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经济全球化及其格局探讨--黄卫平 >

第1部分

经济全球化及其格局探讨--黄卫平-第1部分

小说: 经济全球化及其格局探讨--黄卫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济全球化及其格局探讨—黄卫平 

    主持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圣凯诺·世纪大讲堂。 

    最近几年大家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经济全球化”,非常时髦。实际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早在1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那今天主持人阿忆就给大家请来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黄卫平,由他给我们讲一讲“经济全球化及其格局探讨”。那黄教授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先看一下他的介绍。 

    来到世纪大讲堂的演播现场,刚才我们看过小片子,但是我还想跟您聊那么两三句,让大家更多的了解您的性情。片子里说,您在北京景山学校度过十年光阴,这我很感兴趣,因为做过这么多期“世纪大讲堂”,我有很多大学的校友,还没碰到一个中学校友呢。 

    黄卫平:哦,你也是景山的。 

    主持人:我在那儿度过了五年光阴。 

    黄卫平:比我短点。 

    主持人:您是哪年? 

    黄卫平:由景山学校建校那一天起。 

    主持人:建校是1960年。 

    黄卫平:我就在那儿。 

    主持人:很多人在写自己的简历的时候,并不把中学给写上,您写上去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吗?比如这个学校您非常留恋,很有名气,您呆的时间太长了,所以一定要提一笔?到底是怎么一种想法呢? 

    黄卫平:那没有什么想法,不知道你拿的是我哪一个简历,我好几个简历没有,大概也不知道怎么就这一个有的,让你给发现了。 

    主持人:后来就跳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我关心的是当院长。在所有这些简历里,是看不到你是哪年当院长的,什么时候又不当了? 

    黄卫平:1998年当院长,2002年辞职。 

    主持人:当了四年? 

    黄卫平:当了四年。 

    主持人:如果您不辞职的话,不可以继续当下去吗? 

    黄卫平:我想我大概只能干一任,这一任能够平平安安的过来,不求有功,但求无关,比如说把人民大学的经济学院努力,让它从原来比如说第二、第三,咱想法儿弄到第一,就完事了。 

    主持人:什么叫弄到第一?跟别的学院比? 

    黄卫平:对,弄到全国第一,就算完事了。 

    主持人:哎呀,您是不是知道自己要来这个地方讲演,把自己学院的学生全叫来了,您看他们鼓掌,鼓掌那么热烈。 

    黄卫平:没有,不干那事。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就闲话不说了,我们就由您带来讲演报告,这个报告的名字叫“经济全球化及其格局探讨”。有请。 

    黄卫平:大家还记得,在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世界,应该说有四个大国,和一个大国集团。所谓四个大国,那么一个是美国,它是一个很全面的,我们叫super power,超级大国,无论是经济,无论是政治,无论是军事,无论是社会,它都显示出“全球第一”的这么个态势。第二个大国,我们当时也管它叫超级大国,就是苏联,苏联当时经济总体规模,大概是美国的60%,它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在军事上处于一种攻势,咄咄逼人的一种攻势。那个时候,是相当强大的。第三个大国日本,日本经济排第二了,战后它恢复的非常快,倍增计划给它注入了经济的活力,一下子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国家,是经济上的大国。当然还有一个大国,就是我们中国。我不说大家都清楚,中国显然人口它是排第一的,其实在那个时候,有很多的产量,它也是排世界第一的。你比如,你有那么多的人口,你如果想每个人都有饭吃的话,显然你的粮食产量,没有办法,你也要列世界的前茅。有一个国家集团,那就是当时的欧共体,它是十几个国家凑起来的,内部形成经济一体化机制的这么一个集团。所以你看,1978年中国改革起步的时候,整个的世界经济的格局,它是这样一个架构。 

    那么斗转星移,一下到了上个世纪末,这个世纪初的时候,当你再考察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是唯一剩下的一个超级大国,军事、经济、政治显然有不可比拟的影响,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奠定了它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影响,1997年到1998年的整个东亚的金融危机,实际又奠定了它在世界经济中间的似乎不可撼动的这样一个地位。我们再看一下苏联,没有了,而只有它的继任者俄罗斯,而且俄罗斯在那一段,大家都看到了,在叶利钦那一段的时候,是非常艰难的。那么现在普京当总统,事情有了转机。日本,几个倍增计划之后,好象就没了动力了,一下子进入相当的困难阶段,到现在似乎还找不出有怎么样子的,能够把经济很快好转的这样的途径。 

    你再看看中国,中国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近四分之一的世纪里,你可以说,除了保持人口第一,这恐怕也保持不了多久了,据说印度后来居上,马上要超过我们了。那你保持人口第一的同时,我经济是以别的国家不可比拟的速度在前进的。一直是以9。3%这样一个速度,在大踏步的向前前进。我可以简单地讲,英国当年它也要翻番了,在经济进入到现代化的经济,它的经济总规模翻一番的时候,它用了53年,美国用了47年,日本用了34年,韩国用了11年,唯独中国,连着两个9年,都在翻番,第一个翻番9年,第二个翻番又是9年。所以我们总体的经济规模,从现在这个角度看,可以在世界经济中间讲,我具有了相当的一席之地。同时我们再看,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个国家集团——欧盟,他从一个欧共体,逐渐过渡到一个我们叫做欧洲联盟,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不仅有关税的同盟,而且出现了统一的货币,统一的中央银行,这个在世界上,占据了几乎跟美国可以匹敌的这样一种经济力量。 

    那要回顾这段历史,你可以有这样一个总结,也就是说,美国在1970年,实际它丧失了十年的增长,当时的英、美,由1969年开始,货币产生危机,到了1973、1974年的这种石油冲击,再加上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出来之后,它几乎丧失了整整十年的经济增长。那么1980年,这个时候,发展中国家,拉美、非洲,丧失了十年的增长。那个时候,1982年开始,严重的债务危机困扰着拉美的经济发展,而非洲则到了告贷无门这么个地步。那我们再看,在1990年的时候,你会发现,日本、俄罗斯丧失掉了经济发展和增长这样一个势头,丧失了十年的这个机会。唯独中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由80年代、90年代,我想这样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仍然是我们大概独领风骚的这样一个情况。这么种种变化,最终就奠定了今天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大格局。所以这才有了我们所说的美国它依然是世界经济中间的火车头,老大。欧盟正在努力打造内功,希望成为另外一个火车头,日本在困难中间,希望通过结构的调整,希望通过金融的整合,最终走出泥潭,俄罗斯最近情况不错,中国当然那就不用讲了,这样一个格局,它基本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那么我有一个想法是,你回头看上个世纪后期的时候,你会发现全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从上个世纪后半期,能够看到的事情就是,作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会有一个什么影响,这是我们重要的课题。第二个课题就是在高新技术的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究竟会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什么样子影响,这是第二课题。而第三个课题就是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会有什么影响。有这么三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其中,一个基础性的东西,也就是高新技术为基础的产业结构的这种调整,因为很清楚,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分析,人类历史它具有标识性历程,它总是与生产力的变革结合起来的。大家可以琢磨一下,我的观点就是四大发明,它决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实际是给世界的生产力,做了一个奠基性的工作。那么同时,大家也可以琢磨一下,美国这个民族,它从汽车轮子上的民族,变为今天网络上的民族,甚至它意图用这种网络把世界一网打尽,把所有的利益装到它自己的兜里,他这种产业结构的基础,和过去是一样的吗?显然是不一样的。 

    (一帕结束) 

    经济结构,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高一个层次的结构,它可以完完全全控制低一个层次的结构,甚至在今天,高一个层次结构眼中的低层次结构的那些机器设备,无非就是破铜烂铁。就劳动力而言也一样,人在这个社会上,实际上已经基本被分为智力意义上的人和体力意义上的人。那么智力意义上的人所能做的工作,体力意义上的人在短期他是没有办法替代的。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世界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说一个经济从他起飞开始,他无非是树上结什么,他摘什么,地里埋什么,他挖什么,然后把它卖出去,维持自己的生计。这是最原始的一种结构。如果经济再往前走一点,他就可以把这些挖出来的、摘下来的、地里长出来的进行加工,再把它出售,这个时候,应该说他的总体经济就往前迈了一步。再往前走,他会加工别的国家的原料,他会利用别的国家的要素,来加工来自别的国家的原料,然后卖向世界市场,赚取他自己所需要的钱。因此在这样一个阶段的时候,他本身加工的范围扩大了,市场的范围也扩大了,经济会发生一种质的变化。 

    如果经济再往前发展,事实上他已经没有什么商品再卖给你了,他可以卖给你制作商品的工艺,他可以卖给你制作商品的标准。大家可以想一想,在今天我们中国计算机市场上,IBM计算机究竟有几台是在美国组装完了,飘洋过海到中国来的,他无非都是给你这样一个手册,里边有工艺,里边有标准,你照着去做,就可以使用它IBM这样一个品牌。所以这个时候,他卖的,已经不是卖给你产品了,而是卖给你相应的这样一个流程,相应的一个标准,甚至相应的一些游戏规则。再往前走一步,他卖给的无非就是他脑子里的胡思乱想了。所以今天美国是很有意思的,在他的出口中间,三百多亿美元的收入,是来自所谓大片,就是咱们所说的影片,那纯粹是胡思乱想,编一个瞎话,想一个故事,骗的咱们大家就坐在那儿,伸着脖子傻乎乎的看。 

    所以,你看经济的发展本身,它实际这个产业结构,它是由我们所说的重、大、长、厚,变为短、小、轻、薄,最终从有形走向一种无形。你可能说这个有意义没有,我觉得蛮有意义的。我记得在1980年,我学习的时候,我的导师直个劲就跟我们讨论,就说美国是半导体的发明国家,但是最终半导体这个生产,规模化被日本人拿走了,这意味着美国人的一种失败。我当时也觉得相当对,后来真是到1993年,我到了美国才发现,美国人的思路不是这样。他是这么个想法,从IT产业角度看,我们所谓的晶片,台湾叫晶源,我们叫晶片,那个东西,作为IT产业角度,晶片仅仅是原料,美国人讲我不搞原料,我搞什么,我把我的思维凝固在原料里,然后再返过来卖你个高价,这是我该干的事。至于你日本人、韩国人,你去干那些投资大、废品率高的生产,我IT需要的原料这件事情。因此他是这么一种思路。 

    不仅如此,今天我们会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这个计算机,好象不敢买。今天到你手里了,明天就意味着过时。你看这个更新的速度,我是说不清楚了,386、486、586,奔二、奔三、奔四,眼见得就不知道奔哪儿去了。但这么一个更新的速度,实际存在着一个麻烦,我们管这个东西叫无形损耗,这种无形损耗,你生产的硬件越多的话,你承担的无形损耗它越多。请同学们想一下,是人脑子转的快啊,还是你生产线转的快?那显然是脑子转的快,是脑子里的这些胡思乱想,凝结在一个软盘里边,或者一个DISK里边成本低,还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出一个portable puter成本低?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包括我们国家的下一步也面临着这个情况,就是你生产的硬体东西越多,你要承担的这种无形损耗的损失,它会越大。而高一个层次的产业结构,它脑子思维的速度,一定快过你产业更新的速度,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与他的差距不是越来越缩短,而是某种程度上,相对而言,越来越扩大。这是一种产业格局,就确定了我们所讲的全球化这样子一种格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