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共无衔军事家 >

第4部分

中共无衔军事家-第4部分

小说: 中共无衔军事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拔除这一心腹大患; 
………… 



对于上述忧虑;张国焘并未听入心中。为了应付蔡申熙;张国焘让他做些准备工作。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们的最高军事策略;向来不在中央分局公开讨论。为了机密的理由;只由少数巨头我和蔡申熙、沈泽民、徐向前、陈昌浩密商决定。蔡申熙被委为这方面的草拟人。蔡拟具了在顺利发展的条件下一些积极性的军事方案;但他的根本看法是不乐观的。他认为鄂豫皖苏区过于狭小;在敌人优势兵力压迫之下;没有回旋的余地;不易实施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术。他主张必要时红四军应该向京汉铁路以西行动;这虽是退却行动;却是必要步骤。就在蒋的第四次'围剿'前夕;蔡申熙更认为非这样做不可。 
为了未雨绸缪;蔡申熙花费大量精力;研究京汉铁路以西的情况;派人到鄂北、鄂西北和豫南、陕南搜集情报;与鄂、豫、陕边区党组织、游击队取得联络。他将这些凝聚心血编成的报告送给巨头们讨论时;却被置之高阁。 
张国焘俏皮地说:也许你的这些计划永远派不上用场。 
蔡申熙意味深长地说:当你认为永远派不上用场时;也许很快就会派上用场。 
继蔡申熙之后;徐向前、陈昌浩也察觉到不停顿进攻的危险。他们提出红四方面军经过七八个月的连续作战;十分疲劳;亟需休整;建议立即停止外线进攻作战;把主力集中到鄂豫边界;进行反围剿的准备工作。徐、陈的提议;同样遭到张国焘的拒绝。 
张国焘的错误决策很快给红军带到严重损失。1932年8月;蒋介石命令进剿部队发起总攻;各路敌军潮水般涌进苏区中心区。红四方面军猝不及防;仓促从麻城撤围;赶回苏区御敌;在冯寿二、七里坪、扶山寨连打三仗;均未能阻止敌军攻势;被迫转移到皖西;与红二十五军会合。在皖西;主力部队又遭到敌军追击纵队和拦截纵队的夹击;未能实现在皖西打开局面的战略意图。四方面军决定南下英山;会合地方武装;寻找战机。 
行到英山以北燕子河时;先头部队报告:敌军已抢先一步占领英山。鄂豫皖中央分局遂在燕子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绝境之下的行动方针。 
这次会议军史上称为燕子河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人有张国焘、沈泽民、徐向前、陈昌浩、蔡申熙、方英、王平章等人。围绕解围问题;会上出现了三种的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徐向前提出的。他主张南下先取英山;以英山为立脚点;喘息待机;与敌周旋;恢复根据地;如继续受敌重兵压迫;则将主力暂时拉向外线;向潜山、太湖方向转移;伺机打回根据地。 
他的意见得到了张国焘、红四方面军政治委员陈昌浩和军队负责干部的支持。张国焘说不出更多的军事依据;只是一个劲地叹息;念叨:今天打出一个厉害的敌人来了;我们红军只可打一仗;就没有打第二仗的气力了。 
东出潜太的主张遭到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的强烈反对。据他掌握的情报;国民党总的围剿策略就是将红四方面军逐次逼出鄂东北、皖西;然后向潜太方向压迫;向东转移其实是主动投向敌人的预设的陷井。沈泽民不同意红军主力跳出外线;认为应该坚持内线作战;在根据地内击破敌人的围剿。 
大多数地方干部赞同沈泽民的观点。军队干部与地方干部展开激烈争论;由于出席会议的军队负责人居多;会上转移外线的观点占据上风。 
蔡申熙是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参谋长;是全区重大军事计划的起草人;同时;他高人一筹的战略眼光赢得了全体同事的信任;他的观点举足轻重。两派许多申辨和反诘都是冲着他去的;大家希望争取到这关键的一票。 
但是;在整个争论过程中;蔡申熙都保持着缄默。 
张国焘催促道:别只带耳朵不带嘴巴;你也说说。 
我几个月前就说了;还说什么?蔡申熙冷冷地回了一句。 
经他这么一提;几位巨头们蓦然记起他关于另觅退路的提议。言犹在耳;时间仅只过去了三个月;而战场形势却是天渊之别。 
张国焘自知理屈;为了解围;也顾不上计较他的态度;红着脸再次催促道:你再跟大家说说;座中还有许多人没有听过你的高见。 
我的意见早在几个月之前就提交军事委员会了;四个字:向西转移。蔡申熙解释道说:请大家平心静气地想一想;鄂豫皖苏区本来空间就十分狭小;回旋余地有限;现在主要据点丢失;交通要道被占;中心区一下子涌进了几十万敌军;我军多达数万人;运动得开吗?当今之计;唯有向外线转移;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向外线转移的最佳方向不是东出;而是西进;潜太地区不如京汉铁路以西的应山、随县、枣阳一带有利;根据我前期调查的情况;那里有党的组织基础;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也在那里活动过;那里地处鄂豫川陕四省边境;南靠桐柏山;地形条件比较有利。 
军队和地方干部被蔡申熙说服了;放弃了东出潜太和坚守内线的主张;同意经英山转往黄麻老区;然后留一部分部队保卫根据地;主力向西转移。 
会后;红四方面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张国焘、蔡申熙带领;一路由徐向前、陈昌浩带领;分道向鄂豫边转进;10月初在新洲会合;几天后抵达黄安的高桥河、河口镇一带。 
为了准备即将进行的西征;部队进行了精简和调整。鄂豫皖军委为此发布了红四方面军编制问题的决定;任命蔡申熙为红四军军长兼第十师师长。 
河口之战是红四方面军西征前的最后一仗。10月8日;追踪穷追的胡宗南第一师、俞济时第八十八师与红军主力相遇;遭到蔡申熙部的反击;伤亡二千余人;退入河口镇。第二天;蒋介石加派整编第二师从冯寿二方向投入战场;准备与河口之敌构成东西夹击之势。蔡申熙又率部前往冯寿二御敌;在仙人洞一带激战两昼夜。10月10日中午;援敌不断加入战斗;从南、北、西三个方向构成对蔡部的包围之势。蔡申熙果断命令部队后移;向新阵地转移。 



蔡申熙有个习惯;冲锋时将指挥位置前移;撤退时与殿后部队一同撤离战场。这次也不例外;他的指挥所与负责断后的部队边打边撤。敌军从三个方面合围;试图截下这段尾巴。 
眼看敌人就要扑到面前了;警卫员劝说不动;就动横的;架着蔡申熙往下撤。 
放手!蔡申熙怒吼着挣脱出来;坚定地说:队伍还没全部撤到安全地带;我不能走! 
就在这时;尾追的敌军冲锋枪射中了蔡申熙的小肚。他咬着牙;一手捂着肚子;一边挥枪还击。鲜血喷涌而出;不到一会;整个腹部都被染红了。由于失血过多;他昏迷过去。 
等到他醒来时;已经随部队撤到安全位置。当时卫生条件极其简陋;药品奇缺;连最普通的麻醉剂都没有。蔡申熙的肚子被子弹打得稀烂;军医一无药品二无设备;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去。 
听说蔡申熙的情况后;徐向前、王树声、曾中生等战友前来探望;感到非常难过。徐向前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河口)战斗中;红十一师政委甘济时同志牺牲了;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负重伤;第二天也牺牲了。牺牲前;我去看了他。那天正下雨;他躺在床上;疼得没办法;要人补他一枪。我对他进行了安慰;就急忙指挥部队去了。蔡申熙同志是(原)红十五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而且在历次战役战斗中机智果敢;勇猛顽强;因而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高的威信。在河口镇地区作战中;他身负重伤后躺在担架上仍指挥战斗;直至坚持到胜利;充分体现了一个杰出红军高级指挥员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他的牺牲;是红四方面军的重大损失;大家都很难过。 
弥留之际;蔡申熙深情地望着泪流满面的妻子曾广澜;艰难地说:广澜!别难过;你……要永远跟党走;……坚持下去! 
当晚;蔡申熙闭上眼睛;时年仅为二十七岁。 

百劫将星段德昌 
段德昌(19041933);字裕厚;湖南省南县人。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赴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后转到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公安县年关暴动;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湖区、平原游击战争;创造了一套水上游击战争的战术原则。先后担任鄂西游击大队中队长、鄂西总队参谋长、鄂西独立师师长、红六军副军长、军长等职;在反围剿斗争中屡建奇功。1934年5月1日;在湖北巴东金果坪被错杀;年仅二十九岁。他是共和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享受第一号烈士证的一位。 
段德昌有火龙将军的美誉;原因有三: 
他是贺龙手下头号战将;用兵深得孙子兵法中掠疾似火;不动如山的精髓;红二军团几乎所有大捷都闪烁着他的智慧。他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水上、平原游击战争的开创者之一; 
他擅长火攻;在古赤壁的旧战场上;利用洪湖地区天然柴山、芦林;指挥过多次火烧连营的著名战例; 
他疾恶如仇;在党内斗争中;对于左倾错误展开了不留情面的批驳;把真理的大炮对准了不可一世的老鸡婆(机会主义者);最后他也在错误的肃反中被公审处决。 
他的军旅生涯既辉煌又坎坷;处处遇劫;处处破劫;在劫争中现风骨;在劫难时见情操…… 
玉泉山;关帝庙;段德昌与彭德怀彻夜长谈;谈武圣关羽;谈人生理想;谈时事政治;相见恨晚;结为生死之交。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低谷时期;有两位日后共和国的元帅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都与段德昌有关。彭德怀称段德昌为自己的革命引路人。 
忠勇坦荡、正道直行;是段德昌的性格特点。正是把理想和道德视为灵魂;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赢得了正直人士的拥戴。 
五卅惨案爆发后;在湖南南县第一小学执教的段德昌与县城进步师生发起成立雪耻会;亲自担任纠察队长;指挥学生开展查禁日货运动。南县一些乡绅攻击他误人子弟;校方斥责道:当教员不拿教鞭拿铁尺;在街上转来转去;不雅观;有失体统。 
日本帝国主义枪杀工人顾正红;你看文明不文明?奸商想方设法贩卖日货;甘当亡国奴;难道就雅观?段德昌宁可被校方解聘;也要将日货查禁到底。 
1925年夏;段德昌受中共南县党组织派遣;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黄埔军校既是培养国共两党军事将领的摇篮;又是左、右派斗争最为激烈的战场。当时;在军校校长蒋介石的指使下;国民党右派学生组成了孙文主义学会;在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领导下;共产党员、青年团员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两个团体围绕争夺军校领导权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段德昌理论功底深;知识广博;能言善辩;词锋犀利;常常驳得右派分子面红耳赤;哑口无言。他还领着部分青年军人求见蒋介石;当面指责他身为校长;处事不公;偏袒一派;打击一派。在黄埔军校;从来都是校长给学生训话;何曾见过学生叱斥校长?蒋介石恼羞成怒;下令将段德昌关进禁闭室。 
一天后;蒋介石来到禁闭室;温言相劝:你各科成绩都很优异;是可造之材;要专注学业;志存高远。如果你能承认错误还是有前途的;校长也不会怪你。如果你坚持己见;不公开认错;我就要开除你的学籍。 



我为国民革命来军校学习;向校长提意见是为革命快点成功;何罪之有?段德昌强硬地回答:关禁闭就关禁闭;开除学籍就开除学籍;我决不认罪! 
一句话呛得蒋介石脸色发紫:禁闭室你也别呆了;马上卷铺盖走人。 
被开除学籍后;周恩来推荐段德昌到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1926年6月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任营长;不久调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五团任党代表;由于在醴陵、平江、汀泗桥、武昌等战役中宣传、鼓动得力;先后晋升为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政治部秘书长、政治部主任兼《北伐周刊》主编。段德昌的才能和工作多次得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的通报表扬。蒋介石在签署通报时;曾经很不情愿地对孙文主义学会头目缪斌说: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像段德昌这样有才能的人都跟着共产党跑?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段德昌像一团灼热的火焰;不仅无情地焚烧一切枯枝腐叶;还将一些向往光明的同志聚集到自己身边;团结他们一道前进。 
在攻打武昌的战役中;段德昌与彭德怀第一次相见。彭德怀当时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担任营长。两人在性格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有一腔热血;都有一身傲骨;都重信义、轻生死;都被人讥刺为炮筒子脾气;至死不改。两人相见恨晚;相谈越亲。在交谈中;段德昌发现彭德怀虽然出身行伍;长期混迹于旧军队;但洁身自好;保持着正直、善良的品质;更为可贵的是;他始终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并在自己的队伍中建立了救贫会组织。段德昌决心引渡这位求道者。 
1926年10月;正是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为追击吴佩孚残部;段德昌与彭德怀率部进驻当阳。当晚;在玉泉山关帝庙宿营。 
玉泉山素有三楚名山和荆楚丛林之冠的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