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女人识相 >

第16部分

女人识相-第16部分

小说: 女人识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翁石崇,最后绿珠也跳了楼,人没得到却落个骂名的孙秀。孙秀不仅喜欢美女,还是赵王伦的boyfriend,这下潘岳先生可算是死定了。可怜的是,潘岳先生是死定了,他无辜的老母亲也跟着被砍了,一家人还是满门抄斩。呜呼,早知落得这样的下场,还真不如归隐山林的好。 
  其实八王之乱本来就是各有所图,皇族中的利益再分配,可潘岳偏要凑热闹,最后落个为虎作伥的恶名,真是有损他那张漂亮的脸。 
  不过好歹潘岳的文章的确写得不错,在文学史上还占了一席之地,这辈子过得不算太衰。潘岳先生最擅长写清绮哀艳的悲情文章,大概现实中也是个很忧郁的美男子吧。在生活中潘岳绝对是个好男人,十余岁定婚,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杨氏于元康八年去世,幸亏死得早,不然跟潘岳先生一起被砍。潘岳先生为她写了不少悼亡词,”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坏永幽隔。……望庐思其人,回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是中国此类题材中最早的名篇。 
  可惜佳人难求,潘岳先生的功名心又太重,最后终落得身首分离。可叹啊,中国的第一美男子,不过和当时所有的男人一样,对功名二字,趋之若鹜,不惜抛却身家性命。 
  与潘岳先生同时代的,还有一位帅哥,那就是卫玠先生。一直奇怪为什么魏晋时期的美男子特别多,原来那个时期崇尚清谈,估计是司马家对言论控制得太严,大家不敢说话,又没有BBS可供发泄,可憋着实在难受,于是只好整天聚在一起扯闲篇了,也就是清谈。大家聚在一起,盘腿坐在草席上,手里拿着一柄拂尘,随时驱赶来凑热闹的苍蝇蚊子,然后开始天南海北地胡侃。刚开始时,“清谈”主要谈老庄之道,还有点哲学氛围,后来变成了天南海北乱侃,比如谈论人家的长相和行为。这样一来,长得还颇为英俊的男人就成了名人了,再经百晓生一类的包打听刘义庆(《世说新语》和裴松之(注《〈三国志》的那位)等人的记录,美男子自然美名千古了。 
  书归正传,现在要说的是和潘岳先生同时代的帅哥卫玠先生。 
  卫玠,字叔宝。他爷爷就是《三国演义》里那个杀了邓艾邓忠父子的卫瓘先生。卫玠先生从小就长得漂亮 ,风神秀异,坐着马车行在街上,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看来当时的人的确有欣赏帅哥的爱好。 
  八王之乱前,也就是白痴皇帝司马衷还活着,贾南风女士正在兴风作浪的时候,卫瓘一家子遭到楚王司马玮的屠戮。卫玠那时候幸好病了,正住在医生家,所以保了小命。真得感谢那位医生,不然历史上就少了个漂亮人物。 
  卫玠先生的病还没好,楚王司马玮就垮台了,被司马玮血洗了的卫家当然要平反了。只可怜小小年纪的卫玠就经历了骨肉分离,阴阳永别的悲剧,真是命运多舛啊。 
  没安稳几天,八王之乱就把西晋政权闹成一锅糨糊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乘机进入中原,也就是历史上的五胡乱中华。天下大乱,洛阳因为靠近胡人的地盘,成了最不安全的地方。卫玠费尽口舌说动母亲南下。他母亲是说动了,可他兄弟就是不肯走,后来死在匈奴人手上。看来卫玠先生不仅长得漂亮,头脑也够灵光的。 
  一家子跑到江夏(现在的武汉),卫玠先生的老婆乐女士经不住旅途疲惫,死了。大概是热死的吧,武汉的夏天可以热死人。   
  第三节 掷果盈车(3)   
  卫玠先生的老婆尸体还没冷,征南将军山简就赶快来抢这个钻石王老五了,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了他。卫玠带上新媳妇继续往东行,一直来到大将军王敦镇守的豫章(今南昌)。 
  王敦见卫玠先生长得那么帅,还能说会道的,很是器重他。可人家卫玠先生并不买王敦的账。卫玠先生觉得王敦这个人实在是太野心勃勃,将来肯定会惹出乱子来。事实证明,卫玠先生不仅人帅头脑发达,眼睛更是雪亮,王敦先生果然后来学起曹操来,挟天子令诸侯。 
  哪知道不仅诸侯不太听话,连天子都不好挟持,最后晋明帝司马绍亲自带兵讨伐王敦先生,把王敦先生给活活气死了。 
  既然王敦先生不可依附,卫玠先生只好再次转移,投奔东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建业的官员们久闻卫玠先生的”艳”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而江东的父老们,听说来了个大明星,奔走呼告,人山人海地围观卫玠先生,搞得卫玠先生连腿都迈不开。这个要签名,那个要合影,这个请教卫玠先生对建业这个城市建设的印象如何,那个问卫玠先生有女朋友没有。这么一累,居然把美男子卫玠先生给活活累死了。于是,历史书上多了个典故,”看杀卫玠”。由此我们得出经验,fans追星的时候应该斯文一点,千万别把偶像给看死了。 
  卫玠先生一生,在政治上既没做什么好事也没干什么坏事,更没为中国的文艺或科技发展做贡献,军事方面更是连枪都没碰过。可是就这么个人,居然在《晋书》上有传记,可见“美男子”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传记里反反复复强调了卫玠先生的两大特征:一是俊美,二是能言会道。前后一串,发现他做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倒是很不错的。 
  关于卫玠的帅,《晋书》里常用的是“明珠”,“玉润”这个两个词,估计卫玠先生和潘岳先生一样,皮肤特别白特别水灵。 
  虽然卫玠先生没什么大的作为,但是他的清谈功夫着实不错,曾凭一条舌头,把当时的清谈高手王澄(小名平子)说得云天雾地,从此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人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由此,我们可以对卫玠先生这个魏晋时代的第二美男子(第一肯定是潘岳了)做出如下总结,长得很帅,很会说话,脑袋瓜也挺聪明的,看得准形势,保得住身家性命。只可惜身子骨太弱,被追星族围观了一次就累死了。 
  看来,帅哥也要经常锻炼身体,否则,像卫玠先生那样被“看死”,那可真够冤的。 
  不过卫玠先生也不算是历史上最倒霉的美男子,还有一位比他更倒霉,那就是崔琰先生。 
  陈寿的《三国志》说到崔琰的漂亮是十二个字:”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看得出,崔琰的漂亮是因为内含一种男人庄重的美,那四尺长的美髯须尤其令人羡慕。崔琰是三国有名的谋士,后为魏王曹操延揽。曹操这个人其实模样长得也不丑陋,尤其是轩昂的气度透出一股儿王者之气,只是这一点曹操可能没意识到。有一回,匈奴派使者来,曹操怕自己的形象不足有震慑力量,便对崔琰说:“今日你去扮一回魏王接见使者。”曹操自己则提刀立于崔琰身旁。接见完毕,曹操派人去问匈奴使者:“我们魏王仪态如何?”匈奴使者说:“魏王确实相貌堂堂,不过依我看,站在魏王身旁的那个捉刀者,才是天下真正的英雄!” 于是,我们又多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成语,代人操刀。 
  只是崔琰先生漂亮归漂亮,可是跟曹操一比,差距就出来了。谁听说靠脸蛋儿漂亮就能把个江山打出来的?英雄和帅哥,仅那骨子里透出来的王者风度,崔琰先生就学不来。 
  虽然崔琰先生给曹操当了一回替身,可曹操还是不怎么待见他,后来曹丞相想当魏王了,崔琰却偏偏不识时务地表示反对,曹操先生只好把他阁下喀嚓了。 
  相比于倒霉的崔琰,汉代的帅哥张苍就走运多了。张苍先生不知怎么得罪皇帝刘邦先生了,被剥光了衣服准备砍脑袋。监斩官王陵见张苍先生全身的肉白白嫩嫩,实在不忍心砍,就到刘邦那儿求情,看能否饶张苍不死?刘邦先生不知是被张苍那一身白肉撩花了眼,还是心里联想到后宫里的”肌肤胜雪”,竟然传令赦免了张苍。张苍因为生得漂亮,所以死里逃生,可算是够幸运了。   
  第四节 超级帅哥(1)   
  不用说了,这节还是介绍美男子的,只不过和上一节的人物不同,这两位帅哥不仅长得漂亮,在历史中也算得上是举足轻重。 
  首先登场的是邹忌邹大帅哥。邹忌,战国时齐国人。当时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已经被他的儿子们活活饿死了,继位的齐威王虽然把他的兄弟们打得落花流水,但也不是个英明的主。不过后世的史家仍然把他当做一代明君,这当然是拜邹帅哥所赐了。 
  齐威王继承王位后,得意忘形,狂纵无度,每天吃喝玩乐,对于朝政大事不闻不问。尤其迷恋弹琴,经常独自关在后宫内抚琴自娱。一晃九年过去了,国家日趋衰败,百姓贫困不堪。周边国家看到齐威王如此荒唐,接连起兵进犯。齐国连吃败仗,边防线上不断报警,齐威王仗着国大业大,根本不理。 
  文武大臣见齐国江河日下,纷纷上书劝谏,齐威王都当耳旁风。到后来,齐威王见劝谏的大臣妨碍自己的雅兴,索性下令不准进谏的人进王宫,如有违者,立即赐死。 
  大臣们担心国家的安危,心急如焚,但齐威王根本不听劝谏,又下了死命令,一个个只好缄默其口。这样,齐国国势越来越糟了。 
  于是,邹忌先生出场了。邹帅哥不仅长得不错,和嵇康先生一样,他的琴也弹得相当好,造诣颇深。大家别奇怪,怎么古代的帅哥们都会弹琴啊,连诸葛亮这种不帅的哥没事也爱在城楼卖弄卖弄琴艺。其实古人把琴棋书画当做一个有学问的人的基本修养,尤其是文人,不像现在,只要会动笔杆子就行了。所以,古代的文人大多不仅会写,还会画,最不济的也得把字写好。比如说文豪级的苏东坡先生,就有《枯木怪石图》传世,大家有空不妨去欣赏欣赏,苏先生的铮铮傲骨就在画里。而黄庭坚的字,也堪称书法家了。至于琴和棋,就是他们修身养性的娱乐,棋指的是围棋,他们把下棋称为手谈,通过棋局的变化体现一个人的才智和修为。好勇斗狠的人在棋局上喜欢搏杀,超然物外的人自然是无招胜有招了。而这琴,指的就是古琴,也就是七弦。据说现在能弹古琴的人越来越少,大概是琴谱跟天书似的难懂吧,而学琴又很辛苦,全靠手指在弦上摩擦,皮破血流是肯定的。 
  回到主题,邹忌先生听说齐威王也喜欢弹琴,于是抱着他的琴准备和齐威王交流交流。齐威王听到有人来陪他玩琴,当然高兴了。不过齐威王这个人喜欢卖弄,抢先弹奏了一曲,意思是说,怎么样,够一流水准了吧。 
  邹忌先生当然知道齐威王的心思了,连忙说, “好琴艺呀!好琴艺……” 
  哪知道齐威王这个人不光喜欢听好话,更喜欢恰到好处的好话,就问了,“那你说一说,我的琴艺好在哪里?” 
  这一问正中邹忌先生的下怀,邹忌先生站起身,很郑重地对齐威王施了一礼,开始慷慨陈词。 
  “我听大王那大弦弹出来的声音十分庄重,就像一位名君的形象;我听大王从那小弦弹出来的声音是那么清晰明朗,就像一位贤相的形象;大王运用的指法十分精湛纯熟,弹出来的个个音符都十分和谐动听,该深沉的深沉,该舒展的舒展,既灵活多变,又相互协调,就像一个国家明智的政令一样。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怎么不令我叫好呢!” 
  齐威王听了邹忌先生这番赞美之词,那个高兴啊,连忙说,“来来来,你也弹一曲我听听,看我能不能听出你这一番道理来。” 
  邹忌先生坐到自己的琴跟前,熟练地调弦定音之后,把两只手放在琴弦上,却半天动也不动。 
  齐威王很惊奇,问道:“你怎么不弹起来呢?” 
  邹忌先生一笑说: “琴好弹而理解难呀!” 
  “古时候,伏羲做的琴,长三尺三寸六分好像一年三百六十日;上圆下方,犹如以法规治理天下。弹琴本来为陶冶性情,杜绝淫邪之念,乃修身养性之乐事。” 
  “弹琴和治理国家一样,必须专心致志。五根琴弦,好似君臣之道,大弦音似春风浩荡,犹如君也;小弦音如山涧溪水,像似臣也;应弹哪根弦就认真地去弹,不应该弹的弦就不要弹,这如同国家政令一样,五弦配合协调,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正如君臣各尽其责,才能国富民强、政通人和。弹琴和治国的道理一样呀!” 
  “琴不弹则不鸣,国不治则不强啊。” 
  齐威王这下明白了,原来邹忌是借弹琴给他讲治国的大道理啊。不过这次齐威王没恼火,他喜欢弹琴啊。邹忌投其所好,他自然听得进去。 
  可是齐威王又说了,我已经九年没干正经事了,这九年堆积起来的事,你叫我怎么干得完啊。 
  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