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之影-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4/美、英、法/彩色)
'档案'
英文名:DeathAndTheMaiden港台译名:死亡·处女/不道德的审判
根据阿里夫·多尔曼同名戏剧改编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主演:西格妮·菲佛、本·金斯利、史都华·韦尔森
禁级:XXX
'剧情'
故事发生在某个南美洲国家的海滨别墅里。鲍莉娜·埃斯科巴尔正准备晚餐时,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鲍莉娜从广播中听到,丈夫杰拉杜已被任命为一个新成立的委员会的主席,该委员会的任务是调查前法西斯独裁政权侵犯人权的罪行。这时,突然停电,鲍莉娜点亮了蜡烛,倒掉了丈夫那份晚餐,把自己的晚餐端到了卧室里,她不准备再等丈夫一起就餐了。
忽然,一阵汽车声由远及近,鲍莉娜迅速熄灭蜡烛,拿起了一把手枪。鲍莉娜听到,院子里,丈夫在向什么人道谢,接着是汽车启动的声音。杰拉杜进了屋,向妻子解释,他的汽车车胎瘪了,幸亏搭了邻居的车才回到家。他告诉鲍莉娜,自己对委员会的事还没拿定主意。鲍莉娜知道丈夫在对自己撒谎,因为自己就曾是一名被虐待者——一个纳粹的牺牲品。
鲍莉娜夫妇刚上床睡下不久,鲍莉娜就听见一辆汽车驶近,接着便有人敲门。杰拉杜去开门,来人是刚才帮忙的邻居罗伯托·米兰达医生,他是来送杰拉杜忘在他后备箱里的报废轮胎的。两个男人交谈时,并没有留神鲍莉娜已经穿好了衣服,把枪塞进包里,悄悄地推门出去,把医生的车开跑了。
杰拉杜发现妻子忽然不见了,便认为她是抛弃自己离家出走,因而十分伤心。他借酒浇愁,长吁短叹,喝得酩酊大醉。米兰达医生好心地从旁相劝。
鲍莉娜将汽车推下山崖后又回到家中。她发现米兰达独自躺在沙发上熟睡,便用钝器猛击他的头部,打昏了他,然后把他绑在一把椅子上。她还脱下短衬裤塞进米兰达医生的嘴里,她告诉米兰达自己曾受到一个纳粹分子的虐待和强奸。她模仿着纳粹分子向她施虐时说话的语调,当时她的眼睛被蒙着,什么也看不见,但这语调让她认定,当年折磨她的人就是眼前的米兰达。鲍莉娜提醒米兰达,他曾是怎样一边为她播放舒伯特的乐曲《死亡与少女》,一边惨无人道地折磨她。说着,鲍莉娜还把一盘在米兰达车里找到的《死亡与少女》的录音带插进录音机里播放。音乐响起,吵醒了杰拉杜,他跑下楼,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切,忙放了米兰达,但鲍莉娜却用枪指着他。鲍莉娜说,根据声音和气味,她已完全确定,米兰达就是当年强奸和折磨她的那个恶魔医生。
杰拉杜则说,鲍莉娜的行为并不比她的施暴者强多少,于是,鲍莉娜打算在家里对米兰达进行一场公正的审判,而由杰拉杜作他的辩护律师。审判开始,米兰达为自己辩解,鲍莉娜遭到强暴时,他在巴塞罗纳医院工作。他请求杰拉杜核实,但此时电话线断了。
鲍莉娜最终答应,只要米兰达认罪就放他走。她坚持要杰拉杜承认当她遭强暴时,杰拉杜却在楼上与人私通,但她仍然维护他的名声。她讲述了自己多次遭强奸的细节,她受到的凌辱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但直至今天却一直保持着沉默。
鲍莉娜说了很多细节,还做了记录,她让米兰达签字。杰拉杜威胁米兰达照鲍莉娜说的去做,米兰达的“供词”也被录了像。
鲍莉娜无意中泄露自己已毁了米兰达的汽车,并打算把他也随后扔下山崖。当她推着米兰达走到山崖上时,杰拉杜拨通了巴塞罗纳的电话,鲍莉娜所说的事得到了证实。在悬崖边,米兰达跪着承认了一切罪过,鲍莉娜胜利了,她转身昂首离去。
一场音乐会正在进行,台上正演奏着舒伯特的乐曲《死亡与少女》。鲍莉娜看见米兰达和家人坐在包厢里,音乐的旋律在剧院里回荡,他们彼此交换着复杂的眼神。
'焦点'
罗曼·波兰斯基以他特有的悬念手法,揭示了纳粹主义的潜在危险,他们犹如阴魂不散的幽灵,使人不寒而栗。
'背景'
本片改编自阿里尔·多夫曼的同名舞台剧。自从这部舞台剧于1991年在伦敦上演以来,已在世界上47个国家以及美国的几乎每一个大城市公演过。著名影星格伦·克洛斯就曾和吉恩·哈克曼、理查德·德莱弗斯搭档主演过了这出百老汇卖座戏剧,为此,格伦·克洛斯还获得了一个托尼奖。此次,多夫曼本人亲自将其改编搬上银幕,不仅配了两位大明星:西格妮·菲佛和本·金斯利,还有天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情况见《苦月亮》一片介绍。罗曼·波兰斯基1933年出生于巴黎,在波兰的克拉科夫长大。当年德寇将他的母亲驱逐到奥斯维辛时,她已有四个月的身孕,她被送进了毒气室,从此波兰斯基失去了母亲。1969年,波兰斯基怀有身孕的妻子莎伦·塔特也被谋杀。波兰斯基说,《死亡与少女》有三个主要人物,即牺牲者、被告者和牺牲者的丈夫,在影片里,妇女往往是牺牲品。他说,如果问他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这也许与他童年生活以及母亲被从他身边带走有关系,母亲是一个牺牲品。之后,波兰斯基沉寂了4年。1999年罗曼·波兰斯基带着自己编导的惊悚片《第九道门》重返影坛。影片改编自西班牙作家的恐怖小说,该小说深刻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善恶与美丑。2002年,罗曼·波兰斯基又导演了根据波兰犹太钢琴家瓦拉迪斯劳·斯皮尔曼自传体小说《一个城市的毁灭》改编的电影力作《钢琴师》。该片描写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但他的琴声打动了一位德国军官,在这位军官的冒死保护下,终于迎来了自由。曾有过纳粹集中营经历的罗曼,在此片中融入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影片拍得沉重、细腻感人,获得了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法国凯撒奖和第75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奖,他也终于了却了自己的这段犹太情结。
死亡与少女(2)
'欣赏'
《死亡与少女》是波兰斯基最为黑暗和压抑的一部电影。原著是一部暧昧模糊、难以捉摸的心理剧,以严肃的政治和道德问题辩论为中心主题。波兰斯基把这部道德政治戏剧改编成一部复杂曲折、高潮迭起的情节剧。为了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戏剧效果,波兰斯基把原舞台剧一天一夜的时间压缩在一夜之内,营造出一种紧张、真实的时间节奏。全片仅有三个人物,场景也限定在幽闭狭小的空间,基本上保留了舞台上的风格,但导演却运用出色的电影手段,在观众与角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观众心弦紧绷地关注眼前剑拔弩张的危情时刻,如身临其境,从而对女性被迫害之后的精神失衡和心灵创伤有了充分的理解。这种抽象得如同符号一般的时间和空间使整个故事更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
波兰斯基一向喜欢在局促的空间里展开和营造戏剧冲突,从《水中刀》、《厌恶》、《死胡同》、《怪房客》、《罗斯玛丽的婴儿》、《苦月亮》,直到这部《死亡与少女》,波兰斯基总是以他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气氛营造将观众引到影片所反映的有限的世界。不论是在船舱之外,还是在幽闭恐怖的密室里,波兰斯基都能使封闭的环境充满了活力和动感,使单调的戏剧情节变得韵律感和节奏感十足。《死亡与少女》的时空简约到极致,波兰斯基将原作舞台剧改编成一部曲折复杂、高潮叠起的情节剧。全片仅有三个人物,场景也限定在幽闭狭小的空间。为了制造紧张的戏剧效果,波兰斯基把原剧一天一夜的时间压缩在一夜之内,抽象得如同符号的空间设计则赋予这个故事一种普遍性的寓意,表明这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独裁统治的国家。波兰斯基以特有的悬念手法,揭示了纳粹主义阴魂不散的潜在危险,真相使观众不寒而栗。本片的节奏舒缓,波兰斯基和编剧在原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描写动作的细节,使故事情节更紧凑、更精炼,也更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特别是在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上,生动有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演员西格妮·菲佛扮演一位纳粹暴力下的幸存者,表演细腻而富有层次。影片的结尾鲍莉娜和丈夫在剧院欣赏舒伯特的《死亡与少女》,鲍莉娜发现了远处看台上的米兰达,二人目光对视,传递着一种复杂的信息。鲍莉娜最后还是放了米兰达一马。她知道,在独裁统治下,暴力绝非个人行为,而是一种全民发动的集体疯狂。鲍莉娜只是想让米兰达认识到自己心灵的邪恶,这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在波兰斯基看来,全世界的暴力犯罪,施暴者和牺牲者的痛苦心理都是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本片远远超出了它所反映的政治含义和范围,因而使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女主人公盘问、审讯并报复当年仇人的全过程都是在音乐声中完成的,片名和音乐都借助了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死亡与少女》。
爱国者(1)
(2000/美/彩色)
'档案'
英文片名:ThePatriot港台译名:决战时刻
导演:罗兰·爱莫里奇
主演:梅尔·吉布森、希斯·莱杰、朱莉·理察森
'剧情'
故事发生在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南卡罗莱纳州的退武军人本杰明·马丁有7个可爱的孩子,他原本厌恶战争,渴望过一种平静的家庭生活。所以,他极力反对血气方刚年仅18岁的长子吉布里欧从军,但是,战火很快就烧到了他的家乡,英军上校卡明特抓走了他受伤在家休养的吉布里欧,还打死了他15岁的二儿子。忍无可忍的本杰明被迫拿起了武器,带领着他的两个小儿子奋勇拦截英军的小分队,救出了吉布里欧。
灵活勇敢的本杰明·马丁成了英军的克星,英军听了他的名字就闻风丧胆,惊呼他为“幽灵”。本杰明把5个幼小的儿女托付给妻妹谢莉,自己则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捍卫家园的正义战争中。美军委任本杰明·马丁为上校,负责组织游击军。
本杰明与吉布里欧分头招募战士,得到群众的广泛响应,连教士也毅然加入了战斗。本杰明领导的游击队利用熟悉地形,神出鬼没地打击英军,令敌人大伤脑筋。在一次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众,18名游击队员落入敌手。本杰明单枪匹马独闯敌营,与英军科隆上尉谈判,提出交换战俘。科隆从望远镜中看到被俘的英军军官,只得答应下来,不料救出的军官却是稻草人,中了计的科隆恼羞成怒,命令英军进行疯狂的清剿。
这天深夜,卡明特带领人马扑向查理镇欲抓本杰明的儿女,幸亏警觉的谢莉带着孩子们提前逃走才幸免于难。不甘心的英军开始滥杀无辜。本杰明体谅战士们的心情,下令放假一周,让他们回家同亲人团聚。本杰明也去看望自己的儿女们,孩子们兴奋地扑向久违了的父亲,只有小女儿苏珊娜躲在一旁不出声。战争间隙,吉布里欧与真心相爱的安娜举行了婚礼,本杰明把妻子的遗物项链送给了儿媳。自闭的苏珊娜终于开口说话,本杰明感慨万千,答应孩子一定回来。
为了抓捕游击队员,卡明特上校把查理镇的居民全都赶进了教堂,逼问他们谁在为游击队提供给养。一个贪生怕死的叛徒说出了秘密,但却依然没能苟且偷生。卡明特下令纵火焚烧了教堂。待游击队赶来时,全镇的居民全部遇难。悲痛的游击队战士们义愤填膺,吉布里欧冲动地策马直闯敌阵,但由于报仇心切,没有提防诈死的卡明特会突然袭击,吉布里欧被刺牺牲。连丧两子的本杰明悲痛难抑,美军亨瑞上校劝慰他,胜利必定要付出代价。
游击队将与正规军联合作战。在战役发动前夕,本杰明发现儿子行囊中珍藏着星条旗,才终于领悟了儿子不惜牺牲所追求的崇高信念,于是,他重新振作起来,手持国旗赶上大部队。在决战中,本杰明奋勇当先,与英军浴血搏斗,终于杀死了卡明特,为亲人报了仇。本杰明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至高无上的独立自由。
胜利后,本杰明带着孩子们重建家园。他获知,亨瑞上校为新降生的儿子取名叫吉布里欧。
'焦点'
本片对英军的历史评价引起了史学家的批评。英国舆论猛烈抨击好莱坞公然篡改历史的行径,称好莱坞一再丑化英国是“为了抬高自己”。由于人们往往将影片与史实混为一谈,因此有历史学家甚至担忧,凭借强大的文化普及威力,好莱坞拍的历史片恐怕早晚会成为年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