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书-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有影响力的书》
◎编者简介
◎编者简介
2003年随《新京报》创办而诞生。两年来采访了上百名海内外作家、学者,推荐了数千种新书,以公共立场、专业品格、独立思想、现实情怀的评价标准和严肃而有趣的阅读主张,向读者展示了开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资讯和专业的评论态度。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为《书评周刊》100期内容精选,包括两年来内地重量级作家访问以及争议性作品的书评、难能一见的海外作家访谈和重量级海外作品的评论文章等,同时还有100周特色鲜明的“《新京报》内地图书排行榜”。通过这份大众阅读的“晴雨表”,读者可以清晰看见两年来出版的不同流变以及阅读趣味的微小变化。
◎撰稿作者
◎撰稿作者
李多钰王小山萧三郎绿茶涂志刚术术文琼张弘 甘丹杨彬彬周文翰 张璐诗刘晋锋陈远曹雪萍邓玲玲金秋牛文怡冠冠阿乙潘采夫YOYO李健亚杜松子林扶叠焦艳阮一峰平川兰守亭郑敏黄昱宁王小莉唐妮冯唐周成林Kidy高兴林少华金龙格刘晓艳钱之瑜明珠王春晖曾昭逸刘建张晓波庄秋水颜回乐韩福东冯俊杰李敬泽李劳姚媛潘小松卡尔文吴慧简洁萧武苏七七肖锋许晖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那些已经塑造文明的名著和那些曾经震撼世界的巨人,需要一再重温、巩固;
那些正在叙述当下世界、建筑现代思想、贡献新价值、对社会发生影响的文本、观念和和作者,也需要不断寻找、亲近。
我们阅读千年来、百年来的经典,也阅读十年来的新作,以此更新思想,以此与时代交流。
一家有影响力的报刊以开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资讯和专业的评论态度,向读者呈现这个时代的阅读视界中值得阅读的书、值得认识的人和值得关注的文化事件:
罗伯·格里耶、莫迪洛、裘小龙、斯蒂格利茨、谷川俊太郎、史景迁、何柄棣、麦卡勒斯、昆德拉、程抱一、束星北、黄万里、朱德庸、欧阳应霁、村上春树……桑塔格作品、《达·芬奇密码》、《非常道》、《长河孤旅》、《光荣与梦想》、《往事并不如烟》……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最有影响力的书》
2003年11月11日,《新京报》创刊。报纸创办之初,它的设计者就构架了一份16个版的《书评周刊》。在创刊号上,我们阐述了自己的基本目标:开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资讯和专业的评论态度。我们负责将典雅的文字与优美的书,将经济的文字与实用的书,将思想的文字与深刻的书一起推荐给读者,这个目标至今不变。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它同时又汇聚在中国历史与西方现代的两大传统之下。海外《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等成功报刊的经验已成国人共识,国内《读书》、《书城》、《万象》等众多读书类媒体的传统也为我们积累了可资参照的样本。
重新翻阅100期《书评周刊》,我依旧感觉到一种压抑不住的成就感。100周的短暂历史,我们创造了书评的报道模式,制作出了特色鲜明的《新京报》内地图书排行榜。我们采访过的众多海内外作家,罗伯…格里耶、莫迪洛、裘小龙、斯蒂格利茨、谷川俊太郎、朱德庸、欧阳应霁、余华,他们有的风采依旧,有的却已激情不再。我们推荐阅读的桑塔格作品、《达·芬奇密码》、村上春树、麦卡勒斯、昆德拉、林达、《长河孤旅》、《光荣与梦想》等图书,有的早已默默无闻,有的却依然让人记忆深刻。
《书评周刊》的评论气质是严肃而有趣的。我们深知图书评论与文艺批评是一种艺术。就像海明威给批评家艾德蒙·威尔逊写信所说:“我目前认为,美国批评界中,只有您的意见我才尊重。”我们希望《书评周刊》给艾德蒙·威尔逊这样的批评家以宽阔的批评空间,并希望能培养出自己的艾德蒙·威尔逊。
100期书评周刊,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我们不想落入任何一种期待之中”。两年来,出版大潮波涛汹涌,阅读趣味千变万化,人们可能早已把很多书评遗忘得一干二净,但对其中不少创新性的报道与批评却记忆犹新。100期《书评周刊》出版之际,我们编辑出版这本精选集,既是一种总结,也是一种鞭策。
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内地篇,分别是两年来重量级作家访问以及争议性作品的书评;第二部分为海外篇,有难能一见的海外作家访谈,也有重量级海外作品的评论文章;第三部分《新京报》推荐篇,我们的选择集中体现了《书评周刊》的立场和价值标准。第四部分是100周的内地图书排行榜,通过这份大众阅读的“晴雨表”,我们可以清晰看见两年来出版的不同流变以及阅读趣味的微小变化。可以预见的是,今后我们将每年出版一本《新京报·书评周刊》精选集。
值此精选集推出之际,感谢顾问团队及众多书评人对图书品质的苛求,以及对智力享受的追求;也要感谢报社才华横溢的编辑,他们对出版圈的熟悉以及对图书的热爱保证了我们的编辑水准;感谢激情四射的记者的报道热情,他们与不同领域的专家、作家和学者的对话拓宽了我们的阅读眼界,让我们接触到了时代的鲜活思想。
目录
目录《最有影响力的书》
·内地篇
在彼得堡的白夜读书。。。。。。。。。。3
史景迁的“历史侦察学”。。。。。。。。。。5
莱温斯基:与谁的爱情?。。。。。。。。。。7
高耀洁:无私自然无畏。。。。。。。。。。8
仅有高耀洁是不够的。。。。。。。。。。10
梁小民:中国特色管理需提升和改变。。。。。。。。。。12
韩少功:写作的“追风少年”。。。。。。。。。。15
八月的下午麦卡勒斯的孤独。。。。。。。。。。16
当诺曼底“失身”唐师曾。。。。。。。。。。19
余华:“正面强攻”我们的时代。。。。。。。。。。20
警惕: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25
一个牙科医生的秘密生活。。。。。。。。。。27
倾听安·兰德理性的声音。。。。。。。。。。29
束星北:一位天才的陨落。。。。。。。。。。31
楼庆西:发现乡土建筑之美。。。。。。。。。。33
爱生活,爱行路,爱河童。。。。。。。。。。36
海岩的伪“煽”。。。。。。。。。。37
一场梦的出口转内销。。。。。。。。。。38
周而复:刀割自己方觉痛。。。。。。。。。。40
朱军为啥喜欢温情的一哭。。。。。。。。。。42
李岚清新书助力经典音乐普及。。。。。。。。。。43
昆德拉:以中欧为写作语境。。。。。。。。。。49
流亡者冷漠回归。。。。。。。。。。51
对米兰·昆德拉的强暴。。。。。。。。。。52
徐星:我要唱就独唱。。。。。。。。。。54
也许徐星只是在怀旧。。。。。。。。。。57
《细节决定成败》:自我证伪。。。。。。。。。。58
《岁月与性情》:一本乏味的流水账。。。。。。。。。。60
想做贝蒂娜的周国平?。。。。。。。。。。61
永远在路上的林达。。。。。。。。。。63
张小娴的智慧被魔鬼偷走了。。。。。。。。。。64
人的命运河的命运。。。。。。。。。。65
小说像稗草一样蔓延。。。。。。。。。。67
白先勇:为昆剧招魂。。。。。。。。。。68
《狼图腾》:慷慨激昂地媚俗。。。。。。。。。。70
高阳历史小说:写作及其范式。。。。。。。。。。71
库切:不变的批评立场。。。。。。。。。。72
《政法笔记》:从来如此的,便对吗?。。。。。。。。。。74
阅读始终不缺席的克里玛。。。。。。。。。。76
再见,六十年代!。。。。。。。。。。78
25年后重温《光荣与梦想》。。。。。。。。。。80
阎连科:我看到的只有苦难。。。。。。。。。。81
·海外篇
一个政治老手的自白。。。。。。。。。。87
乏味然而得体的絮叨。。。。。。。。。。89
桑塔格:检阅异域作家群星。。。。。。。。。。90
25年后,李文烈重修旧作。。。。。。。。。。92
布尔斯廷:上帝赐给美国的礼物。。。。。。。。。。93
《达·芬奇密码》挑战西方社会。。。。。。。。。。95
绝版伍尔夫散文:一个伦敦人的肖像。。。。。。。。。。97
到美国去,遇见德里达。。。。。。。。。。99
回忆爱丁堡图书节。。。。。。。。。。100
鲍勃·迪伦传记:别样记忆。。。。。。。。。。102
讲述真相的《纽约客》漫画。。。。。。。。。。103
陈冠中:香港那一代中的“他”。。。。。。。。。。105
欧阳应霁:忙也要做自己喜欢的事。。。。。。。。。。108
谢立文:另类卡通,普通人生。。。。。。。。。。110
香港的二楼和地下室书店。。。。。。。。。。112
你一定要少读董桥。。。。。。。。。。114
山中读董。。。。。。。。。。115
朱德庸:我偷窥别人,读者偷窥自己。。。。。。。。。。116
郝明义:出版“雕刻家”和“化妆师”。。。。。。。。。。119
贡布罗维奇:一位迟到的作家。。。。。。。。。。122
林少华:我逛东京书市。。。。。。。。。。125
格里耶:我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127
克洛岱尔:文学的作用还很重要。。。。。。。。。。128
程抱一:中法文化的摆渡人。。。。。。。。。。131
“七星文丛”有请亨利·詹姆斯。。。。。。。。。。132
奇幻作家梦枕貘谈写作及其他。。。。。。。。。。134
在日本神田书店街寻书。。。。。。。。。。136
刘黎儿:把握流行邂逅日本。。。。。。。。。。138
谷川俊太郎:我有一颗诗的心。。。。。。。。。。141
小小“企鹅”,七十岁了。。。。。。。。。。144
村上春树:美国人眼中的日本文坛叛逆。。。。。。。。。。147
哈乐黛:人生“都他妈是我的事”。。。。。。。。。。149
中国将是全球庆典重要活动中心。。。。。。。。。。150
斯蒂格利茨:向中国展示我思想的全貌。。。。。。。。。。151
追求完美的斯蒂格利茨。。。。。。。。。。155
裘小龙:我的读者在中国,也在西方。。。。。。。。。。156
警惕裘小龙式的经纪文人。。。。。。。。。。160
寻找统一的“欧洲文化”。。。。。。。。。。162
与莫里森和索因卡面对面。。。。。。。。。。165
马尔克斯捧出《风流往事》。。。。。。。。。。167
莫迪洛:幽默是恐惧里的温柔。。。。。。。。。。168
艾柯新书深陷回忆。。。。。。。。。。171
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市场。。。。。。。。。。173
中国:如饥似渴的阅读大国。。。。。。。。。。174
在彼得堡的白夜读书《文学讲稿》
正文《最有影响力的书》(内地篇)
在彼得堡的白夜读书
《文学讲稿》
□书评人张晓波
彼得堡的白夜寒冷而又漫长。静静地坐在炉火边,听父母以一口流利的英语或法语大声朗读一个又一个异国故事,或是狄更斯的流浪汉的艰辛与奇迹,或是简·奥斯丁小姐关于英格兰乡间的庄园生活绘声绘色的描绘,或是大仲马笔下的骑士关于爱情与决斗的浪漫故事,对于一位俄国贵族的公子来说,诚然是一种乐趣。这是果戈理在《死魂灵》里描绘过的俄罗斯贵族的生活,宁静、温馨而又死气沉沉,甚至不无一丝严冬的狞厉,生活就像一段被无故抛到路边的木头,等待着的只是慢慢地腐烂。
纳博科夫的童年与少年时代便有这种纯属沙皇时代俄罗斯贵族公子的乐趣,这很好地培养了纳博科夫对于世界文学的兴趣,博学的纳博科夫承认,“在彼得堡度过的十岁到十五岁之间的五年时间里,我所读过的英文、俄文、法文的小说及诗歌肯定比我一生中任何一个其他五年当中都读得多”。然而,这是二十世纪初的俄罗斯,橱窗外,大革命的风暴正在彼得堡的上空徘徊。白俄、贵族公子哥、立宪自由派、前苏联的死敌,这些评价,对于成了美籍小说家的纳博科夫,都中肯。只不过,我以为评价这位作家的时候,一个更中肯的形象则是“彼得堡寒冷而又漫长的白夜”,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调与写作方式,缓慢、安静却不时带些固执的“偏见”。这本被誉为具有优美的散文风格的《文学讲稿》,或许是比较典型的纳博科夫式的作品。
在众多关于纳博科夫作品的评论中,有一种意见我认为是最中肯的,“反俄罗斯小说传统的小说家”。纳博科夫的小说带有浓重的“非道德、非社会”倾向,这些意见,在阅读了《洛丽塔》之后,似乎已无须赘述。所谓俄罗斯小说传统,从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开始,便蕴涵浓重的社会化、道德化倾向。而纳博科夫的看法则与其生长其中的强大的俄罗斯文学传统背道而驰。在《文学讲稿》的开篇,纳博科夫就强调,优秀小说家必须具备三重身份:一、讲故事的人——他提供娱乐,“是那种最简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