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不仅害苦了张生,她自己也吃尽了苦头,更使夹在中间的红娘左右为难。
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彼此间的误会、猜度中引起的。
这一对矛盾不是以一方的胜利,一方的失败而告终的。而是当彼此的误会消
除,猜度释清之后,矛盾冲突也就解决了。然后同心协力,向以老夫人为代
表的封建礼教进行斗争,进而把主要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在红娘的大力帮助下,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得到解决。通过
“酬简”,两情得以相遂。然而他们的这一“叛逆”行动,又必然为封建礼
教、道德所不容。于是主要矛盾冲突的双方,即以老夫人为一方,以莺莺、
张生、红娘为另一方的矛盾冲突再次被激化了起来,继续推动剧情急速地向
前发展。于是产生了《拷红》、《哭宴》(《长亭送别》)、《惊梦》等十
分精彩的几折戏。
第三节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人物塑造《西厢记》在艺术上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
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个性。从他们
的言谈举止、心理活动中,很容易分辨出他们的身份、教养和出身地位来。
譬如莺莺和张生,他们都是贵族出身,但又都有父死家破的共同经历和较高
的文化素养。莺莺紧闭深闺,闲愁万种,无处倾诉;张生怀才不遇,“书剑
飘零,游于四方”。正是有上述思想上,感情上的共同之处,才使他们能在
佛殿上一见倾心,然后,就情意缠绵,难舍难分。
然而,莺莺在未遇张生之前却是一位幽静、深沉而又温柔的少女。相国
独生女儿的地位和教养,以及封建家长的严格管束,几乎使她只能成为一个
和她母亲一样的贤妻良母。因为她父亲生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之子郑恒。
只因“父丧未满”才未成婚配。如果莺莺安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那她唯一的出路就是待服满父丧之后,乖乖地去做郑恒的夫人。
生儿育女,了此一生。莺莺毕竟是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家长的严格管束,
只能禁锢她的身,却禁锢不住她那渴望自主爱情的心灵。”花落水流红,闲
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不正是抒发了她久锢深闺之怨吗?正是有此思想基
础,才会产生对张生一见倾心式的爱慕。甚至在红娘的伴随和催促之下,还
要回头看张生一眼。这一细小的动作,就已显示出莺莺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叛
逆行为。但莺莺与郑恒又已早有婚约,她要违抗母命,撇开郑恒而去另爱张
生,必然是困难重重:上有老夫人的严厉管束和严酷的家法;下有红娘的朝
夕相随,“行监坐守”。这些都是她必须小心谨慎,处处提防的。经过“隔
墙酬韵”和“佛寺闹斋”之后,不仅加深了对张生的感情,同时也越来越不
满于老夫人的管束和红娘对她的监护了。特别是在老夫人赖婚之后,莺莺的
内心更处于十分矛盾之中。既不满老夫人拆散他们指日可待的幸福婚姻,又
惧怕老夫人严酷的家法而不敢行动;她有求于红娘,希望红娘为她传递书信
和去问候张生的病情,又惧怕红娘口不稳说出去让老夫人或别人知道,处处
事事提防着她,并进而在红娘面前做出许多“装模作样”的事来。对张生也
是如此。本来是莺莺主动寄去约张生月夜私会的书简。当张生应约而来时,
她又翻脸不认帐,把张生狠狠教训了一番。几经波折之后,莺莺终于采取了
大胆的违背母命,违反封建礼教的叛逆行动。不仅向张生书写了表示爱情的
诗简,并自抱枕衾赴西厢私下成亲,实现了他们婚姻自主的理想愿望。
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既成事实以后,老夫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虽然同
意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并不因此而善罢甘休。进而采取“明许暗赖”的
手段,企图再次破坏这桩婚事。老夫人在许婚以后,立即以“俺三辈儿不招
白衣女婿”为借口,逼迫张生赴京应试,用能否考取状元作为娶莺莺为妻的
法码。既是对张生的刁难,也是对莺莺的严重威协。因为无论张生考取与否,
对莺莺来说都可能是悲剧。因此,莺莺对老夫人的逼试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
对功名富贵也表现出极大的厌恶;对张生的此次赴京更是忐忑不安。因此在
“长亭送别”时,她才一再叮咛,再三嘱咐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
便回来”。“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
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异乡
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莺莺把功名富贵斥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把维护专一的爱情,放在高于一切
的地位。总之,《西厢记》中的莺莺,既是一位聪明机警,深沉不露的少女;
又是一位蔑视功名,只重爱情的叛逆女性。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既善
意地嘲笑她与封建礼教斗争中所流露出的弱点,同时也细致地描绘了她性格
里深沉、谨慎的一面”。(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写得十分真实、
生动、形象。
剧中的男主人公张生,跟莺莺的性格不尽相同。作者主要突出了他憨厚
和对爱情的执着、专一的性格特点。游普救寺时,在佛殿上与莺莺邂垢相遇,
就为她天姿国色般的美貌所倾倒而深深爱上了她。为了得到莺莺的爱情,他
通过联吟、请兵、琴挑等各种方式以求赢得莺莺的好感;为了争取莺莺的爱
情,他宁愿抛弃功名,不再上京赴考;为了争取莺莺的爱情,他被红娘白抢
一顿而不气馁。为打听莺莺的消息,他可以向红娘下跪,向莺莺的简帖叩头;
为了莺莺,他废寝忘餐,甚至身染沉疴,面容憔悴;老夫人的花言巧语没有
使他上当;老夫人的打击欺骗没有使他动摇;中状元后,他没有“停妻再娶”,
仍深深地爱着莺莺。张生对莺莺的爱情是那样地执着和专一。无论遇到什么
情况,都是一片赤诚,一直没有改变。用莺莺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
的“赤诚种”。
张生憨厚、诚挚、胸怀坦荡而又书生气十足。他把莺莺约他私会、成亲
的书简内容原原本本地唸给红娘听;莺莺赖简时,他惶恐不安,无计可施。
除自怨自艾之外,别无它法。红娘说他是个“银样腊枪头”式的人物,中看
不中用,软弱得很。作为一介书生,张生在和封建礼教的斗争中的确有软弱
的一面。如在老夫人赖婚之后,他竟然想“寻个自尽”;莺莺赖简以后,他
也说:“此一念小生再不敢举? 。眼见休也。则索回书房中纳闷去”。《西
厢记》虽然在很多地方洗刷了元稹《会真记》、董解元《西厢记诸官调》中
张生的浮薄性格和过多的轻狂、庸俗的表现,但仍存在着某些近似轻狂的举
动。这不大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主要倾向。总之,张生这个人物,在莺莺的
眼里是个“志诚种”;而在红娘的眼中,张生有时“酸溜溜螫得人牙疼”,
是个文魔秀士,风欠酸丁”型的“傻角”。张生的形象,给剧作和舞台演出
增添了浓厚的喜剧色彩。
现在,我们来看红娘。
红娘,是《西厢记》中又一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从身份地位上看,她
只不过是崔家的家生婢女,处于下层社会的丫环。正是这种身份,使她有着
一种受奴役、被压迫者的是非标准和正义感。她聪明伶俐,天真热情,心直
口快而又乐于助人;她乐观、勇敢,并熟悉崔家这个封建家庭中各个人物的
性格和弱点。她具有的聪明才智,在某些地方不仅胜过诗书满腹的莺莺和张
生,而且还能折服老于世故的封建家长的典型人物崔老夫人。红娘曾善意地
嘲笑过张生的迁腐寒酸,常常不满张生那种书呆子气,俏皮地把张生比作重
看不中用的“花木瓜”和“银样腊枪头”。说他是“傻角”、是“文魔秀士,
风欠酸丁。”但当纨袴子弟郑恒真把张生看作“穷酸饿醋”时,红娘又拚命
为张生辩护。针锋相对地质问郑恒,痛快淋漓地责骂郑恒是“倚父兄仗势欺
人”的“小人浊民”。充分表现出她是非分明和富于正义感。对莺莺也是这
样。红娘善意地奚落莺莺小姐的矫揉造作和“做假”行为;揭露嘲讽莺莺的
“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的内心秘密。
红娘对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开始时并不太热心。张生第一次遇见红娘,并
自作多情地进行一番介绍后,她用“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的冰冷言
语抢白了他。对张生、莺莺的隔墙酬韵,红娘也“不做美”,不但态度显得
比较冷淡,并且催促莺莺赶快离开。但当她逐渐看到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
情感,以及老夫人的背信弃义,千方百计地干涉、破坏之后,便由同情转而
积极帮助他们进行斗争。她不辞辛劳地为张生、莺莺传书递简,出谋划策,
担尽风险而毫无个人打算;她帮助崔、张克服弱点,增加斗争勇气,促进他
们的结合,完成“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夙愿。在老夫人发觉莺莺与
张生的私自成亲之后,怒不可遏。莺莺和张生都惊慌失措的时候,红娘却从
容镇定,不慌不乱,沉着应付。用她的聪明才智,伶俐的口才和无可辩驳的
事实,勇敢地在老夫人面前替他们辩解。她对老夫人说:
信者人之根本,? 。当日军围普救,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之。张生
非慕小姐颜色,岂肯区区建退军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
失信乎?既然不肯成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请
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夫人有此一端。目下老夫人
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
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夫人也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
人背义而忘恩,岂得为贤哉?? 。
陈之以大义,晓之以利害。巧妙地应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使得老夫人也不得不服输地说:“这小贱人也道得是。? 。待经官呵,玷辱
家门。罢罢!”认可了崔、张的婚事。《拷红》一折,本来是由老夫人审问
红娘,实际上变成了红娘审问老夫人,并取得了胜利。从而使戏剧冲突发生
了富于戏剧性的变化。所以,这折戏七百年来屡演不衰,深受人民大众的欢
迎。
红娘,在《董西厢》中还是个次要人物,但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
她却被塑造成另一主要人物了。全剧二十一套曲子,由红娘主唱的就达八套
之多,还外加两个楔子,比莺莺、张生主唱的还多。可见作者对塑造红娘这
一典型人物的重视,而且取得极大的成功。《西厢记》之后,红娘就成了我
国人民对那些热心于为男女牵线搭桥,乐于为婚姻奔忙者的代名词了。
至于处在莺莺、张生、红娘对立面的崔老夫人,应该说是《西厢记》里
的反面人物了。但作者并没有把她概念化、脸谱化。而是从实际生活出发,
把她写成既复杂又真实,贯串全剧的人物之一。她“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
“是是非非,人莫敢犯”。尤其是在相国去世以后,她对女儿的管教和防范
更加严厉。“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
为了严防女儿有越轨的行径,她不仅不让莺莺潜出闺门,而且指派红娘“影
儿般地不离身”地行监坐守。她既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家长,又是一位封建礼
教和相国家谱的坚决维护者。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强索莺莺为妻。老夫人是
在她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怕辱没了相国家谱的无可奈何的情况下,
才答应不拘何人,“但有退兵之策的,? 。断送莺莺与他为妻”的。一旦情
况好转,转危为安之后,她又反悔,硬要拆散她亲口许下的,也是莺莺追求
的这段姻缘。在《赖婚》这折戏中,作者对老夫人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作了
细致的描绘。作为一个母亲,老夫人不能不感激张生救了莺莺及她们全家。
况且她又亲口许过婚,不能不为自己的背信弃义而感到有些内疚。所以,当
张生愤而告辞时,她又让张生住下,留下了他。按理说,老夫人是想撕毁她
亲口许下的这一婚约的。现在张生要远走他乡,不正是她希望得到的结果吗?
然而老夫人没有这样做。这并不是“她在良心上产生了自责”,而完全是为
她“相国夫人”的名誉地位着想的。所以后来在张生、莺莺已私自成亲的情
况下,她又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迫张生“上朝取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