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扮仙记 >

第554部分

扮仙记-第554部分

小说: 扮仙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将军都吓了一跳,这样的好人可不能有个好歹的,关心的盯着这位牛气冲天的老大夫。

    老大夫:‘少城主好着呢,没有问题。’

    燕赤侍卫紧张着呢,糊弄谁呢,:“如此,为何神医还是磨墨开方子。”

    老大夫一脸的郁闷,他老人家虽然是大夫,写字就非得开方子吗:“老夫是给夫人回信,汇报少城主的身体状况,让夫人安心。”

    燕赤侍卫拍拍胸口,苏将军一脸的难以置信,这位少夫人对少城主当真是一往情深呀。

    苏将军看向燕少城主上上下下的打量,这怎么才能把女郎给迷成这样呀。

    燕少城主被看的不自在:“看什么。”

    苏将军:“末将在想,少城主当真是姿容无双呀,难怪少夫人对少城主一往情深事无巨细。”

    燕赤侍卫扫了一眼苏将军:“看你也学不来。”

    苏将军:“学点皮毛也好,能让女郎如此大方,少城主当真是让某佩服。“

    怎么听着那么别扭呢,但他们少城主是拆白党吗。

    燕少城主正看家书呢,不愿意同他们一心半见识,人家乔木不能给燕阳写信让燕城主那边捎带,怕写的太过露骨,被燕城主给看了。

    可能送人呀,不是要送药材过来吗,人家乔木直接把老大夫过来了,想写什么,都放在老大夫的药箱里面了。所以老大夫这次过来,那可真是身兼数职,老了老了还当回信差,头一次药箱里面还放了一本书那么厚的书信。

    知道少夫人出过科学论,如今算是知道了,少夫人出什么都不稀奇,没见到人家少夫人不过两天一夜的功夫,给少城主写的信,都有书那么厚了吗。

    虽然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可就这速度,足够让老大夫认定少夫人的本事了。

    好吧这些人太乱了,燕少城主挥挥手都给打发了。苏将军酸酸的看了一眼燕少城主,跟燕赤侍卫的心情差不多。这表情,一看就是心甘情愿的惧内呀。

    燕阳听闻老大夫再给乔木写信报平安的时候,就知道乔木在怨自己,不太往回写信。这么拐弯的说话都不像是乔木的做派了。

    翻开乔木的书信,燕少城主捏着信纸,几根手指头都是缠绵的,跟摸着夫人的脸蛋差不多。真的想家了。

    要说老大夫真的是冤枉乔木了,虽然她真的能出书,不过这么厚的家信还真不是她自己写的,她确实想跟燕阳多说说,也就写了五张。

    里面平哥写了三张,余下的一摞都是思喜画的,刚学拿笔,写的什么都给当爹的带过来了。

    燕少城主一张一张的拂过这些纸,忍不住仔细的看了又看,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果然不该写信的,心里就跟长草一样,后半夜燕少城主的心虚才平静下来。

    能给乔木提笔写信,就两句话:“靡靡之音消磨斗志,安心等本少城主回去。”

    燕少城主那不是不愿意跟媳妇儿子多说点,而是怕说的多了,忍不住就回去了,忍不住就把京都放过了,到时候谁知道京都又要过来恶心谁呀。

    最让燕少城主下狠心的就是,京都的老匹夫竟然惦记他媳妇,这早晚就是祸根,他燕阳的妻儿就不能在这种被人窥视下过日子。

    燕少城主这边带兵带粮食,带着药材,还有一路能找到的大夫都给带上了去了秦地,有苏将军带头,尽管擦边走了几个京都齐氏的重镇不过都没有什么变动,关键是这些地方光有官府,没有屯兵。听闻原本的大营早就调走了。

    说什么呀,燕阳也知道,平陵渡之后到京都本来就没有几个大营镇守。

    原本他们燕城镇守京都的北方,余下十几座城池,一座城池一个哨卡都有重兵把守,平陵渡以内自然不用重兵把手,可如今竟然依然如此,能说京都王上真的对他们够信任吗。

    同燕少城主的感叹相比,苏将军一路都在摇头,无奈呀。难怪人家燕少城主无惧被人乱了后路什么的,直接就带兵敢去秦地。

    燕少城主带着粮食,还有重兵过来,那些暴民看到这么威武的侍卫,都躲得远远地,看到粮食都不敢动,燕少城主:‘这就是所谓的暴民。’所以一路过来走的特别缓慢。

    燕阳不光是在赈灾,还在组织当地官府出来帮着百姓恢复耕种,在秦地这边,燕少城主打出来就是燕城的名号,一点都不忌讳。

    百姓知道是燕城少主之后,竟然神奇的就配合了,都愿意相信,就连当地的大族也是如此,苏将军感叹,难道这就是天意。

    燕少城主背后感叹,领头可是真本事,提前让那些在燕城安家落户的流民过来,把燕城的见闻说说一说,把他们现在的日子说一说,再把燕城主过来的目的宣传一下,效果就出来了。

    至于那些大户,他们的传承都在燕城的书馆呢,燕城少主来了,他们只有欣喜的份。

第五百六十章 买地盘() 
    燕少城主在秦地的行程相当的理想,也有那些氏族人家想要打燕少城主这些粮食的主意,不过看到燕城侍卫们冒着寒光的枪矛后,都得掂量掂量,实在是太刺手。

    而且人家燕城少主一行人在秦地虽然名不太正,言不太顺,人家干的事那真是人事。但凡有点良心,有点远见的人都知道,这样一行人不能动。秦地的暴民真的乱了,最先受到波及的就是他们这些勉强还能维持的世家们。

    打燕少城主的主意,那就相当于自觉后路,让暴民知道了,他们把燕城少主弄过来赈灾的粮食给打劫了,暴民们能干吗,他们到时候就是妥妥的靶子,守着多少的粮食都没有用。

    看着那么长的队伍,那么多的粮食,多少人都只能网而兴叹。燕少城主的武力威慑也没有断过,安营扎寨时候,外面围着的人多时,就招呼些侍卫出来亮亮君威。

    挑几十个力气大的汉子,拿着长矛,对着两人一抱粗的五米大木桩子,粗暴的冲过去,刺杀,然后挑起,顺便退出二十几米,就这蛮横的劲头,让外面的难民看的腿上打哆嗦。

    这要是对着他们,三五十个人这么一瞬间的功夫就给挑飞了,看看人家燕城侍卫,那可是各个都这么膀大腰圆,剽悍善战的。谁敢招惹呀。

    所以燕少城主说啥是啥,领头招呼逼侍卫们发粮食的人都闭嘴,只有等着吩咐的份。

    到哪来这么两出都是这么从容有度。要是还有招呼的,人家燕少城主也不手软,不怕死的那都是有所图的,想要粮食那都是想活命,有活命的机会还闹腾,这样的人肯定有问题。

    人家燕城的人都是这么说的,所以拿人的时候谁拦着都同罪,谁愿意无缘无故的被按上这么一个罪名呀。跟着起哄的人越来越少了。

    一个地方这样过去,很快传到下一个地方,然后燕少城主的队伍到哪,那就是这种情况,暴民哪有呀,都是难民,很服从燕少城主安置的。

    燕少城主本想救济就走的,可看到秦地的情况那就不是救济过后一走了之就能行的,燕阳也舍不得这么多的粮食遭禁了。好歹给民众一条生路呀。

    可没人组织当地耕种,没人给他们丈量土地那肯定是不行的。没有官府律法束缚这些人也不成,就不知打大齐地界内,竟然连官衙都空了,京都竟然就这么放置不管了。

    这就真的让人发愁了,若是燕阳来做这件事情的话,那是不是说秦地都是燕城的官员了,要不要把军队都留下呀。怎么就比自己想的复杂呢。

    燕紫侍卫送粮食药材过来的时候,安慰燕少城主:“您的这么想,总比攻城之后在安抚,重新委任官员,顺利的多。”好吧,就当是他们攻城得来的城池好了。

    于是燕少城主到秦地之后虽然一行顺利,不过进程缓慢。先安民,在登记造册,让这些民众吃饱,穿暖,然后开荒种地,还是老办法,军管制,农忙的时候务农,农闲的时候,简直当兵。就是辛苦一些。

    不过老百姓们没有意见,都干劲十足,挺高兴能有一条活路的。他们原来的时候天天忙,都不吃不饱的。

    大家都听说过燕城现在啥样,也知道燕城怎么发展起来的,更知道去燕城的那些流民开始过的什么日子,现在过得什么日子。

    所以大家都配合着少城主的管制,就盼着他们自己的地方上也能过上燕城那样的日子。

    连苏将军都说,就没见过这么上赶着让人管的。

    秦地还能留下的百姓,都是小有家业的,如今都过成了这个样子,对于燕少城主他们都当救赎看,终于来了一位愿意带着他们过好日子的人。

    一小段时间内,燕少城主就已经用人格魅力征服了苏将军身边的那点人,尽管燕少城主依然那么傲娇。不过人家真的有傲娇的本钱。明明人家夫人给准备了那么多的好东西,烧成那可真是同将士们同吃同住呢。原来这些都不是传说。

    而且他们每安抚下一座城池,人家燕城随后送过来的补给就是那么极是,就没有掉链子的时候。当然了中间也有燕少城主在那些当地氏族,大户,富裕人家强征来的。

    不过人家燕少城主都写了条子了,来年,当地县衙还粮食,借多少还多少,不给利息。这算是当地氏族同富户为支援县城建设了。将来在县城享有些许权利。

    这些人不觉得这个条件有什么好,当然了也没人觉得拿出去的粮食还能还回来,就当是破财免灾了。

    秦地现在就是个乱地,说过来都的给他们当地的富户扒层皮,索性燕少城主拔的不狠,而且燕少城主若是能稳定住局势的话,才是给他们这些人以后的声息。搭进去点粮食值了。

    燕少城主一行人,比想象中的顺利的往前走。秦地那么大,燕阳想,一时半会的还真不好回城看老婆孩子了。早知道他就该给乔木多写几个字的。

    燕城那边,收到燕少城主的来信,燕城主都吓坏了,他儿子可真胆大,就带了那么点兵就敢去秦地了。怎么就那么不谨慎呢。可真是要了他老人家的老命了。

    在看到儿子给乔氏的信,燕城主不得不说,儿子那是全凭个人魅力征服的乔氏,看看这信写的多干呀,一点柔情蜜意没有。让人把信给乔木送去少城主府。

    燕城主立刻着急大臣们议会,儿子带五万人孤身犯险那是绝对不成的,燕少城主要调集大军,要为儿子压阵,谁敢动他燕城的少主都得看看身后的大军。

    燕城主那是要用武力给儿子保障。

    燕城的大军早就集结好了,燕城主调度起来也方便,直接甩手给李小将军就成。

    文臣这边,秦地那边的人进入燕城的权贵圈没多久,听闻燕少城主带兵带粮进入秦地安抚乱民,当下就有百十个秦地那边过来的氏族子弟,眼中含泪,在燕城主府外跪求,要同燕少城主一起去秦地。

    燕城主心说那不是添乱吗。不过连姑爷秦九郎都在其中过来,同老丈人痛哭流涕的说道:“我秦地遭此大难,我秦氏已经不再想着其他,可不能让燕弟,替我等秦氏子弟辛苦,受罪,我等愿意在燕弟身边消犬马之劳。”

    可以说秦氏态度放的相当的低了。燕城主苦笑:“你们要知道,那是秦地,虽说是难民,可现在也是暴民,你们一群的文人士子过去那不是添乱吗。”

    可这些人死宁的脾气,就这么跟燕城主耗上了。要不是有人拦着,没准这些人就要自发的组织过去了,听闻连学府那边都有人要拥护少城主,自发的过去给少城主鞍前马后呢。

    要不说乱事的都是学子呢,那都有你们的事,不知道先要好好学习吗,非得帮倒忙。

    燕城主一边担心儿子,还得安抚他们头疼死了。还不耐烦。

    没过几天燕城主不发愁了,儿子来信了,要军队,要能人,还要学子。上面写的清楚,军队那是守卫用的,建设的好地方不能白给别人。要人治理地方用的,要学子,那是为了凝聚民心,让他们知道燕城的好的。

    这些燕城主都明白他,他们燕城拿下那么多的地方,都能跟自己人一样,那不就是他们燕氏后续做的到位,引导的好,思想梳理的好吗。呵呵。

    想到这里,这不跟儿子抢地盘一样吗,不过这次不是抢的,不动刀枪,而是用粮食买的。地盘还能这么来,新鲜呀。燕少城主都忍不住感叹,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这都成。

    至于说秦地地盘变成燕城的,以后怎么跟京都交代,燕城主表示,人还都饿着呢,他们燕城都是一心救灾呢,剩下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

    到时候一句,百姓记得救助他们的人,知道谁对他们好,百姓认可他们,就不信京都真的有脸过来要地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