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之最-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马列主义。同年回国。1926 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提出无产阶级
革命文学的主张。不久,投笔从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27 年3 月发表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同
年参加南昌起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 年旅居日本10 年,致力于中国
古代史及古文字学的研究,支持革命文化活动。1937 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
救亡运动,与夏衍等人主编《救亡时报》,并先后出任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
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开展抗日文化宣传活动。就在这一时期,他写下
了许多历史剧和大量诗文,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激励人民的斗志。在解
放战争中,积极投身于反内战、争民主运动,同国民党统治进行了针锋相对
的斗争。1948 年赴东北解放区。1949 年2 月抵达北平。同年8 月被选为全国
文联主席。解放后,继续从事著述,同时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
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三届被选为中共中央
委员、五届人大副委员长、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8 年6 月20 日病逝于
北京。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甲骨文
和金文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外国进步文艺翻译介绍等方面,都有
着重要的建树,在组织领导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方面也作出了很大贡献。
正如邓小平所说:“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知识渊博、才
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
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开始了历史剧的创作。1923 年7 月,创作了《卓
文君》和《王昭君》。1925 年创作了《聂荌》。1926 年将上述3 个剧本结集
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歌颂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反
对封建主义的意识。1941 年皖南事变后,作者以无比愤慨的心情,在不到一
年半的时间里,竟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
《孔雀胆》、《南冠草》等6 部历史剧。在这些剧作中,始终贯穿着与黑暗
反动势力坚持进行顽强的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表现着反对侵略、反对卖国投
降、反对专制暴政、反对屈从变节和主张爱国爱民、主张团结御侮、主张坚
持节操的共同主题,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反对国民党反共投降政策、坚持民族
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地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有力地推动
了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正如周恩来当时所说:“在连续不断的反共高潮中,
我们钻了国民党一个空子,在戏剧舞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在这场战斗中,
郭沫若同志立了大功。”作品塑造了聂政、聂荌、侠累、韩哀侯、屈原、婵
娟、南后、宋玉、信陵君、如姬、魏王、高渐离、秦始皇、段功、车力牧穆
儿、夏完淳、洪承畴等形象。在这些人物的剧烈冲突中,作者一方面深刻地
揭露了外来侵略者、本国反动统治者和叛徒汉奸等形形色色丑类的本质,无
情地鞭挞了他们贪婪狡诈、专横凶残、卑鄙无耻、自私自利的龌龊灵魂;另
方面深刻地发掘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英雄义士的高风亮节,热情地赞扬了他
们爱国爱民、忠贞刚直、见义勇为、大公无私、不怕牺牲等高尚品德。特别
是代表作《屈原》,借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九死未悔”、坚贞不渝
的高洁形象,以磅礴的气势、激昂的语言,倾泻了广大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
的无比愤恨,表现了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和争取抗战胜利的强烈愿望,激发
了人民群众极大的爱国热情。《屈原》的问世,奠定了作者剧作家的地位,
它不仅是当时革命历史剧最辉煌的代表作,而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也是
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还创作了《蔡文姬》、
《武则天》等著名的历史剧。
郭沫若的历史剧,虽取材于古代,但它完全是“借古人的皮毛,说自己
的话”,旨在为现实服务。同时,作者不拘泥于传统的说法,力求对历史作
出新的解释,重新发掘历史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面貌,用大胆想象的手法来描
画他们,使之与新的时代息息相通。如《蔡文姬》中的曹操,并非世人咒骂
的“杀人如麻的暴君”,而是救人于水火的人道主义者。一改“宁教我负天
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乱世英雄”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贤明
丞相,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气度非凡、沉着老练和深谋远虑的政治家、文
学家。郭沫若丰硕的历史剧创作,为中国戏剧舞台增添了光彩,为中国革命
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现代最有影响的喜剧作家
现代最有影响的喜剧作家,是丁西林(1893—1974)。江苏泰兴人,原
名丁燮林,字巽甫。1923 年发表的处女作、独幕喜剧《一只马蜂》,使他获
得很大成功。后陆续写了《亲爱的丈夫》、《酒后》、《北京的空气》、《瞎
了一只眼》、《压迫》、《三块钱国币》等独幕喜剧和《等太太回来的时候》、
《妙峰山》等四幕喜剧。它们主要反映中上层知识分子和他们的生活情趣,
多以委婉的笔法嘲笑知识分子和市民生活中的落后与虚伪。其语言诙谐幽
默,情节巧妙,富于讽刺和喜剧色彩,特别是那极其经济的表现手法和精粹
的对话所展示的轻松而含蓄的场面,标志着中国话剧史上幽默喜剧的成熟。
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
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是现代话剧的开拓者和戏曲改革的先驱,早期革
命音乐、电影、戏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
长沙人。1912 年就读于长沙师范,1917 年去日本求学。1921 年与留学日本
的郭沫若、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1922 年回国,和欧阳予倩、洪深等人
创办了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电影剧社,先后主编了《南国周刊》
和《南国月刊》等杂志,为我国现代戏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奠基
性的贡献。1930 年参加自由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央文委委员。1935 年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同年秋
被营救保释。1938 年在武汉任郭沫若主持的军委政治部第三厅艺术处处长,
主持电影、戏剧、美术等方面的抗日宣传工作。1939 年以后,在桂林等地从
事抗日进步戏剧活动。1944 年,与欧阳予倩等主持了有30 多个戏剧团、队
参加的西南戏剧展览会。1948 年,在西柏坡见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参加了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中
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分别两次被选为全国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0 年动乱时期,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逮捕入狱,
1968 年12 月10 日,含恨屈死狱中。
田汉是中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他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创作了100 多部
剧本,为中国戏剧、戏曲、音乐、电影事业的发展、改革和繁荣,作出了重
大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他的
许多优秀剧作,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完美,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高昂的革
命激情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著称,在国际戏剧界亦享有较高的声誉。他早
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时就编写了《汉阳泪》和《新桃花扇》等小剧,在日本
的1919 年发表了处女作《环娥琳和蔷薇》。回国后至1930 年的剧作,表现
了强烈的民主主义革命精神,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当时的青年中引
起了强大的震动和共鸣。他在1930 年发表的《我们的自我批评》,总结了近
10 年南国的戏剧运动,批判了感伤主义,明确了发展方向。其后的剧作,取
材于现实生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揭露资产阶级的剥削,表现劳动人民的
抗争,歌颂人民的抗日热情,鼓舞人民的斗争意志。歌剧《扬子江的暴风雨》,
由聂耳作曲并主演,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革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由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一曲流行最广的中华民族嘹亮的
战歌,长期以来起到了动员和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巨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
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7 年“七?七”事变后,他及时创作了多幕
剧《芦沟桥》,揭露了日军的侵略罪行,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但遭到了
国民党的查禁。解放后,他仍在繁忙的党政工作之余创作了不少的历史剧。
话剧《关汉卿》,是田汉最具影响的力作,它和郭沫若的《蔡文姬》及曹禺
的《胆剑篇》一样,是我国话剧舞台的一颗艺术明珠,是当代文学史上不可
多得的优秀剧作之一,是作者留给后世的一份珍贵遗产。关汉卿是我国元代
最伟大的戏剧家,他曲折坎坷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窦娥冤》、《救风尘》
等十几个杂剧剧本和几十支散曲,这些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战斗性的作品,
对元代封建统治阶级及黑暗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下层知识分子、艺妓、
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关汉卿》中,田汉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塑
造了以关汉卿为首的人民艺术家的战斗集体,热情地赞扬了他们在险恶的形
势下,编演《窦娥冤》的事迹,揭露了元朝统治者的残酷、腐朽,控诉了黑
暗社会迫害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罪恶,歌颂了关汉卿、朱帘秀等不畏强暴、
不怕牺牲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不顾个人安危、“为民请愿”的高尚品质。作者
以满腔的激情、饱满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对元朝封建统治抗争到底的“蒸不
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的元代伟大戏剧家关
汉卿的形象。他疾恶如仇,百折不挠,不畏权势、不怕杀头,“玉可碎而不
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表现出了坚强不屈的
性格和高尚的情操。朱帘秀富于理智,有胆有识,成熟老练,具有更为强烈
的反抗精神。赛帘秀的威武不屈、王著的正直豪爽、王和卿的玩世不恭与爱
憎分明、叶和甫的猥琐奸诈、阿合马的凶狠残忍等,无不淋漓尽致,跃然纸
上。其语言富于诗意、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田汉为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每当我们唱起《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在每一次国际重大活动中奏响这支嘹亮的国歌
的时候,他那平凡而伟大的名字就闪现在人们的眼前。
最早写弹词的女作家
最早写弹词的女作家是清代陶贞怀。她于顺治八年(1651 年)前所写《天
雨花弹词》,共30 多卷,一韵到底,被人称之为“杰作”。作品前半写明万
历年间男主人公左维明继承父业与皇亲、阉党魏忠贤等权奸的斗争;后半写
女主人公、左维明女儿左仪贞不屈于权奸的压迫,给权奸以重大打击的忠烈
智勇。但最后由于国运已尽,左维明一家沉船自尽,遗民之悲痛悉寓其中。
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权奸的痛愤和对忠勇的爱慕之情。它是众多弹词中思想性
和艺术性较好的一部弹词。
最早的儿童歌舞剧作家
最早的儿童歌舞剧作家,是现代的黎锦晖(1891—1967)。他在“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致力于改革普通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活动,把自己的
热情和精力投入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他认为学校各科教材有许多都可以采
用到歌剧里去,儿童在习演这些歌剧时既可教育提示自己,又可增强社会对
艺术的尊重。在20 年代,他先后创作了《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
明之夜》、《春天的快乐》、《神仙妹妹》、《小小画家》、《七姐姐游花
园》、《苹果醒了》等12 部儿童歌舞剧和24 首儿歌歌舞表演曲等。这些是
中国最早的儿童歌舞剧。它的文字通俗易懂,情节发展适合儿童的理解力,
音乐语言比较简练、生动、明快,并善于通过儿童的生活、抓住儿童的心理
特点和兴趣来选择题材、构思情节,在当时曾迅速广泛地流行于全国各大中
城市,对当时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早的戏曲作家组织
最早的戏曲作家组织,是宋元时随市民游艺区“瓦舍”的出现而产生的
“书会”。书会中人在宋代被称为“书会先生”,他们是当时的职业创作家,
专门编写话本、剧本、曲词本等各种形式的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