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外文学之最 >

第50部分

中外文学之最-第50部分

小说: 中外文学之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的、艺术的多角度纵横评价,广泛涉及多种学科,大大开拓了读者的文化
视野,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优秀文化起了巨大的作用。
最早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
最早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茅盾文学奖”。茅盾(1896—1981)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在逝世前致函中国作家协会,捐赠人
民币25 万元,用以鼓励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促进祖国文学事业的繁荣。遵
此,中国作家协会决定设立了“茅盾文学奖”。该奖每3 年评选1 次。1981
年的首届“茅盾文学奖”,授予了1977 年至1981 年发表的6 部优秀长篇小
说: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姚雪垠的《李自成》
第一卷,莫应丰的《将军吟》,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和古华的《芙蓉
镇》。
最早的全国小说奖
最早的全国小说奖,是于1979 年3 月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在北京对
1978 年全国短篇小说所评的奖。刘心武的《班主任》等25 篇优秀小说获奖。
该奖的评选及颁发,推动了我国小说创作的进一步发展。
散 文
散文最辉煌的时代
散文最辉煌的时代,是先秦春秋战国时代。它也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最
早的一个时代。远在殷商之时,就有了散体文章,至春秋战国,出现了散文
史上的黄金时代。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个部分。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
主,故以叙事取胜;诸子散文以阐述哲理为主,故以说理见长。
历史散文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编年史,以时间先后分年记叙,以孔
子所撰《春秋》和左丘明的《左传》为其代表。《春秋》非常简括地记载了
周王朝、鲁国及其它各国的历史事件,并寓作者思想倾向于记叙之中,暗含
褒贬,微言大义,但记事过于简单,类似后世的新闻标题。《左传》叙事较
多,刻画人物形象鲜明,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较高的文学
价值和史料价值。第二类是国别史,按国别记述各国的史实,以《国语》和
《战国策》为其代表。《国语》所记包括战国时代东、西周和秦、齐、楚、
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 国。文字朴实平易,长于记言,多记谏
辞和对话,亦有较好的说理成分。《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策士言论和行动的
记录集,已具传记文学的特点,故事完整,人物形象,善以讽谕性的小故事
说明道理,语言雄辩,集议论、讽刺和幽默于一体。第三类是专记个人言行
的历史著作,如记述齐相晏婴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具有明白畅达、浅显
易懂,长于抒情的特点。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世历史学家和古文家,特别是对
叙事散文的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基础。
《春秋》褒贬是非和《左传》直书无隐的精神,一直为司马迁以来的“良史”
所继承,成为过去史家撰著的原则。汉初贾谊、晁错之文尚有战国纵横家之
余习。而唐宋以来的著名古文家和历史学家,无不爱好和学习先秦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当时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引起了学术
界各个流派的百家争鸣。他们从各自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出发,对政
治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并且纷纷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主
张,同时纵横捭阖游说诸侯各国,广泛进行宣传。先秦诸子,包括儒、道、
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10 家不同的学术流派。其中最重要
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论语》、《孟子》、《荀子》、《墨子》、
《老子》、《庄子》和《韩非子》,分别代表儒、墨、道、法诸家的著作。
《论语》系孔子弟子和后学主记孔子言行的书。所记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即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和贵贱亲疏有别的爱。而“爱”又体现在孝、悌、
忠、信的道德礼教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制秩序上。同时他还
有同情穷人,重视教育,注重教与学的态度和方法等进步思想。其主要特点
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具有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墨子》,是墨
翟弟子记墨翟言行的书。他尚同、尚贤、非攻、尊天等思想与儒家相同,而
兼爱、节用、非乐、非命等思想则与儒家相对。其中心是“兼爱”。“兼爱”
和“非攻”的主张,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和渴望。其文辞质朴,逻辑性强,善
用具体事例说理,并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实为说理文的
一大进步。《孟子》是孟子门人万章、公孙丑之徒专记孟子言行的书。其中
心是仁义和民本思想。主张法先王,行“仁政”而王天下,认为“保民而王,
莫之能御也”;提出“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张“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他重视脑力劳动但轻视体力劳动。其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锋
锐利,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和雄辩家的气概。同时善设机巧,引人入彀,
先纵后擒,使人欲躲不能,且常用比喻陈说事理、辩论是非,具有很强的吸
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庄子》内篇系庄子所作,外篇系门人或后学所作。
其主要思想是继承老子的思想。老子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
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且会相互转化,所以说“物或损之
而益,或益之而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认识到“民之饥以其
上食税之多”,痛斥剥削者为“盗夸”。也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牺牲精神,
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但其政治理想却倒退到“小国寡民”、“老
死不相往来”的乌托邦。庄子既对现实不满,又无法反抗,只好走隐居遗世
的道路。《庄子》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善用比喻,用韵较多,
声调铿锵,特别是内篇,时而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时而像万斛源泉,随
地涌出,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不仅在先秦理论文中,
而且在后世古典散文中都是罕与伦比的。《荀子》作者荀况,其文表现作者
推崇孔子、赞扬《五经》、“本仁义”、期“正名”、尊王道、举贤能等思
想和否定天命、鬼神而强调人为和后天教育改造等进步观点。文多长篇大论,
畅所欲言,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韩非子》系韩非
所著,也有后人窜入文章。韩非是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况。他见国弱
而屡次上书,但不为韩王所用,乃著书10 余万言专论治国之道。秦王(始皇)
见书,高兴不已,竟发兵攻韩以得韩非。韩王为退秦兵不得不遣非使秦。然
非入秦之后却被李斯、姚贾妒忌,后为秦王下狱所杀。他综合申不害的“术”
和商鞅的“法”及慎到的“势”而发展,主张因时制宜,强调法治和君主集
权,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其文说理精密,分析透辟,文笔犀利,切中要
害,善用浅近寓言和史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吕氏春秋》系吕不韦使门下3000
食客各抒己见之作,有8 览、6 论、12 纪,共20 万言,又称《吕览》。文章
大多短小,组织严密,多以故事说理,颇为生动。先秦诸子散文反映了多方
面的文化成就,概括了当时不同学术流派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其中以儒
家学派的孔孟思想和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前者提倡
积极入世,竭力维护封建秩序;后者自命清高,消极出世,不肯与统治者合
作。它们在2000 多年来分别起了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受前者影响的多为以杜
甫创作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受后者影响的多为以李白创作为代表的浪漫主
义。先秦诸子散文奠定了后来论说文的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对后世散文产生
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唐宋古文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
轼等,无不从中吸取营养。
先秦散文与诗歌一样,在我国文学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构成了我国
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政治家、哲学家、学
者的政论文和理论文,古文家、历史家的叙事文和传记文,无不从中获益而
取得成功。
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
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博学多才,在汉武帝
时任太史令。司马迁自幼受到父亲良好的熏陶。10 岁就学于长安。20 岁开始
漫游生活,游踪几遍全国,到处考察历史遗迹,接触社会各阶层不同人物,
了解地方风土人情,采集传闻异说。20 多岁入朝任郎中,随武帝又游历了更
多的地方。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大
了司马迁的胸襟和眼界,更为重要的是使他接触到了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
体会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为他尔后著作《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武帝元封三年(前108 年),他继父之职任太史令,有机博览皇家藏书。太
初元年(前104 年),42 岁的司马迁参与修订完成了“太初历”,并继承父
亲遗志开始了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天汉二年(前99 年),正值司马迁专
心著述之时,他却遭到了巨大的灾难。他认为汉将李陵投降匈奴实出无奈,
到时必会寻机归汉,因此上书为其辩解而获罪下狱,被处宫刑。这突如其来
的奇耻大辱的巨大打击,曾使他心生死念。但从他后来在著名的《报任安书》
中提出的“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
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等先圣先贤大难有成的历史事实中,
可见他在绝望时完全看到了自己成功的希望。他还认识到“人固有一死。死,
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树立了正确的生死观。于是,他“就极刑而无
愠色”,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史记》著作的伟业。出狱后,虽迁升
中书令,但实与宦者无异,更激起了他忍辱含垢、发愤著书的决心,并在书
中不少篇章流露了他不幸的遭遇、内心的愤怒与不平。他在历时10 年的艰辛
之后,于武帝太始四年(前93 年)前后,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光辉的历
史和文学巨著,为世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司马迁还有赋作8 篇,
今仅存《悲士不遇赋》1 篇。原有集1 卷但已佚,今仅存《报任安书》。司
马迁的光辉著作和他那胸怀大志、顽强抗争的崇高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巨大
而深远的影响。
最早的女史学家
最早的女史学家,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昭(约49—约120),一名
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系史学家班彪的女儿,班
固的妹妹。她博学多才,早年寡居。其兄班固著《汉书》,其八表和《天文
志》未成而卒。她奉和帝之命,继承兄长事业,不仅整理了一堆散乱的书简,
而且还在同乡马续的帮助下,续了八表和《天文志》,完成了汉书的撰写工
作,使之成为了一部博大精深、结构严谨的历史巨著,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完
整记载西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班昭还作了《东征赋》和《女诫》等
辞赋。班昭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既是她本人的荣耀,也是中国女性
的自豪。
最早的散文家
最早的散文家,是生活在前6 世纪中期到前5 世纪的鲁国史官左丘明。
相传他著有《左传》和《国语》。《左传》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中国文
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散文。《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全书30 卷。所记时
间与《春秋》同起于前722 年,止于前453 年,比《春秋》多28 年。它是我
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和历史散文名著,记述了春秋列国的政治、
外交、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和社会事件及人物,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残
暴,表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和爱国情感。叙述详密完整,尽管历史事件错综
复杂,但详略得当,有条不紊。其情节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曲折生动,引
人入胜。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对几次大规模的战争都写得条理分明,重点突
出。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特别善于通过对话、行动和一些带特征性的细节突
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如晋文公、先轸、赵盾等人,无不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