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最高命运--政治领袖们夺取权力大瞬间 >

第29部分

最高命运--政治领袖们夺取权力大瞬间-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1年12月25日晚上7点,戈尔巴乔夫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他宣读了《告全国人民书》,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稍后,又宣布辞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并把核按钮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十几分钟以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苏联国旗在阴沉的夜色中降下,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徐徐升起。占世界版图六分之一的苏联从此成为了历史。

  对于叶利钦来讲,这个时刻他等待得太久了。他甚至等不到戈尔巴乔夫清理完办公桌,就急急忙忙的接管了克里姆林宫。坐在总统办公室里,他静静的体味着胜利的喜悦:这个横亘欧亚、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帝国,这个曾经涌现出彼得大帝、叶捷卡林娜大帝、普希金、托尔斯泰的国度,这个拥有全球第二核打击力量的国家,终于被完全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世界历史的名人殿堂,将会永远记住这个俄罗斯的开国总统、红色帝国的终结者。五十六年前,国家政治保安局以危害苏维埃政权的罪名将尼古拉·伊格纳季耶维奇·叶利钦逮捕。现在看来,他们并没有冤枉他他确实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叶利钦闭上眼睛,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脑海里浮现出自己几个月前当选俄罗斯总统后回到家的情景娜拉娜跑到他面前,垫起脚来,把手伸过他的头顶,用一种惊讶而又敬仰的语气说道:

  〃爸爸呀,原来你已经升得这么高了。〃 
  

      

 
  



 

  
普京:最后一位总理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诺维奇,我决定提名你担任政府总理。〃

  〃您任命我做什么工作,我就做什么工作。〃

  〃如果是最高职位呢?〃

   〃……〃

  〃你好好想想吧,我信任你。〃

  背景:

  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叶利钦总统任命盖达尔为第一任内阁总理,推行激进的改革计划〃休克疗法〃,突然放开对经济的一切行政管制,希望在一夜之间实现私有化,向市场经济过渡。但这种激进的改革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跌。总统的威信受损,为此,叶利钦不得解除盖达尔的总理职务,任命主张稳健改革的切尔诺梅尔金为政府总理。俄罗斯议会在改革路线上一直与总统存在分歧,想趁此机会扩大自己的权限,遭到了叶利钦的强烈反对。最后,双方互相宣布对方为非法,叶利钦宣布动用紧急权力解散议会,议会则宣布弹劾总统,选举鲁茨科伊为临时总统。在关键时刻,军队宣布支持总统。于是,叶利钦调集坦克围攻俄罗斯议会大楼白宫1991年的9·18政变中,他曾经在面对坦克的炮口誓死捍卫俄罗斯的独立和民主,现在,掌握大权以后,自己却用坦克来对付议会。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坦克不仅带足了弹药,而且真的开了炮,把白宫四层以上全部炸毁。

  在武力的威胁下,议会被迫解散。叶利钦趁势将新的宪法草案交付全民公决并得以通过。这就是沿用至今的俄罗斯1993年宪法。

  新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议会由原来一院制改为两院制,分为联邦委员会(上议院)和国家杜马(下议院)两个部分,以削弱议会的权力。联邦委员会由俄罗斯每个州、加盟共和国派出两名代表组成,国家杜马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主要权力尤其是立法权集中在国家杜马。内务部、国家安全局、军队等强力部门由总统直接控制。总理由总统提名,经国家杜马过半数票通过。总统有权随时罢免总理职务。如果总理提名连续三次都未获杜马通过,那么总统还有一次机会解散国家杜马,重新选举杜马。当然,作为一部共和宪法,仍然对总统的权力做了一些限制,杜马和参议院同时以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票可以弹劾总统,在弹劾程序期间,总统无权解散杜马,但弹劾程序持续不得超过三个月。

  新宪法带来了政局的暂时稳定,但经济恶化的趋势仍然得不到缓解。在1996年的俄罗斯第二次大选中,叶利钦的生平死敌俄共差一点获胜,俄共总书记久加诺夫仅仅以极为微弱的劣势败北。这次选举,与其说是人民仍然支持叶利钦,不如说是人民无论如何不愿回到苏俄时代,所以只能在久加诺夫和叶利钦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根据俄罗斯宪法,同一个总统任职不能超过两届,叶利钦本人的健康状况也日益恶化,因此,接班人问题,成了叶利钦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 
  一九九八年三月二一日,星期六,切尔诺梅尔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了莫斯科郊外戈尔基九号别墅的大门,别墅的主人想见他。

  会见的气氛是沉闷的,仍旧是那些令人不快的话题:国内工业生产仍在滑坡,大量的企业拖欠工人工资,人民仍然看不到生活有改善的希望,不满情绪正在增长,媒体对政府的攻击变本加厉,货币改革成效不大,政府许多改善现状的计划却因为财政困难而胎死腹中……

  切尔诺梅尔金并不害怕讨论这些问题。他的前任,试图用〃休克疗法〃,让拥有近七〇年计划经济历史的俄罗斯一夜之间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盖达尔下台的时候,情况比现在糟糕多了。他并不避讳问题,又小心翼翼的让别墅的主人感到,情况还是会好转的尽管速度会非常缓慢。毕竟,在经历了狂风骤雨般的休克疗法之后,喜欢感情冲动的俄罗斯人不得不接受这种谨小慎微的经济改革。

  但他已经不想再听这些陈词滥调了,国家需要新的东西。勉强听完切尔诺梅尔金的汇报之后,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缓的说:〃我对你的工作不满意,维克托·斯捷潘诺维奇。〃

  〃您这是什么意思,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 切尔诺梅尔金绝望的问道。在决定命运的关头,这个老练而坚强的权势人物也难免流露出一个普通人的弱点不敢接受失败的事实。他本以为自己在政治上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我考虑一下,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说完,切尔诺梅尔金转身走出了戈尔基九号,沉重的大门在他身后缓慢的关上。 
  

      

 
  



 

  
二 
  七年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欧亚大帝国苏联已经解体七年了。相对于数千年来无数的帝国兴衰,七年太短。但对于三万万普普通通的俄罗斯人来讲,却是痛苦的、耻辱的、难以忍受的和漫长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帝国的荣耀没有了,民族的自豪没有了,私有化和自由化并未带来自由派们宣传的美国式繁荣,相反,以前官方政治宣传中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高通胀、高失业、贫富差距、治安混乱、精神空虚……全都在俄罗斯一一成为现实。

  面对崩溃的俄罗斯经济,身处历史巨变中心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心里无疑是痛苦的。他还记得,自己九一年参加俄罗斯总统选举时候的情景,无数人听他演讲、向他欢呼,白发苍苍的老人、怀抱孩子的母亲、贫苦的产业工人都把他当作他们的希望、救星。九·一八政变的时候,他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成千上万普普通通的莫斯科人自发聚集到他的办公地点来保护他,甚至坦克和武装直升机也未能让他们离开。他为他们的热情流泪,他曾发誓要给予他们自由、安全和富足。但现在,一切都变了,他的誓言没有实现,无论哪一个政治派别只要振臂一呼,痛斥叶利钦的改革政策,马上就会招来一大批听众。俄国的各种大小媒体,简直就是在比拼谁能更刻毒的挖苦克里姆林宫的腐败和低能。叶利钦个人支持率,已经降到了一位数。几乎人人都在等待着那一天,2000年六月,俄罗斯历史上第三次大选,把这个行将就木的老朽从克里姆林宫赶走。

  叶利钦并不打算坐以待毙。身体状况和国家宪法都不允许他参加2000年的竞选,但他担心俄共会重新上台,把俄国带回苏联时代。如果这样,他一生所为之奋斗的事业就没有任何价值。他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他需要一个能忠于他事业的继承人。这个人将不再是一个旧时代的破坏者,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建设者。显然,这个人不会是谨小慎微的切尔诺梅尔金。他在脑海里刻画着自己继承人的模样:坚强、果断、正直、勇于接受挑战、富有实干精神。更重要的是,他不能和旧时代有任何瓜葛,不能像丘拜斯那样因为执行私有化政策而饱受攻击,不能像切尔诺梅尔金那样从私有化过程中发家致富,也不能像卢日科夫那样在前苏联身居要职,当然更不能像马斯柳科夫那样跟共产党有任何关系。

  那会是谁呢?

  一张可爱的娃娃脸跳进他的脑海:年轻的能源部长。他才三十五岁,虽然看上去有些幼稚,却举止稳重,感情不外露,思维敏捷,说话严谨而且富有逻辑,工作能力出色,圆圆的眼镜后面是一双神情专注而的眼睛。他是经济学方面的高才生,又是很好的管理人才,给人的印象是温文尔雅的学者和年轻的企业家的完美结合。他没有卷入过任何势力的政治斗争,也还没有来得及被媒体〃选为〃某一利益集团的代表。总之,他是全新的,是从共产党人到金融寡头都意想不到的人选,他们将不得不从他成为总理之后的而不是之前的行为来对他作出评价这就是叶利钦需要的效果。

  就在和切尔诺梅尔金会面的那天晚上,叶利钦就召见了他的总统办公厅主任尤马舍夫,叫他起草解除切尔诺梅尔金职务的命令。这道命令将于周一颁布。显然,他并不打算给切尔诺梅尔金时间考虑是否辞职。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我将为谁起草第二份命令?〃谈话结束时,尤马舍夫小心翼翼的问道。

  〃明天晚上我会告诉你的。〃任何重大决策只有在公布之前绝对保密,才能让它起到最好的效果,这是叶利钦几十年政治生涯信奉的一条原则。

  星期天晚上,叶利钦叫来尤马舍夫:〃起草任命谢尔盖·基里延科为政府总理的命令。〃

  三月二十三日,星期一早上七点,基里延科来到克里姆林宫。他的心情十分复杂,他知道总统喜欢在早上公布重大决定。在星期一的早上被召见,这个决定的意义显然非同凡响。不过他知道,他还年轻,任何重大决定对他而言都不是不可承受的。

  〃谢尔盖·弗拉基连诺维奇,我决定提议你出任政府总理。〃叶利钦甚至没有说一句客套话就单刀直入,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如何面对如此重大的晋升与挑战。

  〃如果您委任我,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我就做。〃

  不能有比这更好的回答了,叶利钦想。

  切尔诺梅尔金也如约在八点来到克里姆林宫,他的心情糟透了。面对着六十七岁的总统和三十五岁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感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他知道一切已经决定了,所以没有质疑,也没有问为什么,默默的在相关文件上签了字他也许从没有想过自己会以被解职这种方式告别政坛,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的时候,他表现得象一个英雄。

  叶利钦似乎还想向这位爱将说些什么,他想告诉他:国家需要新的一代领导人,维克托·斯捷潘诺维奇,新的一代!我们都已经老去,都将离开,只是在时间上略有差别而已。但最后,他还是什么都没有说,默默的看着切尔诺梅尔金沮丧的离开。他相信以切尔诺梅尔金的智慧,迟早一定会理解这种安排的。 
  

      

 
  



 

  
三 
  三十五岁的总理!不仅俄罗斯,全世界都在讨论着这个年轻人仕途的飞跃,翘首以盼他给俄罗斯政坛带来的新气象。叶利钦出其不意的一招至少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俄国家杜马未经什么讨论就通过了这一总理人选,因为他们还来不及寻找反对他的理由。这一天,叶利钦在自己的日记里兴奋的写道:

  〃三十五岁的年轻人成为政府的首脑,这是第一次;有充分价值的巨大机会交给了完全是另一代的政治家,这是第一次;一个真正懂得经济的人来领导政府,这是第一次一切都是首创。

  俄国历史上终于有了年轻的政府,这正是一年以前我理想中的政府。一切都实现了,这个理想的实现几乎是出其不意,也许甚至违反所有事件的全部逻辑,但是,它实现了……〃

  总统的信任,杜马的支持,全俄乃至全世界的期待,命运把年轻的谢尔盖·弗拉基连诺维奇·基里延科推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把改写俄国历史、成就政治传奇的机遇交到他手里这种机遇,在俄国上千年历史上,还是头一次出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