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兵器大世界--飞机 >

第7部分

兵器大世界--飞机-第7部分

小说: 兵器大世界--飞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轰炸的第二天,即7 月12日,博仪被迫宣布再次退位。这前后只延续了11天的
复辟丑剧就匆匆收场了。
              第一支独立的空军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但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独立空军的
国家却是英国。1918年4 月,英国建立了与陆、海军并列的空军,这是世界上第一
支独立的空军。而美国,直到1947年才正式成立独立的空军,比英国晚了近30年!
    “墙内栽花墙外香”,这似乎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规律。
    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成功后,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美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因为
在莱特兄弟的飞机首次成功试飞之前9 天,即1903年12月8 日,美国一个研究机构
研制的一架飞机试飞失事,受到了新闻界的普遍攻击。有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说
试制飞机“浪费了纳税人的金钱”。
    由于对莱特兄弟的成功新闻界未作公开报道,许多人在几年后仍不相信飞机研
制成功的消息。所以,在1905年莱特兄弟向美国政府和军方送交他们的设计时,军
方竟然回答说:“在用飞行证明飞机确实能够飞行并能携带一名驾驶员前,我们是
不会采取任何措施的!”
    莱特兄弟在祖国受到冷遇后,只得跨洋越海,来到英国。和英国政府的谈判也
是令人失望的。英国政府提出的条件是:首先要对飞机做周密检查,并验证它的飞
行性能,即使飞行成功,英国政府也不负购置的责任。
    这样苛刻的条件怎么能同意呢?于是莱特兄弟决定“闭门谢客”。从1905年10
月到1908年5 月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既不进行飞行,也不让任何人参观他们珍贵
的“飞鸟”。
    到了1908年,莱特兄弟终于“时来运转”。当年8 月8 日,莱特兄弟在法国勒
芒南附近的赛马场上进行了第一次公开飞行表演,以后又在奥尔营练兵场上飞行了
100 次。
    飞行表演是非常成功的,不仅打破了当时世界上所有飞机的各项飞行记录,而
且进行了爬高、压坡度、转弯和圆圈、8 字飞行表演。在场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叹
为观止!
    这次各国新闻界不再保持沉默,莱特兄弟的飞行表演简直成了全世界的“头条
新闻”。各种报纸纷纷发表评论,赞扬他俩的“划时代的贡献”。
    莱特兄弟这次飞行表演所产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它不仅推动了各国航空
事业的发展,而且使人们(尤其是军方)看到了飞机在军事应用上的潜力。飞机很
快在战场上“初露锋芒”了。
    1914年,以欧洲为主战场,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范围”的大战,
即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大战进行了4 年,到1918年才告结束。参战双方是以德、
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等国为首的协约国。飞机和航空兵部队在这
场大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战开始时,飞机刚刚发明不久,它只是以一个“见习员”的身份执行一些军
事任务。它与气球、飞艇并用,进行目视侦察、照相、绘制作战地图,以及利用无
线电为炮兵指示射击目标等活动。
    那时候,在航空侦察以后,往往就是猛烈的炮击。因而当时步兵要求的空中掩
护和现在不同——不是防止敌人飞机的轰炸,而是要阻止敌方飞机的空中侦察。
    为了阻止敌方飞机的空中侦察,就发生了空战。法国率先创建了战斗机部队,
其他各国也纷纷效仿。开始时,空战用的武器还是步兵用的轻武器,所以虽然打得
“很热闹”,战果却微乎其微,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914年10月到1915年7 月,法
国飞行员仅击落了8 架敌机,而且其中7 架是用卡宾枪击落的。
    为了适应空战的需要,各国竞相研制新飞机。大战期间,英国有40多种型号的
飞机参战,法国有50多种,德国和意大利各有30种左右。
    1915年,德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装有机枪射击协调装置的飞机,使战斗机的
作战能力有了突破性的提高。
    从1915年10月开始,协约国和同盟国正式开始争夺前线上空的制空权了。所谓
制空权,就是控制天空的能力。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易于取得地面作战的胜利,
这是显而易见的。于是,双方开始进行长期而残酷的空战。
    当时飞机驾驶比较简单,所以培训飞行员的时间很短。现在培养一名战斗机飞
行员需要几年时间、飞行几百小时,而当时有些飞行员总共只飞行18小时,就“披
挂上阵”了。
    那时候飞机研制的速度也很快。一种新型飞机,从绘图板上的图样成为可参战
的飞机,只需10来个月的时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都
生产了几万架飞机。但损失率也是惊人之高,有时月损失率竟达 66 %!有的“王
牌飞行员”一人就击落近百架飞机。这些,在现代空战中都是难以想象的数字。
    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是异常激烈的,为此双方不仅竞相研制新型战斗机,而且不
断研究更新空战战术,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编队战术。制空权几经易手,到1918年,
协约国的航空兵部队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除了争夺制空权,航空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另一项重要作战任务就是空袭。
    1916年,德国开始用飞机轰炸英国。1917年6 月13日和7 月7 日的两次轰炸,
使英国内阁十分震怒。虽然这两次空袭造成的损失是很小的,但造成的政治上、心
理上的压力是很大的。
    为了报复,英国的航空兵也对德国进行了战略轰炸,开始是对德国的“齐伯林”
飞艇基地实施空袭,以后又轰炸了德国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他们研制成了“汉
德利·佩奇”式远程轰炸机,还开创了夜间轰炸。
    俄国、法国等也都组建了轰炸机部队,对敌进行了空袭作战。
    为了对付空袭,作战双方都在一些战略要地采取了防空措施。1917年8 月,英
国成立了“伦敦防空指挥部”。在伦敦附近建立了相当完备的防空系统,它包括6 
个战斗机中队、相当数量的高射炮和探照灯部队,还规定了一套发布空袭警报的办
法。
    英国人还有一项“很有趣”的防空措施,他们在伦敦东郊设立了一道气球屏障。
将很多个气球升到一定高度,用铁索连接起来,再从铁索处垂下密密的铁丝,组成
一道空中屏障。这样的屏障,虽然不能使人侵的敌机“粉身碎骨”,但也足以使敌
机飞行员“望而生畏”,不敢贸然闯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兵发挥了重大作用,它已由单纯执行侦察任务,发
展到能执行争夺制空权、空袭、侦察等多种作战任务。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作战效
能不断提高,并使战争从平面转向立体。在大战结束前夕,同盟国共有飞机3300余
架,协约国则达7000架左右。各国空中力量的组织越来越完善,作为战争机器的一
部分,空军已有条件脱离它依附的陆军和海军,成为一个独立的军种,英国人在这
方面迈出了领先的一步。
    英国人为什么想到要成立独立的空军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英国皇家飞行队和海军航空队,在支援陆军作战、实施战略轰炸和争夺制
空权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因没有统一的领导,易于造成力量不集中,甚至互相
倾轧的问题。皇家飞行队就曾与海军航空队互相争夺飞机和发动机,并导致囤积物
资,因而遭到国会的抨击。
    二是德国在大战中对英国进行了频繁空袭,其中飞艇空袭51次、飞机空袭52次,
总共投弹 9000 枚,造成近5000人的死伤,使英国民众感到十分恐惧和愤恨,他们
纷纷上书政府要求建立一支空军部队对德国进行报复。
    鉴于上述原因,英国成立了一个以一位上将为首的委员会,就是否建立一支独
立的空军进行调查研究。经再三商讨、审议,委员会提出了组建独立的空军的建议。
1918年4 月1 日,英国皇家飞行队和海军飞行队合并,成立一个与陆军、海军平行
的独立军种——空军,由休·特伦恰德少将任空军参谋长。这是世界上第一支独立
的空军。它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军事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与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工业和科研机构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世界上共
有200 多个飞机厂和80余个发动机厂,飞机生产总数超过18万架,发动机23.5 万
台,出现了一批“一战名机”。
    当时有代表性的战斗机是英国的“索普威思”,法国的“纽波尔”,德国的
“福克”等飞机。英国1917年生产的“索普威思”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速度达220 千
米/小时,实用升限接近6000米,可连续飞行二小时30分,机上装2 挺机枪。德国 
1918年生产的“福克”D ·V 11型,最大飞行速度 20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 6000
米,续航时间二小时30分,也装2 挺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有名的轰炸机是俄国的“伊里亚·穆罗麦茨”,它是一种
双翼飞机,机上装4 台发动机。它的最大飞行速度超过130 千米/小时,续航时间
5 小时,可载800 千克炸弹,机上还装有7 挺机枪。英国的“汉德利·佩奇”也是
当时一种很有名的轰炸机,它的最大飞行速度 156千米/小时,续航时间 6小时,
可挂 3000 千克炸弹,装4 挺~5 挺机枪。
    除了战斗机。轰炸机,大战后期还出现了强击机。1918年,德国生产了一种
“容克”式强击机。这是一种全部用铝合金制造的飞机,座舱周围装有厚度为5 毫
米的防护钢板,装有机腹机枪,带有集束手榴弹和手抛轻型炸弹,用来执行对地面
目标的强击任务。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强击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和航空兵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第一支独立的空军的建立,标志着战争从平面转向立体的根本性的变
化与发展。空军从此就作为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在各类战争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
用。
              “空中制胜论”
    1921年7 月21日,美国切萨皮克海湾。
    骄阳烈日,炎风热浪。沉寂的海上停泊着3 艘战舰:“奥斯特弗里斯兰号”战
列舰和“新乔治号”、“巴杰尼亚号”驱逐舰。
    海浪缓缓冲击着船舷,一种不知名的海鸟翱翔在舰艇周围,显示出一派祥和宁
静的景象。突然,天空中响起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8 架“马丁”式轰炸机鱼贯而
入,一颗颗重磅炸弹呼啸而下。顿时间,浓烟滚翻,烈火熊熊,舰体的巨大破片被
抛上高空。
    ZI分钟后,号称“不沉”的“奥斯特弗里斯兰号”战列舰缓缓沉向海底。随后,
“新乔治号”和“巴杰尼亚号”也步其后尘,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
    这就是美国著名将领米契尔进行的一次实弹试验。他要用试验的结果来证实他
提出的理论:在战争中,握有制空权的一方可以战胜仅有制海权而无制空权的对手。
    米契尔这次成功的试验不仅震动了美国海军,而且对作战理论、尤其是空战理
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当时,在一些国家出现了风行一时的“空中制胜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意大
利人杜黑和上面讲到的这位米契尔将军。这些理论不仅对当时的军队建设和武器发
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到现在仍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他们提出的理论既有远
见卓识,又有一些偏执之见。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两位军事理论家和他们的
主要理论吧。
    杜黑是意大利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他于1869年5 月30日出生在意大利南部城镇
卡塞塔,毕业于都灵军事工程学院。人伍后,任炮兵中尉。后又人陆军大学深造。
杜黑勤于学习、善于钻研,他在低温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曾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
专题介绍。
    1909年,杜黑就十分明确地提出“现在所有人都认识到了制海权的重要性,但
在不久的将来,制空权的获得将是更为重要的。”当时飞机才问世6 年,杜黑能有
这样的远见卓识,说明他的确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1911年,杜黑任意大利陆军第一航空营营长。在同年进行的意土战争中,飞机
首次参战。身为航空营营长的杜黑在实战中认识到,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将会越来
越重要,他积极支持意大利飞机设计家卡卜罗尼研制意大利第一架三发动机的大型
轰炸机。
    1915年,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杜黑被任命为米兰师参谋长。他曾建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