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 清朝开国史-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栋复与缠头回土伦泰等据肃州,号伦泰王。而国栋自署总兵官,城守,出掠武威、张掖、酒泉。会平阳盗渠虞允、韩昭宣等,应大同叛将姜瓖为乱,以三十万人陷蒲州,上命乔芳与额塞还军御之。①
这就是大同姜瓖兵变,一起甚至比榆园军起义更加危急的事件,它就发生在北京以西250公里处。正是这场兵变促使孟乔芳放弃肃州,折回来援助在山西遭到围困、且近乎覆没的清军。
① 莫里斯·罗塞比:《明末清初穆斯林与中亚的起义》,第21—27页。例如1647年9月宁夏的马德起义。《世祖实录》第三十三卷,第397页。
② 在清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与蒙古、库库淖尔以及中国西部回民部族的关系,是由理藩院负责的。1638年,清廷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清人进京后,改理藩院承政为尚书,品位同六部长官。1659年,理藩院尚书、待郎改兼礼部衔,两年后,理藩院长官复称尚书。理藩院尚书以满人充,侍郎满、蒙各一人。不过,在清朝建立的最初10年,理藩院的职责(1647年后理藩院尚书为尼堪)只在于管理蒙古的司法、政治与军务。对其他中亚国家及进贡国的贸易法规,由礼部直接颁布。会同馆承担接待来自朝鲜、暹罗、东京及缅甸贡使之职,唯有关中亚事务全由理藩院治之。吕世鹏:《清代的理藩院》。
① 李自成攻陷北京时,当时年已50的孙承泽三次试图自杀,但都被一个大顺官员救下了,此人在孙承泽在河南任县官时就认识他。孙承泽最后同意参加大顺政权。他之屈膝事清,正与此同。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669—670页。
② 《世祖实录》第十三卷,第14页。颁令日期为1645年1月31日。
③ 罗塞比:《明末清初穆斯林与中亚的起义》,第190—191页。
④ 《世祖实录》第二十六卷,第310页,颁令时间为1646年7月1日。参见《皇朝文献通考》第三十三卷,第3页;约瑟夫·F·弗莱彻:《中国与中亚》,第218页。
⑤ 《世祖实录》第二十六卷,第311页。颁令时间为1646年7月4日。清朝虽在中国西北置立了茶马司的六所榷场,但生意并不兴隆。到17世纪70年代,政府征收的大部分茶叶被用于支付军饷,而不是购买马匹。此后50年内,清朝将大量茶叶出口到俄国和西欧。罗塞比:《明末清初的穆斯林与中亚的起义》,第191页。
① 傅乐淑:《中西关系文献》,第5—6页;罗塞比:《明末清初穆斯林与中亚的起义》;格特鲁·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的兴起》,第31页。此时,吐鲁番接受了纳贡国的地位。哈密直到1696年才归顺。弗莱彻:《中国与中亚》,第218页。
② 拉斐尔·伊斯雷里:《汉人与回人》。
③ 12、13世纪期间,苏非派长老们创立书院,致力于恢复原教旨主义的正统学说,这种学说能够清除渗透进波斯及中亚伊斯兰社会中的非伊斯兰习俗。这些书院中的一个支派,以默诵静修为其特征,是由巴哈阿尔·J·纳其西班德在14世纪后期创立的。两个世纪以后,纳其西班德迪亚学说由迈克杜姆·伊·阿查姆传遍中亚。后来,又由他的孙子穆罕默德·优素福东传至哈密。优素福本人远游至肃州,进入甘肃走廊。后来那些自称为“先知”后裔,并在查喀台汗国陷落之后在喀什噶尔建立起自己王朝的纳其西班德迪亚派首领或阿訇们,煽动甘肃和青海回民反清,是极有可能的。约瑟夫·弗莱彻:《明清之际的中国西北》,第16—20页;参见罗塞比:《明末清初穆斯林与中亚的起义》,第173页。然而,即使中亚的苏非派首领与中国西北的回民叛乱者之间存在着这一联系,它也不过是一种脆弱的联系。事实上,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能将哈密或在甘肃与宁夏的哈密难民中的纳其西班德迪亚教派分子的存在与叛乱者本身联系起来。此外,李普曼引证了许多回民与清政府合作的实例,表明纳其西班德迪亚的苏非派教义“根本不是非穆斯林国度中固有的颠覆因素,而是非常灵活的,最终能与世俗政界达成谅解的一个教派”。乔纳森·N·李普曼:《中国西北的穆斯林》,第12页。
① 在汉语文献中,米喇印常被以名相称:喇印,表明“米”字是一个姓。我在下面关于起义的一般阐述中,许多地方引用了下列诸书所提供的简略记述:卡米勒·伊鲍勒…华特:《甘肃的两次回民起义》,第497—504页;弗莱彻:《明清之际的中国西北》,第29—31页;罗塞比:《明末清初穆斯林与中亚的起义》,第31—32、191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572页;路易斯·M·J·施拉姆:《甘肃—西藏边境地区的蒙古人》第三卷,第53—54页。我引用的主要资料均注明了出处。
② 《甘州府志》第三卷。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80页。
③ 《清史稿·孟乔芳传》。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68页。
④ 弗莱彻:《明清之际的中国西北》,第29—30页。
⑤ 《世祖实录》第三十八卷,第447页。
① 《世祖实录》第三十八卷,第448页。伤亡情况见《清史稿·孟乔芳传》。转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68页。
② 《世祖实录》第三十八卷,第449页。参见孟乔芳1648年7月30日奏章,同上书第三十八卷,第445页。他奏称最后“平定”了兰州地区所有的回民贼寇,其中提到,在忠诚的蒙古军队的帮助下,肃清残匪的工作又进行了整整一个月。
① 伊鲍勒…华特:《甘肃的两次回民起义》。据《清史稿·孟乔芳传》,他和张勇在那时候确实开始围城,并乘夜色攻打了甘州,但关于进攻该城与该城投降之间这长长一段时间内的详情,却史无明文。
② 《明清史料》丙编第八册。转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81页;《世祖实录》第四十二卷,第497页。
③ 《清史稿·孟乔芳传》。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68页。
① 《世祖实录》第四十三卷,第504页;《清史稿·张文衡传》,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79页;《甘州府志》第三卷,见《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80页。
② 《清史稿·孟乔芳传》。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68页。
③ 在汉字文献原文中,土伦泰(Turumtay)被称作“缠头回土伦泰”。见《清史稿·孟乔芳传》。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68页。丁国栋可能还试图取得青海蒙古人的支持。但是青海蒙古土司由于与喇嘛寺院的斗争,长期以来支持北京的统治王朝。而且,8月16日以后,清廷下诏免除了西宁一切赋税。弗莱彻:《明清之际的中国西北》,第31页;参见罗塞比:《明末清初穆斯林与中亚的起义》,第192页。
① 《清史稿·孟乔芳传》。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68页。
姜瓖之乱
吸引了清廷和摄政王多尔衮注意力将近一年之久的姜瓖之乱,可能是北方中国饥荒、水灾,加之南明复兴引起的最严重的后果,但其直接原因却是多尔衮委任英亲王阿济格统辖大同边区。②早先,多尔衮邀请喀尔喀蒙古人中的一些盟友越过长城,进入边境地带。但是,这些部落人员总忍不住要袭击这一带的汉民家室,驱虏妇女,掠夺牲畜。③所以,多尔衮委任阿济格掌管此 地的意图,就是约束不守秩序的喀尔喀人,同时也许还想借此把阿济格调离北京,因为阿济格与多尔衮是政治上的竞争对手。不管怎么说,将军姜瓖却认为这一任命的目的,是取消他作为大同和晋北大部地区统治者的权力。1649年1月15日,当大同总督、司道、库官、知府各官出城验骑兵马草的时候,姜瓖关闭了大同笨重的城门,宣布起义。①
阿济格反应敏捷。他几乎一得知反叛的消息,就立即于1月15日星夜急驰,次日赶到大同,及时牵制住了姜瓖主力。不过,他还是来不及阻止姜瓖派其副将姜应勋到朔州和宁化去策动兵变。②姜瓖及其助手秘密与山西其他要塞里的前明军官通气,怂恿他们策划反清起义,已经有一段时间了。③现在,这些军人威胁着要像“猛兽”般地起来推翻清朝统治。④差不多一夜之间,岢岚和蒲州就落入叛军手中。⑤“愚民被惑,处处蜂起”,该省巡抚的满汉 部队应接不暇,力不从心。①在东北方面,来自代州的“盗匪”占领了偏关和河曲,与著名盗匪刘迁和张五桂结盟。这些顽匪像1645年江南乡村的复明党人一样,总是以猛攻来夺取某个郊区寨堡,然后强制性地剪断藏在各寨墙里的农民的辫子。②这支强大的联军很快就控制了山西东北的大部分关隘,以及往南远至忻口的大部分乡村,他们在忻口切断了去太原的主要干线,隔绝了省府通往北京的北路。③
宁武城由李吉残部所占领,此人曾为清朝平定过雁门(代州)。他的几名军官,包括总兵刘伟,一直秘密地与在大同的姜瓖部将通款。那儿的起义一开始,他们就接着发动了反叛,杀死李吉,宣布尽忠明朝。④这支军队包括副将3名、参将游击11名、都司40名,以及步骑士卒5400名,在赵梦龙的统帅下占领了宁武。宁武的军队很快就成了汾河上游最强大的一支兵力,控制了汾河南岸宁化和静乐县城,以及一系列寨堡。⑤这样一支强大的叛军,把长城一带的清军与山西中部隔绝开来。只有中部从河北经谷关而来的道路未被切断。
太原以西的石楼、永和及交城都控制在叛军手中,据按察使蔡应桂说,各州县民众都在起来反抗官府。明朝敕令与叛贼布告到处可见。县官们惊慌失措,他们不仅守不住城池,连官衙都难以保全。这是由普遍的恐慌和骚动的气氛造成的。⑥在介休,一个隐居为僧叫做侯和尚的前明将领聚众占领了县城。⑦在平陆,效忠 姜瓖的兵士杀死驿丞,占领了一个驿站;曾任明朝监察官及宁夏按察使的乡绅李虞夔(1622年进士及弟),也拉起队伍,实际占领了潼关及蒲、解县县城。①火上浇油的是,数千名陕西的土匪正乘坐简陋的牛皮浑脱和木筏横渡黄河,进入山西烧杀掳掠。其中有些是中亚细亚人,有人看见他们背着长枪骑着骆驼经过吕梁山。②
当叛乱在整个山西北部迅速蔓延之时,阿济格冷静地试图搜集情报。到1649年1月28日,蒙古援军抵达大同城外阿济格的营帐,探马也查明了这一地区共有11座城镇公开起义。③第二天,1月29日,清军重炮队到达,带来了笨重的“红夷炮”,向被围的大同城猛轰。不出10天,朝廷又为阿济格增调了旗兵部队。④
虽然通向河北的北路被切断,但从真定经由谷关直至太原的官道仍畅通无阻,其他援军就是沿此路被派去解救巡抚祝世昌的。救援部队的指挥官不是别人,正是那拉部族德高望重的头领尼堪(1660年卒)。尼堪在1613年乌喇败后投努尔哈赤,接着又成了满蒙两族之间一个关键的中间人。1639年,尼堪负责为八旗兵征募蒙古人,在占领北京之后率领这部分蒙古人进军河南的也是尼堪。⑤尼堪当时在京城任理藩院尚书,他被从外交职务调离去从东面解救太原。⑥
尼堪的到来受到巡抚祝世昌的热烈欢迎。对太原的一个新的威胁是姜建勋。姜建勋是姜从大同派出去四下策动起义的一个人的兄弟,他现在自称为“山西巡抚”,是在姜瓖兵变时就参与了起 义的人之一。他逼近太原,占领了忻州城,又从忻州向省会进兵。这时,祝世昌依靠手边的援军,把叛军赶回了忻州,在忻州城下展开激战。姜建勋大败。满蒙汉旗兵杀死姜建勋部众2000余人,获得许多马匹盔甲。如果不是因为忻州北面的道路险狭陡峭,他们一定会穷追残敌。①
不过尼堪没在太原逗留很久。这场战斗一结束,他就迅速肃清官道,策马北进,力图收复宁武。他围攻宁武近一个月,然后撤围去加入阿济格主力,直接攻击姜瓖。②尼堪一走,姜建勋就得以在山西南部重整旗鼓。他招徕了数万名反叛分子和盗寇加入他的军队,包括越过陕西边界而来的那些人。其他叛军趁尼堪进发大同之机,夺取了陕西边界的保德城和吕梁山区的永和、石楼两城。与此同时,姜建勋攻下了太原西南的交城,又从交城进兵汾州。占领汾州后,他便北进太原,在晋祠为他的大军设立帅府。1000多年前,唐朝的创立者在他的历史性起义时曾在晋祠举行奠酒仪式。③姜建勋从晋祠对太原发起进攻,试图出其不意地以夜袭攻下该城,但未能如愿。可是尽管姜建勋的人马被赶跑了,他仍然是对太原清军的一个威胁。④他把主力留在太原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