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下册)-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
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
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
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
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
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
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
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
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
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
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
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
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
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
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
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
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
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
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
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
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
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
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
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
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
欢翻新布置。西人赏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
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
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
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
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
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
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
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
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
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
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人雅境自雅
——《雅舍》导读
“雅舍”是抗战时期梁实秋在重庆北碚居住的非常简陋的房子:四壁透
风,门窗不严,邻居声息相闻,老鼠肆虐,蚊虫成阵,实在不是什么妙境。
但由于居室主人“雅”的精致,所以使这破烂不堪的房子具有了独特的个性,
具有了“雅”的因素,这是“雅”人眼中的“雅”物。后来梁实秋虽然离开
了雅舍,但却常以雅舍主人自居,写出了好几部冠之以“雅舍”的散文集:
《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三集》、《雅舍小品四集》。
这些作品,奠定了梁实秋作为现代小品文大家的地位,在现当代散文上形成
了一种令人瞩目的“雅舍小品”现象。
《雅舍》是《雅舍小品》集的第一篇。它充分体现了作者超脱不俗的处
世态度和超逸不凡的审美情趣。就居住条件来说,雅舍的确不能算是令人满
意的处所,但作者却能够在此处自得其乐,随遇而安。在作者看来,雅舍其
依山而建,地面虽然不平,但地势较高,可遥望远山远景,可望雨赏月;门
窗板壁不严,常听到邻人声息,乱是乱点,但足可破“我”岑寂;屋里“聚
蚊成雷”,常受皮肉之苦,但可以自慰的是“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
至于明年夏天,谁知道还住不住在这里!是居室主人恬淡超脱的心境与“安
排布置俱不从俗”的室内陈设,使得雅舍雅而不俗。
文章风格雍容典雅而又不失幽默诙谐。文中诗词典故哲人名言信手拈来
且化用得浑然天成,显示了作者广博的文化积累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王卫东)
中年
梁实秋
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地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
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已
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讣闻不断的来,有些
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
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
摇晃,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
子。自己的伙伴一个个的都入蛰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所谓“耳畔频闻
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
从前杂志背面常有“韦廉士红色补丸”的广告,画着一个憔悴的人,弓
着身子,手拊在腰上,旁边注着“图中寓意”四字。那寓意对于青年人是相
当深奥的。可是这幅图画却常在一般中年人的脑里涌现,虽然他不一定想吃
“红色补丸”,那点寓意他是明白的了。一根黄松的柱子,都有弯曲倾斜的
时候,何况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是一条脊椎?年青人没有不好照镜子
的,在店铺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总觉得大致上还有几分姿色。这
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
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像是吴道子的“莼菜描”,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
头也还是那样。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而最令人
怵目惊心的是,鬓角上发现几根白发,这一惊非同小可,平夙一毛不拔的人
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
的肉珠。但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
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哪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
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哪个年青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
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都还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
入的部分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分变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为金丝蜜
枣,燕子要变鹌鹑。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面
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
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
么多的苍蝇屎。所以脂粉不可少。除非粪土之墙,没有不可圬的道理。在原
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简便的事。不过在上妆之前下妆之后容
易令人联想起聊斋志异的那一篇“画皮”而已。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
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
挂在踝际。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赶面杖似的一根棒子早晚混身乱搓,希望
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又有些人干脆忌食脂肪忌食淀粉,扎紧裤带,活
生生的把自己“饿”回青春去。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
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
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
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
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回想从前,自己做过扑灯蛾,惹火焚身,
自己做过撞窗户纸的苍蝇,一心想奔光明,结果落在粘苍蝇的胶纸上!这种
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
得多。
施耐庵水浒序云:“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
其实“娶”、“仕”都是小事,不娶不仕也罢,只是这种说法有点中途弃权
的意味,西谚云:“人的生活在四十才开始。”好像四十以前,不过是几出
配戏,好戏都在后面。我想这与健康有关。吃窝头米糕长大的人,拖到中年
就算不易,生命力已经蒸发殆尽,这样的人焉能再娶?何必再仕?服“维他
赐保命”都嫌来不及了。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楞
头楞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
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
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
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如果年届不惑,
再学习溜冰踢毽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有点勉
强。半老徐娘,留着“刘海”,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当做踩高跷般地练习走
路,那也是惨事。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
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
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人生最高峰上的悲哀与自豪
——《中年》导读
这篇散文客观地描述了一般中年人的外貌、心态,表述了作者“中年处
于人生高峰,占有很多优势”的见解,还写出了作者认为人到中年所应持的
态度。文章是站在中年人的位置上写中年人。
文章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了中年人的处境和外貌,后一部分则写了中
年人的心态。换一个角度说,文章前一部分写了中年人的悲哀,后一部分写
了中年人的自豪与荣耀。文章开头先写了“中年”的界定:一是讣闻不断传
来,性急的朋友已先走一步;二是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晃悠。
接下来写了中年人的衰老:额上刻满了皱纹、秃顶、头发开始变白。又写了
时光老人对女人的惩罚:韶华难留,青春不再。从体形变化、容颜变化,写
到节食减肥。
文章的后一部分则写了中年人的优势与自豪。文中先写了东、西方人对
中年来临所持的不同态度。作者不赞成东方人所持有的人到中年就“中途弃
权”的态度而赞赏西方人持有的“四十岁开始生活”的态度。主张要在总结
前面几十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客观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作自己所
能作的事。作者指出:中年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只有经过几十年积累之
后的中年,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真正地独当一面。这是中年人应
该引以骄傲与自豪的。
本文显示了作者学贯中西的丰富学识和对人性深邃的洞察以及对个中意
蕴颇深的体味。文章旁征博引、就近取譬,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于一体。
给读者一种妙语连珠机智闪烁,诙谐严肃而又富有哲理的感觉。文章风格雅
净简洁,于超脱之中又有几分凝重。
(王卫东)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
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
像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
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
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