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大世界--飞机-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的热气球是法国蒙哥费尔兄弟发明的。他们的热气球在技术水平和实用性
能方面,比中国的松脂灯要高得多,但是在时间上来说,却至少要晚700 多年!
哥哥约瑟夫·蒙哥费尔是一个造纸工人。有一天,他面对着自家的壁炉沉思。
炉中火焰熊熊,约瑟夫突然想到:为什么烟、火星和一些小碳粒能从烟囱中升空呢?
他又想,能不能把带动它们升空的“气体”收集起来,将物体也送上天空呢?于是,
他当即用丝绸做了一个口袋,然后在口袋下面点燃了一把火。
令人惊异的现象出现了!口袋很快鼓了起来,并飞上天花板。约瑟夫高兴得跳
了起来。当时还有一位“见证人”,这就是他的女房东。这事发生在1782年11月。
约瑟夫立即和他的弟弟艾蒂安取得了联系,两人商定试制“浮空器(这是他们
对气球的称呼)。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和改进后,制成一个直径约为10米的大型热气
球,这个气球是用亚麻布和纸制成。
1783年6 月4 日,在法国昂诺内的市场上,好奇的人群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等待着一睹“气球升空”的奇迹。气球下用稻草和羊毛堆起的火堆点燃了,热烟开
始灌人气球,气球很快就膨胀起来。要不是8 名壮汉用绳子紧紧拉住,它就要飞上
天空了。气球充满了,随着一声令下,8 名壮汉几乎同时松开了手。气球迅速升空,
据推测上升到了约6000英尺(约1830米)的高度。
同年9 月19日,蒙哥费尔兄弟又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做了一次表演。和
上次不同,这次在气球下面吊了一个笼子。笼内放了一只绵羊、一只公鸡和一只鸭
子。这样做是为了验证热气球能不能进行载人飞行。气球飞行了8 分钟,“乘客”
们安全地降落了。路易十六国王十分高兴,亲自给蒙哥费尔兄弟颁发了勋章,从此,
热气球被称之为“蒙哥费尔气球”。
动物试验成功,下一步就要载人飞行了。兄弟俩又制作了一个更大的新气球,
和前一个气球不同,这个气球能在空中添加燃料。这次飞行无疑是有很大风险的试
验,让谁来进行首次试飞呢?
国王想让几名已判处死刑的罪犯进行这次冒险的试飞。但是一位名叫罗齐埃的
人坚决反对,他提出,第一位冒险乘热气球飞行的人是勇敢的人,这样的荣誉决不
能给予一个罪犯。经过力争,他取得了胜利。
1783年11月21日,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天。罗齐埃和另一位名叫达尔朗
德的法国人,乘上一个蓝底装饰金色花纹的气球,缓缓上升到1000米高度,然后飞
行了25分钟后安全着陆。这就是人类首次空中飞行!
这里还要介绍一下另一位对气球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法国人。他是一位物理学
家,名叫查尔斯。他认为,热空气不是产生升力的理想物质,应该用氢气来充填气
球。
1783年12月1 日,查尔斯和一位叫罗伯特(不透气的球囊材料是他研制成功的)
的法国人,乘坐氢气气球从巴黎起飞,气球上升到300 米高度,在空中飘浮了2 个
小时。后来,人们习惯把氢气球称之为查尔斯气球。
气球发明后不久,就被用于军事。1794年,法国率先组建了第一个气球观察分
队,用于法奥之战,担任观察和侦察任务。
1870年,法国与普鲁士开战。普鲁士军队包围了巴黎,切断了它与外界的联系。
当时巴黎市内有几只现成的气球和一些制造气球的原材料,还有6 名训练有素的气
球驾驶员。于是,法国政府决定派出气球执行联络任务。
1870年9 月23日,朱安·迪鲁弗驾驶气球从巴黎起飞,3 小时后降落在埃夫勒,
传送了紧急公文。这就是世界航空史上开辟的第一条“航线”。
当时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气球只能进行单程飞行,驾驶员降落后就回不了巴
黎了,因而气球驾驶员奇缺。于是,政府决定征召一批杂技演员充当驾驶员。谁知
这些人走钢丝的时候,镇定自若、情绪欢快,但要他们在夜间驾驶气球飞行时,却
畏缩不前。更有甚者,有的杂技演员在气球刚一升空,就抓住绳索滑回地面,让气
球载着几个“倒霉”的乘客飞向天空,这真叫人啼笑皆非!
最后,法国政府还是征召了一些水兵,才完成了这一任务。战争期间,法国方
面共放出气球66个,将9 吨重的邮件和150 多人运出巴黎。气球首次在战争中显示
了作用和力量。
飞机问世以后,气球在军事上仍然有它的“用武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系留气球曾被用来作为“空中观察哨”,监视敌人的军事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气球还被用来执行防空和轰炸任务。英国曾在伦敦周围
摆下“气球阵”,用系留气球筑成一个“拦阻网”,阻止德国轰炸机进入。1944年,
日本施放了9000多个气球,载着炸弹越过太平洋轰炸美国本土。
目前,气球除有广泛的民用用途外,在军事上仍有重要作用,它可用于侦察、
通信中继、跳伞训练、投掷宣传品、拦阻敌机,还可用于靶机回收、人员救生和运
输等,真可谓“老当益壮”。
“齐伯林飞艇”
每当你坐上舒适、豪华的波音一747 客机出差或旅游时,面对这宏伟的机体,
很可能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这种飞机长达70余米,机高近20米。就
“个头”来讲,相当于一座五六层的办公大楼!而人类竞然会使这座“大楼”不仅
能“拔地而起”,而且还能载运几百名旅客跨洋越海,进行洲际飞行。人类的创造
力真是无穷无尽!
但是从“个头”来看,波音一747 并不是最大的航空器。早在1900年,德国就
制成了举世闻名的“齐伯林飞艇”。它的长度达127 米,比波音一747 还要长出50
多米,真可称得上是个“庞然大物”。
飞艇是航空器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对航空事业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在军事上曾得到广泛的应用。
“飞艇”这个名词,对有些读者来说可能有点“陌生”,而且这个名词的用法
也不尽一致,有的书刊上称之为“飞船”。为了不产生歧意,我们先从百科全书上
来查一下它的确切定义。
“飞艇是一种有推进装置、可控制飞行的轻于空气的航空器。”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它是一种轻于空气的航空器,也就是说它的上升力是来
自充填飞艇的气体,这一点是与气球相同的。但它与气球又有本质性的差别,它装
有推进装置,并可控制飞行方向,也可以说是一种可操纵的气球。
飞艇可分为三种:软式飞艇、硬式飞艇和半硬式飞艇。软式飞艇和半硬式飞艇
的形状是靠气囊内的气体压力来“维持”;而硬式飞艇的艇体是由刚性的骨架和外
罩蒙布(或薄铝片)构成,其外形与气囊内的气体压力无直接关系。
上面介绍了一点飞艇的基本知识,下面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飞艇的兴衰吧。
任何新技术和装备的发展,都取决于人类对它的“需要”和科技水平提供的
“可能”。飞艇的出现和发展,就是这“需要”和“可能”的有机结合。
气球问世后,为了控制它的飞行,人们在它上面装了风帆或桨,想像船一样,
利用风帆和桨来控制它的航向。读者在一些绘有早期气球的图片上,都会发现气球
的这些“必备”的部件。然而,许多年过去了,气球始终不能进行可控制的飞行。
因为在高空,风帆是“无用武之地”的,而桨也显得“力不从心”。于是,这些成
为“聋子的耳朵”的部件,从气球上拆除了,气球依旧只能进行随风飘荡的“自由
飞行”。
人类总是不甘居现状的,这就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动力。气球的问世使人摆
脱了地面的束缚,飞上天空。但因只能“随风飘荡”、而不能沿着预定的航线进行
有目的的飞行,又使它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一些航空先驱者下决心:
“一定要制造出一种可操纵的气球!”
这就是人类的“需要”,而“可能”的达成则要依靠人类付出辛勤的劳动,甚
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早在1783年,在蒙哥费尔兄弟和查尔斯的气球升空的同时,法国的一位技术军
官已设计了一艘可以进行控制飞行的飞艇。
这位军官名叫梅斯尼埃,后来在战争中阵亡,死时已是一位将军。他设计的飞
艇利用气囊内气体的压力来保持它的形状,这个原理和现在应用的软式飞艇的原理
基本相同。飞艇的外形酷似一支雪茄烟,这种外形很适用于飞艇,因而后来竟成了
飞艇的“通用外形”。为了使飞艇能够依靠自身的动力飞行,他还为飞艇设计了三
个双叶片的螺旋桨。当时因为人类还没有研制出发动机,他设想用一个由80人组成
的乘务组以人力来驱动螺旋桨!这种想法虽然最终未能实现,但他的整个设计却是
一个伟大的创举。在飞艇的发展过程中,梅斯尼埃“功不可没”。
为了进行可控制的飞行,有几个条件是必须满足的:一是要有推进装置;二是
要有控制飞行方向的装置。此外,为了改善飞行性能和操纵性,还需选择合适的外
形。读者也可以想象得到,用圆形物体进行长距离的飞行是不理想的。
正是由于上述条件不具备,所以梅斯尼埃的设想未能实现。其后,虽有不少有
志者做了艰辛的努力,飞艇的研制进展仍然不快。直到19世纪中期,情况才有了突
破性的发展。
1852年,一位名叫吉法德的法国人,历经艰难,以换而不舍的精神,战胜了许
多次失败,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可以操纵飞行的飞艇。这艘飞艇采用“雪茄烟
式”的外形,艇长约44米,直径12米。艇上装有一台功率仅为3 马力的蒸汽机,用
它来驱动一副三叶螺旋桨,艇上还装有方向舵。
1852年9 月24日,巴黎马戏场上人声鼎沸,吉法德在欢呼声中坐上了这艘飞艇。
他不负众望,安全地飞到特拉普斯,航程约28千米,飞行时速为8 千米。人类从此
跨人了有动力、有操纵能力的飞行的时代!
发动机是飞艇的“心脏”,它的性能至关重要。蒸汽机笨重、使用起来不方便,
对飞艇来说,它不是一种理想的发动机。因而,内燃机问世后,很快就使用在飞艇
上。1872年,一艘装有内燃机的飞艇升空。它用煤气作燃料,功率为5 马力,据说
“飞行很成功”。
世界上第一艘能持续飞行的飞艇,是法国军官勒纳尔和克雷布设计的。这艘名
叫“法国号”的飞艇,装有一台9 马力的发动机,飞行时速可达到20千米左右,而
且还可进行全方向操纵。
19世纪末,铝合金问世,由于它很轻,又很坚固,很快就被用来制造飞艇。人
们用铝杆做骨架,用薄铝板做气囊外壳,制成了硬式飞艇。飞艇上装一台12马力的
汽油内燃机,成功地进行了飞行。
1900年,巴西飞行家桑托一杜蒙驾驶自制飞艇,在30分钟内绕飞巴黎埃菲尔铁
塔,被传为佳话。
在飞艇的发展史上,德国齐伯林伯爵的名字是最为显赫的,他为飞艇的发展作
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齐伯林是德国的一个贵族,在军队内服役30年后退役,当时他的军衔已是中将
了。他退役后,把一切精力都花在飞艇研制上了,他的聪明才智迸发出奇光异彩。
齐伯林经过7 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1894年完成了硬式飞艇设计。但好事多磨,
他提出的方案被主管部门否决了。
齐伯林是个意志很坚强的军人,他不是知难而退,而是知难而进。他进而建立
了一个公司,并在康斯坦茨湖上建造了一个浮动工棚。他一边修改设计,一边进行
生产。1900年,齐伯林制成了LZ-1 飞艇。它全长128 米,直径约12米,装2 台16
马力的发动机。这是一种硬式飞艇,金属骨架内装有以铁丝支柱分隔的气袋,袋内
充氢气。1900年7 月2 日,LZ-1 升空,飞行时速达 28 千米。
齐伯林楔而不舍,他又对LZ-1 做了改进,经过5 年的努力,制成了LZ-2 飞
艇。这种飞艇装2 台85马力的发动机,飞行时速达到了53千米。
随后,LZ-3 、LZ-5 、LZ-7 等飞艇又研制成功了。LZ-3 飞艇创造了留空
对小时的纪录;LZ-7 飞艇可载运20人,巡航时速达60千米。
飞艇研制成功后不久,就被用于军事。和当时的飞机相比,它突出的优点是航
程远、有效载重量大,很适合进行远程轰炸和侦察。
1911年意大利和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