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语文-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得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也就是说NPO不能不得〃牟利〃,即〃非营利〃。
很多人把“非营利”写成“非盈利”,包括上文提到的“中学语文网中网”首页上,就有这样一段声明:“本站为非盈利的个人网站……”。这种用法是错误的。
“赢利”确切地说,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扣除成本获得的利润;二是指经营所得。第一种意思,古汉语里也称为“赢”,《战国策˙秦策五》中有个例证:“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第二种意思,只是说收益增加,未必有利润。《商君书˙外內》:“农之用力,最苦而贏利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国语辞典》把“赢利”的解释是“营业所得的利益”,可以说兼顾到了这两种意思。
至于“盈利”,《汉语词典》和《国语辞典》都说“也可以写成‘赢利’”,但事实上,两个词的意义还是有些微的差别。《国语辞典》中说,“盈利”的近义词是“红利、盈余”,反义词是“亏本、亏损”,可见,“盈利”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收支相减之后的利润”。
我们现在把三个词小结一下:“营利”就是“谋利”,以赚钱为目的,未必赚到钱;“赢利”指的是赚到了钱,可能亏本,也可能盈余;“盈利”指扣除成本,还赚到了钱。考虑到约定俗成的因素,“赢利”也借用了“盈利”的意思。
/* 69 */
从鹅毛笔到电脑写作
我以前只听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没想到临安米也不便宜。住在杭州城西,现在我每天上班坐车要用40多分钟。在晃晃悠悠的公交车上,我捧着一本莎士比亚原著。虽然很多单词不认识,很多句子不明白,但依然有种如啜甘霖的感觉。
可莎翁当年创作这些不朽的剧作的时候,条件比我今天读它时还要艰苦。那时候,没有打字机,也没有钢笔、圆珠笔,甚至连铅笔都没有,他用的是鹅毛笔。鹅毛笔有两个缺点,一是需要蘸墨水;二是很容易磨秃。所以,莎翁写一行字,就需要蘸一下墨水,写半页纸,就需要把鹅毛笔削尖。最痛苦的事莫过于鹅毛笔和墨水不便于随身携带。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幕,莎士比亚溜达在伦敦街头,突然来了灵感。但他无法把灵感记下来,只好忍着忍着,口中念念有词,朝家里飞奔。一回到家,就扑向书桌,拿起鹅毛笔,奋笔疾书:“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靠,这时,鹅毛笔坏了,他只好拿起刀子,开始削笔尖……
今天,作家们再也没有这样的痛苦。现在不但有电脑帮助写作,外国人还开发了一大堆“写作软件”辅助作家们创作。但是尽管科技越来越发达,工具越来越先进,剧作这门手艺已经越来越退化了。我看了不少好莱坞和非好莱坞的电影,读了不少现代和后现代的剧本,得出一条结论:现在绝大多数剧作家都是投机分子。他们玩技巧、玩花样、玩这样那样的主义,其实都是为了扬长避短,找一条捷径。
我想,这会不会跟写作工具有关呢?工具越先进,手艺越倒退。莎翁的鹅毛笔,因为书写起来困难,所以他写每一个单词都很认真。而现在有了电脑,文字修改起来很方便,所以人们创作起来就很随意,匆匆落笔,没有深思熟虑,草草成章,也顾不上字斟句酌。先进的工具培养了人们的惰性,过度的自由反而让人无所适从。
那怎么办呢?难道说,我们现在都该去用鹅毛笔或狼毫吗?这显然是脑子进水的想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谁也不愿意为了拥有一个莎士比亚,而退回到维多利亚时代。捷径要走,但不能丧失脚力。工具应当利用,但不能滥用。关键是要用心去写,要给自己那颗天马行空般的心套上笼头。舞台越小,发挥的空间就越大,最优秀的舞者,是那些能够在一张茶几上跳完《天鹅湖》的人。这样一想,我就不再羡慕莎士比亚和他的鹅毛笔了。
/* 70 */
面对镜头说话
文/王佩
去年圣诞节,湖南卫视《新青年》栏目邀请我去做一个关于短信的节目。参加节目的嘉宾还有短信写手戴鹏飞、李嫱、王赛,诗人沈浩波担任评委。包括我在内的四名选手,要经过三轮淘汰赛,最终选出一名优胜者,角逐1万元的奖金。比赛进行的很激烈、很残酷,我在最后一轮被戴鹏飞淘汰。节目最后,在聚光灯下,面对着镜头和现场观众,我说话磕磕巴巴,几乎要崩溃了。节目录完,我郁闷了一夜,不仅是心疼那失之交臂的奖金,最令我痛苦的是:我发现,面对镜头,我都不会说话了!
自打进入报社以来,我在公共场合下说话的场合并不少,在大会小会上发言,在大学里演讲,都没有这么失败过。为什么一做节目就不会说话了呢?我想,这大概和从小所受的语文教育有关吧。从小学到中学,除了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和背诵课文,我很少有当众说话的机会。偶尔参加演讲比赛,也是背诵事先写好的稿子。
进大学后,我获得了一些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机会,还参加过全系举办的辩论赛,但留给我的几乎全是失败的记忆。记得,那次的辩论题目是:〃大学生利大于弊〃,我们队不幸抽到了正方。在进入自由辩论的时候,我们使尽浑身解数,把〃和尚、女人、老虎〃的故事都用上了。最后,我几乎声泪俱下:
〃同学们啊,连小和尚都想念'老虎'呀!何况我们号称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呢?! 亲爱的对方辩友,请你们拍着自己的胸脯问一问,难道你们不需要爱吗?难道你们还不如故事里的小和尚吗?对方的主辩同学,如果你真的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为什么大家经常看到你和你女朋友形影不离呢?〃
结果不说也罢,我们一败涂地,自那以后就留下了心理阴影,只要在压力下当众说话,我就经常语无伦次,甚至胡说八道。
这次面对镜头跟别人唇枪舌剑地交锋,我的心理阴影又回来了。可我是一个不喜欢当众失败的人,因为失败伤害到我内心的安全感。做完节目,我只想躲到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人慢慢地疗伤。
我想起去年秋天,我跟老蒋等几个朋友,在他房间里彻夜长谈。那时,我们用最舒服的姿势坐在沙发上,畅谈艺术、文学、网络、生活,何等地气定神闲、妙语如珠。如果当时有一家电视台在房间里安装一台针空摄像机,把谈话的全过程拍下来,肯定能作成一个很好看的谈话节目。
我知道,从事写作的人,大都有跟我一样的问题,不善于面对镜头说话。因为面对聚光灯,你的安全感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侵害。而人在组织语言的时候,最需要一种安全感。你不希望有人站在你身后看你写作,当然也不希望在说话的时候摄象机环绕着你。
怎么办?我想出一个办法,从明天起,在浴室里打开浴霸,练习说话。我还就不信了,这样在家练上半年,成不了一个电视〃名嘴〃?
/* 71 */
运动啦,运动啦!
文/王佩
去年秋天,闲着没事干,我在网上创办了一份〃小报〃,取名《语文运动报》。内容无非是出一些骗骗理科生的题目,比如:〃冒〃字怎么写、〃打扫卫生〃算不算病句等。我也知道,动辄搞运动,有哗众取宠之嫌,况且我的语文水平也不怎么高,只能干些〃苏州买、扬州卖〃的勾当。这个〃小报〃只出了七期,以后我就停下手,玩别的去了。没想到,这么一件小事,竟然得到很多文科生的支持。我心里明白,他们喜欢我的〃小报〃,因为被我挠到痒处。我出的题对他们来说,都很容易,从而唤起了他们的专业荣誉感,给了横行互联网的理科生一点颜色。《语文运动报》停办的时候,北师大中文系出身的王小山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纪念,看来真要把我当成刘和珍君了。
后来,《新京报》约我写专栏,我想来想去,别无所长,干脆就写语文运动吧。我向来是把自己当码字工人看待的。为了把字码好,我开始恶补语文,读了一遍《说文解字》,每天跑到一些语文论坛拾荒,随身还带了一个小本本,把平常碰到的有趣的语文素材记下来。如是折腾了四个多月,共发表了70篇。我开始觉得撑不下去了。写一篇专栏,起初只需要一个小时,后来竟要四个小时。于是,我跟编辑商量将专栏暂停一下,积蓄资源,以后伺机重新来过。编辑善解人意,将我义释华容道,身心俱疲的我,才得以暂时休整。
如今这个专栏重新开张,我不敢说自己能写多好,只有尽力而为。语文运动不是语文研究,也不是新文化运动,只不过是坐久了,站起来运动一下的意思。我的初衷是,通过发掘生活中语文素材和小故事,来娱己娱人。当然,咱们中国人做事的习惯,目标虽低,口号不能低。我的口号是(手捧《国语辞典》,跨出一步):说鲜活的汉语,说漂亮的汉语,说纯正而不陈腐的汉语!继承继承再继承,寻根寻根再寻根!创造创造再创造,刷新刷新再刷新!说人话,办人事!美丽汉语,美丽人生!
/* 72 */
笑话公式
文/王佩
英国《太阳报》报道说,两位科学家研究出一个笑话公式――
X={FL+NO}/P
其中,X=笑话的可笑程度,F=妙语,L=铺陈的长度,N=让人绝倒的次数,O=令听众尴尬的程度,P=双关语的数量。
依照这一公式,最可笑的笑话应该是这样的:妙语如珠,尽量铺陈,令人绝倒,让人尴尬,同时尽量少用一语双关。
这个公式到底准不准,用例子验证一下便知分晓。英国一家名为〃搞笑实验室〃(laughlab。uk)的网站,曾评选出一则〃全球最佳笑话〃。故事是这样的――
两个来自新泽西的猎人在森林中打猎,一个人突然倒在了地上,翻起白眼儿,停止了呼吸。同伴看到这种情况,拿起手机,给急救中心打电话。他惊慌地对值班员叫道:〃我的朋友死了!我怎么办?〃值班员温和地说:〃不要紧张,别着急,我来帮助您。可是您得让我们相信,他确确实实死了。〃
一片寂静……接着传来一声枪响。猎人又拿起电话,说:〃好了,接下来怎么办?〃
不知道你笑了没有,反正我看过之后觉得一点都不好笑。我们用笑话公式计算一下这个笑话的可笑程度。猎人最后的话算一句妙语,因此P=1;省略号之前的文字都是铺陈,共计137字,所以L=137;让人绝倒的次数算两次吧,N=2;尴尬?笨人听了这笑话可能会尴尬,所以,O=1吧;值班员的话勉强算双关语,故而P=1。套入公式可得出X=139。
我们再来看一个《笑林广记》上的笑话――
秀才年将七十﹐忽生一子﹐因有年纪而生﹐即名年纪。未几﹐又生一子﹐似可
读书者﹐命名学问。次年﹐又生一子﹐笑曰﹕〃如此老年﹐还要生儿﹐真笑话也。〃
因名曰笑话。三人年长无事﹐俱命入山打柴。及归﹐夫问曰﹕〃三子之柴孰多﹖〃
妻曰﹕〃年纪有了一把﹐学问一些也无﹐笑话到有一担。〃
这一笑话里,P=1,L=107,N=1。读书人看了这个笑话难免尴尬,所以O=1,P=3。于是可知X=36,连猎人笑话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觉得后一个笑话更精彩一些。可见,不同文化背景,对笑话的理解完全不同。笑话公式对西方人可能很适合,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是一个笑话。
/* 73 */
快乐赏球
文/王佩
亚洲杯A组最后一轮,中国队主场迎战老冤家卡塔尔队,工人体育场看台正中央,有一个巨大的标语,上写着――〃文明观赛,快乐赏球。〃这让现场看球的球迷们有些困惑。为什么不说〃看球〃,非说〃赏球〃呢?莫非在恳请客队赏中国队一个进球?显然不是。卡塔尔派出青年军出战亚洲杯,已经够给东道主赏脸了,不可能再赏更多。看来,这个〃赏〃是〃欣赏〃的意思。
但问题是看现在这支中国队比赛,能叫赏球吗?踢球,套用一句网上流行的话说,本来是件很美好的事儿,可中国队非把球踢成那样,只能让人捏着鼻子看了。
赏和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赏带着一种把玩的心态,自在而轻松。而看,要么不带感情,要么包含了多种复杂的情绪。
同一轮月亮,在宋代文人的笔下,就是〃吟诗赏月岳阳楼,买鱼沽酒巴陵市。〃而杜甫思念妻子的诗中,却是〃今夜鄜州月,闺中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