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老子与百信生活 >

第29部分

老子与百信生活-第29部分

小说: 老子与百信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肩膀上获得新的成功的,在人际交往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历史上人们关于人际交往的智慧已经积累得很多很多了,就像是一个智慧的巨人了,但是有时候,后来的人没有很好地站在他的肩头上。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第22章)老子提出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的“四不”,即不自我张扬,因此反而高明;不自以为是,因此反而彰显;不自我夸耀,因此反而有功;不自我矜持自负,因此反而能长久。老子的这些话,其中不就点出了老实人不吃亏的道理,不就说出了淳朴会带来回报的吗?不过老子的话讲了几千年了,不愿听的人还是不少,不愿站在巨人的肩头上的人有的是啊。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也许可以触动大家的思考。潮州地方流传着这个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潮州府城外有一座古寺庙。有个云寂和尚已经是垂暮之年了,他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就把他的两个弟子召来,一个叫一寂,另一个叫二寂。他们来到方丈室后,云寂和尚就交给他们两袋子谷种,要他们去播种插秧,到谷子熟的时候再来见他,看谁的谷子收获得多,多者就可以继承衣钵,做寺庙的住持。云寂和尚整日关在方丈室里念经,等到谷子熟的时候,一寂挑了一担沉沉的谷子来见师父,另一个二寂却两手空空。云寂和尚问二寂,二寂惭愧地说,他没有管好田,种谷没有发芽。云寂和尚就把袈裟和瓦钵交给了二寂,指定他为未来的住持。一寂怎么会服气啊,当然不服,师父道,我给你俩人的谷种都是煮过的。到最后我们豁然开朗,原来云寂和尚在选择接班人时要看看那人是不是淳朴老实,是不是处厚不居薄、处实不居华。结果一寂不淳厚,玩了小聪明,作了假;那个二寂淳朴,实事求是,该怎么就怎么。结果是:不老实的人,没有好结果;老实人却没有吃亏。
    这个故事,曾经被一个母亲用来教育他的儿子,那个儿子就是李嘉诚。原来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在生产塑胶花成功后,开始急躁了,在经营决策上一味地贪大求功,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问题。结果客户拒收产品,还要长江厂赔偿损失。一时产品积压,没有进账,原料商却上门催交原料货款,银行也来催贷款,厂里只能裁减员工,部分裁减员工又上门吵闹,长江厂面临着倒闭的危险。在这些日子里,李嘉诚虽然回到家里还是强作欢笑,但是其母从儿子的脸色上看出一定是厂里出了麻烦了。她给李嘉诚讲了上面的故事。李嘉诚听了,悟出了做人诚实是根本,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流下了悔恨的眼泪。第二天李嘉诚回到厂里就召集员工开会,坦诚地承认自己的经营错误,对这些天来被他训斥的员工赔礼道歉。他又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赔礼道歉,祈求原谅,并保证还清欠款、罚款。他不隐瞒工厂要倒闭的可能,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拯救危机的对策。李嘉诚就这样,用他的诚恳态度寻求谅解,终于一步步取得了他人的谅解。他用他的诚恳态度寻求渡过难关的对策,终于一步步渡过了难关。后来长江厂出现了转机,又渐入

佳境了。李嘉诚回首这段历史,说过;“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有意思的是,李嘉诚的母亲给儿子进行了做人的教育,正像他的名字一样要诚要嘉,其诚可嘉。李嘉诚又教育他的两个儿子,反复强调:“要令别人对你信任。不只是一个商人,一个国家亦是无信不立。”他又说过:“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时会谈论生意,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参见王志纲《李嘉诚经营智慧全书》金城出版社)我想,有时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要真正了解它,深刻认识它,并不容易,而要实践它更难。道的深入参悟、循道而行,往往需要时间,需要经过多种经历的颠沛,所以有云:“吃一堑,长一智。”
    商家如果只知道“无商不奸”,认为商人都是奸商,而且这个理念深入人心的话,那么当然会使现代商家千奇百怪都搞得出来。但是如果他们认真去发掘、研究中国乃至世界大商人的淳朴的智慧,站在他们肩膀上去超越,去获得新的成功,那不是很好的经商发家的路径吗?
    近现代有一家百年绸缎名店叫“瑞蚨祥绸缎店”,这先是由山东章丘的孟家创办的,在清末民国初发展到鼎盛时期,在北京、天津、沈阳、汉口、哈尔滨、烟台等地都设立有分店。这家商人做生意就很像老子说的“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他要做商家的“大丈夫”而不做对不起顾客的“奸商”。大家来看看他“处其厚”,厚到什么程度;“处其实”,又实到什么程度。瑞蚨祥货真价实,不用说了;童叟无欺,不用提了;服务周到,不用谈了;这都还只是些以往旧时代商人的起码的应该“处厚”、“处实”的厚度、实度。可是我们有时想想,就是这一最基本的“厚度”、“实度”,今天已经是21世纪的新商人、新商家了,还有许多做不到的,或根本不愿意去做的。再说,瑞蚨祥要货好,就得货源好,于是选择苏州等地的丝绸为主要货源。一次瑞蚨祥发现苏州原本信誉很好的一家厂家的丝绸质量有问题,从而拒收。这家厂主焦急了,如果拒收的话,工厂可能倒闭了,工人就失业了,于是恳求瑞蚨祥收下。瑞蚨祥的老板孟乐川,权衡再三,最后蚀本买进这批不合质量的丝绸。虽然自己吃了亏,但是使得这厂起死回生,避免了一大批人失业。同时教训了那厂,要狠抓质量,从而又巩固了合作关系。孟乐川还在看到黄河泛滥,百姓涂炭时候,毅然出巨资,组织乡民修堤筑坝,造福家乡。
    如果再往厚处看,有一个事情,真的让人很感动。大家知道,有时一个细节,决定成败;而发生在瑞蚨祥那儿的这一个细节能显示它“处厚”的厚度、“处实”的实度,同时也给它带来了重大的成功。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瑞蚨祥绸缎店在北京的分店当然遭殃了,店都被大火烧毁了,所有的往来账本都被烧掉了。这怎么办?老板很厚道啊,他的选择就相当于“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他作出了两条决定。第一,我欠了谁的钱,我的债权人只要你有存单的,都可以到我这里来兑现。虽然我的账本烧掉了,但是我不赖账,我照样认账,我照样兑付给你。第二,反过来,谁欠了我的钱,谁是我的债务人,本来应当还我的钱,因为我的账本烧掉了,没有凭据了,就勾销你的那笔欠我的账,不用你偿还了。大家想想啊,欠你的还你,欠我的抹掉,这已经不是一出一进,而是只出不进了,是够大的亏本、够大的蚀本生意啊,谁肯干啊?商人不是有一条信条,叫:“亏本的买卖不做吗”? 但是瑞蚨祥做了!瑞蚨祥真是太厚道

了,太朴实了,而且显示出了它“大丈夫”式的那种“处其厚”、“处其实”的厚度、实度、风度了。这很感动人啊,这个老板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高深的修养哪里做得到啊!大家想想,要是这个告示一公布会怎么样子啊?这个告示一公布,借给瑞蚨祥债的人被感动了,向瑞蚨祥借钱的人更被感动了,其余的人也被感动了,社会也被感动了!怎么不感动呢?兵荒马乱的年代,竟然还有这样讲信誉,守合同,重承诺的老板、商家,如何叫人不尊重瑞蚨祥!这结果使得“瑞蚨祥”的名声大振,信誉猛增,营业扩大,财源广开。这真是平常说的:吃亏是福啊!又说:善有善报了!有材料说,瑞蚨祥还和外国老板,比如英国、荷兰、日本等许多洋行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关系。瑞蚨祥在包销英商普丰洋行的洋布和怡和洋行的洋纱时,订货只要预交一成订金,而销货后可获取二成到三成利润。(参见任云兰《瑞蚨祥的经营方略所蕴涵的商业道德》,《道德与文明》)为什么订金预交得那么少?外国人相信你的信誉嘛,不担心你赖帐。你看,厚道、信誉、诚心,成了瑞蚨祥的“名片”,成了利润回报的生长点。
    我讲到这里就想起老子的话,很可以和瑞蚨祥的人际交往行为做一个互动式的解读,就是用老子的话来读懂瑞蚨祥的行为,用瑞蚨祥的行为来弄懂老子的话的含义。
    第一句话是《老子》第79章中说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什么叫“契”?“契”就是今天所说的契约、合同、借债的凭据等,分为左契与右契。先秦的合同、凭据刻在木片、木板或竹片上,然后一分为二,一人拿一半,左契是向别人借债的存根。到时候还债时两个半片合成全部,就对上号了。老子说:“圣人”虽然保留着别人向他借债的存根,但是不向这些人讨还那些债。有德的人就像那拿着借据的人那样宽裕又宽容,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又索取。——大家看啊,那么瑞蚨祥不就是这样吗?它拿着人家的借据,而不要人家来还债,相反自己欠了别人的债,我必定偿还!这不就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举动?相反自己欠了别人的债,我必定偿还!这真是处于很厚很厚的地方了!不过《老子》的话中有一点要再说明一下。“是以圣人执左契”一句中的“左契”,帛书甲作“右介”,即是“右契”;乙本作“左芥”,即是“左契”,与通行本同。这样就有个问题,文中到底是“右契”还是“左契”呢?在古代通常是尊者执右契,卑者执左契,所以有学者认为,应该如甲本所写当为“右契”(“右介”)。但是也有人认为,当如通行本和乙本所说为“左契”。高亨说,《老子》第31章中说过“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用契券,自然属于吉事,那么老子必定以左契为尊。古代左契、右契到底哪个尊哪个卑,因时因地而异,不尽相同。另外古代“凡贷人者执左契,贷于人者执右契。贷人者可执左契以责贷于人者令其偿还。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即施而不求报也”。这里的“责”字,就是求、要求的意思。还有一些说法,比如这里的“圣人执左契”是有意使圣人处于下位,又有说楚地风俗和中原不同,楚国人以左为上,等等。
    我们还要解读《老子》第79章中所说的另一句话。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什么叫天道?天道就是宇宙事物的规律。这里的“与”是帮助的意思。老子说:天道对于人来说,是没有什么亲不亲的问题的,也就是说天道是不偏私庇私的,但是它常常帮助善人。这里有个问题啊,天道怎么会长了眼、有了感情了呢?这就不可信了吗?不是的,相反这道理很深刻。你想,因为你是善人,所以你的行动就是循着道而运行的,那你不就是与天道在一起了吗?正因为与天道在一起,遵循天道,那么善人不就取得成功了吗?这

不也就像天道帮助善人了吗?瑞蚨祥的成功,不也就解读出来了吗?所以老子在第38章中说到的人际交往中的这两种定位“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这是何等地警醒人们啊!老子最后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话:“故去彼取此。”这就是舍弃“薄”选取“厚”,舍弃“华”选取“实”。但是,尽管老子向人们指出了这样的选择方向,千百年来“去彼取此”的也固然不少,但“去此取彼”的人也是代代不少啊,他们就是喜欢舍弃“厚”选取“薄”,舍弃“实”选取“华”,世界就是这么多元,否则也就不成其为世界了吧。
老子智慧与交往中的言说

一、美言可以市尊
    人际交往中说话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数千年来,中国人对于说话是琢磨得又深又透了,比如汉语关于“话”的词语就特别多:“真话”、“实话”、“好话”、“坏话”、“大话”、“空话”、“套话”、“谎话”、“脏话”、“屁话”等等。汉语中有关的谚语、成语也很多:“话里有话”、“实话实说”、“打小报告”、“酒入舌出”、“言多必失”、“多吃一口饭,少说一句话”、“病从口入,话从口出”、“话不投机,半句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等等,留下了无数的谆谆教导。老子是个大哲人,他也有许多智慧是与交往中的言说有关的,不妨解读一番,以飨今人。 
    老子说:“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第62章),王弼本作:“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此文传写多有不同,学者多据《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