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远古之迷 txt-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嫫婷房ㄎ拿鞯某删汀�
阿兹特克人被誉为“伟大的艺术家和建筑师”。在帝国存在的短短200余年里,他们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艺术品,一座座整洁、美丽、雄伟、蔚为壮观的城市、金字塔和宫殿群,所有这些,尽显艺术构思的奇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有人曾把阿兹特克人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繁华程度与当时的君士坦丁堡或意大利的罗马相提并论。某种意义上这丝毫不过分。当时的特诺奇蒂特兰城共有30万人口,6万栋房子。征服墨西哥的西班牙随军神甫迪亚斯说,特诺奇蒂特兰是建立在特斯科科湖边的一个“极其奇妙”的城市,各个小岛之间有堤坝相连,堤坝由石头砌成,坝顶十分宽阔,可并行10多人。迪亚斯曾这样写道:“城里的建筑物非常漂亮,一般家庭建筑都有院子,庭院中种花种草,有的人家还修了屋顶花园,”“街道两旁的房子绝大部分属于贵族和富有的墨西哥人所有,这些房子都用红石头盖起来的,顶上有栏杆。”特诺奇蒂特兰城的大建筑物都用白色的石膏粉刷,在阳光下显得雪白耀眼、庄严肃穆,使人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在迪亚斯的描述中还提到墨西哥的“太奥卡利”神庙,该神庙就是阿兹特克人建造的太阳金字塔,太阳金字塔底面积有3。7万平方英尺,高达137英尺,如此巨大的建筑物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要想建成也决非易事。太阳金字塔与托尔特克人的月亮金字塔遥遥相望,相映成趣。从远处看,太阳金字塔犹如一尊巨神在俯视着整个都城,异常宏伟壮观,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阿兹特克文明之谜(2)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阿兹特克帝国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鸟瞰图。据传专为西班牙殖民者科泰斯所绘。
阿兹特克人不仅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建筑艺术作品,而且在文化上也作出不少杰出贡献。在绘画与雕刻方面,阿兹特克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1520年,德国艺术家杜勒在见到阿兹特克人所制作的工艺品后感叹地说:“我一生从未见过如此能使自己打心底里发出欢呼的东西,因为我在当中看到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我惊奇遥远地方的那些人的聪明才智。”阿兹
特克人极其钟爱石雕艺术,这种钟爱来源于同被征服者托尔特克人进行的文化交流。阿兹特克人在吸收了托尔特克人的雕刻艺术后,立刻将这种艺术与其宗教信仰结合起来。阿兹特克人狂热地崇拜太阳神,太阳神成为他们石雕艺术的永恒主题。墨西哥国立博物馆于2001年7月举行的阿兹特克人石雕展出就有很多关于太阳神的内容。
阿兹特克人的太阳神石刻。阿兹特克人将太阳视为神加以崇拜。这块石头中间刻有一个伸出舌头寻求祭品鲜血的太阳神。
石雕艺术是阿兹特克文明的杰出代表,因此有人把阿兹特克文明称为“石头文明”。在文字方面,阿兹特克人依据玛雅人的文字体系创立了一种绘画文字,这种文字虽然没有发展到象形文字的阶段,但已包含了一些象形文字的成分。在历法方面,阿兹特克人将一年分成365天,每逢闰年便增加1天。在医学方面,阿兹特克人的成就比较明显。他们知晓许多草药的用途,例如利用奎宁治疟疾,还知道用“亚乌特利”的草药作麻醉剂,这一点只比中国晚300年,但比欧洲人早几百年。
阿兹特克人的建筑艺术及其发达的文化成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不可遏制的激情和神秘的体验;它高度发达的社会生活,则让我们领略到了阿兹特克文明的另一种“高度智慧”。极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社会发展水平大约介于原始社会与早期奴隶社会之间,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农业生产的产出率比较高,能将1200多种植物加以分类。农业的高产在人口规模上得到体现,只有高量的产出才能养活数目众多的人口。他们也是精巧的手工艺匠人,能够制作精美的陶器、纺织品以及金银铜等各种器皿。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不但供贵族赏用,而且也投放到市场上交换。阿兹特克人有着活跃的市场,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市场尤其活跃,聚集了琳琅满目的物品。市场交流初期没有货币,主要是物物交换;后期逐渐有了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一般等价物,有的地方是可可豆,有些地方是锡,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主要以金砂作为货币。由此可见阿兹特克帝国的商品经济已经超越原始阶段,进入到更高阶段。阿兹特克帝国各城市除了集市以外,还有固定的商店。来往于帝国各地的商队,则为经济流通起了中介作用。
阿兹特克人的社会生活既表现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的遗风,又表现出奴隶社会的若干特点。其氏族遗风主要表现在公有制的社会生活方面。在阿兹特克帝国,同一氏族的人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产共同生活。有亲属关系的人们共同住在一起,并且由所有的族人推举出一个族长,每次聚餐时,男子在先,女子在后。阿兹特克人尚武,非常重视军事组织,男子从15岁起就开始接受军事训练。每次打仗归来,都要举行论功行赏会,抓获战俘多者立大功,少者立小功,无者则受罚。阿兹特克人的首领由部族会议选出,权力很大,已经具备了阶级社会统治者的那种权力。阿兹特克人社会生活所具有的奴隶社会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将俘虏、本部落的罪犯以及穷人赋予奴隶身份。男奴主要用来从事家务劳动,女奴则主要用来伺候主人。蒙特祖马一世在世时,共有1000多个服侍他的女奴,而且他每顿饭要吃30多种菜肴,生活极其奢侈。由此可见阶级对立的现象已十分严重。
阿兹特克人的大地女神雕像。高达2米,现藏墨西哥城人类博物馆。女神像的脖颈上挂着一个由人手、人心和骷髅
组成的项圈,几条响尾毒蛇正从女神的脸上爬下。
阿兹特克人具有灵魂永存的信念,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来主宰的。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希望自己能够永生不死,把自己尊为神,希望在死后灵魂升天,能在天国继续统治天地间的人们。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为了摆脱精神上的痛苦,只有崇拜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神灵,如太阳神、月神、云神、玉米神等等。这种多神灵崇拜,在实践中表现为到处建立神庙,以祈求神灵保护他们五谷丰登,宽恕他们的杀戮行为。仅特诺奇蒂特兰一地就有40多个庙宇,豢养了5000多僧侣。他们还采取各种方式祭奠神灵。由于战乱频繁,俘虏较多,因此阿兹特克人常常先把俘虏装在木笼里养肥,之后再杀掉献祭太阳神。他们还把在一种只允许前臂、膝盖、臀部接触硬橡胶球的球赛中获胜的胜利者献给太阳神,而作为祭品的胜利者则视之为无上的光荣。
令阿兹特克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心目中的神灵并未能够保佑他们免遭灭顶之灾,相反,这种恐怖的世界观加速了自身文明的灭亡。由于残酷的统治,国内社会矛盾重重;当面临强敌压境时,内外交困,该文明的毁灭不可避免。1521年,西班牙殖民强盗科泰斯以极其野蛮的方式征服了阿兹特克文明,并对特诺奇蒂特兰城进行了大肆地破坏。由此墨西哥古文明中最辉煌最灿烂的一页被撕毁了,其历史使命不得不提前结束。
奥尔梅克文明之谜(1)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墨西哥湾沿海地区3300多年前出现的奥尔梅克文明,是墨西哥最早出现的较为发达的人类古文明之一,享有中美洲“文化之母”之美誉。有人提出,该文明的兴起与殷商末年东渡的中国人有关。事实究竟如何?还是让我们领略一下这个鲜为人知的古文明的“风采”吧!
墨西哥民间有这样一个古老传说:远古时代的密林里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拉文塔族,他们住在仙境般的美丽城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
在传说的神奇魅力吸引下,墨西哥考古学会于1938年组织了一支考古队,去探寻这个传说中的古老民族。令人意外和欣喜的是,考古队竟然比较顺利地就在拉文塔族森林里发现了11颗巨石头像,其中最重的达20吨。获得这一有价值的线索之后,考古学家们继续努力,最终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发现了两处遗址:一处是拉文塔(La Venta);另一处是特雷斯·萨波特斯(Tres Zapotes)。根据碳14测定,两处遗址至少出现于公元前1300年,这是当时中美洲发现的最早文明遗址,中美洲文明的“老祖母”出场了。20多年后,又一重要遗址——圣洛伦佐(San Lorenzo)遗址被发现。这三处遗址都是古代墨西哥的奥尔梅克人居住的地方,从此奥尔梅克文明的“内幕”逐渐为世人得知。
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祥地位于今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西起帕怕洛阿潘河,东至托纳拉河,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这一带西部为洪泛区,东部为沼泽地,气候炎热多雨,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并且橡胶树成片,因此当地居民被称之为“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之乡的人”。
现存墨西哥的奥尔梅克人巨石人头像
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为三个文化点:圣洛伦佐文化、拉文塔文化和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三个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期有先有后,相互衔接:圣洛伦佐文化最早,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200~前900年间;其次出现的是拉文塔文化,大约在公元前900~前600年;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出现最晚,约为公元前500~前100年。由这三个文化点组成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墨西哥本地区,而且遍及整个中部美洲地区。中美洲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其他各种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渊源,它们在社会生活、建筑艺术以及其他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体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和历史继承性。
透过考古发掘的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奥尔梅克人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这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们的石雕作品、制陶工艺和筑墩建房技巧上。1938年发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化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14个巨石头像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物。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奥尔梅克人还用绿玉或黑玉雕出许多小型的人像、动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奥尔梅克人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这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石像晶莹圆润,玲珑可爱。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为最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宗教礼仪用具的一批灰白、墨绿或碧绿色的石手斧,这种手斧表面极其光滑。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豹头部特征的神像,该神像是人的身形(有时故意表现为小孩的身形),学者们称之为“豹人”或“豹娃”。美洲豹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因此这个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点。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种方正凝重、深厚圆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典范。他们的石雕艺术为后来的玛雅人所继承,在玛雅文明时期,玉石制品和玉石图像遍及整个玛雅地区。
在奥尔梅克文明早期,奥尔梅克人还制作陶器。主要以灰黄色粗砂陶为主,均为手制,器形较厚,表面一般没有什么装饰。大约到了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800年,制陶技术大有进步,出现了具有玛雅文化特征的黑色陶器。这种黑色陶器以钵形器和壶形器为主,器壁仍然较厚,表面先经磨光,然后刻出富有代表性的花纹。
奥尔梅克人在建筑艺术上也表现出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由于生活的地方洪涝灾害多发,为防水淹,不得不挖土筑墩建房于土墩之上。考古发掘出两种土墩:一种呈圆形或方形,面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