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皇权悲剧 >

第48部分

皇权悲剧-第48部分

小说: 皇权悲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人不解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污犯——和鸵恢笔艿角〉某栊遥患顺迹ㄇ愠啊W罹叻泶桃馕兜氖牵』辜复闻珊瞳|去查办贪污案,以大贪官治小贪官,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其实,在皇权社会里,贪污腐败的总根子是皇帝。这不,乾隆本人就是“天字第一号”的贪污犯,只不过他是皇帝,没人敢揭发他罢了。

  在中国皇权社会里,专制帝王就是活得滋润,比其他国家的君主都过得舒服,而且谁也不敢提出异议,因为他们至高无上,谁提出异议就是“大不敬”,目无圣上。特别是,乾隆又是一个很会享受的皇帝,他一方面大张旗鼓整治贪官污吏,奖励清官,另一方面又大肆挥霍,挥金如土。“上行则下效”,既然乾隆带头奢侈、淫靡,宠臣和衷谝慌浴巴撇ㄖ健保倮裘亲匀槐渥欧ǘ霸呤芑撸傲庇执雍嗡灯穑�

  例如,乾隆六下江南,沿途花费了无数金银,竟把一座充盈的国库弄得“空空如也”,既给贪官污吏们壮了胆,也给他们公开贪污受贿,甚至变相抢劫,提供了大好机会。对此,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指出:

  “玄烨、弘历数次南巡,强勒报效,数若恒沙,己居尧、舜、周公之美名,而使佞幸小人间接以行其聚敛。”

  皇帝既然要南巡,沿途的官吏们就打出“恭迎圣驾”的旗号,乘机大肆贪污、勒索,就像狐狸骑在老虎的背上,伸手向小动物们讨东西一样,谁敢反抗?而且,老虎也不会责备狐狸贪婪,因为狐狸打的正是替老虎觅食的幌子!这样一来,吏治怎么能不腐败?其实,在皇权专制体制下,“廉政”云云,只不过是一块画着羊头的招牌,卖的都是贪污、贿赂的狗肉!

  明太祖、乾隆皇帝,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对贪官毫不手软的皇帝,他们尚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贪污贿赂问题,其他平庸、腐化的皇帝也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贪污贿赂是皇权专制制度的必然产物。在皇权社会里,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绝对不能根治贪污腐败的社会弊病的。只有从根本上打倒皇权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制度,才可能从根本上澄清吏治,遏制大小官吏的贪污腐败。

  周期性的社会大动荡

  在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社会动乱数不胜数。其中,震撼全国,造成一代王朝衰亡和社会天翻地覆的大动荡,短者几十年,长者二三百年,就要发生一次。

  大体上,这种社会大动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农民起义;(2)封建混战;(3)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战争。在历史实践中,这三种情况往往互相影响,彼此交织。例如,在东汉末年、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之后,是几十年的军阀混战;特别是,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引来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和南北对垒。其中,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尤其是对于皇权国家权力系统具有摧毁性力量的,是农民大起义。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谋士徐乐曾上书汉武帝,指出:“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所谓“土崩”,是指民变或农民暴动;“瓦解”,是指诸侯、军阀们起来造反。从皇权国家的角度出发,徐乐认为:“土崩”的威胁最大!在这个问题上,徐乐的确很有眼光,但是,在皇权时代,没有一个专制王朝能够真正实现长治久安,最终避免“土崩”之势的出现。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突发性和群发性。秦朝末年,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八方响应:“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杀之以应陈涉”。一个月内,起兵响应的就有陵人秦嘉、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沛人刘邦、昌邑人彭越、六人英布,以及魏国名士张耳、陈余,楚国贵族项梁、项羽,齐国贵族田檐。

  大业七年(611年),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章皇东北)吹响了反隋的号角,天下英雄纷纷响应:刘武周起于马邑(今山西朔县),薛举起金城(今甘肃兰州市),郭子和起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南),梁师都据朔方(今陕西榆林、米脂二县),窦建德起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汪华起新安(今安徽休宁县),杜伏威起淮南(今江淮之间),李密起巩县(今河南巩县),罗艺据幽州(今北京市),高开道据北平(今河北芦龙),其余占山为王的零星起义军更是不计其数。

  元朝末年,刘子通在濠州起事,旋有彭莹玉、徐寿辉起于湖北,张士诚起于江苏,郭子兴、朱元璋起于安微,方国珍起于浙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蜂起,除了李自成、张献忠这两支劲旅之外,其余乘势而起的不下100家。

  二是规模浩大,影响巨大。东汉末年,张角起义,青、徐、幽、冀、荆、扬、兖、豫等“八州之人,莫不必应”,起义军多达数十万人,京师震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最多时达60万,转战全国,两次攻克都城长安。元朝末年的红巾军,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军、张献忠军都曾发展到百万人,席卷大半个中国。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坚持了14年,席卷18个省,攻克600多座城镇。

  三是斗争目标明确,直接指向皇权国家和大小官吏。在皇权社会里,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矛头主要是指向皇权国家,反抗的直接目标是皇权政府的各级官吏(甚至皇帝)。陈胜起义的口号是“伐无道,诛暴秦”,天下人纷纷响应,“各报其怨而攻其仇,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黄巾起义军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到处“焚烧官府,劫略聚邑”;在隋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军“得隋官及山东士子皆杀之”;黄巢起义军对贵族、官僚毫不留情,“尤憎官吏,得者皆杀之”;李自成起义军的口号是“不当差,不纳粮”,进北京时满街逮捕士大夫,明朝宗室屠戮几尽,“凡有身之家,莫不破碎;衣冠之族,骚然不得安生,甚则具五刑而死者”。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如此频繁、猛烈和规模浩大,并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皇权国家政府,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可悲的是,通过农民战争,虽然推翻了一个个旧王朝,但是一个个新的王朝又建立起来。在王朝鼎革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息,多少年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

  在秦汉之交,短短8年里,全国人口就从2000多万锐减到1000万左右,减少了50%还多。西汉初年,社会普遍贫困:“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户口可得数才什二三。”当时,社会经济极其凋敝,连天子都坐不起4匹马拉的马车,王公将相们只能乘牛车。

  东汉末年的大动乱造成的破坏更是惊人。永寿三年(157年),东汉的总人口达5600多万。大动乱过后,魏、蜀、吴三国总人口才760余万,不及原来的1/7。初平三年(192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经过社会大动乱,一些繁华、富庶的地区变成一片瓦砾,许多城市被摧毁。盛唐时,长安人口近200万,城市规模比今天的西安还要大。经过唐末五代的动乱,长安迅速衰落下去。北宋时,定都开封,方圆193公里,人口在100万以上。可是,经过宋金之际的大动乱,到金国正大七年(1330年),开封人口只有9万人,周围8.5公里,一下子倒退到600年前开封城的规模。历史似乎是一个大轮回,经过600年,又回到了原点。

  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再受到周期性大动乱的破坏,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也必然是一上一下地波动着,很难有一个持续几百年的连续积累过程。众所周知,唐代是商品经济相当发达的朝代。当时,长安已经出现了金融市场,并有专门办理汇兑业务的商人组织,还出现了供抵押信用的质库,现代的几种金融业务差不多都有了。建中三年(782年),唐朝政府借口筹措军费,向长安金融市场勒借200万贯,商人愤而罢市,政府不得不让步,可见长安的市民已经有相当力量了。但是,经过唐末大动乱,长安城急剧衰落,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纸币的使用,也与之类似。早在宋真宗时,四川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时更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备的货币制度,而欧美各国开始使用纸币是在18世纪,比我国要晚700年。但是,经过元朝末年的社会大动乱,社会经济遭到了很大破坏,这套相当完善的货币管理制度灰飞烟灭。在我国漫长的皇权社会里,在一定的阶段,商品经济可能高度发达,甚至会出现一些资本主义的萌芽;不过,即使这些种子发芽了,有的甚至已经发育成幼苗,它们注定要在这种周期性的大动乱中夭折。

  这种急风暴雨似的周期性大动乱,一次又一次打断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进程,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非常缓慢。在1500年以前,中国高度发达,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过了300年,中国从明朝换成了清朝,又经历了一个从繁荣到崩溃,再到复苏、繁荣的王朝的大轮回,而西方却迅速发展起来,开始飘洋过海,对东方进行殖民、侵略,最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

  “四大发明”是中国人的骄傲,它们传到西方后,对西欧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伟大的发明在自己故乡的命运又如何呢?鲁迅先生辛辣地说:西洋人用火药做武器,而我们却用来做鞭炮;西洋人用罗盘来航海,而我们则用它来看风水。

  总之,中国皇权社会的大动乱只“破”不“立”,是不能产生新果实的耕耘。也许,从历史发展的总体过程来看,历代王朝的生产力水平仍然在缓慢地提高,后一个王朝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要比前一个王朝有所发展、进步,但是,这种前进是在一次又一次毁灭后的恢复、发展。中国皇权社会前进的道路是如此地迂回、曲折,不得不由一代又一代人反反复复地往前走。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有创造性的民族,却一边创造出无比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一边迈着沉重的步子,行走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在皇权体制下生活了二千多年,一直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才最终摆脱了皇权国家的桎梏!

  这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在中国历史上,竟然会发生如此周而复始、频繁发生的惨烈巨变,不是喜剧,而是悲剧。那么,为什么会在中华大地上出现这一幕幕的历史大悲剧?关键就在于皇权国家体制,以及寄食在这个体制下的大大小小的官吏们,是他们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将人民推向绝路!

  秦朝末年,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后,丞相冯去疾、李斯和将军冯劫曾指出:“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隋朝末年,瓦岗军发布檄文,列举隋炀帝的十大罪状,说他的罪恶“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北宋末年,方腊之所以要发动起义,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济所赖以为命者,漆诸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乔行简上疏:“方今境内之民,困于州县之贪刻,扼于势家之兼并,饥寒之氓常欲乘时而怒,茶盐之寇常欲伺间而窃发”。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在台湾发动起义,提出的口号是“剿除贪官”、“拯救万民”。

  自古以来,中国人有一句名言:“官逼民反”!其实,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善良、最勤劳的老百姓,也是最吃苦耐劳、最富有忍耐力的老百姓。可是,正是他们发动了这么大的、令专制帝王为之瑟瑟发抖的起义,这说明:他们遭受的压迫和剥削已经达到了令人不能忍受的程度,老百姓忍无可忍,才被迫起来反抗。正是皇权国家体制本身,从反面迫使民众起来造反,埋葬了一个又一个专制王朝!

  改朝换代的“自我更新”机能

  二千多年前,在《九问》中,伟大的诗人屈原发现月亮一圆一缺,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夜光何德,死则又育?”意思是,什么机制使月亮死而复生呢?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屈原所提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月亮比作中国古代的皇权国家,就可以提出一个同样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皇权国家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建?

  如果从世界历史的角度鸟瞰中国古代的皇权国家,就不能不对其巨大的修复能力感到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