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

第67部分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第67部分

小说: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4)《歌德全集》,第三十卷。
(15)“和自己一致”即没有内部分裂。
(16)参较马克思关于更希腊文艺的吸引力与童年回忆所说的话,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一一四页。
(17)例如把太阳看作日神放射的光辉。
(18)德文moralische包含“道德的”和“精神的”两个意义。
(19)参看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二三七页。



第三部分 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
甲 德国古典美学
第十五章 黑格尔
一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
它与过去哲学传统的关系以及它的内在矛盾
  黑格尔(Hegel,1770—1831)处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代,像当时许多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在法国革命由右翼吉伦特党领导的阶段,他热烈地表示欢迎,但是到了左翼雅各宾党领导的阶段,民众掀起了暴力革命,他就表示厌恨。在他看,革命只是主观精神发展的低级形式,而主观精神发展的高级形式则是主观理想与现实的调和。他的“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一个公式就有跟现实妥协的一面。所以到了晚年,他颂扬普鲁士君主专制为最完善最合理性的政体形式,显出了当时在德国流行的庸俗市民的气息。但是比起康德,他较关心现实问题。在哲学中他运用了前此哲学家们很少用过的历史发展的辩证观点,这是当时西方历史中巨大变革在他头脑里的反映。他处在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高峰,曾自命是过去一切哲学流派的集大成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以前,黑格尔在哲学中确实达到超过前此一切哲学家的成就。在美学方面也是如此。
  黑格尔的美学是建筑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上的。《美学》第一卷讲原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讲他的哲学体系和辩证法。为着对他的美学思想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和进行比较正确的评价,我们还须进一步说明他的哲学体系和辩证法以及这二者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就是肯定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他之所以走到这个结论,多少受了康德的范畴说的启发,康德的十二范畴全是逻辑性的,即人心要认识事物,在逻辑上(即照理而论)就必须假定先有这些先验的范畴。这里所谓“先”是就于理必先来说,并不指时间上在先,黑格尔从范畴说见出了这几点道理:(1)哲学可以从一些普遍的范畴(相当于他的“理念”,为数要比康德所举的多得多)逻辑地把整个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推演出来,这样就可以说明万事万物的理性或必然性;(2)正如范畴结合感性材料产生了人的认识,也就同时产生了现象世界,这种逻辑推演的过程是思想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客观世界发展的过程(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这样,真实世界的演变也就是哲学的演变,世界愈向前进展,知识也就日渐深化。因此,康德的不可知的“物自体”就不复存在了。这样,黑格尔就批判了康德的二元论和不可知论。
  在说明如何从理念或范畴逻辑地推演出宇宙之中,黑格尔吸收了而且发展了从古希腊就早已有之、而康德在“先验综合”说里也应用过的辩证发展的观点,亦即对立面由矛盾而统一的观点。我们就举“理念”本身这个范畴来说明黑格尔的辩证法,因为这样最便于下一步介绍黑格尔对于艺术美的基本思想。“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第一三○页)(1)。这里统一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定义中含着三项:首先是概念,是“正”,其次是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是“反”;最后是这二者的统一,是“合”。概念就是理念处在抽象状态(例如“人”或“人之所以为人”),只涉及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的,不真实的;它是于理应有而于事尚未实有的一种抽象品,一种“浑然太一”,没有有限事物的任何定性。但是既是概念,它就是一种整体,它本身就已潜含它所代表的实在(即黑格尔所谓“自然”或“另一体”),作为它的对立面(例如与“人之所以为人”相对立的个别具体的人),这种实在既是概念的个别事例,它就否定了概念的抽象的普遍性。用黑格尔的术语来说,概念在它自身“设立”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是这种对立并非永远处于对立,否定也不等于消灭。对立是为着统一,否定还要经过再否定而提升到高一级的肯定。实在(即个别事例本身)如果抽象地看,看成只有个别性,那也就还是片面的、不真实的:它与概念结合,得到了概念的普遍性,因而否定了它原有的片面的、抽象的个别性,这就是“否定的否定”。经过这否定的否定,概念的普遍性与实在的个别性统一起来了,在统一体中二者又重新肯定了自己(例如人的某些普遍性体现于浮士德或哈姆雷特)。“否定的否定”说明辩证过程中两个程序:第一是否定,即概念在它自身里设立对立面(实在),来否定它自身的抽象性和片面性;其次是否定的否定,即由概念与实在的统一来否定这对立。这两个程序只是为说明的方便,才加以区分,实际上并不存在时间上可分先后的两个程序。概念在设立对立面时,同时就已否定了自己,同时也就已由统一而否定了否定,重新肯定了自己。所谓两个程序只是同一运动中的两个方面。从此可知,黑格尔所说的由否定的否定所达到的统一就是一般与特殊的统一在这个辩证过程中,用黑格尔的术语来说,概念借实在的“中介作用”(Vermittled)(2),在“自否定”之中就是在“自确定”(得到定性)。也就是在“自生展”。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黑格尔把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看成是自否定即自确定、自生展的过程,就是因为这个缘故,黑格尔把理念看成是“无限的”、“绝对的”、“自由的”、“独立自在的”。这几个词所指的其实只是一回事。
  我们不妨单提“无限”来说明。“无限”是对“有限”而言。“限”就是“限定”或“约制”。我们所看到的现象世界叫做“有限世界”,其中每一事物叫做“有限事物”。何以叫做“有限”呢?因为自然界每一事物都与它周围的许多其它事物对立,和那些事物处在一种由必然规律统治着的关系网里,这一事物就要受它和那些事物的关系所限定或约制。就是这种限定或约制使它成为它那样的事物,即使它得到定性。比方说一棵麦子,它要受种子、土壤、水分、阳光、种麦人、技术、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以及许多其它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限定,它才成其为麦子。麦子因此是“有限的”,与其它事物“相对的”,受外来影响约制的而不是“自由的”“独立自在的”或“自生展的”。依黑格尔看,理念却不如此,因为理念的发展过程,不像有限事物那样受与它对立而相关联的事物自外来的限定,而是在自身设立对立面,自否定亦即自确定、自生展的过程。就是在这个意义上理念是“无限的”(不受外来事物的限定),“绝对的”(不与外来事物对立),“自由的”或“独立自在的”(不受对立事物的必然关系的限定)。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整个真实界是一个绝对理念,它是抽象的理念或逻辑概念和自然由对立而统一的结果。绝对理念就是“绝对精神”或“心灵”(Geist),是最高的真实。“绝对精神”是概念与存在的辩证的统一(即近来哲学界所争论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辩证的统一。首先是主观精神,即主观方面的思想情感和理想。它的特点是内在的即潜伏于内心的,所以还是片面的、有限的。它外现于伦理、政治、法律、家庭、国家等等,这就成为它的对立面,即客观精神,客观精神是外在的、不自觉的,所以也还是片面的、有限的。只有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由对立而统一,才产生绝对精神。在绝对精神阶段,精神(主体)才认识到它自己(客体或对象),认识主体同时是认识对象,所以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绝对精神显现于艺术、宗教和哲学三阶段。到了哲学,精神就发展到了它的顶峰,也就是真实世界发展到了它的终点。
  与此相关的还有“存在”的三种不同形式,须顺带地说明一下。理念在逻辑的抽象阶段的那种存在只是“潜在”、“虚有”或“抽象的有”(sein),在自然的阶段的那种存在是“自在”或“实有”(Ansichsein),而体现于人类精神的那种存在就是“自在又自为的”(Ansich und fursich sein)。所谓“自为”就是“自觉”、“自己认识到自己”。只有在自在自为的状态,精神才是真正“绝对的”、“无限的”、“自由的”、“独立自足的”。
  以上是黑格尔哲学的粗略的轮廓。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和辩证法之间的基本矛盾主要地可以从两点上见出:
  第一,马克思主义者从唯物观点出发,首先肯定自然与社会存在的第一性。自然和社会(总而言之,客观世界)依矛盾统一的辩证过程发展着,这辩证过程反映于人的意识,于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就有了主观方面的认识,就有了科学和哲学。黑格尔却不然。他从唯心观点出发,首先肯定理念的第一性。他所谓矛盾统一的过程不是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过程,而是理念的“自生发”过程,就是理念“生发”了自然,还生发了社会制度以及艺术、宗教和哲学等等。社会制度,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等不是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反映,而是绝对精神的显现。哲学的发展本身就是真实世界的发展,他虽然承认理念须经过与自然对立而达到统一,才变成具体的、真实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正在于理念如何转变为自然,这也就是说,逻辑概念如何产生物质世界。马克思在《神圣家族》里对黑格尔想从理念产生自然的企图作过极精辟的批判,其中有一句话是一针见血的:“要从现实的果实得出‘果实’这个抽象的观念是很容易的,而要从‘果实’这个抽象的观念得出各种现实的果实就很困难了。”(3)从现实的果实得到“果实”的抽象概念,这是人认识世界的正常程序,而黑格尔却把这种本来由人用理智从事物抽象得来的概念定为不依存于人的客观存在的理念,以为从这种抽象的理念就可以推演出可吃的果实以及整个客观世界。这正是“首足倒置”。他的门徒费尔巴哈曾指出这种倒置是由于把人的思维发展过程对象化为客观世界发展过程,仿佛它就是一种不依存于人的客观存在,这正如宗教把人的理想对象化为神一样,都是幻想的结果。严格地说,黑格尔不但没有达到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统一,而且感性世界在他的体系里根本不能存在,他始终没有跳出他在《逻辑学》里所描绘的那个理性世界的圈子。
  其次,辩证发展的道理本来是他的哲学的支柱,合理的内核,但是由于要推演出一套完满自足的理念体系,作为推演出感性世界的根据,他就不得不要求有一种涵盖一切的绝对的理念,成为发展的终点,因此他的辩证发展是有止境的、只能应用于过去而不能应用于未来的。这就根本破坏了辩证发展的观点,所以黑格尔的思想中不但存在着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与辩证法之间的严重的矛盾,而且就在他的辩证法本身也还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但是这并不是说,黑格尔的哲学因此就应全盘推翻。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毕竟是不容抹煞的。恩格斯对于黑格尔作过最公允的评价。他说:“黑格尔的体系作为体系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流产……它还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但是“他的巨大功绩在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4)
  黑格尔所作的是对于理念的抽象的逻辑的演绎,但是他所得的结论往往可以应用到自然和社会现象上去。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说:“黑格尔常常在恩辨的叙述中作出把握住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叙述。”(5)甚至黑格尔的有些错误的言论,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可以包含很深的真理。例如黑格尔对于由理念产生自然的说法,我们在上文已经批判过,是极端错误的,列宁在《哲学笔记》里对这个说法却记下了这几句话:”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这个思想是深刻的,对于历史是很重要的,并且就是从个人生活中可看到。这里有许多真理……”(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