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蚜-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学大纲》中还写了要求同学们掌握《毛诗序》的“变风变雅”等思想,大家在学习中看看就行了,不作考核性要求了。◎◎司马迁文论选读
司马迁的文论选读是本课这一讲的重点,其中大家应该重点掌握的,是“发愤著书”说: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报任安书》
上面这段话,在司马迁另一篇文章《史记·太史公自序》里几乎完全相同地出现过,说明作者非常看重这个“发愤著书”思想,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后提出来的。关于它的理论内涵,这里不细讲,请看教材和参考教材。我们要掌握的重点,一是这段话中“发愤”的“愤”字的确切含义;二是司马迁在这里所列举的八个例子全都符合史实吗?为什么?三是要把这个“发愤著书”理论放到文学理论史上去理解它的重要意义和它 的来龙去脉。阅读教材之外,也可以而且应该看一些其他的相关材料。
◎◎王充《论衡》选读
王充的《论衡》,总的说来是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多处论到文章写作问题,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思想。但是这些论述比较杂,也不很深刻,本课不作为学习重点,同学们一般性地了解了解就可以了。其主要观点如下:
⑴“嫉虚妄”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嫉虚妄”。
——《论衡·佚文》
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
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
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论衡·超奇》
⑵“为世用”说: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论衡·自纪》
故夫贤圣之兴文也,起事不空为,因因不妄作。作有益于化,化有补于正。
——《论衡·对作》
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论衡·佚文》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
一、魏晋南北朝文论的总特点
从东汉末年开始,儒学逐渐衰落,玄学应运而兴起。所谓玄学,实际上主要是老庄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流变,体现在文学理论批评上尤其是如此。因此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思想,是由道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例如,这一时期的许多文论家都极力推迟自然清新之美,都倾心于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都注重研究文学的审美特征等等,这很明显是继承和发展了老庄道家的文艺观。
不过,就这一时期所留下来的一些主要文论著作看,也都不排斥儒家的文学思想,他们往往是在论说文学的外部规律时,认同儒家文论的路数;而在阐释文学的内部规律时,则主要是承袭道家文论的衣钵。诸如西晋陆机的《文赋》、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大都是这样。也就是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总特点基本上是儒道结合,外儒内道,而以道为主。
当然,这一时期的文论家们很有水平,他们并不是、也不屑于简单地抄袭或沿用前代儒、道两家的文论资料,而是在前人基础上作出了许多深刻的精辟的阐发,从而形成了自家的理论特色,甚至构建起了自己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他们对文学的许多问题都作了非常深入的思考,例如关于文学的根本性质问题,关于文学的审美特征问题,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问题,作品的艺术风格问题,文学的体裁种类问题等等。他们在阐述自己的文学理论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学理论概念、范畴和命题,诸如“文气”说、“缘情绮靡”说、“神思”、“意象”、“体性”、“风骨”、“通变”“定势”、“隐秀”、“物色”、“知音”、“直寻”、“滋味”、“声律”等等。
二、本课要学习的魏晋南北朝文论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著作非常多,我们遴选出其中主要的四家进行讲解、学习。这四家就是:
1、曹丕的《典论·论文》
2、陆机的《文赋》
3、刘勰的《文心雕龙》(选读)
4、钟嵘的《诗品》(选读)
◎◎曹丕的《典论·论文》
曹丕(187—226)是汉魏时期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撰写的文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典论·论文》。《典论》是曹丕精心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一共20篇,《论文》是其中之一。后来《典论》一书失传,《论文》这一篇幸亏被选入南朝时期的《昭明文选》而得以保存下来。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我们讲过的先秦两汉的一些文论都不是专门的文论文章),它是第一篇,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典论·论文》中正式提出或者触及了不少新鲜的重要的文论课题,我们要掌握的主要有:
1、“文章不朽”说:
这是曹丕关于文章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观点。他在《典论·论文》中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段话的具体解释,请看教材。值得注意的是,曹丕如此高度地推崇文章作品的意义,无论其主观动机如何(过去有人说他是“成名成家”思想严重;也有人认为他的目的是劝诱比他有文学才华的弟弟曹植要投入全副精力去写诗作赋,而不要来和他争夺王位),在客观上是非常有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的。我们知道,曹丕所处的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特别是诗歌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固然非止一端,但是作为统治集团的曹氏父子的重视、鼓吹和积极参与,应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时以他们父子为核心,周围团结了一大批诗文作家,形成了所谓的“邺下文人集团”,曹丕在这篇《典论·论文》中所评论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除了孔融之外,都属于这个集团。
2、“文气”说: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这就是文论史上著名的“文气”说。这个理论颇为新鲜,而且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把握。要仔细分析这个“气”的内涵,包括“气之清浊”的含义,进而领会这究竟是一个什么理论?在文学理论史上有什么贡献?
3、“文体”说:
在《典论·论文》里,曹丕还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体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的思想: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这里曹丕列举出八种文章,分成四类,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后世学界称之为“四科八体”说。大家要探讨一下曹丕所用的极其精约四个字,即“雅”、“理”、“实”、“丽”,想想它们都是从什么角度来界定各类文章作品的?
◎◎陆机的《文赋》
陆机(261—303)是西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才华横溢,诗、赋、文等创作都为时人所重。他给我们留下的文论著作主要是《文赋》,这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正式的完整的文学创作论在这篇《文赋》的正文之前,陆机写了一个序言,其中说: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这就明确地告诉读者,他写作此文的目的,就在于探讨文章作品的创作“用心”,一是“意称(chèn)物”——如何使创作中作家的主体情意和创作客体的物象彼此相称而融合;二是“文逮意”——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文字把心中孕育出来的具体生动的文意(“意象”)及时地把握住并且准确地表现出来。围绕着这样两个问题,陆机具体剖析了文学创作的详细过程,总结出了多方面的艺术创作理论。我们主要应该掌握住下面几点:
1、艺术构思说:
序言中所说的“意称物”阶段,主要是指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它又包括——
⑴、构思准备
这就是《文赋》正文的第一段所论述的——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还是如上所说,对这些原文我们在这里没有时间细致地进行串讲剖析,请看教材和参考教材。总之这是一段很精彩的阐述,提出创作构思的前提条件是,既要深深地观察作为创作对象的外界事物,同时又要饱读前人的诗书,从中陶冶自己的心胸,这样才能写出高境界的文章作品。
⑵ 构思阶段
至于到正式的艺术构思阶段,陆机是这样论述的: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开头几句是讲艺术构思之始,一定要进入一种用志不分的虚静的精神状态,接下来谈艺术构思的过程,主要是阐述艺术想象的特点,可以说更为精辟。(象这些精彩的古文论段落,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花些功夫,在理解、弄通的前提下,熟练朗读,甚至背诵下来。)
2、艺术表现说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是和艺术构思阶段密切难分的,但大体上还是有个先后的层次,也就是《文赋》小序中所揭示出的“意称物”和“文逮意”的区别。艺术表现阶段主要是解决“文逮意”的问题。陆机对这一层次的论述,是在《文赋》正文的第三段: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崳话病s莱涡囊阅迹鹬诼嵌浴A斓赜谛文冢焱蛭镉诒识恕J减荃钣谠镂牵樟骼胗阱病@矸鲋室粤⒏桑拇固醵岱薄P徘槊仓徊睿拭勘涠谘铡K忌胬制浔匦Γ窖园Ф烟尽;虿脔月识蚝炼闳弧
创作中的艺术表现阶段,包括如何安排文意和文辞两个方面,即“选义按部”和“考辞就班”,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如何运用文辞来把握文意的问题。陆机论述了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种种复杂情况,主张作家要因情适宜,妥善地谋篇布局,形诸笔墨。他的艺术表现理论,阐述得同样精彩。
《文赋》的文学创作理论内容非常丰富,除上面所分析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两大概括性的论述之外,文中还包括具体的表现技巧层面上的文术论。由于课时限制,本课不能都展开讲解、学习,也不作考核要求。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参考教材的注释自己学习钻研(正文的第六至第十八段都是)。
3、文体风格说
中国古代文论里的文体风格论,是从上面讲到的曹丕《典论·论文》正式开始的(即“四科八体”说)。但曹丕论述的毕竟简略,到陆机的《文赋》中,就把这一理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体现在正文的第五段: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