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著名战地女记者闾丘露薇:无"薇"不至-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的环境,也不知道需要多久熟悉新的工作方式,不过,不管长短,我总能够调整自己的。
2005…12…17
我看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些天一直在讲非常严肃的话题,所以今天就轻松一些,八卦一下我最近煲碟之后的一点感受。刚刚煲完的是美国电视连续剧《24》,中文翻译成反恐部队。看完两个season,有这样一个深刻印象,那就是电视剧宣扬的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电视剧讲述的是美国的反恐机构如何和恐怖分子斗智斗勇,保护无辜的美国平民的生命。在这个过程当中,几乎每一分钟,都要面对抉择,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抉择,相当困难。
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恐怖分子在释放了一次病毒,并且造成数百人死亡之后,为了阻碍反恐机构找到他们,要挟政府杀死反恐机构的负责人并且交出尸体,不然的话,就会第二次释放病毒,而为了赢得时间来找到这些恐怖分子,防止他们更大规模的袭击行动,最终政府妥协了。执行任务的这位负责人的同事们,虽然痛苦,但是完成了任务,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而身为特工人员,在宣誓就职的时候,就做出过这样的承诺。
作为观众的我,看的时候,一边感叹现实的残酷,一边对这些特工对于国家的忠诚表示敬佩。
电视剧里这样的情节很多,尤其是在最新一个season里面。当核电站遭到恐怖分子的破坏泄漏,需要疏散居民,反恐机构里面的一个工作人员,因为要坚守岗位,不能够帮助他行动不便的老母亲。最后,她的母亲选择自杀,在她和儿子最后的通话当中,她很平静,希望儿子坚守岗位,因为更多的美国人,需要他的保护。
对白很简单,尤其是那位老母亲,语调平静,只是当她放下电话,准备自杀前那一刻,镜头的特写,是她流着泪但却异常坚定的眼睛。令人不得不承认,一切很自然,但却是非常的煽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很多时候,看美国电影,总是能够感受到电影所宣扬的那种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情怀不是通过生硬或不自然的说教,不是通过假大空的人物,而是通过音乐、画面、细节、人物的对白及行为举止,展现在观众面前。
说起人物,这套电视剧里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尽管很多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反恐机构里面,也有搞办公室政治的职员,也有因为自大官僚从而经常做出错误判断的上司,但只要是面对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关头,他们总是把个人的得失和面子、威信等等先放在一边,解决问题,通力合作,确保国家利益不受到损害成为他们最优先的东西。正是因为这样,这些人物显得非常生动,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人。
在这部电视剧的编剧眼里,恐怖分子也有这样的信念,电视剧里的那些恐怖分子,坚信美国的霸权主义正是世界不安宁的根源,因此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牺牲自己的家人,也要通过恐怖活动,给美国人一个教训。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才能够让美国民众清醒过来。且不说他们坚信的东西是对是错,但是有一点这些恐怖分子和反恐机构的美国特工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也认为,高于一切的,是国家利益。
我还记得美国总统布什第一次宣誓就职的那天,我在华盛顿的国会山庄做直播,那天很冷,下着小雪,但是整个过程,所有在现场的那些美国民众,就是那样静静地,充满着欣喜地站在那里,看着他们选出来的总统宣誓就职。整个过程没有一点点喧哗。在奏起美国国歌的那一霎那,我站在搭建起来的直播台上看下去,那些美国民众站得整整齐齐的,看得出来,他们是那样全心全意,唱着他们的国歌。当时,我真的很震撼,因为我感受到,原本在我们很多人印象当中,这些自由散漫的美国人,对于他们自己国家的那种自豪感。
我想,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教育。从小学开始,我们每天有升旗仪式,为的是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操。但是怎样让每个人真正地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需要的是更加深层次的东西,要让这样的观念,根植在每个人的价值观里面。因为只有这样,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了冲突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做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对白是,当剧中的一名指挥官,因为恐怖分子挟持了他的妻子,而向恐怖分子妥协,造成攻击行动的失败,虽然他最后关头将功补过,但还是被处叛国罪。他的主管对他说:“当你在接受成为特工的时候,你宣誓效忠祖国,把国家利益放在你的家庭、个人利益之上,但是你没有做到。”
我想,只有真正热爱自己国家的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在做出判断的时候,在掌握权力的时候,才能够做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005…12…2
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
日前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关于全民教育的国际会议。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问题。在香港,我看到这样一个公益广告,一个非洲妇女,手里面捧着一条鱼,旁边写着,给她一条鱼,不如教会她如何捕鱼。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国家。小时候,我在上海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从来没有看到自己的家人,为了我的教育问题而烦恼过,因为不需要为了学杂费烦恼,那时候,一个工薪家庭,负担一个孩子上学还是没有问题的,也不需要为上哪个学校烦恼,因为如果要上好的中学、大学,就是依靠自己在统一考试的时候,表现出色一些。
但是现在,情况好象不一样了。看看我的那些在内地的朋友们,即使孩子只不过在上幼儿园,就已经开始要为他们操心了,因为幼儿园好不好,会影响到小学好不好,而小学好不好,影响到能不能够进好的中学,而进了好的中学,似乎半只脚已经进入了名牌大学。而要有一个好的开始,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钱。
曾经听一个朋友告诉我,尽管现在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这些年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那就是赞助费,在北京要进好的小学,费用从五万到十万元不等,六年小学分摊下来,平均一年一万块钱。我听了,心里暗自庆幸,还好我的女儿在香港读书,不然在这里还真的是负担很重,除了赞助费,还有杂费,加上孩子的交通费、伙食费、补课费、兴趣班费,其实一年下来,在一个孩子身上的教育开支,差不多要两万块钱。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在教育上的人均开支,是欧美国家的两倍,就拿香港来说,除了幼儿园对于家长来说,是开支最大的一段时间,平均每个月的学费三四千块港币,但是到了小学开始,因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家长只要负担杂费,还有像午餐等等费用,即使加上补习社的学费,一个月一千块钱就可以应付了,当然国际学校的学费要贵很多,不过也就是从二千多块到五千多块,如果和内地的一些所谓的国际学校的收费比较的话,那又是小巫见大巫了。以这样的教育开支和收入进行比较,内地的家长负担要重很多。
至于上大学,教育部的数字更让我觉得吃惊,十多年来,已经上升了五十倍。问一些有孩子在大学读书的朋友,他们说,一年如果没有一万块钱,还真的读不起大学。
想想自己,在上海读大学,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忽然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因为如果是今天,按照父母的工资水平,看来读大学,会成为家庭非常大的负担。
教育部的官员说,现在太多的教育费用转嫁到了家庭,这是不合理的,政府应该承担得更多,我完全同意,至少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来说,让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这才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那时候,对于我们来说,读书是自然不过的事情,自己要做的,就是把书读好,争取好成绩,考上好学校,但是现在,对于一个来自低收入的家庭的孩子来说,读书成为人生一个艰难的选择,有时候,不得不选择放弃,即使有了读书的机会,却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就是这句话的实证。我们今天的生活,正是因为我们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我一直认为,在我们这个国家,应该是人人均等的。
想起不久前教育部开记者招待会,我问到目前教育开支占GDP的比例,却没有最新的数字,2004年好象是百分之三点多,已经比前些年有了提高,这是一个让我觉得不太合理的现象,政府支出,和西方国家比低得多,但是个人教育开支却高很多。
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愿意在孩子教育上面,做大量的投资,如果是经济负担允许,我想不是一件坏事情,关键是,正是因为一批有负担能力的人,无意当中纵容我们的教育产业化了,商业化了,让教育成为一个可以牟利的行业。
好的学校,为了留下好的人才,于是需要更多的资源,交赞助费的家长也心甘情愿,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这些学校是国家的,也就是说,这些学校,理应做教育孩子的工作,而不是通过用金钱来提高进入的门槛,把教育的机会从很多孩子的身上剥夺了。
如果是私营学校,收费可以根据口碑来调整,这是商业行为,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公立学校,把教学质量和金钱挂钩的话,未免有点说不过去吧。只是,为什么学校会这样做,我想主要是“利”字当头,这除了办学观念,与教育体制、政府投入都有关系。
一个国家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和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全民教育,我曾经以为在中国应该不是一个梦想,但是如果我们来看数字的话,中国的文盲人数,占了全球文盲人数的百分之十以上,这些年来,政府投入有限的资源重点在农村扫盲,但是,如果教育负担不降低的话,不单单在农村,我想在城市,都会出现教育机会不公平的情况。
2005…11…27
我的假日感受之一
网友希望我这次能够有一些快乐的假期感受和大家分享,好吧,在成都我真正过了一把瘾,我是一个爱吃的人,这次在成都,大大满足了我的这个爱好。就连到机场,虽然时间有限,但还是在成都朋友的带领下,在机场附近找到一个类似农家乐的地方搓了一顿,然后才心满意足地上了飞机回北京。
不过,我还是想谈谈我看到的一些事情,因为这些东西总是让我的脑子安静不下来。
这次在成都,我看到了挑夫,以前是在钱钟书的小说里面,这次是亲眼看到,在青城山,这些挑夫背着满满的篓筐,拄着拐杖,一步步地从山脚下往山上走。他们有的背着山上要卖的货物,有的则是为了自己的家,其中一个走累了,在半路休息的挑夫说,他正在盖房子,很多东西,就是他这样一步步背上去的。
青城山虽然不算高,但是对于我这个没有行囊的人来说,徒手爬上去已经气喘吁吁。那些挑夫年纪看上去都蛮大的,有的已经头发灰白,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小腿肌肉非常发达,但是都驼背,那是背着箩筐背出来的。
如果是以前,因为设施的关系,山上的物资,只能够由人力来运输上去,但是现在不同了,上山下山有了缆车,不过缆车是不为这些人服务的,缆车是一种投资,是用来赚钱的,和山上的普通百姓没有关系。
进藏区,沿着大渡河的山路非常难走,因为泥石流的关系,筑好的道路被冲毁了,再重建,一次又一次。筑路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那些筑路工人,和那些巨大的泥石相比,真的非常的渺小,他们的设备也不先进,有的甚至非常的原始,就是这样,他们筑起了一条条的公路。我问朋友,泥石流是没有办法避免的,难道就没有办法,只能够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修复吗?朋友说,办法当然有,有一种技术,把水泥钉子打入岩石当中去,这样就可以避免泥石流的爆发。不过,一颗钉子需要上百万的成本,钱谁来支付呢?
在成都的浣花溪公园,坐在湖边喝茶,那是一个清幽的地方,看到湖边有很多的住宅,看上去设计建造都非同一般,不过没有什么人居住。一打听,原来这是政府造的房子,原本打算分给官员们的,也不知道是分配不均,还是因为民众的不满,总之,被人向纪委举报了,现在吊空在那里,等候处置。这是成都的黄金地段,湖的另一边,房价每平方米已经到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