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情海 作者:(民国)曹绣君-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
赵氏哭着说:“这样我也就知足了!”于是,纺线织布来提供自己的衣食,寒暑昼夜不息,因劳动时间过长,十个手指都裂了。赵氏虽然身在娘家,但心里总是挂念着寡婆,便时常给婆婆送些好吃的,为她做衣做鞋。婆婆病重时,她回到婆家,侍奉了婆婆三个月。婆婆死后,她的小叔子无钱为母亲安葬,她便倾其所有,为婆婆举行了葬礼。她的女儿长大后,嫁给了某个读书人的儿子,这家也是个穷户,女儿又患肺病,不能照顾母亲,相反,母亲还得为她操心。赵氏辛苦了四十年,最后竟忧郁而死。
百年怀抱竟如斯
《宜兴县志》:秦氏,是汤溪县令秦延默的女儿,八岁时,随父亲到了汤溪县。在父亲公署中,她曾对着庭院里的一棵古柏吟诗说:“松柏春不花,寒天亦常碧。”
人们认为这是谶语。不久,父母相继死去,她又仿效蓼莪(《诗经·小雅》篇名。此诗是孝子追念父母而作。后因以蓼莪指对亡亲的悼念。——译者注。)体作诗四章来悼念父母。
后来,她嫁给了汤振商,生了一男一女。振商因苦读病亡,死时,秦氏才二十岁。她作哭夫诗说:“三载唱随今已矣,百年怀抱竞如斯。”
凡是见到她的诗的人,都很同情她的遭遇。她的儿子思孝长大后,她便口授四书经史,并作训子诗说:聪明不可恃,力学当以勤。
意气不可施,与人当以诚。
在赵氏的教育下,思孝勤奋刻苦,学有所成,深为士林推重。赵氏不但教子有方,而且还极孝顺。恭敬小心地侍奉公公汤士望、婆婆陈氏,很得老人欢心。而她自己则因劳累过度,积郁成疾,三十九岁就离开了人世。她写的《依桂》、《纫兰》二诗流传于世。
媳去子真死矣
《宜兴县志》:秀才周南的女儿,自幼许配给胡锦的儿子胡兆祥。将要成亲时,兆祥因读书过于劳累,患病身亡。周女听到讣讯,想去胡家奔丧,父母不同意。周女哭着恳求父母说:“我既以许配给胡家,怎么能因兆祥的死而败坏这个盟约呢?
“父母多方挽留,她就是不听,终于穿上孝服去了胡家。到胡家后,她伏在棺柩上失声痛哭,闻者无不落泪。胡锦夫妇婉言劝她让她回家,她跪在地上把头都磕出了血,请求说:“大人怎么能不爱你的儿子呢?你的儿媳要是离开了,你的儿子就真死了。”胡锦夫妇为她的言行所感动,就让她留了下来。周女留下后,便为胡家操持家务,事事都做得井井有条,她又很识大体,从不多事,深得胡锦夫妇喜欢。终以处女老于胡家。
吾宁可复事他人
《定远县志》:徐氏女,名纯懿,是定远人。自幼许配给冯廷栋,但到她十四岁时,廷栋却不幸夭折。听到讣信,徐女嚎啕大哭,发誓要以死殉夫。父母很担心,便千方百计防范,使她没能死成。不久,她又要到冯家去奔丧守节,父母不同意,她便拒绝吃饭,哭着说:“我怎么能再侍奉他人呢?”父母无奈,只好答应她的要求:不再嫁人,为廷栋服丧。自此以后,她不施粉黛,以麻束发,身穿孝服。直到廷栋安葬后,她才脱掉孝服。
徐女家境贫寒,盗贼曾闯进她家,想偷点东西,可是一看,家徒四壁,只有两个生病的夫妇躺在床上呻吟。盗贼自叹晦气,匆匆溜走了。徐女是长女,她还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刚刚七八岁,小弟弟还在吃奶,父母患病,家中的所有事情都由她自己承担,除了照顾生病的父母,还要看护两个未成年的弟弟,但她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一门心思扑在家务事上,为父母煎熬药剂,伺候一家老小的起居饮食,事事都做得有条不紊。父母病故后,她备尝艰辛,把两个弟弟抚育成人,且都榜上有名,家道也一天好似一天。弟弟们不论事情大小,都要征询她的意见,只有她同意了,他们才去做。她为什么能赢得弟弟的尊重与信任呢?因为她敬业乐群,蹈礼秉义,就像陶孟之母一样,善于教人。她的两个弟媳也像侍奉婆母一样孝敬她,家族的人都尊奉她为大师。
转思之固不宜死
《无为州志》:武氏,是谢邦瑜的妻子。因婆母早亡,邦瑜哀伤过度,抑郁成疾。婆母的丧期过后,武氏和邦瑜才举行婚礼。新婚之夜,邦瑜吐痰见血,武氏手提衣襟端庄严肃地来到丈夫面前说:“你的病还没痊愈,怎么可以结婚,成家立业,虽然是父母的愿望,但保重身体,也是孝敬父母的大事。请让我们先分开来住,等您调治好了,再住到一块,可以吗?”邦瑜听从了妻子的建议。可是,过了一个月,邦瑜的病并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武氏很忧虑,便祈祷上苍,愿以自己的生命替代丈夫。她精心伺候丈夫的饮食起居,煎药喂汤从不懈怠,为了照顾好丈夫,她和衣而卧一年多,只要丈夫一呻吟,她就立刻下床来到他的身旁。虽经多方治疗,邦瑜的病还是没有好,一年后,他便病故了。武氏痛不欲生,哭得死去活来。因为她虽然举行了婚礼,但并没跟丈夫同房,还是处女,人们便劝她改嫁。她坚决不干,说:“既然举行了婚礼,我就是他的妻子,现在我丈夫的尸骨未寒,你们怎么竟能这样逼我。”于是,乘人不备,便上吊自尽,幸亏发现及时,才捡了一条命。武氏苏醒后说:“这是上天不让我死啊!然而我转念一想,我也本不该去死。我的婆婆已经死了,公公又垂暮年老,而小叔子又未成年,我若是死了,家中的后事怎么办呢,这是因一节之小而使我家绝后呀!”于是,哭着祷告婆婆和丈夫的亡灵说:“我要将小叔子抚养成人,再到地下见你们!”第二年,她的公公又去逝了,武氏便自己抚养着小叔子,为他做饭洗衣,严加教诲,待他稍为大些,又将自己的妹妹求聘给他,并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婚后,他们生了个儿子。谢氏宗族的人都为她的忠节品行所感动,遂将她的事迹上奏州太守,太守下令为她家挂匾额以表彰她的贞节。
以是为赵女之笄耳
《无为州志》:吴氏,是秀才傅扬声的妻子,侍郎吴光义的三女儿。扬声学问不错,但家中贫穷,又不幸早折。扬声死时,吴氏才二十二岁,她悲痛得想以身殉夫,只是因为婆婆年纪太大,无人照顾,才强忍殉死的念头,服事婆婆。
自丈夫死后,她便同婆婆居于一处,同吃同住,两人常常相对饮泣。她母亲常来接她回娘家去住,但她总是不去,留下来照料婆婆。吴家仅有几亩薄田,所产粮食不够家用,她父亲时常周济她,可她从不多拿。崇祯年间,兵匪进犯无为,她的母亲很为她担心,说:“她孤独无依可怎么办呢?”父亲说:“别为她担忧,她有强大的后盾。”母亲很奇怪地问:“她有什么后盾?”父亲说:“别人依靠人,她依靠鬼神。”
以前,吴氏的衣袖里总是放着一样东西,一时一刻也不离左右,有人问她,那里面放的是什么?她说:“是钥匙。”母亲不相信,派婢女一检查,原来是用一块手帕包裹着一条长十几尺的丝线绳。母亲迫问她:“随身携带这东西干吗?”吴氏见母亲盘问,脸色惨白,过了一会才慢慢地告诉母亲:“天下这样不安定,我一个寡女子,如果遇有不测,当以此来保全我的贞节 。”父母听了她的话,都痛哭起来。
等到父亲去南中避难时,吴氏也带着婆婆赶到了南中,后来,婆婆病故,吴氏依礼安葬了她。傅氏家族的族长敬慕吴氏的为人,因为她没有儿子,便祷告祖先,把扬声的堂弟扬勋的儿子过继给她,来延续扬声的香火。
三十年老寡妇
《余杭县志》:马氏,是明经董宗原的母亲。宗原的父亲董士奇,早逝而去,仅留下宗原一个孩子,尚在襁褓中。宗原的奶奶还在,但年纪很大,并且经常闹玻董家很穷,士奇死时,家中连一石米都没有,马氏只好靠纺织缝纫挣钱换米来养家糊口。一天,邻居家失火,火势漫延到董家,马氏只身一人背着婆婆抱着孩子闯了出去。把她们放到安全地带后,她又返身进屋,用身体护住丈夫的棺材,并大声哭喊着说:“天哪!
我无力背着棺材出去,就让火把我一同烧死算了!”说来也奇怪,转眼间,风向突变,火也灭了,吴氏的屋子存留下来。
不久,天下战乱纷起,宗原这时已长大成人,他不想读书,打算做别的事。吴氏对他说:“你父亲临终前握着你的手对我说:‘这孩子长大,别叫他干别的,一定要让他好好读书,刻苦攻读举业。’我备尝艰辛,将你养大,怎么能够违背你父亲的遗言呢,你不用担心家里的衣食费用,我自有办法供你读书。
“于是,她便租种了房后的一块瘠薄田地,在那上面种些蔬菜瓜果,用这些东西换点米面来供家用。马氏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辛勤劳作,只希望儿子学有成就。不料宗原参加了六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马氏见此状况,内心十分痛苦,拍着胸膛哭诉道:“我三十年的老寡妇,富贵无所求,只希望你能名登榜首,来告慰你的父亲,现在我已没几天活头了,这辈子是没有希望了。”从那以后,她的屋子里每天晚上都传出哭泣声。一天晚上,她坐在床上握着宗原的手长长地叹息了几声,便无病而卒了。
晚节愈严
《太平县志》:林氏女,名月汀,生得端庄文静,无事从不东走西窜,邻居们都很少见过她的面。十六岁时,许配给邱茂匡,不久,茂匡便死去了。林女听到讣信,便哀求父母:“愿到邱家终身守丧。”父母不同意,想方设法阻挡她,她才没能走成。但自此以后,便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想饿死殉节。父母无奈,只好允许她在家中为未婚夫服丧。于是,她便换上孝服,摘去首饰,不施粉黛,为未婚丈夫守丧。丧期满了之后,她还是要去邱家,父母拗她不过,便准备了一些祭祀的物品,同她一起到邱家祭奠茂匡。林氏来到茂匡的灵柩旁,抚摸着棺木失声痛哭,哭得昏天黑地,闻者莫不垂泪同情。突然一声巨响,茂匡的棺木裂开了,大家一看,茂匡就跟活着一样。林女对茂匡的母亲说:“前两天我曾做过一个梦,梦见公子来到了我家,他的肩头上有块瘢,他还告诉我,他死的时候,东西都在哪儿放着。”邱母说:“我儿肩上是有块瘢”,再看那些遗物,和林女梦中所见一模一样。林女见了茂匡的遗容,更不想回家,便拜别父母,誓死留在邱家。父母知道女儿的脾气,决定了的事,谁也休想劝动她,干脆就依了她。
林女让人把她的床位安放在茂匡的灵柩旁,朝夕相伴。自从到了邱家,她便勤劳操持家务,恭敬柔顺地侍奉公婆,从不惹事生非,公公婆婆都很喜欢她。后来,公婆相继去世,她则依礼安葬了他们。
随着岁月的更替,林女的年纪也渐渐大了,但她守节的志向却没有因此而动摇,而是更加严格。不是至亲之人,她从来不见,五十年没吃荤腥。一天,林女突然患了病,躺在床上起不来,一只小鸟从窗户飞进来,落到她的枕头旁,林女让婢女把它赶走,可是赶走了,它又飞了回来,这样反复了多次,林女也就随它的便了。
第二天,这只小鸟衔来了一条小鱼,吐在林女的床席上。
林女的弟弟突然觉悟到什么,便劝姐姐把这条小鱼吃下去。没想到,吃了这条小龟后,林女的病竟好了。有人把林女的事迹上奏皇帝,皇帝下诏为她建立贞节牌坊以示表彰。
在这之前,有个姓许的婢女,是绍兴人,十三岁,她被郡中丞王士琦纳为小妾,许婢年龄太小,终日哭哭啼啼思念家乡,王士琦百般哄劝无效,便派仆人送她回原籍,临走时还赠送给她好多礼品。没想到那位仆人见了这些东西便起了歹意,把许婢卖给了林女的舅舅家,自己带着东西逃掉了,许婢哭着要投水自荆恰在此时,林女的父亲死在皇宫,林女前去安葬父亲,见了许婢,便把她救了出来。许婢遂决定不回家,终身跟随林女。有人对许婢说:“她是个守节的妇人,你事奉她有什么好?
“许婢发誓说:“我不图荣华富贵,只求在她身边侍奉她一辈子。”于是,两人一起回到了邱家。
中丞听说仆人卖掉了许婢,很生气,想追究这件事,后来听说许婢留在林女身旁,也就算了。
吾志若移视此发
《宁化县志》:罗氏,是徐家山徐寿隆的妻子。寿隆是个孝子,罗氏也一样。婚后不几年,寿隆的母亲便去世了。寿隆悲伤过度,母亲死后不到三个月,他也随着去了。罗氏见丈夫故去,大哭一声便昏死过去。等到她苏醒时,人们劝解她,她说:“不要打扰我,我昏死后,慢慢还会活过来。”自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