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3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饼”
(郝翠英摘)
两代人
女儿小雪的语文作业有一道题是用“夜深了,爸爸还在……妈妈还在……”造句。我检查她的作业的时候,发现她写的是:“夜深了,爸爸还在打牌,妈妈还在上网。”
虽然她写的是实情,可这样的作业交上去多丢人呀!
我就跟小雪说: “造句,跟写作一样,要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
小雪问我:“什么叫‘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呀”我告诉她:“源于生活就是要从生活中来,高于生活就是可以做点艺术处理,稍微地夸张一下。”小雪点点头说明白了。
等我第二次检查她作业的时候,发现她把造句改成了:“夜深了,爸爸还在赌博,妈妈还在网恋……”
(晓晓竹摘)
新加坡的免费“千人宴”
'新'陈咏娟
在新加坡有个“大食堂”叫居士林,一年365天都为大众提供免费素食,七十多年来风雨无阻。“千人宴”成了新加坡一道独特的景观。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说:“这样才更好。”
世界上真的有免费午餐吗还是新加坡人爱贪小便宜其实这里面包含着新加坡人的慈悲心怀。居士林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只是一个地方,它已成为新加坡人的一种人道主义精神的象征。
居士林始于1934年,是由道阶老和尚、转道老和尚和多名居士发起建立的。1961年,居士林一度成了无家可归者的避难所。那年的5月25日下午,河水山发生大火,烈焰狂烧了足足8个小时。这场新加坡开埠一百多年来罕见的严重火灾,让很多人失去了家园,一夜之间他们变得一无所有——没有一瓦遮头,没有吃的,没有地方睡,便跑到居士林来求助。居士林来者不拒,全都收留。那一段时间,居士林变成了灾民们的栖身之所,他们无论吃、住都在居士林。居士林也一直收留他们,直到这些无家可归的难民找到新的住处为止。七十多年来,居士林不断扩建,颇具规模,既礼请法师登台讲经,又揽余秋雨等著名作家演讲,并举办种族宗教座谈会,还邀请中国北京大学教授与新加坡专家学者一同主持“东南亚文化研讨会”。
居士林根本没有门,任你自由进入。居士林入口处有副对联:空门不必关,净地何须扫。每天供应正餐十多道菜,两餐甜汤点心,还备有大量面包和咖啡,三更半夜也可以自己动手。如此共同供养,普遍结缘。
居士林林长李木源爽快地说:“为什么要有门呢你要吃多少就有多少,我们这里来者不拒,学生因经济困难跑来这里用餐,的士司机晚上来装一瓶咖啡、拿几粒水果都无所谓。”
一到周末,厨房更加忙得不可开交,一日三餐,总计有500日人到6000人前来吃饭。李木源说:、“我们每天都准备了早餐、午餐、午茶和晚餐,为民众提供免费素食。不管是特地来兴佛,还是路经此地,想吃点东西、喝杯茶水,我们都非常欢迎。近年因为经济不景气,很多人失业,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就到我们这里吃饭。另外,一些劳工和处境不佳的人,也来这里解决三餐。我们相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防范罪案的发生。我们这里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宗教种族,一律招待。有些在附近工作的上班族,因为想吃素,就到这里吃一餐;有的的土司机,开车累了,便到我们这里休息,喝喝糖水,我们一样欢迎。”
民众究竟会吃掉居士林多少白米和蔬菜 “千人宴”每天平均要吃掉200公斤的米粮,200公斤至300公斤的蔬菜和水果,消耗量相当惊人。每天供人如此吃喝,金山银山也会吃尽吧李木源却笑着表示,居士林完全不必担心粮食吃光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必买米买菜,许多善心人士知道我们天天为大众提供免费素食后,都主动自发,无限量地送米粮、蔬菜和食用油到居士林来。有的是一车一车地载来,有的是全家大小,人手一袋米,拎着来。我们见了,更是感动。”好心有目共睹,自有人助。像居士林大开方便之门救济贫老,一路无求付出,八方回报更多!
李木源欣慰地说:“不少人就因为一餐素食而能更深切地体悟到包容心、慈悲心和平等心呢!”
天天准备“千人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居士林有4位厨师和上百位“厨房助理”,他们每天负责烹煮供“千人宴”用的素餐,他们都是居士林的义工。居士林目前共有1500多位义务工作者,他们来自社会各阶层,有律师、医生、画家和会计师等,大家都把为大众服务视为一大善事,因此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
(益 清摘自新加坡《联合晚报》)
德国开学那一天
俞天白
中国高考时全民“护考”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面对这个独一无二,我总会想起在德国所见的另一道人文景观:孩子入学的那一天。这天整个德国呈现出一派庄严、神圣而又隆重的气氛。整个社会,都将这种独特的不是节日胜似节日的气氛渲染得浓浓的:市政府在公共场所张贴公益广告,警告驾车者限速行驶;增加了警察巡逻班次,并在学生集中的路口,加强雷达监控;汽车俱乐部和壳牌石油公司联手编印《上学路途指南》免费散发……入学的孩子,同样成了绝对的社会主角。他们一个个肩背彩印的盒式书包,怀抱裱糊着五彩卡通画的、和他们差不多高的锥形糖袋,由父母、亲友陪着,点缀了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
不过,他们先去的地方不是学校,而是教徒联谊会。这是教徒们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场所。这一天,礼堂里布置得像过节,洋溢着轻松而热烈的气氛,天花板上挂满了彩带,镁光灯闪烁不止,都是父母和亲友在忙着拍照或录像,为孩子留下人生最珍贵的这一刻。台上主持仪式的有两个人,分别代表天主教的神甫和基督教的牧师。主持者要孩子们高举锥形的糖袋表示报到以后,活动便在这五彩缤纷里悄然开始。说“悄然”,是因为既没有主持者一本正经地宣布开幕,也没有师长的致词,更不见什么家长代表的讲话,却在舞台中央出现一只红嘴黑翅的乌鸦布偶,叽叽喳嘑地开始饶舌。乌鸦,在这儿是吉祥之鸟。此刻被套在一名主持人手上,蹦蹦跳跳地和主持人展开对话。说的是好孩子在崭新的环境里如何友爱相处。语言浅显通俗、生动幽默,不时引起孩子和家长们一阵阵笑声,将整个会场笑出了无长无幼、无你无我的谐趣,笑出了一片新的集体里才有的鲜活气氛,笑出了小伙伴间、长幼间的一片融洽。于是乌鸦邀请孩子们上台去,按天主教和基督教不同的家庭信仰排成两队,分别从神甫或者牧师手里接过一根红头绳一般的红丝带,在身边选定一个新伙伴,面对面地站定,按神甫和牧师的要求,互相把它拴到对方的右手腕上,并说明:这一根红丝带是此时此刻上帝赐给他们的一份礼物,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未来人生所寄予的第一个希望,它有个专用名词,叫友情带。
这场景,把大厅里的气氛推向了热烈欢快的顶点。当孩子们回到各自的座位以后,风琴声随即响起,所有的家长与来宾,对照当场发送的一张歌谱,齐声唱起来。孩子们读不出歌词,但那一脸稚气的严肃,说明他们已经沉浸在这热情澎湃的曲调所蕴含的庄严与神圣里了。
经过了这一步,家长才带着手腕上拴着友情丝带的孩子,走向各自学校去“归队”。归队,归的就是友情之队。这有另一种独特的仪式:先到礼堂观看文艺节目。节目都是由三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表演的。在这里, “大哥哥、大姐姐”就是“友情带”的延伸和具体演绎。也就是说,从这一刻开始,每个孩子分别和三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对口挂钩,结成了提携帮助的对于。文艺表演,就是“结对于”的一种见面方式。节目很生动,有改编自《格林童话》的短剧,也有歌舞,一名舞蹈者代表一个德文字母,边歌边舞中所拼出的词句,不时引起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慢慢地,新同学融进了新集体,然后由老师和大哥哥大姐姐们带进各自教室里去……
中国是诞生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尚同”与“尚贤”的“兼相爱,交相利”之义的国度,?可是,对孩子的开蒙教育,我们侧重的是什么呢他们在跨进校门的那一天,心里被装得满满的,是家长、亲友、社会的叮咛:好好念书,争当第一名,做高考中的状元郎,千万不要忘了全家人的期望啊。我觉得,这是一份将所有同龄人当做对手、充满了绝对排他的潜规则的期望和叮咛,也是背离了孩子天性的期望和叮咛。
(茗 心摘自《文汇报》2007年9月11日)
日本城市的共伞主义
●少年行
最近搬家,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找出许多把雨伞来。这些雨伞,有的用过一次;有的是出差遇到下雨买的;有的是外出突然遇雨,只得临时买来用一下。时间长了越攒越多,竟然有十几把了,实际造成很大的浪费。这不由使我想到日本城市中的伞来。
在我国,“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是历史古训。人们外出时大晴天也得带把雨伞,为了防止下雨。可是带雨伞往往很麻烦,如果不下雨,带伞等于徒劳无益了。在日本,却是另外一种情景:日本四周是海,受海洋气候影响,当地下雨比较多。可是,一般人家里大多不准备雨伞,人们上班或者外出也不用随身携带雨伞。例如您今天去商场或者宾馆,回家时不巧下雨了,您可以用商场或者宾馆专门为顾客准备的雨伞离开商场或者宾馆回家。回到家,把雨伞收好。第二天上班或者外出,无论路过哪个商场或者宾馆,都可以把雨伞放到商场或者宾馆放雨伞的地方,不用必须还给您取雨伞的那家商场或者宾馆。或者您当天到别的商场或者宾馆后,雨已经停了,您可以随时把雨伞放到后来到的这个商场或者宾馆里,就可以回家了。
这样,雨伞实际上已经成为流通于日本商场(宾馆)与商场(宾馆)之间、商场(宾馆)与市民家庭之间的公共用品了,真正实现了共伞主义。这里除了日本商家竞争激烈、为了互相争夺顾客的原因,公民的道德意识是维持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有一家商场也为顾客准备了雨伞,这本来是件好事,如果长期推行下去,会节约很多社会资源。可是,有些顾客用完雨伞后却不归还,有记者甚至亲眼看到,一对夫妻每人拿了一把伞土了自己的汽车绝尘而去。结果不到半年,雨伞收不回来,也就实行不下去了。
同时,日本人也是比较细心的。例如,下雨时打雨伞,上到公共汽车上或者进入商场时,伞上的雨水会流到车里或者流到商场的地板上,会很湿、很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特制了塑料雨伞套,下雨时,司机或者商场的员工就会主动把伞套挂出来,顾客上车或者进商场后, 自觉地将淋雨的伞用伞套套好,然后进到车中或者商场。这样,外面虽然下雨了,但是,汽车和商场里还是十分干燥、干净和卫生的。
(云 帆摘自《北京青年报》2007年7月18日)
四种竞赛的本质
郝明义
我爱看四种运动竞赛:足球、篮球、棒球、高尔夫。四种竞赛,比的是四种不同的力量。总有取胜的进攻力。
足球,是想象力
足球场不比篮球场,那么大一片面积,不论是场上的球员还是场边的教练,都不如篮球那么好掌握。时间也比篮球比赛长得多,还没有暂停。因此,教练没法在半途面授机宜,他只能靠中场休息和三次更换球员的机会,传达他调整策略的信息,改变整个球队的进攻或防守策略。在这么多条件的限制下,足球比的是想象力。不论教练还是场上的球员,如果仅仅靠拼体力、拼斗志、拼个人技术甚至拼团队作战,都和其他运动相差不多,突出不了足球的微妙。
足球的想象力是什么2006年澳大利亚对日本之战,最后8分钟,希丁克连续换将,那是教练在场外想象力的一个杰作;阿根廷对塞黑之战,经过26次传球之后踢进的那美妙的一球,是球员在场上想象力的一个杰作。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