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下册)-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1925 年4 月
“死水”里也有火
——《死水》导读
《死水》写于1926 年4 月(诗末所标时间1925 年4 月有误),是闻一
多的代表作。
爱国主义思想是闻一多诗歌的思想核心,《死水》的主题也离不开“爱
国”两字,只不过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不是以歌颂的形式唱出,而是以批判
的形式表现的,因而显得深沉,也容易因此遭到误解。闻一多在1943 年11
月25 日致臧克家的信中曾谈到:“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
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诗人这里所说的“火”
就是指蕴藏在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他对祖国实在太爱了,所以对当时黑
暗腐败丑恶的旧中国才会如此痛恨——这恨是恨铁不成钢的恨!爱得越深,
恨也越深,这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所在。
《死水》以“一沟绝望的死水”来象征旧中国,愤恨绝望地描绘了这沟
死水的腌脏、奇臭无比及死气沉沉;这沟死水无美可言,已不可救药,只能
让“丑恶”来开垦,将来只能会更加丑恶。我们当然可以说诗人当时过于绝
望苦闷,但我们应理解这绝望苦闷是因为对于丑恶现实的憎恶。实际上诗人
的心在流血,他是多么希望我们的祖国到处是美,到处充满阳光!
闻一多在诗歌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这首诗则是“三美”
理论的典范之作。首先是音乐美:每行诗都由三个两字音尺、一个三字音尺
组成,每行诗都有四顿,犹如音乐中的节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旋律优美。
如第一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另外,全诗基本上是二四行押韵(偶体韵),通过用韵也增强了音乐美。
其次是建筑美:建筑美是整齐、对称、平衡的美,全诗五节,每行九字,每
节四行,从整体上看,全诗由五个整齐的方块组成,犹如五层楼的建筑物。
第三是绘画美:诗人以美丽的比喻来反衬死水的腌脏,色彩浓丽,画面感强,
作为画家的诗人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形象生动的“死水图”。
(周星平)
发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噩梦般的发现
——《发现》导读
《发现》是闻一多归国不久的作品,创作时间稍早于《死水》。1925 年
夏天,诗人因不堪忍受美国的民族歧视,提前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如花的
祖国”,但他所见的祖国同他在国外想象的祖国有天壤之别,诗人那颗火热
的心被浇了一盆冷水,他简直不敢相信祖国竟会是千疮百孔、民不聊生,他
跌入失望痛苦的深渊!
全诗12 行,可分为4 个层次。开头两行为第一层,抒写归国后的发现和
感受:眼前的中华不是诗人想象中的中华。接下来的三至五行为第二层,形
象生动地抒写诗人迫不及待地带着一颗火热的心,带着抱负和希望回到祖
国,结果是“一场空喜”,让人失望!六至八行为第三层,抒写眼前的中华
就像噩梦,令人恐怖、毛骨悚然。最后四行为第四层,诗人“追问青天”,
“逼迫八面的风”,拳头“擂着大地”,诗人在痛苦地思索:为什么祖国会
变成这个样子?祖国还有希望吗?诗人虽然极度失望痛苦,但祖国仍在心
中!
在艺术上,全诗直抒胸臆,感情真挚强烈,震撼人心,读者会被诗人那
颗赤诚的爱国心所感染;其次,诗歌虽是直陈肺腑,但并不直露,仍显得形
象、含蓄,如“迸着血泪”“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那是恐怖,是
噩梦挂着悬崖”“呕出一颗心来”等诗句,是很生动形象很耐咀嚼的。第三,
反复手法、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感情力度和气势。第四,全诗首尾
呼应,层层递进,一气呵成,痛快淋漓。
(周星平)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理想破灭的悲歌
——《再别康桥》导读
十一月六日中国海上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名篇,作于1928
年11 月6 日。康桥即剑桥,诗人曾三次到过康桥:一次是1920 年至1922
年,在剑桥大学研究院就读;第二次是1925 年,诗人游历欧洲时再次来到剑
桥大学;第三次是1928 年秋天,他和王文伯一起到英国游历,又来到剑桥,
在归国途中的海轮上写下了这首《再别康桥》。
此时的徐志摩,因理想(爱、美、自由、民主)在残酷黑暗的现实面前
撞得粉碎,已沦为一个悲观主义诗人,这就注定了《再别康桥》的基调是悲
观失望的,并非只是淡淡的哀愁。全诗通过过去(满怀理想)和现在(理想
破灭)的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后悲观绝望的情绪,只不过这种情
绪淹没在离愁别恨之中,淹没在对康桥的无限依恋之中。全诗凡七节,先抒
依恋之情(第一节),再描绘康桥美景,回忆那段美好时光(二至五节),
转而抒发离愁别恨(第六节),最后又抒依恋之情及理想破灭的哀伤。其中
“彩虹似的梦”及“云彩”是诗人理想的象征:在康桥读书期间诗人充满了
美好的理想,并将它带回中国,而这次理想是没有必要带回国了(“不带走
一片云彩”)!诗人绝望悲观之情可想而知。
在艺术上,《再别康桥》较完美地体现闻一多的“三美”理论:
首先是音乐美,这是《再别康桥》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它像一支优美动
听的小夜曲,轻柔悦耳。诗人主要运用了三种艺术手段来体现诗歌的音乐美:
一是通过词序颠倒及词语反复来强化诗歌的音乐性,如开头一节,“轻轻的”
正常词序是在“我”之后,即“我轻轻的走了”,诗人将其提前,变成“轻
轻的我走了”,很有音乐性。“轻轻的”三次反复,增强了诗的旋律美;二
是通过用韵来加强音乐性,全诗二四行押韵,即押偶体韵(第五节除外),
且韵律自然和谐;三是通过音尺的运用来加强音乐性,每行诗基本是三个音
尺,节奏感很强,例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其次是建筑美,全诗七节,每节四行,大致是一、三行七字,二、四行
八字,显得整齐对称。
第三是绘画美,诗的二至五节,色彩浓艳,充满诗情画意,可谓是一幅
艳丽迷人的康河风景图。
(周星平)
海韵
徐志摩
一
“女郎,单身的女郎,
你为什么留恋
这黄昏的海边?——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回家我不回,
我爱这晚风吹:”——
在沙滩上,在暮霭里,
有一个散发的女郎——
徘徊,徘徊。
二
“女郎,散发的女郎,
你为什么彷徨
在这冷清的海上?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你听我唱歌,
大海,我唱,你来和:”——
在星光下,在凉风里,
轻荡着少女的清音——
高吟,低哦。
三
“女郎,胆大的女郎!
那天边扯起了黑幕,
这顷刻间有恶风波,——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你看我凌空舞,
学一个海鸥没海波:”——
在夜色里,在沙滩上,
急旋着一个苗条的身影——
婆娑,婆娑。
四
“听呀,那大海的震怒,
女郎回家吧,女郎!
看呀,那猛兽似的海波,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海波他不来吞我,
我爱这大海的颠簸!”
在潮声里,在波光里,
啊,一个慌张的少女在海沫里
蹉跎,蹉跎。
五
“女郎,在哪里,女郎?
在哪里,你嘹亮的歌声?
在哪里,你窈窕的身影?
在哪里,啊,勇敢的女郎
黑夜吞没了星辉,
这海边再没有光芒;
海潮吞没了沙滩,
沙滩上再不见女郎,——
再不见女郎!
不拘一格别具韵味
——《海韵》导读
《海韵》写于1925 年,发表在当年8 月17 日的《晨报·文学旬刊》上,
后由赵元任谱曲,广为传唱。
要理解《海韵》,了解1925 年的徐志摩是很重要的。1925 年,徐志摩
的理想已经破灭,信心已经崩溃,他已陷入悲观绝望的泥淖之中;另外,他
于1924 年秋天同陆小曼相识并热恋,到了1925 年初,他与陆小曼相恋在社
会上引起非议,诗人因此启程去欧洲旅游。陆小曼本人也承受着来自家庭和
社会的巨大压力。这一年,诗人的心情可谓很糟。
《海韵》以象征手法表现了理想主义、乐观精神破灭的悲剧,通篇弥漫
着悲观消沉的情绪。有陆小曼影子的这位女郎,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而大海
则是黑暗现实的象征;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无情的,美好的理想在黑暗
凶险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黑夜吞没了星辉,
这海边再没有光芒;
海潮吞没了沙滩,
沙滩上再不见女郎,——
再不见女郎!
在艺术上,除了象征手法之外,这首诗还有这样几个特色:
其一是它的戏剧性。全诗以女郎和另外一个人的呼应对答形式来写,对
答之后均有几句客观旁述,作为抒情诗,这样来写是很有新意很有韵味的,
且笔法显得灵活多变。
其二是它的音乐美。《海韵》之所以被谱为歌曲并广为传唱,同它的音
乐美是分不开的。全诗五节,以一呼一应的同样结构反复,诗情层层推进;
全诗每行以三顿为主,犹如海波荡漾,声声的呼唤,声声的回应,声声的感
叹,一浪又一浪,回环而抑扬;用韵自然和谐,错落参差,不求统一,如第
一节,一、四、八行押一个韵,二、三行押另一个韵,五、六行押第三个韵,
而七、九两行未押韵。
最后是它的建筑美。全诗五节,每节九行,除最后一节外,均是问话四
行,答话两行,旁述三行,形式整齐对称,而且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无生
硬造作之感。
《海韵》是徐志摩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也是现代诗歌中不拘一格的
抒情诗名篇,值得好好品味。
(周星平)
血字
殷夫
血液写成的大字,
斜斜地躺在南京路,
这个难忘的日子——
润饰着一年一度。。
血液写成的大字,
刻划着千万声的高呼,
这个难忘的日子——
几万个心灵暴怒。。
血液写成的大字,
记录着冲突的经过,
这个难忘的日子——
狞笑着几多叛徒。。
“五卅”哟!
立起来,在南京路走!
把你血的光芒射到天的尽头,
把你刚强的姿态投映到黄浦江口,
把你的洪钟般的预言震动宇宙!
今日他们的天堂,
他日他们的地狱,
今日我们的血液写成字,
异日他们的泪水可入浴。
我是一个叛乱的开始,
我也是历史的长子,
我是海燕,
我是时代的尖刺。
“五”要成为报复的枷子,
“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