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奋好学又谦虚,没什么架子,到哪儿都和大伙儿打成一片。后来,我先后把他调到了财务部、人事部、设计部和销售部——让他接触公司的各个部门,其间都是担任助理的职务。这在公司创建以来的历史中是没有的。
调他到财务部任助理的时候,我还让他去考注册会计师。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财务、会计的知识和技能是必备的,拥有这种财务杠杆性的技能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办企业重要的经验总结。凭借小张扎实的学习功底和知识基础,他在两年内就考过了所有的科目。而这中间的所有费用都是公司给报销的。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我也暗自喜上眉梢。可正当我想要让小张出任销售部经理,用他的才华和能力为公司真正效力的时候,他却向我提交了辞职信。小张很清楚这两年来我对他的特别关照和培养,所以对我很感激,也不隐瞒是准备到北京的一个国家级银行总行工作。他说自己之所以能够找到这个满意和体面的工作,是与这两年公司对他的培养分不开的。
确实,通过两年的实际工作和锻炼,小张已经成功地从一个优秀的学生转变成优秀的经理人了。他还说自己与公司签的是三年的合同。现在是他违约了,他愿意支付违约金。我很器重他,这两年来一直是把他作为一个自己的学生和朋友来看待的。尽管不是很情愿,我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辞职,他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也不好耽误他,出于一种特别的心情也并没有向他索要违约金。
现在小张还与我保持着联系;已经过去将近10年了,他也从一个普通银行职员升到了经理级别,也算是事业有成了。我始终在想,要是他还能留在我的公司,现在肯定成为我的左膀右臂了,说不定我的公司现在的规模还要大得多。
小张虽然往“高处”走了,每逢过节回家,总会来拜访我。我们在一起吃饭闲聊的时候,他总能给我许多有益的建议。比如说好几年来公司一直没有再招用应届毕业生,就是他提的建议起的作用。他以自己当年的心态为例,说当时之所以回江阴到我的公司来工作,实际上就有点像现在公务员下乡锻炼的心态。他感觉自己在实践方面还是有很大缺陷和不足,需要在企业中锻炼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和技能,以便将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他说本来觉得这种想法很正常的,只是因为我对他太好了,才使他在内心产生了愧疚感。
他认为像我们公司这种中型规模的民营企业,不是不能留住高学历的人才,而是很难留住应届毕业生。因为,应届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心比天高,第一个工作无非就是一个踏板、“中转站”,是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以求获得谋求更好职位的资本。应届毕业生对社会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因此,人们现在普遍认为一个大学毕业生肯定会找一份以上的工作,而第一份工作往往不是他们正确的选择,也不会是最后的归宿。
小张跳槽一事,我本身也许还是有些责任,也许我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我不敢自比于古人如曹操、刘备那样“礼贤下士”,但是我求才若渴的心情以及我能给他们的待遇,说到哪儿也不算是屈人的。
话说回来,我总不至于招一个人进来就让他当公司的二把手或者给他股份什么的吧,毕竟我是在办企业不是在搞“大锅饭”。小张这事儿,从公司角度考虑,这样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从我个人角度考虑,也严重刺激了我的自尊心——难道民营企业永远就要跟在那些所谓大型国有企业或者什么几百强后面捡剩下的骨头吃?好的留不住,不好的我也不会要!综合种种考虑,在这之后我决定:不招应届大学毕业生!
别人放假了他加班只为补过
出于经济利益第一的考虑,我现在一直坚持只招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最近几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了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减轻社会的负担,市政府对我们这样的市重点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提了一些要求,希望我们能够招一些应届的大学毕业生,为社会做点贡献。
所以,2003年我又试着招了4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当然,这次在招聘过程中是相当谨慎的:不仅要看应聘者是否有才华和能力,还要重点考察他的忠诚度——再优秀的人如果留不住我们也是不要的,同时我们在违约金方面也加大了力度。
新设立没多久的宣传部门招了一个男孩,姓沈。宣传部门为什么想要招人呢?主要是考虑到要进一步建设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也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我们企业的形象。
你也知道,我们是从私营企业起家的,起初只知道生产服装,质量好、价格低就能有市场;现在不行了,要讲究品牌,所以我们想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品牌实施战略。招聘一些有专业知识、有新观念的人才进入我们公司,也是我们实施品牌战略的一部分。
我们公司想招个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来,主要是想让他编我们公司的企业内刊,同时联络一些报刊电视媒体进行公司的形象宣传报道。本来宣传部是有人专门负责这项事情的,但是考虑到她年纪稍大,观念也有些陈旧,身体又不是太好,所以想找一个思想比较活跃的年轻人来做这件事情。
小沈能够被招进来也算是百里挑一的了。我们公司近几年效益不错,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所以报名的人相当多,当时就接到了200多份简历。我们从中挑选了20多份进行面试。这20人差不多都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不是学中文的,就是学新闻的,还有就是和服装相关专业的学生,竞争也算是比较激烈了。
我们当时安排了好几轮面试。第一轮是进行职业能力测试,根据我们的需要,主要是测一下应聘者在宣传策划方面的能力。小沈在这方面表现的不错,谈起业务来头头是道。他顺利地通过了第一轮的面试,进入了第二轮的测试。第二轮我们安排的是心理倾向测试,主要是想测试一下应聘者是否具备适合在我们这个行业工作的心理素质,以及是否具有较高的忠诚度和诚信度。小沈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脱颖而出。
这里有一点应该检讨的是,小沈在面试时的表现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他来面试竟然没把自己的学生证和身份证件带来,说是自己忘了。当时主考官还有我这个当老板的都没有太在意,没想到这是小沈后来犯错误的伏笔。
小沈很顺利地进入到三个月试用期,当时我们单独给他安排了一个办公室,主要是想考察一下他的主动性。因为办公室是独立的,不太好与其他人沟通,所以没过多久他就提出要换办公室。由这个细节看出他主动性还是不错的,非常清楚自己需要更多地与人沟通,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新来的就羞羞答答地不好意思提出要求,思维和职业技巧还是不错的。
换到新办公室之后,我们宣传部的主任对小沈的表现是相当满意的。我们公司每天八点上班,他提前一个小时就到公司了,打水、扫地、擦桌子,里里外外都整理干净;看一看资料,考虑一下当天的业务,这样主任布置新任务的时候他都能够提出一些建议,并且以很快的速度完成任务。此外,他对计算机也挺熟,平时办公室遇到机器故障什么的他基本上都能解决,这样就省得再找信息部的人,可以省不少事。小沈平时对于手头的事情都能够认认真真处理,而且经常帮助同事;人缘也还不错,但没事的时候也不和其他人瞎聊天浪费时间。
我们当时交给他的任务也是相当简单,主要就是办好我们那份创刊才半年多的企业报。对一个科班出身的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这项工作实在是小菜一碟。我们的报纸一共就四个版:一、二版是新闻,三、四版是企业文化生活和副刊。每个版面大概也就4000多字,每个月出两期,所以工作量并不是很大。
另外,小沈也不必常出去采访什么的,我们在各个部门和下面的分公司都有专门负责写稿和供稿的助理。小沈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把各种稿件汇总,然后进行选择,之后进行改写、编辑等等,大体也就是这些工作,因此小沈还是胜任有余的。小沈原来在学校有办学生刊物的经验,并且在正规的报社也实习过,所以做起新闻业务来还是相当不错的,确实很有专业水准。
但是小沈有个让人不痛快的毛病,就是做事太粗心,有时候丢三落四的,今天忘了带钥匙,明天忘了带饭卡的。开始大家只是拿他这个毛病开玩笑,觉得好玩,但次数多了大家就慢慢不能忍受了。小沈自己对此是很不以为然的,认为这些只是生活上的小事情而已,无所谓,并不影响大局,自己只要能很好地完成岗位职责就行了。
我们也就是抽空提提醒,也没想太多。直到后来有一次,小毛病给了小沈一个大大的教训,终于也让他知道“小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了。当时是要在十一假期之前出一期报纸,因为放假之前就要让报纸提前出来,所以时间相当紧张。四个版面的几十篇稿子都已经交到了小沈手头。他的任务就是一篇一篇地审稿,一篇一篇地改稿,改完之后就是编辑版面,之后再送到印刷厂去付印。结果那天他下班的时候,工作还没有做完,于是他就想把稿子带回家改,第二天再带过来。没想到路上竟然把稿子全给弄丢了。
原来那天他为了节省时间,就到肯德基去吃快餐。顺手就把放着稿子的包放在了桌子上,只顾埋头吃饭;等他吃完之后抬头的时候,带来的包已不知去向了,旁边用餐的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报警了,但也没能把包找回来。没有一点线索,警察也没辙。其实换个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像这些公务用的东西怎么能随身携带呢?就算是随身携带也得一刻不离身啊!尤其在公共场合更是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提防小偷。
稿子丢了,报纸不能不出。最后没有办法,只能让底下的助理们重新提供稿件,找不到原稿的只能重新选稿。结果,国庆节期间大家都放假了,小沈还在那里加班。加班完成了任务也只算是补过,也没给同事留下好印象。
这件事情对小沈的打击确实是很大的。
我想这毛病与现在大学教育是分不开的。大学生在校园里多半自由散漫而且缺乏组织纪律性,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生活一点规律都没有。学校还只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缺乏必要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素质。长年的理论化教育和课本灌输,使得学生们在头脑中只注重大而泛的所谓宏观,却不注意生活中细枝末节。一心想做大事,却忽视了任何大事的完成都是建立在每一个小事的基础之上的。要补上人生这一课,看来只能经过社会的历练了。我们公司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一个“实践培训基地”。
关于这件事情,我对小沈提出了极其严厉地批评。当时小沈态度也十分诚恳,一个劲儿地跟我说以后一定注意,保证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当然这次的事情也并没有严重到要把他辞退的地步,毕竟年轻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能够知错就改就还是好同志。我主要是怕他以后再这样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损失。令我欣慰的是之后小沈的表现也确实不错,比以前好多了。
小沈的事又给了我一点教训:要把工作做好,专业的知识和业务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与工作看起来不太相关的“小节”,也会成为决定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有时候一点点的不小心也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以后再招人,我得注意这方面也得加以考察。
善做人者善做事
应届大学毕业生也有不错的,关键就是对自己的认知有区别,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和工作的关系。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本地一所高校的几个营销专业毕业生来我们公司实习。实习结束时,我们把一个叫王辉的同学留在了公司。为什么独独把他留下来呢?其实就是这个小伙子几个特别的细节之处打动了销售部经理的心。
正式实习的那一天,部门主管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下部门的成员和分工。其中老陈是公司的资深业务员,年龄偏大。其他同学都跟着员工喊他“老陈”,而小王一直尊称他为“陈老师”。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仅仅以完成手头的工作就几个人聚一起在那儿闲聊,小王还自己主动找事做,哪儿需要帮忙他就去哪儿:帮着秘书整理文件,跟着同事跑银行和商检去交单,即使在大热天乘公共汽车去也毫无怨言。他说:“我多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