中国始终就没有安定过,一直在战争中,一直在打仗,所以到汉朝刚刚建立以后,当时的社会经济可以说非常非常残破,人民的生活可以说非常贫困,不光人民生活贫困,整个社会包括那些贵族,包括那些功臣,包括皇帝的生活也都不富裕。大量的土地荒芜,人口流失,人死了很多,很多地方没有人。当时社会经济残破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这个当时的皇帝刘邦,当了皇帝嘛,那么多少得讲一些排场,排场可以不特别大,可以不特别豪华,但是简单的排场,基本的排场要讲的,因为你是天下之主,天下的皇帝。那么他想弄四匹纯白色的马,配一套皇帝坐的马车,就是皇帝的专车,用四匹纯白色的马配不出来,因为没有这么多马,达不到这种要求,马匹牲口大量地都服务于军事,所以这样的马配不出来。而且据说当时的很多将相,将军,丞相,一些大臣出门怎么样?没有马车坐还得坐牛车。可见当时社会整个大家贫困到,你看统治者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就更别说了。
在农业社会,劳动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光有土地不行,当时土地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大量的土地荒芜,人没有,人缺少,严重地缺少劳动力,没有劳动力,农业生产就开展不起来。刘邦当时到外面视察的时候,路过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当时叫曲逆。歌曲的曲,逆反的逆,这个地方大概在现在河北的完县,西南,它大概属于保定地区管,路过这个曲逆地区,这个曲逆地区在秦朝的时候当时大约有三万户人家,那么刘邦到外头去视察,路过这个曲逆地区的时候,当时那个地方有多少人呢?大概有五千户左右,那也就是秦朝时期的六分之一。可是刘邦路过这个地方的时候,却惊叹这个地方人够多的,刘邦当时说了这么个话,说“壮哉,县!”,这个县人够多的,实际他并不是说大,不是说面积大,而是说这个县人够密集的,人够多的,刘邦说“吾横行天下,独见洛阳与近而”。我打遍天下,走了很多地方了,又打仗又视察,我也就见到洛阳有这么多人口,人口有这么密集,也就看到洛阳。所以人口也就相当于原来的六分之一,却使得刘邦这么惊叹,可见,当时其它地方人口流失到什么程度,没了,土地荒芜了,没了。而且想想洛阳,洛阳应该说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大都市。刘邦看到曲逆这个小地方,这些人口拿它跟洛阳相联系,可见洛阳当时人口也不是很多。本来它是数一数二的大都市,这样的大都市人口看样子也不太密集,那么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什么呢?看出当时社会人口流失到什么程度。所以当时社会总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