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百信生活-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良说:“你最恨的、又是大臣都知道的,应该是哪一个人?”
刘邦说:“那是雍齿这个人,和我有宿怨,曾经多次让我受辱,我想杀了他,但是他又有很多功劳,不忍心杀了他。”
张良说:“那你赶快先封雍齿,就解决问题了。”
刘邦听从张良的话,马上设宴,封雍齿为侯,还催促丞相等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群臣在宴会结束后都高兴地说了:“雍齿尚且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用不着担忧了。”大家看看,张良真是“四两拨千斤”的高手,他只是轻轻地解决了刘邦和雍齿的一个人际关系的“死结”,而围绕刘邦人际关系的全盘、整个网络都活起来了。
张良的人际关系的修养真是很深很深,大约是因为他受到精通黄老之智慧的那位桥上老人黄石公的指点。他自己又精研、实践老子之道,他长期地历练,使他到达很高的境界。司马迁说得很有意思:“我原来认为他一定是一个很高大而且是特别魁梧的伟丈夫,等到看到画像,就像一个女人那样纤细。”大家看看,张良都修炼到什么程度了,整个形象都变了,整个气质都变了,原来是去行刺秦始皇的一个无比英勇的凶狠的怒发冲冠的杀手,后来不断修炼,一点一点地做减法,减去一点一点的刚烈之气,历练成绕指柔的百炼之钢了。张良把自己修炼得这样,太发人深省了!
老子智慧与人际交往的识人
一、知人者智
这一讲,我们来谈谈在人际交往中首先有一个“识人”的问题,中国的老百姓以前有这样的谚语:“不识字好吃饭,不识人没饭吃。”你看识人多重要!有的企业家还有这样的话:“用人不当,有业等于无业。”你看问题多严重啊,不识人用错人把事业都毁掉了! 因此“识人”在人际关系中是一个多么重要的问题。那么老子能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什么智慧呢?
老子说:“知人者智。”(第33章)老子说能认识别人,是一种心智、智慧。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对于交际的那人、那些人不了解,就是缺少了人际交往中的心智、智慧。
既然是“智”,那么也有个智商的问题。老子那个时候,没有智商的理念,今人智力有智商的说法,我们不妨将传统的东西加以现代的解读。智商叫做IQ,就是指智力的商数,现在通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智商公式:智商=智龄÷实足年龄×100。实足年龄就是人的实际年龄,智力年龄是一个人通过智力测试后达到的年龄。比如一个孩子10岁,但是他测试后能达到12岁孩子的智力水平,那么他的智商是120,这就是比较高的智商了。因为研究结果和现代测试表明,人的平均智商大约为100。这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了。智商是智慧的表现。确实在“知人者智”这个智商上也有不同的,有的人特别厉害,智商很高。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事业不成功,人生很糟糕,就是老是跌在别人的手里,不识人。
我们来看历史上这方面智商特别高的人。大家都知道,商代有个亡国之君叫商纣王,也有一个贤能智慧的大臣叫箕子;箕子是太师,还是纣王的叔父。他真厉害啊,他的“知人者智”,那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有一次箕子发现商纣王怎么用上象牙筷子啦?他心里边咯噔一下,他马上反应出来的是这下可坏了。商纣王一旦用上象牙筷子,必定不再用他的陶器做的餐具了,因为他会瞧不起了啊,那多老土啊,和象牙筷子配不上了啊!那么他必定还会要求用上犀牛角、玉石做的杯子了,这才配对啊!再说,商纣王一旦用上犀牛角、玉石做的杯子了,他就一定不会再去吃豆呀、藿呀这一类普通的蔬菜了,一定要吃牦牛、大象、豹子胎那些精美食物了。再说啦,商纣王要吃那些牦牛、大象、豹子胎等精美食物了,就一定不会再穿上粗布短衣,在茅草屋子下吃饭了,那么就会穿着多层锦绣的衣服,建造宽广的房子、高大的楼台了。按照这样的变化追求下去,那么天下的东西都不够他一个人享用了。箕子说了一句非常睿智的话:“吾畏其卒,怖其始。”这意思是:我害怕它发展的最终结果,因此我害怕它开始的萌芽。这种认识人的洞察力是非凡的。这就是“知人之智”!箕子从商纣王使用一双象牙筷子这个细节上,可以联想到一步步危险的发展,以及最后的结果,知道纣王的未来,预感到将会带来天大的祸害。因此他对于开始的萌芽苗头就非常敏锐,非常警惕,又非常害怕,但又万分无奈!后来的历史证明了箕子的明智、高明,历史真的如他预料的那样。过了五年,商纣王已经变得实在不象样了,他建造了肉林,还有酒池,酒糟都堆成了山,还有用火烤人的铜烙刑具,后来商朝也就这样灭亡了。大家想一想啊,箕子知人的智商是很高的了。
箕子的高明还可以再举个例子,商纣王后来是不分昼夜地喝酒,喝得连日子都忘记了。有一天,他突然想起来,就问左右的人:“今天是哪一天了?”可是边上的人一个都不知道是什么日子,于是就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心想这下又坏了,他对自己手下的人说:“做天下君子的人、一国的人连日期
都忘记了,天下就太危险了。全国的人都不知道,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那么我也就危险了。”大家看,箕子是多么地知道别人,又知道自己啊!他是多么痛心疾首啊!大家想想,箕子会怎么办呢?是回答,还是不回答呢?最后聪明的箕子只得选择一个办法,他说自己也喝醉了酒,推辞说自己也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了。这是没有办法啊,只能装糊涂了。不过后来商纣王还是把他囚禁了起来,后来周武王灭商以后才把他放出来。其实这种能认识人的高智商的人,不仅政治家、大企业家、大学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啊!
有的人识人的本领太大了。管仲有一次和齐桓公商量攻打莒国的事情,这是军事机密,非常保密。但结果是,不多久就在国内传开了要攻打莒国的消息。管仲是多厉害的能人,他自己没有泄密,齐桓公也没有泄密,那是怎么回事呢?查来查去,想来想去,没有个结果。还是管仲高明,最后他想到了,国内一定有一个智慧极高超的人。齐桓公想到了,有一天在一些服役的人中,有一个拿了木棒槌的人向台上仔细地瞧着他俩,也许就是这个人。后来终于找到那个人,叫东郭垂,管仲问他,是不是他说的,东郭垂也不隐瞒。管仲这么聪明能干就是想不通啊,于是就追问他:我没有说要打莒国,你为什么说攻打莒国?东郭垂说:君子有三种脸色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一是欣赏音乐时的那种自得其乐的脸色,二是家里有丧事时的那种悲哀清凄的脸色,三是要用兵打仗时的那种严肃愤怒的脸色。那天我远远地看到,你在台上脸上带着严肃愤怒的表情,这是要用兵打仗的脸色。你叹气而不歌唱,谈论的是莒国,你举起手臂指向的是莒国。我私下考虑那些小诸侯国中,没有降伏的不就只是莒国吗?所以我说出了攻打莒国的话(《说苑》)!有意思的是,管仲、齐桓公没有因为他泄漏了军事秘密而处罚他,因为是他们自己泄漏的,非但没有处罚他,而且赏识他的高智商,并赏赐给他俸禄。
我读这个故事时,心里很有触动。这个人识人的智商这样高,而他只是一个在做苦力服役的人。他从动作、脸色上知道了管仲、齐桓公想打仗,而且准确地判断出要打哪一个国,这甚至让智商特高的管仲一时都想不出其中的道理来。
这两个高智商的事,说明了什么呢?一是说明了老子说的“知人者智。”(第33章)能认识别人,确实是一种心智、一种智慧。人际交往需要这种“智”,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这种“智商”。二是有“知人之智”的高智商的人,他们有时可以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就能了解人,在无声中听到信息,在无形中看到信息,从而解读出这个人、这个人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干了以后又会怎样,等等。三是老子的话虽然很简单,但是他是对一种历史的、现实的人际交往经验的总结,而且可以一直指向未来,所以对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时段中的现代人依然有用。
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我们也许达不到像他俩这样的高境界,那么我们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一个人呢? 我们先来看晋商的故事。山西的晋商最有名的是搞大票号、大商行,大家想一想搞金融的,都是每天要和大把大把的钱打交道的,那么选择什么人来办事、管理、操持就十分重要了,一旦不识人,用错了人,有业就变成无业了。据说他们考察一个人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也就几个字,但是令人感叹认识人的到位。这些字就是:“远”、“近”、“易”、“烦”、“危”、“卒”、“杂”,等。什么意思?这就是提供你去考察、认识一个人的视角、切入点、坐标系统。
比如第一、第二是“远”、“近”这两个方面,是教你远距离、近距离地考察一个人。这个人当他一个人在外地很远的地方办事,没有人监督他时,他是怎样办事的,特别要考察他忠心不忠心、忠诚不忠诚。相反这个人他就近在你身边办事,看他什么呢?看他是不是尊重、敬重你,而不是因为亲近而狎,就没大没小,骨头轻了,态度不庄重。还有三是“易”,是干容易的事情,看他是什么表现。四是“烦”,是干繁琐的事情,看他是什么表现。五是“危”,是干危险的事情,看他是什么表现。六是“卒”,是面对突然发生的意外事情,看他怎样对付。七是“杂”,是面对纷杂乱麻样的事情,看他怎样处理,等等。大家想想,这样的不动声色的考察,那多厉害啊!这说明山西商人要干好自己的事业,他们充分知道老子“知人之智”的重要,而且归纳出一套有效的“知人”的方法,这也是山西商人的“知人之智”。
那么,他们的智慧又从哪里来的呢?我后来发现,他们是从传统文化中来的。《庄子?列御寇》中就这样写道: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这说得非常精警!第一条,是让他到远的地方去,观察他是否忠诚。第二条,是让他在近处,观察他是否庄重谨慎。第三条,是让他干繁杂的事,观察他是否有才能。第四条,是突然发问,观察他是否有知识。第五条,是给他一个紧急的期限,观察他是否讲信用。第六条,是委托他财物,观察他是否仁义。第七条,是告诉他危险的事情,观察他是否有节操。第八条,是在他喝醉酒时,观察他是否不忘准则。第九条,是让他混杂地相处,观察他是否失态。用这九条去观察,那么不好的人就被考察、区别出来了。当然贤者也分辨出来了。
你看,山西商人那些条条就是从这种智慧中化出来,并用来认识一个人的,这多聪明啊!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个宝库,里面有价值的、可以为现代人利用的东西很多、很美妙!
二、知己者明
老子教导我们:“自知者明。”人际关系是自己和别人打交道,只了解对方一方不行,还要了解自己,深刻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就是一种明白、一种聪明、一种精明。
人人都以为了解别人是困难的,认识自己有什么难啊?错!其实了解自己并不容易,有时比了解别人更困难!所以老子选择了一个“明”字,好耐读啊!什么叫“明”啊?“明”是对着黑来讲的,是对着盲来讲的,“明”是眼力好,盲是丧失了视力。大家都知道看别人看得见,因为眼睛长在我身上;大家知道自己看自己的后背看不见,看自己的头顶看不见,也因为眼睛长在我身上。这是自我的盲区。老子的教导,让你走出自我的盲区,进入自我的明察中去,面对自我应该具有一种明智、一种聪明、一种精明。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我们来讲一讲国画大师张大千,他很有自知之明。徐悲鸿曾经称赞他可以领五百年画坛之风骚,然而张大千说了一番话:“当代的我国画坛,人才辈出,我侧身其中,常感得益良多。真的,不是说客气话,能把山水竹石画得清逸绝尘,我不及吴湖帆;论气韵的刚柔相济,我不及潘心畲;明媚软美,我不及郑午昌;画瀑布山岚,我不及黄君碧;论寓意深远,我不及陈定山、谢玉岑;画荷
菱梅兰,我不及郑曼玉、王个簃;写景入微,不为方寸所囿,我不及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