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最高命运--政治领袖们夺取权力大瞬间 >

第2部分

最高命运--政治领袖们夺取权力大瞬间-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 天下英雄莫能当唐宋虎牢关之战 
  (一)王世充

  街头小混混出身。据说他小时候就得到了跟曹操一样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从他当权后扫荡群雄的威风来看,其军事才能不在曹操之下。他升官很快,炀帝南巡时,被委之以留守洛阳的重任。江都兵变后,王世充联合元成都拥杨侗为帝,随后发动兵变,杀元成都,威逼隋主封自己为右仆射,总领内外兵事,也颇有点曹公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可惜当时隋立国不到50年,跟立国四百余年的汉朝相比,〃'天'子姓杨,'天'自然姓杨〃的正统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其威力也就大打折扣。

  兵变以后,王世充为了摆脱洛阳无粮可食、无险可守的窘境,决心夺取洛口仓和虎牢关两大战略要地。他看到唐军的主力正在西北和李轨交战,无暇东顾,于是作了一次军事冒险。顷尽十万大军向东攻击洛口,而把洛阳完全暴露给自己西侧的李渊。

  李密闻讯,立即下令王伯当镇守金墉关,自己亲率大军迎敌。部将裴仁基向李密建议:〃王世充悉众前来,东都必然空虚。不妨分兵死守,不与他正面交锋,另遣精兵三万,绕道河西,径袭东都。王世充必然回去救援,到时前后夹攻,可以轻取洛阳。〃李密深以为然,但手下的单雄信、陈智略、樊文超等人,主张速战速决,把他犹豫不决的老毛病又逗发了。因为在这以前,他和王世充曾经打过几场硬仗,都是打赢了的。这一次,又有什么理由会输呢?

  他最终决定和王世充正面交锋。

  李密忘了,他对王世充的胜利都是在洛阳兵变以前取得的。世界上这样一种人,在为别人服务的时候碌碌无为,一旦自己成为领袖,却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和智慧。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皆属此类,他们是天生的领袖。

  王世充也是这样的人。

  王世充对战争作了充分的准备,深夜遣轻骑潜入北山隐藏起来,又命兵士皆秣马蓐食,天一亮就发动突击。李密仓猝列阵,勉强招架,突然数百骑兵从山上猛冲而下,竟将密军冲作数截。王世充又把准备好的一个极象李密的人,两手反绑,牵过阵前,佯呼道:〃李密已擒住了!〃军士大呼万岁。李密军本来就被骑兵冲得乱七八糟,怎禁得这番哗乱,不由得误认为真,顿时大溃。

  王世充一鼓作气,取洛口、夺金墉、下虎牢,把李密赶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得投奔李渊去了。一路上,他又收降了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单雄信等隋唐名将。随后班师回洛他的军事冒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即,王世充又趁唐军主力在山西与刘武周决战之际,联合窦建德西征李渊。唐军节节败退,函谷以东、黄河以南的土地几乎全部丧失,只得退守函谷关。此外,还收降了朱璨等小股势力。其时李轨、刘武周被李世民所灭,宇文化及为窦建德诛杀,而王世充东据洛阳,西占徐州,南达襄阳,北抵黄河,终于实现了自己跟曹操一样,挟天子、据中原,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王霸理想。

  不过,王世充的军事才能不稍逊曹操,政治才能却差得很远。他非常相信巫术,每次征战前都要请巫师来占卜,把卦象看得比手下谋臣的建议更重要。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他又命人捕了一些小鸟,在脖子上挂上小锦囊,里面放着各种令符,无非是王世充奉天承运一统天下之类的鬼话。然后就有农夫山人捕了鸟儿,前来进献,王世充大喜,一一封赏。这种把戏,用来欺骗群氓村夫可以,在洛阳这样的天子之都,只能招来文臣武将的蔑视。有一天,程咬金对秦叔宝说:〃王世充器量浅狭,好作妄语,喜欢装神弄鬼,岂能做扫平乱世、一统天下的明主?我看我们还是早早另谋出路的好。〃这个见解是明智的,秦叔宝立即表示赞成。当时王世充正和唐军交战,万万没想到,就在战场上,秦叔宝和程咬金双双请战,待等他们骑马出营以后,下马跪拜:〃蒙公厚待,极思报效,只因公猜忌信谗,我等如若久留,恐怕有祸,因此告辞。〃头也不会,直奔唐营去了。在两军交战之际,手下大将公然投奔打了败仗的一方,尚属罕见。王世充气得仗也不打了,班师回朝,却去找那个倒霉的皇帝杨侗算帐。在他看来,秦叔宝等人的跪拜之辞无非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嫌自己官不如李渊大,没有帝王气魄,难成大业。于是一回洛阳就把杨侗毒死,自己当起皇帝来,改国号为郑。

  皇帝瘾还没有过足,战报传来,李世民率领的唐军主力已经消灭了刘武周,现在挥师南下,兵出函谷关,旌麾直指洛阳。

  (二)李世民

  李世民是那种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军事天才。从十九岁起(现在高中毕业生的年龄)就统帅数万大军南征北战,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只是由于后来当了皇帝,治国才能过于突出,后人往往津津乐道于〃贞观之治〃,而忘了他的赫赫武功。所以在《说唐》这样的民间话本中,他被描写成知人善任,但武功平平的儒将形象,时时需要手下武将的保护,这才有了程咬金月下赶秦王,秦叔宝抱病战尉迟,单雄信割袍断义,尉迟恭御苑护主等脍炙人口的段子。实际上,李世民不仅善于指挥军队,自己也是一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北征刘武周时,他只带了一名甲士到战场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去观看敌军营寨,不料被数百敌军包围。他骑马便跑,却被对方骑兵紧追不舍,杀了甲士。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李世民突然勒马转身,大喝一声冲了过来,在众人惊愕之际,拉弓便射,领头的武将措手不及,应弦落马,又刷、刷、刷几箭射倒数人。兵众见头领被杀,秦王勇不可当,不敢再追,慌忙退去。其勇猛可见一斑。

  看李世民打仗,既欣赏他的智谋,更惊叹于他的勇猛。他不仅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家,也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常常在战场上做出一些惊人之举。在和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交战时,手下武将纷纷主张速战,他冷静的分析道:〃宋金刚孤军深入,粮草不足,然兵精将猛,锐不可当,速战速决对其有利。我军应当闭营养锐,耗其锋芒,待其粮尽,自当遁走,到时我军趁机追击,可保全胜。〃在耐心等待了三个月之后,宋金刚果然撤退,李世民立即倾巢出击,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大败宋金刚,其手下猛将尉迟敬德降唐。追击到高壁岭时,由于推进速度过快,辎重和粮草都已经被甩下很远。谋士刘宏基拉住李世民的马苦苦劝谏道:〃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已足矣。如此追击不已,不爱身乎?且士卒饥疲,宜在此稍歇,待兵粮毕集,然后再追,为时不晚。〃李世民并不下马,正色答道:〃宋金刚计穷溃走,军心沮丧,正当一举歼灭。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若有片刻滞留,使之稍有喘息,不可复攻矣。吾竭忠殉国,岂顾身乎!〃于是率领数千精锐骑兵继续猛追,把主力部队完全甩在后面。连续两天不吃饭,三天不卸甲,狂奔数百里,终于在今天山西中部的介休捕捉到宋金刚的主力,一日之内连续突破宋金刚八道防线,杀敌上万。第二天又击破第九道防线,杀敌三千。宋金刚一辈子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人,杀得他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当他准备组织第十道防线的时候,士气完全崩溃,部下拒绝听命,四散逃跑。宋金刚与百余骑兵逃往突厥,后被突厥抓住腰斩。

  当李世民战胜宋金刚,来到被刘武周围困以久的孤城张难堡时,守将樊伯通、张德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探子刚刚回来报告刘武周已把唐军赶出了山西,他二人已经准备以死尽忠,没想到第二天秦王就亲率大军兵临山西中部的张难堡,简直是神兵天降。樊、张二人高兴得竟然忘了君臣之礼,象小孩子一样又哭又叫,李世民已经累得连话也不想说,只看着他们表演。直到左右告诉二人秦王已经两天没有进食了,他们才如梦初醒,连忙请罪,伺服秦王进食、洗浴、休息。

  收复山西以后,李世民又马不停蹄,挥师南下,准备一举消灭王世充。

  二月初,唐军步兵、骑兵共五万,已兵临洛阳城下,郑军出城迎击,双方在位于洛阳城西北面的青城宫展开了一场大决战。王世充采用了他消灭李密的突袭战术,待唐军刚刚抵达青城宫、立足未稳,就发起猛攻。不过这一次他的对手显然比李密高明许多,李世民尚未扎营,就已经先把防线布置好了。王世充突袭未果,双方展开正面交锋。李世民为了打破僵持不下的局面,亲率数十骑兵从侧翼冲入敌阵,希望能打乱敌人阵脚。这种战术曾在对西北薛仁杲时发挥过奇效。不过王世充的军事才能非薛仁杲可比,况且他自己就用这招来对付过李密,岂能吃这个亏?李世民奇袭不成,反而使自己身陷险境。随自己征战多年的爱马〃飒露紫〃被流箭射死,敌军见秦王落马,一轰而上,准备生擒。他的副将丘行恭赶紧拍马来救,射死离秦王最近的几人,把坐骑让给秦王,自己持长刀步战。好不容易才冲出重围。这样,双方的计谋都未能得逞,只能硬碰硬。现比比拼的不是战术,而是在比谁平时治军得力,在持续的混战中,阵形能否保持良好,兵士能否不惜死战。

  李世民遭遇到了他身平最险恶的一场战斗。唐军四次把郑军冲散,但王世充硬是率领众将四次把队伍迅速整合,迎头再战。李世民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对手,他深知王世充手下的军队有一半是收降李密的农民起义军,整合军队的时间不到一年,竟能经得住自己久经战阵的正规军的反复冲杀,实在不易。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下午,郑军才开始渐现疲态,无法抵抗唐军的冲击。王世充只得下令退守洛阳,李世民本待敌军退却,立即象他在西北扫荡薛仁杲一样,趁势攻入洛阳。但郑军虽然败退,阵脚不乱,无懈可击。洛阳为隋朝东都,城墙坚固,防御严密,李世民强攻不下,于是将洛阳团团围住,再派兵清扫了洛阳外围据点。

  洛阳被围几个月以后,跟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围城一样,粮源断绝,饥荒蔓延,家家皆有饿死之人,路边尽是倒毙之尸,先吃死人,后吃活人,甚至易子而食,可怜帝王之都;竟成了饿殍鬼城这样的人间惨象,在中国历次改朝换代的混战中,到底上演过多少次,不知可有人统计过?也许,已经多的无法统计。我们赞叹李世民的赫赫战功,但有些东西,也实在无法回避。

  围城八个月,洛阳城中三万户人家已经降至三千户真正的十室九空。王世充仍然在顽强的抵抗着,这大大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也更加膺服王世充之能。已经饿殍遍地,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出城投降,没有出现人民暴动,这样的人才不论治国治军,都是一流的。唐军现在也疲惫不堪,人心厌战,不断发生军士甚至大将逃亡之事,以李世民的统帅才能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可见情况之严重。李世民不得已颁下强硬军令:〃敢言班师者斩!〃以稳定军心。

  当世两大高手对决,颇象《神雕侠侣》中洪七公和欧阳锋在华山雪地比武,先使用各种武功招数,谁都无法取胜,于是比拼内力王世充稍逊一筹。现在,双方都耗尽真气、形同废人,一个武功平平的杨过就能把他们轻松搞定。

  就在这时,夏王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到了。

  他是来帮王世充的。

  (三)窦建德

  窦建德是农民起义出生,又跟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沾亲带故,论辈分还是李世民的母舅。自己在河北打出一片江山以后,竟自比夏禹,改国号为夏。这个乱世英雄以仁爱宽厚闻名天下,这在农民起义领袖中是极为少见的。称王以后,他吃穿都非常简单,妻子曹氏也不穿着华贵的衣服,婢妾不过十余人。每打胜仗,所得敌方资财总是尽数分给部下,自己分毫不取。他治理的地方人民负担较轻,所以深得民心。唐统一以后,山东、河北一带的百姓还在悄悄修建纪念窦建德的〃夏王祠〃,可见其影响之深。

  以军事才能而论,窦建德显然不及李世民和王世充。他属于那种有点军事天才,但没有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统帅,所以打起仗来不是大胜就是大败。不过这种本事在农民起义军首领中间已经算得上出类拔萃,加上他待人宽厚,民心归附,所以在李世民平定西北,王世充巩固洛阳的时候,窦建德也能在河北、山东扫灭群雄。他大破隋将军薛世雄,杀伪魏帝魏身儿,夺取冀、易、定等州,后来又消灭了被李密击溃的宇文化及势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