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 清朝开国史-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 同上。
④ 谈迁:《国榷》,第6216页。史书关于多铎进入南京城的日期有不同的记载:6月9日,6月10日,6月11日和6月16日。姚家积:《明季轶闻考补》,第114页。尽管不能断定哪个日期一定准确,但我采用了最为可靠的编年史学家之一谈迁的说法。在豫王入城的时候,当地流传着一种极富想象力的流言。一些人说,多铎不是多尔衮的真正亲兄弟,实际上是绍兴当地人,他很多年前加入了满人政权。张怡:《搜闻续笔》第一卷,第19页。
⑤ 计六奇:《明季南略》,第236—237页。
① 文秉:《甲乙事案》,第185页。
② 刘约瑟:《史可法》,第134页。
③ 多铎曾派了一支1000多人的部队去协助把太子带了回来。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下,第3—4页。
④ 计六奇:《明季南略》,第232页。
⑤ 同上书,第232—233页。
① 计六奇:《明季南略》,第233页;谈迁:《国榷》,第6216页;克劳福德:《阮大铖传》,第71页;斯特鲁弗:《南明》,第32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196页。
② 陆圻:《纤言》,第40页,盖拉德:《南京》,第226页;谢国桢:《南明史略》,第64页;文秉:《甲乙事案》,第81页。一些材料说,福王在1648年被处死。斯特鲁弗:《南明》,第33页。清政府也一直向明皇室亲属公开表示尊敬。比如,见《世祖实录》,第55、57—58页,第二十五卷第297页;又见郑克晟:《多尔衮对满族封建化的贡献》,第8页;吴晗编:《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3735页。
大赦
6月19日,多铎下令公布多尔衮对江南老百姓的一道特别赦令③。赦令写道:
檄谕河南、南京、浙江、江西、湖广等处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曰:尔南方诸臣当明国崇祯皇帝遭流贼之难,陵阙焚毁,国破家亡,不遣一兵,不发一矢,如鼠藏穴,其罪一。
及我兵进剿,流贼西奔,尔南方尚未知京师确信,又无遗诏,擅立福王,其罪二。
流贼为尔大仇,不思征讨,而诸将又各自拥众扰害良民,自生反侧,以启兵端,其罪三。
惟此三罪,天下所共愤,王法所不赦。用是恭承天命,爰整六师①,问罪征讨。凡各处文武官员率先以城池地方投顺者,论功大小各升一级。抗命不服者,本身受戮,妻子为俘。若福王悔悟前非,自投军前,当释其前罪,与明国诸王一体优待。其福王亲信诸臣,早知改过归诚,亦论功次大小,仍与禄养。②
除了当即同意大赦和许诺官职升迁外,多尔衮的这道赦令——它肯定是李雯写的——贯穿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口吻,似乎是要使人们更加相信此时满人统治这个帝国的决心。晚明社会复杂混乱,政局动荡不定,派系变幻,观念歧异,惶乱犹豫原是这一时代的特色;但正是清朝这类赦令文告中表现出的那种君临天下的口吻,大大消解了那种惶乱犹豫。尽管对南明官员的罪过施加了高压措施,这种声明中充分的自信却使许多人为之折服了。
同一天,即6月19日,绝大多数南明朝廷的官员来到豫王的军营,把他们的名字登记下来供新政权任用。③钱谦益和王铎拟就了一份在赵之龙签署后得以发表的公开声明。这份声明首先为他们与清廷的合作辩解,然后就向人们发出了归顺的号召。
自辽金元以来,由朔漠入主中国者,虽以有道伐无道,靡不弃奸而构衅,问罪以称兵。曾有以讨贼兴师,以救援奋义,逐我中国不共戴天之贼,报我先帝不瞑目之仇,雪耻除凶,高出千古,如大清者乎?①
对于这个冗长的、精心措辞的设问,其回答显然就是:从没有任何一个征服者王朝可以和清王朝相提并论。这份声明接着便以谄媚的口吻叙说道,清朝恢复了首都的秩序,重修了皇陵,安抚了皇帝的在天之灵,平息了官员们的悲愤,照顾了皇室,给百姓带来了和平,给官员以工作,继承了前朝旧制。当清军进入南明首都时,太阳突然普照中天。清兵受到纪律约束和限制,因而城里百姓又可以自由地赶集,“三代之师于斯见之”。毫无疑问,南明首都的官员们已经投降了这支正义之师。
靖南(黄得功)复役,谁为一旅之师,故主(福王)来归,弥崇三恪之礼,凡我藩镇督抚,谁非忠臣,谁非孝子,识天命之有归,知大事之已去,投诚归命,保全亿万生灵,此仁人志士之所为,为大丈夫可以自决矣!②
③ 这份罗列了南明忠君者三大罪状的文告的第一部分,实际上是在11月23日公布的、多尔衮任命多铎为“定国大将军”并要求他平定南方的那份通告的一部分。《世祖实录》第十卷,第21—22页。
① 这是在引喻周王反商的战争。
② 文秉:《甲乙事案》,第181页。
③ 计六奇:《明季南略》,第236页。
① 文秉:《甲乙事案》,第185页;又见徐鼒:《小腆纪年附考》,第370页;葛万里:《钱牧斋先生遗事及年谱》,第27—28页。
② 文秉:《甲乙事案》,第186页;又见徐鼒:《小腆纪年附考》,第370页;葛万里:《钱牧斋先生遗事及年谱》,第27—28页。
改换门庭
无疑,几乎所有的南明官员都投降了。后来在晚明历史中对此有一段不以为然的记载:
国破,(高)倬投缳死。
五月,南都破,百官皆好降。①
据人们所知,除了高倬之外,还有六个人(不算两三个没有留下姓名的自杀者)殉节。②他们和国子监生吴可箕一样,其殉节是出于亡国之耻,而不是对皇帝投降一事引咎自责(福王毕竟抛弃过他们)。在南京关帝庙吴可箕自缢而死,他留下一首诗:
蹇遇逃君臣,
临危犹保身。
操心死国难,
恥服北夷人。③
曾经痛打过准备投降的赵之龙的户部郎中刘成治,也为这种在危险面前怯懦之行而羞愧。他凄楚地目睹了首都的官员们列队前往多铎军营的情景,对他夫人悲叹道:“国家养士三百年,岂遂无一忠义,以报累朝恩?”刘成治对此的回答是在家中自缢身亡。④而黄端伯则选择了一种更为激烈的殉难方式,这位在礼部供事的姜曰广的学生,坚决拒绝了友人让他扮成老僧逃往深山的建议,而且还傲慢地拒绝了豫王的召见。这位满族亲王派士兵把他强行押来,但即使这样,黄端伯仍然拒绝在多铎面前戴上帽子或是驯顺地鞠躬。据说多铎为黄端伯的这种傲岸所动,愿意给他安排一个职务,但是黄端伯拒之不受。多铎问他,福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贤主”,黄端伯回答说。多铎又问他凭什么这样讲,黄端伯说,“子不言父过”。黄端伯甚至在多铎面前为马士英辩护,认为马士英至少没有投降,“不降即贤!”最后黄端伯被杀害了,但是他的傲岸不屈的故事,被 那些希望找到一些在南京陷落后知识分子气节证明的历史学家仔细地保存了下来。①
忠君的历史学家们,对那些在南京陷落之后继续武装抗清的弘光大臣也奉献了赞颂:像朱继祚,他抗击了清人对兴化的进攻,在为鲁王政权效力时被杀害②,像蒋若来,后来他在其盟军降清之后自杀了;③像沈廷扬,他帮助把崇明岛建成了复明分子的海上基地,并且在唐王和鲁王旗帜下战斗④;像郭维经,他是唐王的吏部和兵部尚书,后来死于赣州保卫战⑤;像何楷,他是唐王的户部尚 书,在1646年赣州失陷后抑郁而死。①尽管有这大批光彩夺目的忠君英雄,但事实仍然是,几乎所有在弘光政权中任职的重要大臣,在城市最终陷落以后都欣然地接受了清人的统治。
可以发现,满人自己在私下里对那些改换门庭的汉人相当地蔑视。一方面,他们的征服得到那些自愿投降的人的帮助;而且像多铎这样的人能极为熟练地运用礼貌的言辞来使那些降官们相信,他们的决定将得到敬重,他们个人也将受到礼遇。另一方面,满族首领对那种抵制投降的精神也表现了极大的赞赏。像黄端伯这样的人的故事,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以后,都舒慰了受到南京陷落打击的中国人的情感,而且某些史书自然也强调了征服者自己也对这种勇敢表示了敬意。不过有些故事(当然也可能是谣传)——像史可法会见多铎的故事——却也足以反映了满人对抵抗行为之赞赏的不情愿的一面,以及对那些迅速投靠新主者的难以掩盖的蔑视。这里,在多铎一份简短地叙述南进占领南京情况的报告中,我们看到它跟有关忠君之烈士的细节详尽的记载形成的强烈对比:它在叙述扬州毫无希望的抵抗时令人惊奇地简略,却把南京那些可耻的投降者尖刻地一一列举出来。
我兵于四月五日自归德府起行,沿途郡邑,望风投顺。十三日离泗州二十里,夜渡淮。十七日,距扬州城二十里列营。十八 日薄城下,招谕守扬州阁部史可法,翰林学士卫胤文及二道四总兵降。不从。二十五日取其城。获可法,斩之,并戮其据城逆命者。五月初五日,至扬子江,陈于北岸。初九日,黎明渡江。初十日,闻伪福王率马士英及太监等遁去。命贝勒洪巴图鲁尼堪等往追擒之。十五日,我兵至南京。明忻城伯赵之龙,率魏国公徐州爵、保国公朱国弼、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淮城、灵璧侯汤国祚、安远柳祚昌、永康侯徐宏爵、定远侯邓文囿、项城伯韦应俊、大兴伯邹顺孟、宁晋伯刘允基、南和伯方一元、东宁伯焦梦熊、安城伯张国才、洛城伯黄周鼎、成安伯柯永祚、驸马齐賛元、内阁大学士王铎、翰林程正揆、张居、礼部尚书钱谦益、兵部侍郎朱之臣、梁云构、李绰、给事中杜有本、陆郎、王之晋、徐方来、庄则敬及都督十六员,巡捕提督一员,副将五十五员,并城内官民迎降。其沿途迎降者,兴平伯高杰子高元照、庸昌伯刘良佐、提督李本深、总兵胡茂正等二十三员,监军道张健、柯起凤、副将四十七员、马步兵共二十三万八千三百。①
根据这份失败记录,实际上南京的整个复明政权和它在前线的大部分军队都这样投降了敌人,为他们的新主子将来征服江南提供了骨干和军力。
不过,在南明政府之外,这种屈辱的投降深深地激怒了那些听到这个消息的文人学士,因而他们对前朝的忠诚反而相应地加强了。在一首叫做《赭山》的诗中,两位忠君殉难者潘柽章和吴炎写道:
阮与马共天下,
偏地职方司漫天。
都督府金舆玉辇不知处,
黄旗紫盖渡江去,
赭山高兮无极,
烈火烧空兮焦石,
烛龙无光不照地,
猩猩怒嗥向人立。
我纵言之复何益,
主失势兮恩为仇,
客操柄兮羊化彪。①
总之,士大夫的卑怯归顺,也刺激了另外一些士大夫更强烈的抵抗。
① 《明史》,第4113页;又见钱肃润:《南忠记》,第109页。
② 计六奇:《明季南略》,第239页;顾炎武:《圣安本纪》,第29页;顾芩:《南都死难记略》,其中随处可见;钱肃润:《南忠记》,第109页。
③ 钱肃润:《南忠记》,第112页。
④ 温睿临:《南疆绎史》,第215页;《明史》,第3093页。
① 温睿临:《南疆绎史》,第215—216页,龚廷祥是南京陷落时另一个著名的殉节的事例。他是1643年的进士,在弘光政权中任内阁学士。在一封要求他儿子照顾他年迈的母亲的信中,这位学士说,有许多压力迫使他接受满族统治,但是他不会这样做,他对“国恩”的忠诚不会改变。钱肃润:《南忠记》,第110页。
② 朱继祚参与编纂过《三朝要典》。崇祯朝重任翰林编修,负责编写《实录》。北都陷落前,他曾在南京任礼部尚书,多铎进攻南方时,他在弘光手下又担任了同样的职务。唐王政府中他任内阁大学士,唐王被俘后,他逃回家乡莆田。后来他在鲁王政权中任职,为鲁王招募士兵,并接管了这座城镇。清军再次进攻莆田时,他被杀害。《明史》,第3102页。
③ 江苏人蒋若来在南京陷落时逃了出来,并且组织了一支水军抵抗满人。何绍基编:《安徽通志》,第1556页(第一三七卷第20页)。
④ 作为崇明岛的本地人,任户部郎中的沈廷扬以主张谷物海运而闻名。1643年他被任命为国子监司业。在弘光皇帝手下,他的海运经验派上了大用场。他受命把漕船改为长江兵船,并负责军事物资供应。南京陷落后,他又回到崇明岛,并从海路到达舟山群岛,在那里他得到了黄斌卿的保护。唐王任命他为兵部侍郎,并让他掌管水军。鲁王也是这样做的。在鲁王逃往海上时,沈廷扬带领他的水军北上,沿长江一线进行抄袭。在鹿苑附近,他的船只在沙地搁浅,被清军俘获,因为拒绝投降而被斩首。《明史》,第910、3117页。
⑤ 江西人郭维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