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12月24日 人类学与文化寻根 叶舒宪 >

第1部分

12月24日 人类学与文化寻根 叶舒宪-第1部分

小说: 12月24日 人类学与文化寻根 叶舒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讲人简介叶舒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任理事、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叶舒宪倡导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持的中国古典的现代阐释学工程已出版约500万字的著作,被认为是中西学术结合的一种范例。

    内容简介

    地理大发现,让人类了解了世界,发现了有着相同本质、不同种族肤色的人,同时催生出了人类文化的整体意识。但长期以来“我族中心主义”的思维和情感定势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异族人民和异族文化客观公正的判断。人类在经历了种族间无数次的拼杀后,已逐渐认识到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都是具有同样本质的大家庭中的成员,彼此没有优劣、高下。今天,和平共处、平等互补的人类意识已渐入人心。本期节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叶舒宪透过人类学的诞生,探讨文化寻根的意义。

    美国的人类学家有一个定义,“人类学是人的科学”。英文很简单:the science of man。就是把人这样一个对象,当做科学研究的对象,建立了这样一门学科就是人类学。所以从词根上从命名上来看,人类学是研究人或者说是研究人类和它的文化的这样一门学科。为什么研究人本身的这门学科时至19世纪后期才产生呢?简单的回答就是人类学的发生有两个必需的条件,在19世纪后期以前这两个条件还不具备。一个条件就是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本身来说,人是万物之灵,所有的事物,包括无机物、有机物,人是最精微复杂、最有灵性的一种生物。所以这个对象的性质就决定了它比其他的学科要晚出现。其次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一种思想观念的成熟,这种观念就是人的观念。在人类建立文明以前,我们把它叫做原始社会,或者叫做蒙昧社会,进入文明以后叫做文明社会,文明社会比原始的或者蒙昧的社会要高等、要发达一些。但是,关于完整的人类整体的这样一种观念,不论是在原始社会也好,在文明社会也好,都远远地不能够建立起来。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类的每一个社会,或者说是每一种社群的生活,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把自己生活的这个地区、自己所处的这个人种,这个社群,看做是世界的,或者是宇宙的中心。

    人类学的建立,和这样一种人类共通、平等的观念息息相关。这是它的前提。接下来它的一个后果就是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那就是“文化”。既然人们认识到人类不同种族肤色语言具有共同的本质,这种本质它是针对所有的非人的生物或者无生物而言的。人类独有的这种本质,是什么东西呢?人类学建立以后,给人的一个新的定义,叫做“人是文化动物”。

    全文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要讲的讲题是《人类学与文化寻根》,我的讲课总共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讲讲《人类学》的产生,这门学科是怎么发生的,第二个问题讲讲《人类学》在20世纪的变化,第三个问题讲一讲《人类学》的文化寻根的意义。

    那么首先就让我从第一个问题开始:《人类学》的产生。也许,我们中国的听众和读者听到这个名词有一点陌生,人类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学问,什么样一种学科呢?很可惜在我们国家的大学的基础教育中,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而这门学科在西方的高等学校中,是很普及的,非常普及的,一般的综合性大学,都有人类学系,有人类学专门的学士硕士博士。有大量的人类学的出版物和人类学家。而在我们这里情况有一点不同。我先从这个学科是怎么产生的开始讲。如果用一句非常简略的话,来概括什么是人类学,那么,美国的人类学家有一个定义,“人类学是人的科学”。英文很简单:the science of man。就是把人这样一个对象,当做科学研究的对象,建立了这样一门学科就是人类学。所以从词根上从命名上来看,人类学是研究人或者说是研究人类和它的文化的这样一门学科。

    这个学科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说起来很奇怪,人这样一个重要的对象,作为研究它的专门的学科距离我们今天不过是一百二三十年,也就是说它是在19世纪的后期,19世纪70年代,作为一个学科正式建立起来的。当然要追溯人类学的某些思想来源可以追溯得很古,但是作为一个学科,在大学里设了它的课程,有了人类学的教授的职位,距我们今天只是130年的事情。接下来问题就来了。大家可能会想,我们的学科有多种多样,西方人的社会科学的划分,自然科学的划分,一般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就有了大致的眉目,在启蒙运动以后,到近代基本上定型了,为什么研究人本身的这门学科时至19世纪后期才产生呢,大家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那么简单的回答就是人类学的发生有两个必需的条件,在19世纪后期以前这两个条件还不具备。一个条件就是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本身来说。我们知道,俗话叫人是万物之什么呀,是万物之灵,就是所有的事物万世万物包括无机物,有机物,人是最精微复杂,有灵性的一种生物,所以他这个对象的性质就决定了他比其他的学科要晚出现。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化学研究化学反应,生物学研究生物,动物学研究动物,相比而言,人这个对象比所有这些自然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对象要更精微,更复杂,更难把握,如果要用一种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考察人的思想,人的生活,人的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有没有一种像自然科学那样的规律呢,这就是早期人类学这门学科诞生的时候,人类学家所怀抱的共同的理想,就是要像研究化学反应那样,用公式用规律把人这样一个极其复杂微妙的生物,表达出来,概括出来,所以这样一个生物的对象,人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这门学科它必然要晚于动物学,生物学。

    其次,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一种思想观念的成熟,在19世纪后期,给人类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这种观念是什么呢,就是人的观念,说得很简单就是人的观念,大家可能会很奇怪,怎么人的观念到19世纪后期才有呢,很早就有了。是很早就有了,但是呢,把世界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种族使用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习俗的人,看成是平等的,具有同样本质的人,这样的一种观念,我讲的是这样一种人类共通的观念,是到19世纪中后期才逐渐的成熟起来的,在20世纪才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今天才有诸如所谓的普遍的人性,要求普遍人权,这样一些说法。因为在19世纪后期以前,这种观念是不成熟的,不但是不成熟的,甚至说是不存在的。抽象的讲,这个道理可能比较难懂,我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可能就比较容易明白。

    在人类建立文明以前,我们把它叫做原始社会,或者叫做蒙昧社会,进入文明以后叫做文明社会,好像是文明社会比原始的或者蒙昧的社会要高等要发达一些。但是,关于完整的人类整体的这样一种观念,不论是在原始社会也好,在文明社会也好,都远远的不能够建立起来,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类的每一个社会,或者说是每一种社群的生活,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把自己生活的这个地区自己所处的这个人种,这个社群,看做是什么呢,看做是世界的,或者是宇宙的中心,那么自己所属的这个民族也好,国家也好,是真正代表什么呢,是代表人的,是人,那么周边的是不是呢,周边的离得近一点的还好说,离得越远的,他们在自我中心的关照之下,就变得越来越非人化,半人半兽化,或者说是虽然也是人,但是和我们高度发达的掌握技术的,文明的人是不一样的,我们把他们或者叫野蛮人,或者叫半人半兽,或者叫蒙昧人,或者叫原始人,等等,所以每一个文化在最初的时候,都是这样来看世界,看周围的人的,所以,他们没有把地球上所有的人看成是具有共同的本质。这样的一种观念,根深蒂固,在历史上几千年没有改变,那么西方的白人是这样看的,那么我们中国的黄种人同样也是这样看的。这样的一种观念,为地球上的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比如说阶级压迫,战争,提供了什么呢,提供了充分的理由。特别是对殖民主义者在全球的扩张,提供了最充分的理由,为什么呢,我白人既然代表着欧洲文化最先进、最优越的,我应该把我的文明传播到全世界,那么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世界主要在五大洲的各个角落,发现了众多的所谓的原始人,就是他们的生活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没有达到西方欧洲的白人的那种高度,所以在白人的眼中,他们是二等的,劣等的,或者说是人性接近于兽性的,可以在身体上对他们加以消灭,在精神上可以对他们灌输西方的基督教,如果不接受的话,那么就可以把他们生存的空间占领。所以这就等于是为殖民主义提供口实的恰恰是这样一种人类彼此之间不平等的观念。没有把异己的人当人看。当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时候,当他们踏上澳洲大陆,对澳洲的原住民实行种族灭绝的时候,都是这样一个理由。理由好象是冠冕堂皇的,正义的,因为我们白人代表着文明的最高,应该由我们来统治这个世界,这样的一种观念,说起来好像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那里比较强烈一些,实际上在我们每一个民族文化每一个国家都是这样,这是因为是受地理环境,文化交往条件的限制,古人看不到地球是一个圆的,在地球的各个不同的角落,地区,住着和我们肤色不一样,语言不一样,但是本质相同的人,这一点是看不到的。简单的说,我们中国人比较熟悉的语言中,古代的中原就是中华文明发生的黄河流域这一带,用了一套汉字来编码。周边地区的人民,怎么叫的呢?我们大家都知道,东南西北有四个称呼,东边叫夷,西边的叫什么?西戎。还有北狄、南蛮。那么这四个字大家下去自己画一画,写一写,虽然是简化汉字,但是多少还能看出意思来,什么意思呢,就是处在中原的人,认为他们的农业文明是高等的,代表的人类的正宗的进步的高峰的,那么周边这些生产相对落后一些的,生产手段不发达的,在他们看来,或者是半人半兽,或者干脆就是非人,所以你看看这些字的偏旁,不是从“犬”旁就是从“虫”字旁。就是说在造字的时候,使用这些字来命名这些周边人的时候,就认为他们和我们中原的汉族人是不一样的,和我们大中华的中央是不一样的,是低我们一等的,这样的一种观念反映在造字者的心目中,实际上也反映在整个历史过程之中,当我们不加区分的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今天的人类学把这些语汇都看成是一些带有强烈的种族歧视的、自我中心的术语。比如说东夷的夷字,简化字也很清楚,就是一个人身上有一个什么,就是人身上跨了一个大弓箭。什么意思呢,住在中央中原的人,认为我们是种粮食的,我们是高度发达的,代表国家的。东边的那些人呢,他们好像没有农业,身上挎着一个弓箭,见了兔子打几只野兔,从天上打几只鸟。以这样的方式为生,在他们看来生产落后,原始低下,所以“夷”人的形象,是中原人把原始的狩猎生活,采集生活,看成是低人一等的,这就是这个意思嘛。那么南方的这些“蛮”就不要说了,今天我们看“蛮”下边是从“虫”的,这个在繁体字里“蛮”字写得非常清楚,上半边是跟织丝有关系的,下边是一个“虫”字,今天就变成这样一个“蛮”字,那么如果我们光看这一个字可能看不出来,你再看一看中原人把今天的四川人叫什么呢,或者叫巴或者叫蜀,中间都有一个“虫”字。今天把福建人我们简称叫闽,中间还是一个“虫”字,什么意思,并不是说把他们说(成)是昆虫,因为南方人都知道,那个地方把一种非常常见的潮湿地带的大动物,危险的蛇叫做长虫,所以这里边所说的这个虫实际上不是说的昆虫,而是和那些蛇生活在一起的在那个低湿的,南方地带,哧溜哧溜地在草里边钻的这些野人,是和蛇生活在一起的,或者他们以蛇为自己的祖先、图腾,或者就是耍蛇的,吃蛇肉。中原因为比较干燥,没有那么多蛇,所以用这些字来给那些南方人进行命名编码的时候,把他们这样称呼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蔑视在里边呢?显然这是不用说的。虽然我们今天还使用这些字,好像它的意义已经被我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