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网络伦理的理性构建 >

第1部分

网络伦理的理性构建-第1部分

小说: 网络伦理的理性构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网络伦理的理性构建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政治学与社会学系主任陆俊教授 2002年03月21日 11:15 

    主持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圣凯诺·世纪大讲堂。今天之前,主持人阿忆曾经听到过网络专家谈网络,也听说过电脑专家谈网络,也听到过经济学家、法学家、实业家谈网络,但是今天阿忆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位哲学家对于网络世界的综述,这位哲学家就是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政治学与社会学系的系主任陆俊教授,他将给我们带来的演讲题目是“网络伦理的理性构建”。好,有请陆教授。 

    大名鼎鼎的陆教授坐在我面前了,在正式让您讲演之前,我们先闲聊一阵,让大家了解您。我在做这个节目之前,也特别想提前把您了解个顶儿掉,按北京话说,现在有了现代化手段,有了您马上要讲到的网络,我就上网去搜索,结果没想到搜索陆俊老师的名字往上一打,出来好几千条全是“黑哨事件”。 

    陆俊:这可能恰恰表现出网络的悖论现象,就是说我们现在活着,但是网络上我们是个符号,如果符号没了,我也不在了。 

    主持人:现在有一种方法就是我搜索到黑哨陆俊以后,里面肯定还有一些是包含着您的信息,可以在再搜索里,点击把足球的去掉,去掉以后也没发现太多关于您的消息。 

    陆俊:那就是说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的数字化生活,如果是数字化生活,那我将把我的一切情况,爱吃什么,爱什么时候睡觉,我爱人叫什么名字都放上去,那么你就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个活生生的我了。 

    主持人:您不准备这样吗? 

    陆俊:现在为止还没有打算这样,原因可能是有好多,简单地说,那天阿忆也说了,他说,你去做网络可能算个票友。 

    主持人:就是一位哲学家。 

    陆俊:现在可能连票友都算不上。原因在什么呢?可能网络上有个不成文的所谓的分等级,说是最低的是网民,下面是“网迷“,再是”网虫“,后面就不好听了,就是“网痴”、“网呆”、“网疯子”,我可能只能属于网民这样的一个层次。 

    主持人:我已经达到了“网疯子”的境界,六个小时挂在网上。 

    陆俊:那可真了不得。 

    主持人:我想知道一下您的履历,您是哪年生人? 

    陆俊:我实际上要说履历很简单,就是从校门到校门,刚好我1961年出生,1978年高考刚好是赶上恢复高考的第二年,然后在徐州师范学院读书,学的是政治教育,然后1982年毕业在一个中专学校当过几年老师,后来又到华中理工大学,也是社会科学系,读的哲学专业的硕士,后来就分配当时这个学校,是叫北京钢铁学院。 

    主持人:1988年才改成了北京科技大学。 

    陆俊:大概我记得应该是还稍微晚一点的时候。一直在这个学校做老师,然后1993年到199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了博士,然后读完了又回来了,到现在一直在这儿。 

    主持人:好,那现在咱们陆俊老师的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接下来我们已经不耐烦地等待,希望马上听到他精彩的讲演报告,他讲演报告的名字叫“网络伦理的理性构建”。好,有请。 

    陆俊:谢谢大家,刚才阿忆,也是把我捧得够厉害。好我们言归正传,因为今天的报告的题目“网络伦理的理性构建”,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实际上在讲以前,我们可以适当地先用两个案例,这两个案例大家可能在听我讲课的时候,可能这两个案例一直要在脑子里转,这个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就是我们后面所说的所谓网络伦理问题,它到底实质是在什么地方,这样可以给我们化解一下过多理论所带来的晦涩感。 

    什么案例呢?很简单一个案例,这是这两天各个媒体炒得非常厉害的,而且大标题都是非常鲜明的,比如《北京晚报》的标题是“美国人拒绝中国的妹子”,然后《南方周末》的标题是“互联网分裂”,打了一个问号,讲了什么问题呢,讲的问题就是,由于中国各大网站往世界各地的垃圾邮件实在太多,结果现在世界有好多的网站对中国的邮件采取了屏蔽,而且屏蔽的范围是非常大,下面来看它的一个数据,2001年8月位于英国伦敦的网络公司UXN,他们宣布将屏蔽掉来自中国的绝大部分电子邮件,理由是,这些地址是日益增长的源自中国的垃圾邮件的来源,而且大家可以看到它所屏蔽的网站上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非常熟悉的一些网站,比如新浪,网易,搜狐,163,263,21世纪,这个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这是一个这几天炒得比较热闹的一个问题,但是这可以是一个坏消息,但是可能从这个消息里大家说,你还有好消息没讲,的的确确也有好消息,好消息是什么呢?好消息是这些垃圾邮件出自何人之手,结果这些垃圾邮件有三类,第一类由美国的垃圾邮件发送者通过中国的服务器发出的,这种情况是最严重;第二类是中国的垃圾邮件发送者发送的;第三类是在中国的美国垃圾邮件发送者发送的,所以在三类人里面,咱们也就占了这一类,这也算坏消息当中的好消息,所以这个案例在座的各位,可能最近往美国发邮件可能发不出去的情况,就跟这个有关系,这是一个案例。 

    再有一个案例,标题是“离婚了别用死亡来逃避”。那么这个离婚他是跟谁离婚,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有一个外地在北京打工的姑娘,在网上交了一个网友,网友的名字叫“酷呆了”,两人一见如故,三个小时在网上的虚拟社区就结了婚,并且两人在网上挣钱买房,并且还生了一个Baby,两人一直很幸福的生活着。可是几天前,“酷呆了”却在网上申请离婚,一定要和这个姑娘分手,结果这个姑娘受不了这个打击,结果跳河自杀,好在是被人给救上来了,当然我这样说,不是说这就是网络的整个现象,我是想举两个案例,大家在以后分析的过程中,对这个来进行一番思考,下面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既然是讲问题,也就是只有通过问题,我们才突出我们如何去构建正常的网络秩序的一个必要性,关于网络的问题,国外有人把这个网络问题概括成七个P,一个P是privacy隐私,第二个是piracy盗版,第三个pornography色情,第四是pricing价格,第五是policing政策制定,第六psychology心理学,第七protection of the network就是网络保护,这个是他概括的,为了把我们想说的问题说清楚,我准备把网络道德建设所遇到的问题,概括为“八对矛盾”。 

    下面我就着重的开始讲,所谓的“八对矛盾”。第一对矛盾就是所谓的电子空间与物理空间的矛盾,大家都知道物理空间是我们大家都熟悉,并生活在其中的实在,它是一种所谓的虚拟交往,也就是现在有了一个名词叫做cyberspace,有人把它叫做赛博空间,也有人把它叫做电子计算机所构造的空间,我们干脆就把它叫做电子空间,那么这个电子空间它的交往形式和我们日常的物理空间的交往,具有以下的不同,首先从信息传播方式看,它具有数码化或者非物质化的特点,比如在我们现在的交往当中,我要给你一杯水那可以是实物交往,但是在网络上做不到,只能把这个变成数码,然后它才能进行交往,再有一个从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看,它具有时空压缩化的特点,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上可以以光速在传播,所以这个就把我们原有的时空给它压缩化了。 

    第三个就是从取得信息的模式看,它具有互动化,或全面化的特点,这就是我们讲的虚拟空间、电子空间它的交往所具有的特点,那么这种交往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这个问题就是突出的表现在,如果人们不能够合理的调适物理空间和电子空间的关系,人类的生存质量将会受到严重的问题。如果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的话,没准我们又要把它从虚拟空间最表现出行为虚拟性的这样一种行为方式,来作为一个案例分析,比如大家都知道,今天可能在座的都上网,而且根本现在无论哪一个媒体现在所做的调查发现,网民上网尤其年轻人上网最首要的活动,我现在就问大家是什么?游戏,上网、游戏接着是聊天,那就是说游戏行为是网络交往行为现在一个很突出的问题,那现在问题是,这个游戏行为,它所遇到的这样一种虚拟性,它会对我们所谓道德问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用一句话来代表就是虚拟的实在,就是我们讲的游戏的空间,虚拟的实在,它能够使人产生一种类似于真实存在的那样一种感受,如果人明确的发现,我这种虚拟的感受和现实的感受是有区别的,还行,如果人一旦沉溺于这样一种虚拟感受当中,而不知道之间的区别话,那这样很多问题就得暴露出来。 

    下面问题就是,人为什么又不愿意在现实世界当中,而愿意跑到虚拟世界当中去。为什么这个游戏,尤其是电脑所构建的那种虚拟环境,给人愿意沉迷其中的那样一种感受,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就我们所介绍的一些研究资料,发现是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就是按照弗罗依德心理分析学的解释,大家都知道弗罗依德认为人格有三重,一种是“超我”,一种是“自我”,再一种就是“本我”,“超我”它是按照社会的伦理规范,或者是社会的原则所形式的那样一种“我”;而“本我”是按照自我快乐的原则来从事的;只有“自我”它是夹在这两个“我”中间,而弗罗依德认为,由于文明的发展,文明越发展,可能对人越压抑,就把人的好多性格特征,可以给他放到以“本我”为特征的,这样一个人格特征里去,刚好现实社会不让你表现出这种人格,但是你在虚拟世界当中,刚好有这种机会使得你,把你这种人格给表现出来,所以这种解释就是按照弗罗依德的解释,就是认为虚拟的环境是人表现“本我”的这样一种状态。关于人为什么愿意跑到虚拟空间去,还有第二种解释,那就是后现代的解释,那么后现代的解释认为,由于在现实的社会当中,文化的发展使得我们人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有了一些固定的格式,那么网络是对这种现有格式的一种瓦解。 

    那么第三种解释,就是批判理论的解释,批判理论的解释可以说在西方它是带有一种左翼,甚至可以说带有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色彩的,这样一种解释,那么按照马克思主义对社会问题的解释就是,现实的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它才到幻想当中去解决,比如我们在现实社会当中,有很多现实社会问题,现实社会解决不了,在无奈当中,我们去放到别的幻想当中,或者在虚拟的环境中解决,恰恰是电脑游戏,给人们解决了一个现实当中解决不了,一个逃避现实的这样一个途径,所以有资料发现,往往网瘾或者这个游戏瘾中毒比较深的,瘾的状况比较重的,恰恰是一些在学习不是太好,在社会上遭到其他人排挤的这样一个所谓的有问题的孩子,所以这也可以放出网络游戏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所以现在就有这样三种解释,至于哪一种解释大家觉得合理,对你来说能够解答这样一种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一种对立的话,我这里也没有结论,这个结论留给大家去思考,这就是我们讲第一对矛盾,电子空间和物理空间。 

    第二对矛盾就是网络道德和既有道德,那么大家都知道,在电子空间中,人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都和在物理实在有很大的不同,人摆脱了物理空间,就是现实物理空间,诸如邻里角色,现实直观角色等这些制约人们的道德环境,而在虚拟的电子空间当中,它这个道德要不要受现有道德的制约,到现在为止也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比如我在讲课之前,给大家举的第二个案例,那么这个“酷呆了”,要不要承担或者是别人去为这个姑娘跳河,而去指责这个“酷呆了”太薄情,所以能不能用现有的道德观念去指责这个酷呆了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这个很难说,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现有的道德和网络的道德之间,它会形成某种冲突,而这种冲突往往它的表现形式是和我们现有的空间是不一样的,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是虚拟的空间要不要,能不能以物理空间的道德来制约,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刚才我说,为什么要把精力放在讲第一个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就跟第二个问题连起来了,就是两个空间的不同道德制约关系问题这是第二对矛盾。 

    第三对矛盾就是信息内容的地域性和信息传播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