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冲突与变数 >

第61部分

冲突与变数-第61部分

小说: 冲突与变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明(17)    
    在见到陈明之前,我就知道他大学毕业到单位以后,很快就提升到了正处级,担任某事业单位一个行政管理部门的主任。见到他的第一印象是,比同龄人更多些老成持重。不过,随着谈话的进行,才感觉出和同龄年轻人同样的朝气。    
    陈明把自己工作上的顺利归结为遇到了好领导和机遇。他其实在毕业前就开始在现在的单位实习,当时大四,有课就上课,没有课就过来。这样,在正式毕业之前就在单位给同事和领导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为以后的工作做了铺垫。单位机构改革,大大压缩了一些职能机构,把原来的好几个部门的工作都并到了一个部门。单位的人事设置变得偏平化,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其实就三四个人,大家各管一块,其实就是一个人管原来一个部门的工作。2002年3月份,当时办公室缺一个副主任,陈明接了过来。后来单位统一竞岗,正好处里没有主任,他当时以副主任的身份主持工作,经过竞岗后成为主任,级别也相应地调成正处级。但是陈明对这个级别并不以为然,说事业单位毕竟不是行政机关,和机关里的级别划分不好等同起来。在机关里要做到处长,要扎扎实实熬上几年。    
    陈明的农村出身对他影响很大。对比来北京之前的生活,陈明对现在的生活状况还是比较满意的。已经买了房子,马上就要住进去。虽然暂时没有结婚,但现在和女朋友关系很好。出人意料的是,陈明表达了很强烈的事业上的危机感和压力。这种压力不是来自单位内部,而是来自长远职业发展和人才市场趋势。    
    冯涛(18)    
    冯涛在某科研所工作,他要下午去图书馆借书,所以约好在图书馆见面。他很守时,在约好的时间的前两分钟内准时出现。第一印象,冯涛的穿着很随意,气质谦和,典型的科研人员的形象。他不是外向的性格,但在我的引导下,还是侃侃而谈,可能和他有一些学文科的同学有关,他自己也经常买一些社会、历史等方面的书来看。思维很严密,逻辑性强,很符合长期做科研的习惯。    
    冯涛多年前工科本科毕业,后来又读了硕士,接着来到现在的单位读博。一路下来,中间没有任何全职工作经历,专业也一直没有变。毕业后留到了读博的科研所,做科研工作,马上要评副研究员。已经成家了,太太也是同专业的博士,现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    
    感觉这些年一直读书还是比较顺利。工作环境比较简单,工作、学习过程中接触的人都比较单纯,所以人际关系比较好。但是觉着单调些,每天就是吃饭、上班、加班,很多年都是这样。现在虽然工作了,但和读博的时候差别并不大,每天晚上都要去单位加班。不是单位要求,是自己习惯了,可能也和太太不在身边有很大关系。平常工作时间很长,但效率并不大高。工作、生活单调,感觉时间就过得特别快。但回想起在北京的7年,其实已经变换了很多角色。这个年龄段,7年很重要。在研究机构里要按部就班,先要拿到学位,再从助理研究员干起,到副研究员,项目负责人,研究员,直至领域里的知名学者,甚至权威。要经费,发文章,评职称,基本就是这个路子。    
    对于自己现在的状况,自身感觉还可以,但考虑到家庭,觉着还是不满意。孩子没有来得及要,已经觉得有些晚了。父母在湖北老家,有责任给父母养老,将来一定要接到北京身边生活。这些很实际的负担对自己来说感觉有很大压力。不过,也认为这些事情是各行各业的年轻人都会遇到的,特别是自己的事业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对将来的生活还是充满信心。


第四部分:结语附录访谈对象与背景(6)

    王慧(19,女)    
    和王慧见面是在一个工作日的上午11点多钟,我担心她是否方便,她说没有关系,平常只要把工作做完就行,管理不严。平常一到11点钟大家就叽叽喳喳地去饭厅吃饭(午饭是外面送来的套餐),大家边吃饭边聊天,很热闹、轻松,没有固定的中午吃饭时间段。    
    王慧在国家某部委下属的事业单位工作。编制上是挂在机关下面的一家公司,虽然业务上增加了一些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内容,但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与传统的行政机关没有太大区别,待遇和机关公务员一样。不用像一般公司那样去开发市场,只要等业务找上门就行了。虽然有时工作也会很忙碌,偶尔需要加班,但总体还是比较轻松。业务比较熟悉了,工作上没有压力和明显竞争,只要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就行。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    
    王慧看上去性格很开朗、随和,从谈吐上看得出受过很好的教育。穿着打扮比较素雅,没有刻意讲究。她自己也说在单位人缘很好,对人没有心机,所以大家都愿意和她来往。王慧从很早开始就有给人做媒的爱好,很大原因就在于她的热心和别人对她的信任,平常交往也比较多。王慧声称做媒的对象大都是27岁到30岁左右的,学历都比较高,工作也不错。但是其中大龄女士较困难,同龄的男士反倒比较抢手,手头有几个女士没有“出手”,所以现在不再敢“接受”女士的请求。王慧饶有兴致地给我分析了许多原因,让我听得频频点头。    
    王慧本来一直不想要小孩,主要是工作忙,觉着很麻烦。但是现在想法有了改变。王慧的丈夫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父母在一个小城市。刚在工作单位附近买了房子,经济上没有负担。    
    杨波(20)    
    杨波本科毕业后做过大学教师,之后来北京读了硕士和博士,现在一所大学做教师。他在读硕士的时候就开始在外面讲授各种考试英语,多年下来,在圈子里俨然已经小有名气,在各大城市飞来飞去讲课,英语考试方面的书都已经出了几本。虽然是第二职业,但几乎成了第一职业,最近又和人合伙注册了一家公司,以出英语书为主。平时很忙,明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已经被各家学习班约好了。    
    杨波这些年讲课的回报很可观,短短几年挣了不少钱,自嘲成了挣钱机器。结婚前买了一套房子,现在又买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去年自费送太太去国外学习,前一段又买了辆车。但经济上无所顾虑之后就想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所以博士毕业前曾一直想从政,最后因各种原因作罢。    
    杨波这两年感觉很疲劳,这几年要讲课,还要兼顾学习和工作,所以很忙碌。“没有时间休息,连锻炼的时间都没有,牺牲了所有的时间来做事情。虽然事业很成功,赚了不少钱,但时间长了,开始厌烦,觉着做这些事情很痛苦。但也没有办法放弃,因为对别人承诺了,自己也想再多挣一些钱。到了十月、十一月的时候,没有学习班,可以休息一下,反而觉着这个时候生活最美好,可以享受一下。这种感觉这两年感觉越来越深。”原来没有想过要小孩,现在觉着应该考虑了。看他的头发明显有些稀疏,与年龄有些不相称。    
    对现在的状况还算满意,感觉事业上不断前进。想出国再读一个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能作为将来的事业。自信一件事只要自己决定要做,就能做成。    
    华林(21)    
    华林刚刚搬进新房,这些天比较忙乱。看起来很和气,说话很有条理,很符合中学老师的风格。聊起来,很坦诚,无所保留。    
    华林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一所大学的附属中学教书,后来在北京读在职教育学硕士。拿到硕士文凭后,为了自己和家庭有更好的发展,特别是为孩子将来考虑,就找到北京一所大学的附属中学留了下来,已经两三年了。妻子是大学同学,现在北京另一所大学的附属中学教书。    
    夫妻两个人的收入都很稳定,加起来小日子过得还可以。房子是学校分的福利房,比外面的商品房要便宜很多。原来在外地买了商品房,现在也卖掉了,所以负担并不大。在单位和教学组的同事关系比较融洽。对于将来,没有太多的想法,认为该努力的都已经努力过了,以前一直比较劳累,现在就想好好地把书教好,希望孩子有个好前途。女儿在读小学。感到欣慰的是孩子成绩比较好,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    
    到现在的单位需要办人事调动和户口迁移,前两年这些事情让华林很烦恼,跑了很长时间,花费了很多心思。说起这件事,华林仍然很不平,说现在办事真难,很多政策和部门人为地为人才流动设置了许么多不合理障碍。即使觉着没有任何问题的手续,都会遇到一些出人意料的麻烦。    
    孔楠(22)    
    孔楠当初上高中的时候身体不太好,家里建议他高考报医学。他自己也觉着学理工科比较艰苦,怕身体吃不消,也就同意了。而且,当时医生的职业比较热门。当然,在真正学了医科后,才发现并不轻松。但孔楠仍然认为当时的选择是不错的,如果学理科搞基础研究,在当前中国的出路并不好,“在社会上都不好生存”,而学医比较有前景。毕业后孔楠到了现在的医院工作,马上要评主治医师(中级职称)。但要真正“主事”,还要些年头。现在住院部做临床工作,感觉在单位还是属于基层,所以也和各方面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竞争不算激烈,和大家关系也比较好。“将来往高的位置上走的时候,就会竞争越来越厉害”。    
    孔楠觉着在医学界没有高学历很难发展,现在大家都在读书,水涨船高,压力很大。单位是科研所和医院相结合的,所以在本单位读了研究生。这样,除了工作、家庭,还要学习,经常要查找、阅读文献资料,感觉很忙碌。


第四部分:结语附录访谈对象与背景(7)

    到孔楠家,最大的“亮点”是他怀孕的太太,突出的体型已经非常显眼。他太太是一所大学的附属小学教师,平常工作很忙,从学校回来还要在家批改作业。待遇还不错,家里的新房就是太太单位分的,三室一厅,很宽敞,装修得也很漂亮。地段靠边些,但上班有班车接送。    
    对于现在的生活,感觉还可以,比较平稳。就是经济上还是稍微紧了些,除了刚买了房子,主要是后面还有许多其他事情。孩子快要出生了,开销会很大。将来硕士读完,还准备读博士,到时候就要求脱产读书做科研,所以经济稍微紧张的时间还会持续几年。我问他为什么现在要孩子,他说预期孩子牵扯的精力不会很大,到时候父母可以过来照顾。到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没有问题了。说到这里,孔楠庆幸自己的妻子在教育行业,小孩子将来的教育就不用太操心。不然,操心可就大了,会有很大的一笔开支,麻烦也很多。而且,妻子本身就是老师,自己就会教育孩子。所以,将要出生的孩子对自己的影响并不大。父母身体都还好,有自己的住房,退休在家养老。    
    对于将来的生活,孔楠说并不向往非常高档的生活,希望的是比较恬静的日子,“觉着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不像商业人士那样有那么高的生活水准期望”。主要考虑的是在学术、工作上有所建树,现在自己就在朝这个目标扎实地走着,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    
    尤军(23)    
    尤军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地处繁华地段,但不在街边,隐藏在高楼后面的一栋低层楼房里,曲曲折折才找到。外面丝毫不起眼,但走进楼去,没有想到竟然有那么多的科室。后来听尤军说正式的公务员有六十多个,非正式的八十多个,被吓了一跳。尤军有自己的单独办公室,敲门进去的时候竟然看到他在安安静静看书。    
    尤军今年三十出头,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稳重,说话语气很平缓,可能和多年机关生活磨炼有关。大学毕业后到区委做最基层的科员,几年后平调到街道办事处,仍然是科员,一年之后提到副科。后来市里要求所有街道的副处级都是三十岁左右的青年干部,当时区里这种年龄段的副处级干部只有十几个,属于“青黄不接”。尤军被推荐参加了全区的选拔综合考试,通过后被任命为街办的主任助理,后来转为副主任。尤军认为自己是政策的受益者,如果不是这次机会,可能还提不上来。当时一起分配到区委、区政府工作的大学生有十几个,四年里没有提拔一个。现在从高校里过来的毕业生多了,上面的大环境也变了,领导也开始重视人才,提拔这些科班出身的。他说以前的大环境就是这样,虽然上层不错,但中层很顽固,掌握实权的许多中层干部是从兵团、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