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犹太人之谜 >

第47部分

犹太人之谜-第47部分

小说: 犹太人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利的局面。

“向井里吐口水的人,早晚都会喝到井里的水。”

另外,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决定由发迹的法兰克福向奥地利扩展的时候,
便和奥地利政府的高级官员秘密接触过。罗斯柴尔德家族想迁入的打算使他
们颇为动心,想想随之而来的巨额税金收入和其他连锁好处,奥地利政府十
分痛快地许诺给予罗斯柴尔德家族特别迁移许可。不料前来奥地利的只有萨
洛蒙一个人,不免让奥地利政府大失所望,甚至产生了上当受骗的感觉。

于是萨洛蒙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迅速地扭转这种局势。他提出了承包发行
奥地利公债的申请。不过萨洛蒙不想让这种公债成为一般性的国债,他打算
将其附上彩券,让之成为一种从未有过的独创性国家公债。

设想公布以后,奥地利公众的保守加上根深蒂固的反犹意识,使他们对
这种彩券形式的高利率公债感到强烈的愤怒,一时抵制、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不过萨洛蒙却不为所动地保持着相当大的信心,仍然镇定、温和地面对这股
反对浪潮,巧妙地借用报纸等传播媒介的影响来激发人投资购买的激情。

情况的发展最终完全像萨洛蒙所预料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显赫名声消
除了公众的顾虑,彩券激起了人们的投机心理,国家的公债开始暴涨。最后


的结果是皆大欢喜,奥地利政府甚感满意,购买公债的人们得到了实际利益。
当然从个人利益来看,萨洛蒙获利最大,既赚到了承办发行的手续费,又赚
到了公债暴涨所带来的巨大利润。

“用钱来敲门,没有不开的。”

就这样,萨洛蒙在强烈反犹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扎下了稳固的地盘,甚
至成了该市的荣誉市民。

□萨洛蒙巧妙解除困境
史蒂文森发明了蒸汽车之后,英国便对铁路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视。不过
一般人大多把搞铁路建设视为疯狂的行动,就连尼桑这样的聪明人也认为铁
路运输不能与马车运输相抗衡。等到铁路事业在英国打开了局面,显示出其
光明前景之时,尼桑已准备着手参与此事了。

萨洛蒙收到尼桑送来的情报之后,立即开始考虑起这件事情来。

奥地利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民族,要他们很快地接受“不用马车的交通工
具”这种异想天开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即使是那些对火车略知一二的知识分
子,在他们的思想里那也是个恶魔般的庞然大物。要想在这里发展铁路事业
是非常困难且充满危险的,人们一定会群起而攻之。

但萨洛蒙决定冒这个险。

他开始悄悄地进行准备工作:派遣大批人员到英国,从金融、技术等各
方面对铁路事业进行考察和研究;派人徒步调查将来铁路要经过的地方,并
设法收购沿途的驿站,以备将来把它变成火车站;买通报社和新闻记者,让
他们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介绍有关铁路的知识和发展前景。

经过将近五年的长时间谨慎筹备,萨洛蒙终于向当时奥地利皇帝斐迪南
一世提出申请,要求开欧洲大陆之先河,构筑从维也纳至巴伐利亚长约一百
公里的大规模铁路。由于事先已经和宰相等重要大臣们进行了充分的接触,
所以此项申请没费更大的周折便得到了皇帝的批准。

虽然做过了长时间大量的宣传工作,这项计划一经实施,却还是立即召
来了各方面的严厉抨击,大有使几年来为作准备工作所花的金钱和心血付诸
东流之势。

维也纳各家报纸充满了反对萨洛蒙的攻击性议论,医生们这样说道:

“人类的身体无法适应时速24 公里以上的速度,如果坐在这个恶魔般的
庞然大物里任由它在奥地利横行的话,乘客将会七窍流血。即算不死,在通
过隧道时乘客亦会窒息而死。换句话说,火车就是一个巨大的棺材。”

研究精神病的权威学者则提出这样的警告:

“现今社会变得日益忙碌紧张,人们的精神已经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
如果再加上乘火车造成的紧张感,人类必然会完全疯狂。”

。。


所有的人士都大声疾呼:

“不能让这机械的恶魔在神圣的帝国存在!粉碎犹太人的阴谋!”萨洛
蒙似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尽管萨洛蒙平时与各报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此时却也难以抵挡社会
舆论的冲击。最使他头痛的是奥地利的一些金融家乘机点火,宣称由外国人
来投资铁路事业将会给国家利益造成危机。


当然,凭着萨洛蒙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帝国政客非同一般的关系,他可以
不必理睬这些反对之声先下手为强。他也可以像五弟杰姆斯在法国的做法一
样,不是很困难地把反对势力收买过来。

但萨洛蒙却不愿采取这种手段,他认为强硬的手段只会招来更强硬的反
对,可贿赂的做法又浪费精力和金钱,萨洛蒙最擅长的便是迂回策略,相信
任何事情都必定有温和的解决办法。

犹太人之所以能够自下而上,除了注重金钱之外,还在于他们危难时超
凡的忍耐力和智慧。于是,萨洛蒙宣称为了筹集铁路建设的资金,首期发行

1。2 万股的股票,其中有4000 股公开募集。结果就连那些坚决反对修建铁路
的人也踊跃提出申请,地方上的金融家也纷纷离心离德地前来应募。
最后,公开募集的4000 股竟收到了将近8 倍的申请函,这一招极为成功。
正应了一句格言:

“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

不过,在这一成功的背后,仍然有一只看不见的黄金之手在秘密操纵着。
萨洛蒙雇了一批人来应募股票,使得它的行情急速上涨。这一妙计一下就瓦
解了如火如茶的反对运动。之后,萨洛蒙为了更进一步击败反对者,又想了
另一条妙计请来奥皇亲自出马。

他向奥皇要求,要将这条铁路命名为“斐迪南皇帝北方铁路”。这一来
不但可以满足皇帝本人的虚荣心,更具有“拉大旗作虎皮”的奇效。

这条铁路是欧洲最早,最大的一条正规铁路,沿线的地名、车站,以及
车辆本身都附上皇帝的皇徽,如此一来岂不是可以名传千古了吗?皇帝自然
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萨洛蒙的请示。之后,萨洛蒙又趁热打铁,请枢密院长和
财政大臣支持这一事业。为了这两人也能鼎力相助,提议在铁路的标识牌和
文件上共同印上两个人的姓名。至于宰相,萨洛蒙则请他担任铁路的名誉保
护官。“斐迪南皇帝北方铁路”的名称产生了魔木般的奇效,使罗斯柴尔德
家族的铁路一下子变成了奥地利帝国的铁路,当然没有人敢反对了。如此一
来,萨洛蒙从根本上巧妙地解除了危机。

□路易临危不惧,傲气凌人
随着时光的流逝,由萨洛蒙在维也纳奠基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成为全奥地
利最大的财阀,一直发展到第四代路易·罗斯柴尔德。1933 年,希特勒成立
了第三帝国,表现了要侵吞奥地利的野心,于是奥地利犹太人纷纷逃亡。在
维也纳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大多前往巴黎或瑞士避难,只有路易·罗斯柴
尔德男爵因财产问题一时难以脱身。

路易的个性沉着冷静,是个心胸豁达的人物。在希特勒像发了疯似地向
奥地利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他竟然还有心情到阿尔卑斯山享受滑雪的乐
趣。就连罗斯柴尔德家族紧急信使带着家族劝他立即逃亡的信件在滑雪场找
到他时,他仍兴致丝毫不减。

几天后,德军越过奥地利边境,秋风扫落叶般迅速占领了奥地利。一天
傍晚,两名佩带着纳粹臂章的黑衫队员出现在维也纳的罗斯柴尔德家。不料,
管家却彬彬有礼地向来人表示:男爵不在家,正在打高尔夫球。

一听这话,两名气势汹汹的纳粹党徒不禁对这位上流人物的行事方式感
到大吃一惊,愤愤地走了。第二天,又来了6 名纳粹党徒要带走路易。男爵


毫无惊慌之态,气定神闲地宣称自己必须吃完早餐才能出门。纳粹队员被他
的威严所慑服,不得不同意。

男爵在纳粹队员的簇拥下,走到一间极为豪华、香味弥漫的房间里,如
平时一样,悠然自得地享用那顿丰盛的早餐,餐后还吃了水果、抽了雪茄,
然后才满意地站了起来。

路易虽然清楚自己此去前途未卜,却毫不惊慌失措,依然保持着傲气凌
人的贵族气派,大摇大摆地随纳粹队员登车而去。

□罗斯柴尔德打败希特勒
抓到了罗斯柴尔德男爵的报告传到柏林,马上在纳粹高层产生了巨大的
骚动。纳粹首脑们开始考虑怎样用手中的筹码来掠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产
和权力。最后,他们提出,释放男爵的条件是向纳粹交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
奥地利的一般财产,以及该家族拥有的维克威兹公司的全部股权。这家公司
拥有位于捷克的中欧最大的煤矿和制铁联合企业。

这一企业具有极为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如果能得到它,无疑可以轻而
易举地把东欧的战略物资掌握在手中。这一交换条件是苛刻至极的,如果答
应了这个条件,等于是宣布在奥地利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破产。家族对该公司
拥有的股权折合至少是500 万英镑以上,这完全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巨额的
赎金。

但罗斯柴尔德家族并不急于赎人,因为远在男爵遇绑票的前两年,罗斯
柴尔德家族就考虑到很可能会有德国吞并奥地利的一天,从而已把维克威兹
公司的股权转移到了英国的公司名下。这项工作进行得极其隐秘,希特勒政
权对此一无所知。当然,像维克威兹这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企业想进行股权
转移,必须先得到相关国家的一致同意,否则绝不可能办到。

因此他通过某种渠道提醒公司实体所在的捷克政府:

“如果德国吞并了奥地利,维克威兹公司将会纳入德国的管理之下。”

对于持反德立场的捷克政府,这种情形是他门极不愿意看到的。因此,
他们向奥地利当局游说道:

“如果德国占领了奥地利,捷克政府一定会把维克威兹公司收归国有。”

奥地利政府当然不愿眼睁睁地看着损失财政上的巨大收入。

如此一来,两国政府基于各自的理由,都同意把公司的所属国籍变更为
英国国籍。当然,在这背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黄金之手”起着关键性的
作用。

经过几番周折,维克威兹公司的经营管理权终于转到英国一家保险公司
的名下,而这家保险公司实际上仍属于在伦敦的罗斯柴德家族。这虽然不是
将该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从奥地利的罗斯柴尔德转到了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家
族,但在国际政治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这样,维克威兹公司现在
是属于英国的公司,在英国的保护之下。根据国际法,尽管德国吞并了奥地
利,却无法任意染指英国的财产。

纳粹本以为既吞并了奥地利,也就掌握了奥地利的企业公司,又在手上
持有人质,无疑是占有了绝对的优势,却没想到罗斯柴尔德家族竟提出了谈
判的要求。

罗斯柴尔德家族因为并无多少财产的后顾之忧,所以对交换绝不作轻易


的让步。他们对纳粹提出的要求答复是,可以在男爵平安获释之后,以30O
万英镑的价格出让维克威兹公司的管理权。

希特勒听后震怒不已,原来的打算是做一笔无本生意,现在却反倒要他
付出300 万英镑,真是岂有此理!

于是恼怒的希特勒以男爵的性命来威胁罗斯柴尔德家族,但后者并无畏
惧之意。对他们来说,如果一遇到威胁就无条件投降的话,也不可能建成势
力遍及欧洲的金融王国了。

双方的较量继续进行着,此时德国又一举吞并了捷克,并且占领了维克
威兹。直到这时,希特勒才获悉它现在是英国的公司,受英国的保护,在国
际法的约束下,希特勒也无可奈何。

罗斯柴尔德家族与希特勒之间的谈判持续了将近一年,最后基本按罗斯
柴尔德家族的条件达成了协议,用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奥地利的一般财产交换
男爵,让他平安抵达瑞士。两个月后,希特勒以290 万英镑收购了维克威兹
公司,不过这一项协议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没有履行。

□凯瑟琳在忐忑不安中公关成功
1963 年《华盛顿邮报》的董事长凯瑟琳受任于危难之际,惨淡经营自己
的报纸。后来,凯瑟琳准备把报纸交给长子唐纳德。按照法律,这样必须交
纳60%的遗产税,而唐纳德可能因此而丧失这家报纸,为了保证报纸但然有
序地过渡到下一代,唯一的办法是公开出售股票。这对凯瑟琳来说,犹如让
陌生人闯进她的家。但为了使《华盛顿邮报》牢牢地掌握在格雷厄姆家中,
即使是一向跟她顶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