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集]戏说八字 占星术普及版-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说排行榜:/top。html
最新更新小说:/news。html
《戏说八字--占星算术普及版》作者:金公羽
作者简介
笔名,金公羽;Q名,迷海钓翁。一九五一年生于广西梧州城。十八岁下乡当知青。期间,除完成知青所有之“工农兵”诸任务外,因“好奇心”特重,博览群书,“饥不择食”,凡举天文地理,诸子百家,中外名著,医卜工商等杂书,每遇必读。惜乏名师指点,故只能粗通,未算精进。曾干过木匠(亲手打造过棺木两口)、泥瓦匠(亲力造坟、迁坟三座)、机械操作工、码头装卸工、山林巡护工。曾任业余夜校教师,时断时续累计约有五年。七年后回城,由工人升任政府机关干部。期间通过广西大学的自学考试,获统计大专毕业证书,统计师职称。一九八八年入民主党派,受本党同仁推举,在本城连任四届政协委员,并在政府兼职。
业余爱好广泛,主要有郊外垂钓,读书写作(喜文史诗词类),猜制灯谜,现兼任本城职工灯谜协会秘书长。近年“退居二线”,学会电脑上网。建有个人网页…“鱼与虎掌兼得”,mhdi1811。anytome/。在“猜灯谜互动社区” china…me/asp/,任社区理事和“文学天地”版主。时常在各严肃网络社区论坛贴些习作,偶获报刊见用,小有稿费收入。
内容提要及目录
自改革开放以来,作者注意到大姑娘小青年多趋向西方文化,好玩“星座和花运”之类,感到有点担心。为中华传统文化不致过于失落,遂根据早年读过的“说八字”类杂书及其笔记,结合长期的社会经历,提炼加工,化繁就简,并用谐趣的言语和笔法,写成了一本通俗知识的小册子。书中从谈天说地开讲,向青年读者介绍“八字”的源起,说明此类文化原只是古人的“原始哲学”,偶然用来把玩一下,则不失为一种生活趣味,总比玩西洋的“花运和星座”好点;若沉迷其中而不知醒悟者,是为自误而无益。内容包括了“八字说”的起源,及其推算方法的基本过程,介绍古代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差异,暗喻古人的“幼稚”性,指出了现代人竟还沉迷于算命,实属自愚而可笑。特别在最后一章里,作者揭示了占算人的“暗语机关”,让掌握了现代科学的人们,明白其中之欺骗性。细读本小册子,爱好中华传统民俗文化者,可以粗知“八字”中的奥秘,不易为江湖术士所骗;反对迷信而坚决者,则能增加自己的论据和理由。
自撰序
近年我们开放改革,西风挟着美元和英磅一路东来,十分强劲。大姑娘和小青年多过洋节、玩“星座”、测“花运”,不一而足。空放着祖国数千年的八字占算“科学”而不顾,舍近求远地去追那些西洋货,以为新潮好玩。在下既老朽且迂腐,看在眼里,痛在心内,未免有“国学流失”之忧。三十五年前,本人作为下乡知青之一员,于板床瓦灶之间,当寒风冷雨之夕,在百无聊赖之时,处一灯如豆之下,曾细读过此等星算类线装书多本,也算是有点心得,并随手抄录下其中之要章关节。今为“国学”不至全失计,于读书之余,特将当年此类“读书笔记”再作整理,用现代笔法重写,去杂存精,删繁就简,故名之曰:戏说八字白话占星算术普及版。
本文仅就“国学”而言,由“谈天说地”开讲,不论真伪信谬,读者千万不要作其他联想。说白了,就是希望大家要玩,就玩咱中国的八字,不要玩西人的星座或是什么花运之类。大家想一想,咱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人,照着这么些洋文翻过来的洋星座、西花运之类,如何玩得过他们金发妹和碧眼儿呢,而且,又哪里会有个准头?话又说回来,你“信”就可以了,千万别“迷”,只信不迷是玩玩,一味地沉迷于八字命算就成了迷信。一味的算命求不来财福,命再好也还得花点体力脑力去做,去经营。所谓“运气”二字,这是一个组词,命“运”中可能是有的东西,可你不花点力“气”去拿,也是白搭。就好比你将要路过的前方,地上有一叠钱等着你去捡,那是有“运”得财。可是你赖得多花“气”力去走动,就差那么十来步,坐下来不走了,见不到,没到手,这结果是有“运”而无“气”。总之,本文宗旨有三:
一,决不是为了宣传“迷信”,而是“稀释”八字,让各位初步明白其来龙去脉,让不信者增加自己为何不相信的理由。其实,在下以为我们现在破“迷信”破得太过了,人人不信鬼神,不怕因果报应,结果坏人坏事,伤天害理者层出不穷,何苦呢?假若大家都信有阴司地府,将来一定会有森罗殿上的“最后审判”,有十层八层地狱在那里等着,多多少少会有个“怕”字。那么造假者虽还会有,可至少不敢造假药;卖注水肉者虽还会有,可至少不敢往肉里注脏水,更不敢往活牛肉里注水;贪官虽还会有,可至少不会象现时那样,贪得那么的“悠然自得”和“理直气壮”;还有等等,等等。
二,并非全面阐述八字算术,只是谈些基本要领,让“半信半疑”者,在偶然玩玩或者路边求教于江湖术士之时,有个“听得懂”和“能理解”的水平,而不至于上“严重的当”,受“严重的骗”。拙作只是个“普及版”,相对于“全版”内容,我省掉大量可有可无的,特别是后代术士们有意无意地复杂化了的内容,读了就想到街边开坛授徒,那是万万不可。因为要想设摊开讲,一定要读点“心理学”,还要练练“演讲术”之类。
三,此类术书版本极多,师从何人也是一个因素,所以流派繁杂,门道多多,见解不同是一定的。本文乃是“戏说”,意即我说我的,他说他的,若有高人高见,万不要与我辩论。在此先说好了,所谓“天外有天”,我不敢自尊。若是日后有人读了拙作,对我的一派“胡言”愤愤不平,下战书口诛笔伐的话,我提前“投降”,相信高人是不会杀俘虏的。
是为序,望读者诸君明察。
第一章 谈天说地…八字说的源起
第一节 天天向上…传说中的天之形成
旧时私塾有一开蒙课本,叫做《幼学琼林》,里面有一篇文章中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气之轻清者上浮为天,气之重浊者下凝为地”。意思是说,宇宙原来象一只摇散了的鸡蛋,蛋黄蛋清混沌成一团浆糊状;后来轻清的上升变成了“天”,重浊的下沉变成了地。这就是古人对天地的原始认识,与现代天文学的“宇宙大爆炸说”部分暗合。
“大爆炸说”的大意是,原来的宇宙不是现在的宇宙,那时节的宇宙只有一个巨大无比的一个“核”,核外是浩瀚无边的“空白”,于多少多少亿年前发生一次“核聚变”与氢弹爆炸相类,不过规模可是大远了大爆炸形成布满整个宇宙间的,一团巨大无比的火球。然后,这大火球慢慢冷却,“气之轻清者上浮”后,形成一团团无数的星系和星云,里面分布着一颗颗大小不同,质地各异,数不尽的星球和碎块。这些星球、星系和星云,有的基本冷却了,如咱地球和月亮,表面早已冷却,而地核和月核内仍有呈高热状态的岩浆。有的仍在燃烧着发光发热,如太阳,以及太阳系之外许许多多的恒星。有的完全地冷却了,如太阳系中无数小行星们,其中基本由冰块组成的慧星就是最典型的一种。
说起古人所认知的这个老“天”,它还与《西游记》故事中,那个孩童们特喜爱的“人物”老猪有点儿关系呢。大家很是不敬,叫他做“猪八戒”,其实应该尊称之为“天蓬元帅”才对。当混沌初开时,大英雄盘古作法开天辟地,“气之轻清者上浮为天”之时,难保没有个别的石子随气上天,然后砸下来可不是好玩的。据说,恐龙灭绝的大悲剧,正是较大的小行星化作流星砸下来,冲撞了地球而造成的。为了不要时不时也来个“行星撞地球”,所以需要有个“篷”来挡一挡才好。当今不是时不时有流星雨么,砸下十个八个下来乍办?好在地球外面包着厚厚的大气层,那就是传说中的“天篷”了。当流星雨下来时,大气层把一路极速往下掉的大部分“石子”烧没了,只有极少的,极个别的才会砸到地球表面,所以只听说有人被雷劈死,没听说过被流星砸死的,这就是“天篷”保护地球人类的大作用。《西游记》把八戒封为“天蓬元帅”,可见作者吴承恩还是很看重老猪的,故事中虽然处处挪喻,却是时时关注,把八戒描写得十分的生动和可爱以及可恼,“丑是丑点,却是耐看”(书中的八戒的自我评语)。
关于可挡流星雨的天篷那个“篷”字,《西游记》里写作“天蓬”,为何是“蓬”而不是“篷”呢?我查了资料,并与文字爱好者谈过,终于明白了。在上古之时,有个造字专家叫做苍颉的,是他先造出个“逢”字,用作相逢的“逢”解,如“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他老人家一个人造字忙不过来,只好把这个“逢”字并列使用,既用作“相逢”的逢解,也通用于乱草的“蓬”和遮天的“篷”。后世的人们为区分清楚各类“逢”,这才再造出后两字来。乱草因是草所以加“草头”。用竹片编成用来遮天挡雨的,因用了竹故而加竹字头。现代作“篷”的材料多了,有布的,有金属的,有塑料的,将来或者还会“造”出新的篷字来。关于后世造字,类似的例子不少。例如,原先只有一个“他”字,通用于“她”和“牠”或“它”,到了现代才造出“她”和“它”字。其中的“她”字,出现在“五四”兴起白话文之时。初时写作“伊”,后由文字专家刘半农发明“她”字,用以指女姓的“他”。写作伊是有道理的,那是因为《诗经。 蒹葭》里有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个“伊人”是诗中说的那个“淑女”,故而大家就用伊代称“那个女人”。而刘专家认为,“伊”字还不足够“白话”,于是就来个“说话直白”,干脆加个“女”旁…她。哦,跑题了,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话说“开天辟地”的盘古,他毕竟是个粗中有细的大神仙,花了大力气分出个天地来之后,再在天上“布置”日月星辰,并且各有分工与等级品位,所谓十二宫二十八宿。发光发热、朝升夕降的是日,一般叫太阳。只发光不发热,由圆变缺,又再由亏转盈的是月,又称太阴。一点一点地散布在夜空,一闪一闪地发亮的是天上众星。星与星之间又存在着许许多多光线模糊的,或明或暗的一大片空间,那就是“辰”,现代天文学里叫作“星云”或“黑洞”。
现时,由于工业烟尘与城市灯光的污染太严重了,晴夜里观赏璀灿的星空,已成为一种极奢侈的事。只能花上大价钱出去旅游,去登黄山泰山,上青藏高原,远离烟花繁华之区,才能得上一见。而在我小时候,摆个小板凳,坐在庭院,仰望璀灿的夜空,在满天星斗之下,听摇着蒲扇的老奶奶讲说,那分隔在银河两边的牛郎和织女,以及挑在箩筐里的一双儿女的事,并小声地埋怨王母娘娘的“没有人性”。还指点着南方夜空上的莲花星座,讲说“宝鸭穿莲”等等故事。回想起这些来,那可真是件美极了的事。而现在说到星辰,年轻的人们可能会不大明白夜空中哪来这么多星辰?要知道,过去特别是古代的晴夜天空,那可真真是星星点点,满天的璀灿,尤其是银河上的那些星们呀,密排成白茫茫的一条光带。
古人认为,中华九州大地与星象分布相对应,叫做“分野”。唐初五杰之一的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一开头写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句。这里的“星分翼轸”是说,豫章一带属于古时的楚地,划入“翼与轸”两颗大星的分野。所谓“分野”,是指该地归入那一颗星,或者由那几颗星组合而成的星组来照应。说近一点,湖南省会长沙市有个誉称叫做“星城”,大家是否知道这个“星城”的誉称来源?那是因为“星分翼轸”中的那一群星组里,有一颗星名“长沙”,其正对着的下面就是长沙城(严格地说,是现在长沙市郊的长沙县县城)。
古人还认为,如果天上的那星或星组发生变化,对照的该地也会随之变化。比如说,该星或星组黯然失色,预示该地有难;若是该星或星组黯然失色,是因为被辰雾之类长时间遮掩,则可能是该地将有水灾。古人的这点经验。也的确有点“科学”道理,大家想一想,长时间有云雾在那里盖着,能不多雨,能不因雨成灾么?
第二节 明星与暗星…各有各的天命星
年轻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