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读者理想藏书 >

第52部分

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第52部分

小说: 中国读者理想藏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糯⒅泄藕徒囊磺姓苎Ъ抑凶钣杏跋斓娜耍辉谒橇礁鋈酥屑洌乩级杂诤蟠鸬挠跋煊绕淅吹么蟆!被程睾R菜担骸叭绻分拚稣苎Т车奶卣髯饕桓鲎钗韧椎母爬ǎ蔷褪牵核还嵌园乩颊苎У囊幌盗凶⒔拧!�
  《纯粹理性批判》
  (德国)康德(1724~1804)
  商务印书馆1960 年蓝公武译,1996 年再版。
  康德出生于德国柯尼斯堡。在柯尼斯堡大学毕业后当过多年家庭教师。
  后回母校,毕生从事教学和研究。康德终生未娶,工作勤奋,生活十分有规律,以致附近居民在他每天经过的时刻来校准钟表。
  《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所著三大批判之一,是其最重要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目标在于把握理性的特质。该书分两大部分:先验原理论和先验方法论。全书着重考察和研究了人类理性的本质和能力,对理性能力的全部领域和范围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康德严格区分了理性和知性能力,明确了哲学与自然科学、数学的各自独特的范畴和研究对象,指出了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前途和新的方向。著名的四个“二律背反”命题就是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在第二版序言里,康德说自己在哲学中完成了一个哥白尼式的革命。
  哈佛大学教授费尔普斯认为:跟中世纪时期他的前辈卡迪纳尔·尼古拉斯·卡萨努斯一样,这位哲学家提出了人类能力的定义和限度,并提出了比狂妄自大和权力欲所提供的更令人满意的伦理与行为准则。
  《精神现象学》
  (德国)黑格尔(1770~1831)
  商务印书馆1983 年贺麟、王钦兴译。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观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著作。因而具有德国哲学家海谋所说的三重意义:即“作为整个体系的导言、作为整个体系的第一部、并且作为一个自身的全体”。
  全书由序言、导论、正文三部分组成。正文又分为:甲、意识;乙、自我意识;丙(甲)、理性,丙(乙)精神,丙(丙)宗教,丙(丁)绝对精
   神(含宗教和绝对知识两个环节)。黑格尔考察了精神发展的诸环节,将精神现象划分为5 个阶段:1。意识,2。自我意识,3。理性,4。精神,5。绝对精神。根据黑格尔后来在精神哲学中提出的原则,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相当于“主观精神”,精神相当于“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相当于“绝对精神”。黑格尔运用辩证的方法和发展的观点研究分析这一发展的历史过程,指出绝对知识是以意识的许多具体形态,如道德、伦理、艺术、宗教等为前提,经过辩证发展逐渐地必然达到的结果。
  《精神现象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是“黑格尔的圣经”。
  《利维坦》
  (英国)霍布斯(1588~1679)
  商务印书馆1986 年,黎思复、黎廷弼译。
  琐碎的思想也能积累成巨著。17 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的《利维坦》就是这样写成的。他常常边散步边思索,总是随身携带一支笔和一个墨水瓶,一个笔记本,一旦一个新的思想迸射出来,就立即把它记入笔记本里。
  利维坦是《圣经》里一种凶猛有力的动物,有时是鲸鱼、龙或是鳄鱼,霍布斯用来借喻他理想中的国家。全书共分4 个部分,各自讨论人、国家、基督教共同体和黑暗王国。
  《利维坦》被誉为英语语言中第一部政治学理论著作。美国学者唐斯评价说:“由于《利维坦》这部书冷静地展现了人性本质及其行为,对政府问题提出深刻的见解,因而,直到300 多年后的今天,此书仍是政治学家的首选必读著作。”
  《新工具》
  (英国)培根(1561~1626)
  商务印书馆1986 年许宝骙译。
  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广为人知。他是掌玺大臣的儿子。23 岁进入议院。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为他树立名声的是他在哲学上的贡献。培根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17 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古代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法的工具,或工具论,已不能满足科学进展的需要。为此,培根写出了他最重要的作品《新工具》,目的是改造亚里士多德的重演绎的旧逻辑,代之以一种能求知的新逻辑,即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归纳法为方法,以发明技术为目的。
  《新工具》分为两卷。在第一卷中,培根批判了阻碍人们认识能力的四种假象,即族类的假象(人性当中所固有的)、洞穴的假象(个别研究者所特有的私人成见)、市场的假象(指由于语言的含糊不清或意义不明确使人们在交流中产生的一些错误观念)、剧场的假象(各种思想体系与学派所产生的错误)。在第二卷中,培根提出了著名的“三表说”,详细论述了自己认识自然的新方法——归纳法。
  《思想录》
  (法国)帕斯卡(1623~1662)
  商务印书馆1986 年何兆武译。
  帕斯卡是法国17 世纪最著名的数理科学家、思想家之一。帕斯卡在生命的后一阶段基本上不再致力于科学研究,转向注重对人的研究和对人的认识。这些思索人的问题的随想整理编排而成《思想录》。
   《思想录》剖析了人性的强横与高傲,卑怯与虚伪,赞颂了人的尊严和信心,帕斯卡的如下论断,成为流传十分久远的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棵苇草,要摧毁他,不必全宇宙都武装起来。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地。然而,即使宇宙毁灭人,人仍然比毁灭他的力量更尊贵。因为他知道自己面临的毁灭,以及宇宙优越于自己的事实。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全部的尊严就是在于思想之中。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必须站立起来,而并不是由于空间和时间。因为,我们无法使其充实。所以,要努力正确地思想。这其中有道德和原则。
  《形而上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商务印书馆1983 年吴寿彭译。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吉拉。17 岁进入柏拉图的阿卡德学园学习。后受聘担任马其顿王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前336 年返回雅典创建吕克昂学园,形成了自己的学派。
  《形而上学》是其重要的哲学著作。由吕克昂学园的第11 代继承人安得洛尼可(约前40 年)编成。由于排在亚里士多德有关物理学著作的后面,取名《物理学之后诸篇》,中文译为“形而上学”。全书共14 卷,各卷之间甚至同一卷的内容并没有紧密的联系。但它仍然是一部重要的著作。讨论的主要问题有哲学的性质、对象和范围,“四因说”,形而上学的定义,质料问题,实体问题,潜能和现实问题等。美国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评论说:“亚里士多德所拥有的知性,是人类有史以来包罗最广的知性之一,也许是最广泛的知性。从栖息海中的生物到形而上学,他无所不论,我们今天的百科全书概念可以上溯到亚里士多德。”
  《沉思录》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121~18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何怀宏译。
  马可·奥勒留贵为古罗马帝国皇帝。可他在位时看到的只是洪水、地震、瘟疫、战争和内部的叛乱。哲学的沉思往往产生于人世的苦难。12 卷的《沉思录》就是奥勒留在鞍马劳顿的军营里写成的。
  《沉思录》记录了奥勒留在实践斯多噶派哲学的过程中所体验的真理、彷徨犹豫以及对自己信仰和观念的反思。《沉思卷》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一本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它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甜美、忧郁和高贵。高贵来自作者思想的严肃庄重和主题的崇高;忧郁来自身处混乱世界的感受;甜美,则是由于作者心灵的安宁和静谧。
  《工具论》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年,李匡武译。
  亚里士多德在中世纪被奉为形而上学和逻辑学的权威。文艺复兴以后,他在形而上学方面的崇高地位被打破。但在逻辑学上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工具论》一书即为亚里士多德逻辑著作的汇集。
  《工具论》包括6 篇著作:《范畴篇》,专门讨论哲学范畴,并第一次对范畴作了分类论述;《解释篇》,讨论逻辑判断或命题;《前分析篇》,讨论逻辑的三段论或推理,包括三段论的类型、作用及规则,这是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上最重要的贡献;《后分析篇》讨论逻辑中的科学论证;《正位
   篇》讨论辩论中证明的方式和方法,黑格尔评价说这是一种对于培养演说家和养成谈话能力很有帮助的作品;《辩谬篇》,针对当时流行的智者派的诡辩术而写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在辩论中发生错误根源的性质和数目,并指出我们论敌所犯的错误。
  《工具论》提出了第一个完整的形式逻辑学体系,是逻辑学的经典著作。
  《人类理解论》
  (英国)洛克(1632~1704)
  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关文运译。
  洛克是17 世纪英国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学家、经济学家。对于自己在哲学上的工作,洛克觉得“能够像一个受雇的低级工人,把地面清扫得干净一些,把求知路上堆着的垃圾搬掉一些,就算够有雄心的了”。这种谦逊的精神浸透在他的著作《人类理解论》中。
  该书由“赠读者”和正文4 卷69 章组成,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关于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针对17 世纪盲目乐观的理性主义,洛克批判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天赋观念论”,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即人类没有感觉、经验之前(譬如,初生的婴儿)的心理状态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上面并没有任何字迹,这就是说,没有任何观念。洛克说“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洛克的自由主义,少独断精神,体现了一种近代的精神,对后来的哲学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实践理性批判》
  (德国)康德(1724~1804)
  商务印书馆1960 年,关文运译。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三大批判中的第2 部,主要阐述康德的伦理学思想。
  康德认为,道德之所以为道德,不在于任何经验的喜怒哀乐、利益欲望、名利地位和目的效果,也不在于对上帝恩威的崇拜和报答,而在于服从和执行“绝对命令”。人们追求幸福,必须使自己的行为遵循内心的道德法则,即良知的绝对命令。康德的墓碑上刻着本书的著名结论:“有两种东西占据我的心灵,要是不断加以思索,就会给我以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那就是在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法则。”
   二次推荐17 本
  《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国)马克思(1818~1883)、(英国)恩格斯(1820~1895)合著人民出版社1960 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写于1845~1846 年。本书分2 卷,第1 卷是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代表的德国现代哲学的批判。第2 卷,对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
  《德意志意识形态》创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基本内容的崭新的世界观,奠定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第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反杜林论》
  (英国)恩格斯(1820~1895)
  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 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2 年单行本。
  《反杜林论》是第一次以论战的形式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著作。杜林,当时任柏林大学讲师,以“社会主义改革家”自居,从各方面攻击马克思主义。恩格斯中断《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转向批判杜林,写成《反杜林论》一书,系统而透彻地论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的所有3 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时人称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有力的著作。”
  《方法论》
  (法国)笛卡尔(1596~1650)
  商务印书馆1935 年,关琪桐译。
  笛卡尔通常被看成是近代哲学的始祖。《方法论》是反映笛卡尔哲学思想的一部著作。该书实际上是由一篇导论和《屈光学》、《气象说》、《几何学》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