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中国:中外名人解读北京奥运 作者:张永恒-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每届开幕式都有亮点
您能给我们谈谈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到现在,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中,哪一届给您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路健康:应该说,每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有它的亮点。没有3到5个亮点,就不足以支撑起一台成功的开幕式。我亲历过巴塞罗那奥运会、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和都灵冬奥会的开幕式,它们都因不同的特点给世人留下了印象。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残奥会银牌得主雷波洛从轮椅上站起来,用火种点燃箭头,并准确地射中70米远、21米高的圣火台,给全世界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当时的场地上出现了一片蓝色的水,观众坐在场中,仿佛置身于爱琴海边,不知道是导演特意安排还是巧合,当时海天一色的景象,带给我极大的心灵震撼。
四、导演团队已进入状态
记者:“目前选出来的创作团队可以说是大牌云集,都是有国际影响的重量级人物,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相互之间差异相当大,你们之间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如何合作?”
路健康:“在北京奥组委开始对开幕式的设计进行全球竞标之后,共有13个团队参与了竞争。最后有5个团队脱颖而出,我和陈维亚、瑞克是其中的一个团队。现在的组合就是从这5个团队中抽调人员组成的。虽然张艺谋、陈维亚、张继刚这些导演之间创作风格不同,但他们以前大都有过合作,对彼此的创作风格比较熟悉,为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任何个人的风格都可以放弃,这一点张艺谋已经明确作了表态。
“2006年4月19日上午,奥组委召集我们开会,介绍奥运场馆建设进度,要求我们的速度和体育场的建设速度齐头并进。我们这个团队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每天晚上,大家几乎都要碰面,把创意拿出来讨论,一般是晚上八点半集合,有时干到凌晨两三点钟。大家都很努力,最累的是张艺谋导演,天天两头跑,从《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摄制现场出来主持讨论。目前,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只有八百多天了,我们都感到压力很大。”
五、四大活动的全面挑战
记者:“北京奥运开幕式对你们来说,难度和挑战在哪里?”
路健康:“难度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吧。首先就是中国人对这次奥运会的期望值很高,这是中国首次承办奥运会,因而全国人民对此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我们这个团队也是以竞标的方式选出来的,要对得起全国观众的信任,这在无形之中给我们增添了不小的压力;其次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标准和水准很高。以前我们也策划过大型的活动,但大部分都是国家级或者地区级的活动,奥运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体育盛会,它的策划涉及的方面以及标准要大大高于以往的活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残奥会的开、闭幕式,光演员就有三四万人,服装道具上百万件,在很短的时间里四场大活动要组织。再次是灯光、音响、舞美、烟花等各个方面的设计、调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而且不能出任何差错,这对我们来讲都是极大的挑战。最后就是观众评估标准的多元化,所谓众口难调,要讨好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文化背景的观众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如何尽量让更多的观众满意,是我们策划中所关注的重点。”
六、期待张艺谋
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一个正在腾飞的巨龙,一个历经忧患的民族,一个把奥运梦变成现实的发展中国家,它在2008年8月8日夜晚将要展示给全世界的是什么呢?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历届冬奥会、夏奥会的举办城市无不挖空心思在开幕式上做足了文章,因为“开幕式吸引了眼球,就等于奥运会成功了一半”。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开幕式上高科技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天上、地下、水中,只要你能想到的,包括你想不到却让你瞠目结舌的,开幕式的导演们都会为你展现出来。
这顿饕餮大餐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神秘感,保密程度类似于国家机密,不到最后一刻,是见不到庐山真面目的。正因如此,等摆到餐桌上时,早已按捺不住渴望的数十亿观众才会倍加关注。
中国人不乏想象力,也有着众多的大艺术家,此次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作团队是个大腕云集的国际团队。国际奥委会的有关权威人士早就预言,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一定是历史上最好的开幕式。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在以后的时间里,张艺谋和他的同事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发挥出最大智慧,才能博得喝彩。
曾子墨:墨迹?心迹?
曾子墨,香港凤凰卫视《财经点对点》、《财经今日谈》和《凤凰正点播报》等栏目的著名主持人。
前摩根投行的高级职员,是怎样踏上凤凰卫视美女主持之路的?这个北京女孩,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人如此着迷?
2007年3月3日,黑龙江亚布力,那天晚上的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一次见到凤凰卫视大名鼎鼎的美女主持曾子墨。
像每一次企业家聚会论坛一样,讨论会结束后是自由交流时间,这时候大家像猎人一样搜寻自己的有用目标,过去交换名片,攀谈,或者合影。
我只是一个记者,不想做生意,也不想认识那么多的老板。于是我走向主持人曾子墨。递给了她一张名片。她说:“抱歉,张先生,我的名片用完了。”“我给你写个手机号吧”,名片上有没有手机号,我没见到。也许她看我是同行,才留手机号码吧!
前一段时间逛书店,见到了她的书《墨迹》,就买了本留作纪念,我有个习惯,在书店如果看到认识的人写的书,我一定会买的。
正好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北京奥运会特刊》有个栏目“知名华人寄语北京奥运”,就想到采访她。我觉得她上这个栏目很合适。首先凤凰卫视的影响力加上她自己的魅力使她成为名人;其次,她出生在北京算个北京人,对北京的变化应该比较了解;再次,她留学美国名牌大学,曾在摩根投行工作,也是可以摆出来说的资本;最后,我觉得她不像一般的美女主持,是比较有内涵有味道的那种。
东方广场。星巴克咖啡。
身着蓝色上衣黑色休闲裤的曾子墨安静地坐在一个靠窗的角落,一边随手翻看《三联生活周刊》,一边轻轻啜饮卡布其诺咖啡。这是北京2007年5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明亮的阳光透过玻璃斜照进这家咖啡馆,十来张桌子上点缀着三两个客人,一切都看起来懒洋洋的。 对她来说,这可能是个奢侈的下午——她们这些做电视的太忙了。
“奥运会将更多地展示中国的软实力,比如,多年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人们精神意识的提升。”出生在北京、游学于海外的曾子墨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更有一番感触。与此相对应的是,她在接受我采访的这天上午,刚刚主持了2007年全国首届生态环境保护神州万里行活动,并成为其形象大使。
一、北京与世界
怎么看,曾子墨的人生履历表都像一个圆,从北京开始,幼儿园,小学,中学,保送上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一年后去美国名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大学学经济,然后任职于世界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却出人意料地放弃这个让人羡慕的工作,加盟香港凤凰卫视并回到北京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1971年出生的曾子墨,有一种成熟的美。
近来她书写自身传奇的《墨迹》一书持续热销,成为各大图书排行榜追捧的对象,使公众对她的经历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出版人金丽红去看北京作家王朔,拿了出版社的许多样书去,王朔就要了一本《墨迹》,他说“我喜欢曾子墨。”
这个北京女孩有什么魅力,让人如此“着迷”?
在摩根斯坦利做分析师后,她惊人的工作效率和成绩几乎让公司主要负责人开始考虑重点招收中国职员,“他们也一定会像子墨这样棒!”这让子墨觉得骄傲和自豪:“在我之前,摩根斯坦利也雇用过中国女孩。但我是从大陆过去的唯一一个。我走的时候,同事说:如果能够多克隆几个子墨该多好啊。我一直不能忘记这句话。”
2000年休假期间的某一天,子墨与凤凰的一位高层通电话时聊及自己的人生经历,“突然想起”自己是否可以加盟凤凰做她一直心仪的媒体工作。三个月后,子墨已经作为凤凰资讯台的财经主播幸运地把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这样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传播平台,让子墨深深地感受到一股活力和巨大潜能。
7年时间,曾子墨成为华语世界知名财经节目主持人。先后主持过《股市直播室》、《财经点对点》、《财经今日谈》和《凤凰正点播报》,目前做的是《社会能见度》和《世纪大讲堂》主持人。
二、爱情与生活
子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是北大同学,后来父亲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授,母亲在中国人民大学任中文系教师。念小学时,她喜欢这样介绍自己:“我是曾子墨,曾子的曾,孔子的子,墨子的墨。”
在这本新的作品中,曾子墨也展现了作为一个女孩子的天性和细腻:“我的书中有一章名为《点点滴滴》,其中涉及了很多有关时尚的话题:比如鞋、包、衣服等。这些都是出版方给我的命题作文。”
谈到个人爱好,曾子墨则表示非常喜欢看超女张靓颖,当记者对此表示疑问时她则略带俏皮地说:“为什么我不能看呢?我们白发苍苍的政治评论员曹景行先生还看超女呢,我们去湖南看超女,是他要了票,拉着我去看的。不过在现场,我觉得有点老了,我已经30多岁了,那种疯狂的举动已经做不出来了。”而谈到大家都很关注的感情话题,曾子墨也大方表示:自己这一代人都是读着琼瑶小说长大的,一生一世只爱一个人,但是大了不是这样的,两个人天天在一起,所有的激情会烟消云散的,但是两人要心心相印。
奥运会与“软实力”
“奥运会带给中国的机遇是显而易见的,在北京,每天都能感觉到变化。企业也得到了借助奥运品牌扩张的机会。”在北京迎奥运会加速建设这几年,子墨正好把工作地点从香港搬到了北京:“但是最根本的变化是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随便倒垃圾的几乎没有了,公交、地铁排队的多了。”
子墨还从媒体里感受到了奥运激情:“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有固定的奥运内容。”她还透露,作为面向全球华人的媒体,凤凰卫视一定会有自己的奥运报道阵地。
闲暇时候,她也会和朋友聊一聊“奥运”话题:“主要是奥运门票啊,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能不能买到开幕式门票呢,大家都很关心。”一个关于她健身的“秘密”是:“疯狂”地热爱网球。爱打网球,也爱看网球,每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大师杯网球赛,她都会飞过去看。“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可能买不到吧,要是买到网球比赛的项目最好。”她期盼北京奥运会上,能看到自己心仪的网球比赛。
“我在世界上很多大都市住过,有比北京更繁华的,有比北京干净整洁的,但从心底,我最喜欢的还是北京。”也许,对于漂泊的子墨来说,只有北京能够给她家的感觉,“小时候经常玩的地方是颐和园和圆明园,也偶尔去紫竹院公园溜冰。”
这篇关于子墨的文章发表后,出乎我意料的是,在网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看来她的“粉丝”为数不少。
袁和平:让全世界看中国武术
袁和平,香港著名导演武术指导与演员,曾指导或导演《醉拳》、《功夫》、《霍元甲》等。1999年应好莱坞之邀,为《黑客帝国》系列设计动作,引起全球轰动。
圈内人士为何戏言,好莱坞现在简直把他当成了灵丹妙药,多烂的片子经他随便设计些动作便能大卖?他是怎样成为世界上目前最抢手的动作导演的?
袁和平先生生于广州。父亲袁小田是京剧世家传人、香港艺坛著名演员兼武术教练,袁小田在20世纪50年代曾主演近百部描写中国历史上武林高手黄飞鸿的功夫电影。袁和平也参加演出。1970年任《疯狂杀手》武术指导而进入导演领域。先后担任《荡寇滩》(1972)、《壁虎》(1972)、《小杂种》(1973)等片的武术指导。1978年独立执导《蛇拳》(又名《蛇形刁手》,Snake in the Ea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