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华书局版。
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在南宋时就已流传开来,并成为后代说书人和各种文艺作品的重要题材。《说岳全传》是在民间各种说唱故事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全书80 回,描写了岳飞学艺、抗金、遇害以及众小英雄直捣黄龙府、完成岳飞遗志的故事。
《说岳全传》在清代英雄传奇小说中是艺术上最为成熟的一部。它结构
完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传奇色彩强烈。除岳飞这个赤胆忠心的民族英雄以外,小说还成功地塑造了牛皋这个鲁莽而可爱的草莽英雄形象。在语言上,小说吸收了民间说唱文学的成果,运用了许多“市语”,通畅明快。书中的精彩片断如岳母刺字、王佐断臂、岳飞枪挑小梁王、梁红玉击鼓战金山、东窗下秦桧夫妇设计、风波亭岳飞遇害等早已是家喻户晓。
《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约1681 年前后在世)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年版。
全书100 回,它叙述隋、唐两朝的故事,起自隋文帝灭陈,止于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返回长安。小说着重写了三方面的故事:一是关于单雄信、秦琼、尉迟敬德、罗成等英雄的故事;二是关于隋炀帝和朱贵儿的故事;三是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新序》
(西汉)刘向(约前77~约6)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版。
历史故事集。西汉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刘向撰。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他将先秦到西汉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和议论,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纂辑成书,是为《新序》。意图借历史故事,劝诫君臣如何为君为臣为士民,匡救时弊,治理百姓。
全书10 卷,分为《杂事》5 卷、《刺奢》1 卷、《节士》2 卷、《善谋》2 卷。所举历史故事与《左传》、《史记》等虽有出入,但文辞简洁,语言生动,议论透彻。此外,收集了大量的遗闻轶事,使许多古籍资料得以保存。
《阅微草堂笔记》
(清)纪昀(1724~1805)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2 册本。
纪昀是乾嘉时期著名学者。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曾奉敕修《四库全书》。纪昀反对《聊斋志异》的写法,主张用写史的眼光和笔法来写小说,他写成《阅微草堂笔记》。从此,文言小说形成学蒲和学纪两大潮流。
这部笔记小说集共24 卷,1196 则。内容多写奇闻怪事,其间夹杂考辨,不少不怕鬼的故事写得极为生动出色。作者还经常借狐鬼之口,抨击欺世盗名的理学家,读来颇感痛快。另外,书中还有许多关于学问、考据、科学常识的内容,如有一则故事说:二石兽沉入河中多年,老河工根据物理属性推出,石兽现在上游。这些有趣的知识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阅微草堂笔记》叙事描绘简明质朴、清新淡雅,即事论理,议论极为警策,发人深思,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
三次推荐书目
浮生六记唐代传奇(清)沈复唐人说荟古神话选释唐人小说袁珂汪辟疆校录编选汉魏六朝小说选唐宋传奇集徐震堮选注鲁迅辑录话本选唐宋传奇选吴晓铃等选注张友鹤选注今世说西游补(清)王晫(1636~?)(清)董说(1621~1686)
明清传奇选戏曲故事赵景深、胡忌选注醒世姻缘传明清文言小说选(清)西周生薛洪勣等选注杨家府演义穆天子传(明)作者不详(先秦)作者不详野叟曝言三侠五义(清)夏敬渠(1705~1787)
(清)石玉昆(约1810~1871)、问竹主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说唐全传上海文艺出版社撰人不详中国古代寓言选宋明话本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2。 中国小说(下篇)
中国小说(下篇)排行榜
家(7 次)青春之歌(3 次)
骆驼祥子(6 次)太阳照在桑干河上(3 次)
围城(5 次)红旗谱(2 次)
子夜(5 次)京华烟云(2 次)
红岩(4 次)平凡的世界(2 次)
暴风骤雨(3 次)赵树理文集(第一卷)(2 次)
首批推荐5 本
《家》
巴金(1904~)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年版。
《家》、《春》、《秋》这三部长篇小说合称激流三部曲,故事前后衔接,描绘了一个传统大家庭没落分化的过程。《家》是“激流三部曲”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者以五四运动为背景,写出了高家两代知识分子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在五四运动推动和影响下不同程度的觉醒和反抗。小说在艺术上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小说尤其是《红楼梦》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着力描写大家庭的婚、嫁、生、丧等日常生活,通过日常生活来刻画人物,成功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叛逆者的形象,他身上鲜明地体现着反传统的时代精神。
小说抒情色彩浓烈,心理描写细腻,增强了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这部作品自1931 年问世以来,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效果,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骆驼祥子》
老舍(1899~1966)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年第2 版。
小说围绕人力车夫祥子“买车,卖车,三起三落”的经历,通过祥子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复杂关系的生动描绘,层层深入地揭示了这个纯朴美好的劳动者逐渐丧失生活理想,精神毁灭,人性异化以致堕落的悲剧,否定了祥子最后选择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似的道路。祥子的悲剧,既是社会造成的,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民性格中的某些弱点。
小说语言朴实平易,令人于朴素中见优美,简洁中见含蓄。此外,老舍这位语言大师还熟练地运用了北京方言,使作品带有浓郁的“北京味”。中学语文课本中《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文章就节选自《骆驼祥子》。
《围城》
钱钟书(1910~)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年版。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问世的长篇小说。“一开始,钱钟书便以光芒四射、才情横溢的笔墨,震惊了读者,震惊了像他一样正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行。”作品以抗战初归国留学生方鸿渐从觅职、恋爱到失业、婚变的一段经历为线索,塑造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群像,揭示出其个性与道德的弱点,表达了对人生现实社会的深刻讽刺和对尘世人间的感伤之情。
小说集中体现了作者心理讽刺的高明技艺,他能用极聪明、极尖锐的语言道出像格言似的东西,令人拍案叫绝。这种机智的风格的形成,同钱钟书作为文学家的想象力和作为学者的渊博学识二者的结合是分不开的。《围城》“对中国现代讽刺小说艺术的发展增添了前所未有的东西”。
《围城》问世以来,已有多种外文译本在海外出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誉之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
《子夜》
茅盾(1896~198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年版。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13 年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译。1928 年写成《蚀》三部曲(即《幻灭》、《动摇》、《追求》),开始用“茅盾”作笔名。长篇小说《子夜》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典型,形象地描绘了30 年代初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表现了近代工业和金融中心——上海五光十色的生活。小说显示出作者驾驭纷繁题材的杰出才能。作品场面宏大,反映生活广阔。艺术表现手段多样,尤其发展了作者擅长心理描写的艺术特色,叙述语言洗练简洁,生动且富有变化。《子夜》的重大成就确立了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红岩》
罗广斌(1924~1967)、杨益言(1925~)
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 年初版,1963 年2 版。
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两位作者亲身经历了那段苦难的岁月。作为幸存者,他们在50 年代以充沛的热情写下了一系列纪实文学和革命回忆录,《红岩》就是以这些纪实性作品为素材经过艺术加工锤炼而成的。它塑造了一个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的集体。许云峰、江姐、华子良、刘思扬、龙光华等分别代表了老、中、青三代,他们各具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都表现出坚如磐石的理想和信念。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对千千万万青年读者具有强大的震撼力,该书在1997 年已经第48 次印刷。
二次推荐7 本
《暴风骤雨》
周立波(1908~197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年版。
小说描写了东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1946 年到1947 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全书分两部。第一部以赵玉林为中心人物。第二部的主角是郭全海。小说故事线索清晰,语言简炼明快,富有地方韵味,风格粗犷质朴,具有民族特点。小说塑造的老孙头是个广有定评的艺术形象,他身上散发着喜剧色彩和民间智慧。但是赵玉林等几个先进农民,不如老孙头形象丰满。
《青春之歌》
杨沫(1914~1995)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年版。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段历史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描绘了当时我国知识界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
主人公林道静的形象既融入了杨沫自己的生活经历,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除林道静以外,小说还塑造了卢嘉川、江华等共产党员的形象,描写了走着不同道路的其他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如余永泽、戴瑜、白莉苹、王鸿宾父女等。
该书自1958 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青年读者喜爱。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都在必读书目中向学生推荐了此书。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1904~1986)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年版。
这是一部反映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曾荣获1951 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小说反映了土改在农村各阶层人们心中激起的巨大波澜,把人物放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描写,保持着生活本身固有的感性形态,对主人公的描写没有“英雄化”,心理描写十分细腻。丁玲笔下的张裕民、程仁与赵树理笔下的二黑、小芹、李有才,以及周立波笔下的赵玉林、郭全海代表了一批新的农民形象。
《红旗谱》
梁斌(1914~1996)
《红旗谱》: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 年版。
《播火记》:百花文艺出版社1963 年版。
《战寇图》: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年版。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关注农民问题的作品并不少见,梁斌的《红旗谱》即是其中之一。
《红旗谱》(第一部)1958 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于1963 年出版,第三部《战寇图》于“文革”前完稿,1983 年出版。
《红旗谱》动笔之前,作者经过了20 年的生活积累和艺术准备,这使作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在艺术上,小说一方面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方法,同时结合时代的特点,吸收了外国小说的某些长处,并加以发展和创新。在语言方面,作者采用了极其丰富的人民群众的语言,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主人公朱老忠的个性化的语言在全书中更是闪闪发光。
《京华烟云》
林语堂(1895~1976)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瞬息京华》汉译本,郁飞译。
英文原名为 Moment In Peking,林语堂曾自译书名为《瞬息京华》,郁飞新译的这个本子恢复了林自定的书名。林语堂是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在美国及欧洲写作并出版文学作品最多的一位中国作家,有着广泛的影响。
该书用英文写成,1939年由美国纽约约翰·黛公司出版,曾在欧美风行一时,这本书对于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作出了较大贡献。小说从1900年写到1938年初,故事的中心是描写清末富商姚思安的爱女姚木兰从孩童时代到接近“知天命”之年的生活道路,以及曾、姚、牛这三个京城富贵之家在风云变幻年代的生活变迁,反映出各式各样人物悲欢离合的生活经历。
小说在艺术构思方面借鉴了《红楼梦》,甚至越过了借鉴范围,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政论与抒情性的结合,叙述和描写的融汇,恣肆、幽默、热情的笔致,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等方面的讲究,都有许多可取的地方,不失为一部杰出的小说。
《平凡的世界》
路遥(1950~1993)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共3册。
《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