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49-灵枢识 >

第25部分

449-灵枢识-第25部分

小说: 449-灵枢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如入汤之热。下而股胫。中而腹心。上而头目。无所不病。在表则汗出。在里则短气不乐。或为悲哀。或为 
喜恐。此阴阳俱病之候。虽尚可支持。然不能出三年也。简案、素骨空论。淫泺胫 。不能久立。王注。淫泺 
谓似酸疼而无力也。考之原文。张注似是。(详见于素问识) 

卷四
病本篇第二十五
属性:马云。此与素问标本病传论相同。然凡病必先治其本。若中满与大小不利。则不分标本。而必先治之。 
本经以本篇论标本。后论病传分为二篇。素问合标本病传论。共为一篇。(详义见于素问识当参考) 
x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x 马云。先病曰本。后病曰标。故凡先生初病。而后病势逆者。必先治其 
初病之为本。若先病势逆而后生他病者。则必以病势逆之为本。而先治之也。 
x必且调之x 素问必上有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一句。 
x先病而后中满者x 素问。病、作热。志云。中满者。腹中胀满。脾胃之所生也。先病而后中满 
者。因病而致中满也。则当先治中满之标病。而后治其本病。 
x有客气 有同气x 马云。正以人之病气有二。病本不相同。而乃彼此相传者。谓之客气也。有二 
病之气本相同类。而乃彼此相传者。谓之同气也。简案、素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同、作司。近是。 
x间者x(止)x为独行x 志云。间者邪正实虚之相间。故当并行其治。甚者又当独行其治。 
x先小便大便不利x 诸本小下无便字。素问作先小大不利。 

卷四
杂病篇第二十六
属性:x沉沉然x 马云。头则昏沉而不能举。 
xKT KT 然x 马云。KT 、音荒。目不明。 
x唇漯漯然x 甲乙。作者肩中热。马云。其唇则漯漯然。而有涎出唾下之意。张云。肿起貌。病而在面 
在胸及不能言者。以胃脉行于 颊。挟口环唇。循喉咙。下胸膈也。 
x厥气走喉x(止)x大便不利x 志云。此邪病足少阴之气。而为厥逆也。足少阴肾脉。循喉咙挟舌本。厥气 
上逆于喉。故不能言。肾为生气之原。气逆故手足清。肾开窍于二阴。故大便不利。 
x向向然x(止)xH HT x甲乙、向向作膨膨。HT HT 作 。(注云音最九墟作荣)马云。腹中向向 
然。 
而气喜走布且多有寒气。又HT HT 然而有声。张云。腹向向然。寒气滞于脾也。又HT HT 然。水谷不分之声也。 
便溲难。脾脉聚于阴器也。简案、HT 、字典 同。水名。无他义。唯龙龛手鉴云。胡谷切。水声。志作谷。非。 
x嗌干x(止)x取足少阴x 马云。嗌咽干燥。口中甚热。其津液如胶之稠。当取足少阴肾经之穴以补之。水 
王则火衰也。 
x犊鼻x 甲乙云。在膝下 上侠解大筋中。足阳明脉气所发。简案、骨空论。 骨空在辅骨之上端。 
王注云。谓犊鼻穴也。 
x发而间之x 马云。必发其针而又间刺之。非止一次而已也。 
x x 志云。音厘。牛尾也。(案出说文。) 
x刺膝无疑x 马云。刺膝用之无疑也。 
x喉痹x(止)x取手阳明x 张云。手足阳明之脉。皆循喉咙。 
能言者轻。但取之上。不能言者重。当泻其下也。 
x疟不渴x(止)x取手阳明x 甲乙云。疟不渴。间日而作。九卷曰。取足阳明。素问。刺太阴渴而间日作。 
九卷曰。取手少阳。素问。刺足少阳。志云。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间日而作者。其气舍深。内薄于阴而不 
得出。足阳明之脉。属胃络脾。应地气之在下。其道远。故间日而作。地为阴。故不渴。手阳明之脉。属大肠 
络肺。应天气之在上。其道近。故曰作天为阳。故渴也。 
x齿痛x(止)x取手阳明x 甲乙。齿下有动字。张云。手足阳明之脉。皆入齿中。然胃经多实热。故不畏 
寒饮者。当泻足阳明。大肠经多虚寒。故畏寒饮者。当补手阳明也。此与上文(寒热病篇)臂阳明节。义有所 
关。当互求之。志云。足阳明主悍热之气。故不恶寒饮。手阳明主清秋之气。故恶寒饮。 
x聋而不痛x(止)x取手阳明x 张云。足少阳之脉。下耳后支耳中出耳前。手阳明之别者。入耳。故当 
分痛与不痛而补泻之。志云。阳明当作少阳。 
x衄而不止x(止)x出血x 甲乙下 血上。有大衄二字。似是。马云。宛、腕同。鼻中出血曰衄。血至败恶 
凝聚。其色赤黑者曰 。 血成流。则血去多而不止于 血也。当取足太阳膀胱经以刺之。其 中出血。仍是 
膀胱经之委中穴也。若止曰 血。则不成流而去之似少也。当取手太阳小肠经穴以刺之。其腕骨下。即手少阴 
心经之通里穴。正以心与小肠为表里也。 
x腰痛x(止)x取足少阳x 刺腰痛论。上寒上热上并无痛字。张云。上寒上热。皆以上体言也。寒刺阳经。 
去阳分之阴邪。热刺厥阴。去阴中之风热也。少阳脉行身之两侧。故俯仰不利者当刺之。 
x中热而喘x(止)x血络x 张云。热在中上二焦也。取足少阴者。壮水以制火也。 中血络。即足太阳委中 
穴。取之可以泻火。简案、刺腰痛论。中热而喘。刺足少阴。王注云。涌泉、大钟、悉主之。 
x喜怒x(止)x刺足少阳x 甲乙。小、作少。足少阳、作足少阴。注云。太素作少阳。志云。暴怒伤肝。食 
气入胃。散精于心肝。食饮下节。肝心气逆。故不欲食也。肝心气逆。则中气不舒。故言益小也。当取足太阴 
以疏脾气。则食气得以转输。而音声益彰矣。肝主语而在志为怒。怒而多言。厥阴之逆气太甚。故当取足之少 
阳。以疏厥阴之气。 
x 痛x(止)x出血x 甲乙 、作颔。下同。马云。 、颔同。手阳明当是商阳穴。 之盛脉。是胃经颊车穴。 
简案、张以 为鬓前两太阳。未知何据。 
x项痛x(止)x刺手太阳也x 马云。俯仰属背与腰。故曰足太阳。而顾则属肩与项。故曰手太阳也。 
x小腹满大x(止)x取足厥阴x 甲乙。胃、作胃。淅淅、作索索然。张云。淅淅、寒肃貌。肝经之脉。抵小 
腹挟胃。其支者从肝别贯膈。故为病如此。当取足厥阴经以刺之。 
x腹满x(止)x取足少阴x 甲乙无亦字。及喘息二字。少阴作少阳。张云。肾开窍于二阴。其经脉从肾上贯 
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故其为病如此。当取足少阴经以刺之。喝喝、喘急貌。 
x腹满x(止)x取足太阴x 张云。脾失其职。则食不能化。腹满而鸣。气滞于中。大便不调。当取足太阴经 
以刺之。 
x心痛x(止)x取足少阴x 张云。此肾邪上逆也。 
x心痛x(止)x足太阴x 甲乙、啬啬作涩涩。志云。啬啬、畏寒貌。太阴为阴中之至阴。阴寒故腹胀。而啬 
啬然。大便不 
化者。土气不化也。此足太阴之气厥而为心痛。故当取本经以疏逆气。 
x心痛x(止)x取手少阳x 张云。足少阴之脉贯脊。故痛引于背。手少阳之脉布膻中。故不得息。宜刺此 
二经也。 
x心痛x(止)x刺足厥阴x 张云。足厥阴之脉抵小腹。结于阴器。凡心痛而下引小腹者。当刺之也。 
x心痛x(止)x刺手太阴x 志云。肺主气而司呼吸。心系上连于肺。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者。但逆在肺而 
为心痛也。当刺手太阴以通肺气之逆。沈亮辰云。足太阴少阴厥阴而为心痛者。脏气上逆而为痛也。肺乃心之 
盖。故但短气不足以息。此病在本脏而应于心也。四脏皆然。故无真心痛之死证。 
x心痛x(止)x得之立已x 赵府本、张本。次之、作刺之。吴本。按已刺、作按已次。甲乙无此条。马云。 
其痛当背。第九节以刺之。乃督脉经筋缩穴之处也。宜先按之。按已而刺。刺后按之。其痛当立已。如不已则 
上而八椎。(无穴)下而十椎。(无穴)又复求之。其痛必立已矣。张云。上而手经。下而足经。求得其故而 
刺之。则立已矣。 
x 痛x(止)x立已x 甲乙。 、作颔。按人迎于经。作按经刺人迎。马云。颔痛者。当取足阳明胃经颊 
车穴以刺之。此穴在耳下曲颊端。动脉环绕一周。故曰曲周也。张云。以其周绕曲颊。故曰曲周。见血立已。 
如不已。当按人迎于本经而浅刺之。可立已也。 
x气逆上x(止)x下胸动脉x 甲乙。下胸、作胁下。马云。上刺膺中陷者中。即足阳明胃经膺窗穴也。及 
下胸前之动脉。当是任脉经之膻中穴也。盖在中谓之胸。胸之旁为膺耳。张云。膺中陷者。足阳明之屋翳也。 
下胸动脉。手太阴之中府也。盖在中曰胸。胸之旁即谓之下耳。简案、膻中无动脉。中 
府不在下胸。可疑。 
x腹痛x(止)x立已x 马云。当刺足阳明胃经之天枢穴。如不已。又刺本经之气冲也。张云。脐之左右动 
脉。如足少阴之肓俞。足阳明之天枢。皆主腹痛。简案、二穴未有言有动脉者。可疑。 
x痿厥x(止)x病已止x 甲乙。 、作闷。马云。凡痿病厥病。而手足四肢挛束缚乱。当刺四肢之穴以速 
解之。张同。朱永年云。 、闷也。为四末束 者。束缚其手足。使满闷而疾解之。导其气之通达也。夫按之 
束之。皆导引之法。犹尺蠼之欲信而先屈也。身半以上为阳。身半以下为阴。昼以前为阳。昼以后为阴。日二 
者。使上下阴阳之气。表章而交通也。不仁者。荣血不行也。卜日者。阴数之周也。简案、朱注为是。简往往 
亲睹痿疾。以布束缚四肢。经久复故者。尺蠼之喻。殆妙。 
x哕以草x(止)x亦可已x 哕、诸本作岁。马不知其误。文云。疑作藏。唯张志作哕。张云。哕、呃逆也。 
治之之法。用草刺鼻则嚏。嚏则气达而哕可以。此一法也。或闭口鼻之气。使之无息。乃迎其气而引散之。勿 
令上逆。乃可立已。此二法也。又或以他事惊之。则亦可已。此治哕之三法也。志云。岁、作哕。哕、呃逆也。 
言其发声如车銮之声。而有轮序。故名曰哕。(案诗小雅銮声哕哕毛传哕哕徐行有节也志注盖本于此然似牵强 
说文哕气牾也)简案、哕、亦作 。十六难。掌中热而 。肘后方。治卒 不止。以物刺鼻中各一分。末少许 
皂荚内鼻中。令嚏瘥。又但闭气仰引之是也。楼氏云。详此经文三法。正乃治吃逆之法。按、吃逆用纸捻刺鼻 
便嚏。嚏则吃逆立止。或闭口鼻气。使之无息亦立已。或作冤盗贼。大惊骇之亦已。此予所以取成许二家之论。 
哕为吃逆。为得经旨也。又云。有病伤 
寒将愈。忽患吃逆。予与古人治吃逆之药殆遍。皆不愈。计出无药。遂用皂角末吹入鼻中。得嚏而吃逆止。少 
时又吃。又与皂角末。嚏而止者凡数百次。其嚏时出痰涕渐多。自是吃逆渐疏。至二三日而止。此是合经刺鼻 
嚏之法。故书之。 
介按、哕者。呃忒也。因其呃呃连声。故今人以呃逆名之。朱丹溪谓气由脐下直升而上。出于口而作声也。 
徐春甫谓其气由丹田而逆上。出于咽喉。如有系逆而然也。 

卷四
周痹篇第二十七
属性:马云。痹病之痛。随脉以上下。则周身而为痹。故名。此篇当与素问痹。论参看。 
x此痛在血脉之中邪x 张云。邪、耶同。 
x 痛之时 不及定治x 甲乙。 、作蓄。张云。 痛动而痛也。间不及下针。即不及定治之谓。言移易 
之速也。简案、马融、广成、颂疏、越蕴 注。 、蓄通。蕴 、犹积聚也。盖 痛谓聚痛也。言其间时痛瘥。 
不及下针。方其聚痛之时。痛剧甚。不及定治。倏忽而痛止也。 
x此众痹也 非周痹也x 马云。众痹者病在一处。则痛亦在一处。随发随止。随止随起。特以左右之脉 
相同。故左可应右。右可应左耳。非能周身而痛也。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或随脉以下。非比众痹 
之在于左右。各当一处者之有定所也。张云。各在其处。谓随聚而发也。不能周遍上下。但或左或右。更发更 
休。患无定所。故曰众痹。能上能下。但随血脉而周遍于身。故曰周痹。非若众痹之左右移易也。志云。痹者 
风寒湿邪。杂合于皮肤分肉之间。邪在于皮肤。血流溢于大络者。为众痹。在于分肉而厥逆于经脉者。为周痹。 
帝以上下左右。血脉分肉。概而问之。然虽总 
属于阴阳血气。而有皮肤肌肉之浅深。经脉络脉之缪处。故伯有周痹众痹之分焉。简案、楼氏纲目云。行痹即 
走注疼痛。而其方载历节诸方。以本节文列于其后。知楼氏以众痹周痹。为历节风也。 
x以过之x 甲乙过、作通。注。一作遏。下同。张云。过者去之之谓。志云。过者使邪气过在分肉皮肤 
以外出。 
x以脱之x 张云。脱者拔绝之谓。先刺以过之。去其标也。后刺以脱之。拔其本也。 
x黄帝曰 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