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灵枢识-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睹其色 察其目 以知其散复x 诸本无目字。但张本有焉。马云。以、为也。论语云。视其所以。
志云。察其以者。察其所以然之病。简案、张补目字。据九针十二原小针解。今从之。
x一其形x 马云。曰一者。肥瘦各相等否。志云。静守其神形。与、俱也。
x病将下x 张云。下、退也。
x诸经实者 病三日已x 张云。凡邪气未解者。最忌脉弱无力。如平人气象论曰。病在中。脉虚。玉
机真藏论曰。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邪客篇曰。虚而细者久以持。皆不实之谓也。若病在诸经。而脉
实有力者。邪将外达也。故可三日而已矣。
x气口候阴 人迎候阳也x 张云。气口在手太阴。肺脉也。气口独为五脏主。故以候阴。人迎在头。阳
明胃脉也。胃为六腑之大源。故以候阳。
卷三
五邪篇第二十
属性:诸本无篇字。马云。内论五脏之邪。故名篇。
x上气喘 汗出x 志云。上气喘者。肺气逆也。
x膺中外 x 马云。云门、中府等穴。
x背三节五藏之旁x 藏、张本作节。马云。背三节旁之肺俞。及五椎旁之心俞穴。志云。乃肺俞旁之魄
户也。简案、甲乙作背三椎之旁。乃谓肺俞。甲乙为是。原注颧字当作 。史音 。音椎可证。
x按之快然x 张云。觉快爽者。即其真穴。
x取之缺盆中以越之x 张云。缺盆、足阳明经穴也。手太阴之脉。上出于此。故当取之。以散越肺邪。
但忌大深。令人逆息。志云。缺盆中者。手阳明经之扶突。盖从腑以越阴脏之邪。
x邪在肝x(止)x时脚肿x 张云。两胁中痛。肝之经也。寒中水乘脾胃也 恶血在内。肝所主也。行善牵掣
其关节。肝主筋而邪居之也。肝经自足大趾上内联踝。故时为脚肿。甲乙。掣、作 。简案、掣纵、又作 。
知二字义同。
x取耳间青脉 以去其掣x 甲乙。掣、作 。张云。足少阳经循耳前后。足厥阴主诸筋。而与少阳为
表里。故取耳间青脉。可以去掣节。志云。耳间青脉。一名鸡足青。简案、甲乙 脉。一名资脉。在耳本后。
鸡足青络脉。盖谓此穴。
x阳气有余 阴气不足x 简案、诸注以阴阳分说脾胃。恐非。
x阴痹x 马云。阴痹者。痛无定所。按之而不可得。即痹论之所谓以寒胜者为痛痹也。(后世以为白虎
历节风又曰痛风)志云。在外者筋骨为阴。病在阴者名曰痹。阴痹者。病在骨也。按之而不得者。邪在骨髓也。
简案、至真要大论云。阴痹者按之不得。即是。
x肩背颈项痛时眩x 马云。此皆膀胱经脉所行。以肾与膀胱为表里也。且时时眩晕。亦兼膀胱与肾邪也。
x喜悲x 马云。本神篇曰。心气虚则悲。然实则亦然。
x调之其输也x 马云。邪客篇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
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
故独无 焉。其外经病而内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
卷三
寒热病篇第二十一
属性:诸本无篇字。马云。篇内所谓诸证。不止寒热。然首节所论在寒热。故名篇。但此寒热。主外感言。与
瘰之寒热不同。
x不可附席x 张云。邪在外。故畏于近席。
x鼻槁腊x 马云。鼻孔枯腊。腊者、干也。
x取三阳之络x 马云。当取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飞扬以泻之。盖太阳为三阳也。
x取三阳于下x 马云。不言穴者。必俱是络穴。
x病无所安x(止)x死不治x 病、甲乙作痛。张云。阴腾者必躁。故无所安也。阴伤则液脱。故汗注不
休也。齿者骨之余。若齿未稿者。阴气尚充。独为可治。当取足少阴之络穴大钟以刺之。若齿有枯色。则阴气
竭矣。其死无疑。近以愚见。则不独在齿。凡爪枯者亦危候也。骨寒而厥者皆然。简案、马以从皮寒热。至骨
寒热。为从浅而及深。遂至死之证。恐非也。又考文例。不及脉寒热、筋寒热者。岂其脱漏乎。
x骨厥x 志云。谓肾脏为病。而肾气厥热也。简案、足少阴之病为骨厥者。经脉篇。
x骨痹x(止)x补之x 张云。骨痹者。病在阴分也。支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者。亦病在阴分也。真阴
不足。则邪气得留于其间。故当取三阴之经。察病所在而补之。按、五邪篇曰。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取之
涌泉、昆仑。视见血者尽取之。
与此互有发明。所当参阅。简案、举。合也。谓支节尽痛。马云骨痹已成节。不能举而痛。非也。马又根据一本
改阴作阳。志仍之。亦非。
x身有所伤x(止)x关元也x 懈惰、甲乙作解 。马云。身有所伤。出血已多。而伤处中于风寒。(此证近
于后世之所谓破伤风)或有所坠堕。不必身伤出血也。四肢懈惰。其名曰体惰。当取小腹脐下三结交之穴以刺
之。盖本经为任脉。而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之脉。亦结于此。故谓之三结交也。即脐下三寸之关元穴耳。简案、
张亦云。破伤风之属。此恐不然。甲乙云。关元、足三阴任脉之会。故曰三结交。
x厥痹者x(止)x补阴经也x 张云。厥必起于四肢。厥而兼痹。其气上及于腹者。当取足太阴之络穴公孙。
足阳明之络穴丰隆。以腹与四肢。治在脾胃也。然必视其主病者或阴或阳而取之。阳明多实。故宜泻。太阴多
虚。故宜补。简案、马至名曰天府为一节。并为治厥痹之穴。恐非。
x颈侧之动脉人迎x 张云。颈前中行任脉也。二行动脉。即足阳明之人迎穴。
x婴筋x 张云。说文曰。婴、颈饰也。故颈侧之筋曰婴筋。通评虚实论。痈疽不知所。刺缨脉。王注云。
缨脉亦足阳明脉也。近缨之脉。故曰缨脉。缨、谓冠带也。
x扶突x 张云。在颈之第三行。
x足少阳脉x 马云。当作手少阳。观前本输篇。第十三节云手少阳也。名曰天牖。六次脉可证。张同。
x天牖x 张云。在颈之第六行。
x天柱x 张云。在颈之第七行。
x臂太阴x 张云。即手太阴也。以上五穴。本输篇言之尤详。即所以治下文之病者也。
x阳迎头痛x 甲乙。迎、作逆。张云。迎、逆也。阳邪逆于阳经。而为头痛胸满者。当取之人迎也。
简案、张本于楼氏纲目。马改阳明。误。
x暴喑气硬x 甲乙。 、作硬。张云。喑、声 不能言也。气硬、喉舌强硬也。凡言暴者。皆一时之
气逆。非宿病也。马云。硬、当作梗。志云。硬、梗同。简案、今从张注。
x暴聋气蒙x 张云。经气蒙蔽。而耳目暴有不明者。当取天牖。
x暴挛痫眩足不任身x 甲乙足下有痛欲折三字。马云。暴挛者。拘挛也。暴痫者。癫痫也。暴眩者。
眩晕也。合三证而足不任身。当取天柱。
x暴瘅内逆x 甲乙。瘅、作痹。马云。暴时大热。而在内气逆。乃肝肺两经之火邪相为搏击。以致血溢
于鼻口。张云。瘅、热病也。志云。瘅、消瘅。暴瘅、暴渴也。肝脉贯肺。故手太阴之气逆。则肝肺相搏。肺
主气而肝主血。气逆于中。则血亦留聚而上溢矣。肺乃水之生原。搏则津液不生而暴瘅矣。皆当取手太阴之天
府。以疏其搏逆。夫暴疾。一时之厥证也。此因于气厥。故用数暴字。简案、志。暴渴之解。不可从。
x此为大牖五部x 甲乙作此为胃之大 五部也。马云。大、当作天。此句总结上文五节。其穴为天牖
五部也。曰天牖五部者。举一穴以统五穴耳。犹后世立汤药之方。举一品以概众品也。张云。以天牖居中。统
前后上下而言也。志云。牖、窗也。头面之穴窍。如楼阁之大牖。所以通气者也。简案、志注尤牵强。
x臂阳明x(止)x不恶寒泻之x 马云。臂阳明。即手阳明大肠经也。以其脉行于臂。故不称曰手而曰臂也。
手阳明之脉。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循天鼎、扶突。上贯于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循和 、迎香、以交于足阳明。故曰臂阳明。有入 遍齿者。其名曰大迎。正以大迎出足阳明穴。而手阳明之
脉。则入而交之也。齿有痛病谓之龋。故下齿病龋者当取此臂阳明之穴。(商阳二间三间皆治痛齿)如恶寒饮
者虚也。宜补之。不恶寒饮者实也。宜泻之。张云。 。音求。颧也。但臂恶寒者多虚。故宜补。不恶寒者多
实。故宜泻。简案、马以臂字接上句。似是。然以恶寒为恶寒饮。亦未允妥。
x足太阳x(止)x出鼻外x 甲乙足作手。一曰取之出鼻外。作一曰取之出眉外。方病之时。盛泻虚补。马云。
足太阳膀胱经之脉。亦入 遍齿。其所入之脉。乃手少阳三焦经之角孙穴。其上齿龋者。正足阳明胃经脉气之
所历。取之在鼻与 前。乃地仓、巨 等穴也。如正痛之时。其脉必盛。盛则宜泻之。或虚则宜补之。一曰当
取之。出于鼻外。即本经之和 、迎香等穴也。
x足阳明x(止)x益不足x 诸本不足下有反者益其四字。甲乙。其、作甚。张云。其、当作甚。马志以其字
接下节。非也。张云。足阳明之脉。有挟鼻入于面者。道出于足少阳之悬颅。其下行者属于口。其上行者对口
入系目本。或目或口。凡有过者。皆可取之。然必察其有余不足。以施补泻。若反用之。病必益甚。简案、志
云。足阳明当作手太阳。非也。对口盖指玉枕下边而言。脑疸有对口发之称。可以见耳。
x足太阳x(止)x盛则瞑目x 马云。此言头目痛者。当取玉枕。而又言睛明为阴阳二跷之所交。乃寤寐之所
以分病也。足太阳膀胱经。有通项入于脑者。名曰玉枕。(开督脉一寸半脑户枕骨上入发际二寸)此正属于目
之根。两眼中之系。皆系于此。故名之曰
眼系。凡苦头痛。或苦目痛者。皆取之。其脉在项中两筋间。入于脑与阴跷、阳跷相别。实各阴阳诸经交会之
所也。又阳跷之脉入于阴。阴跷之脉出于阳。交于目锐 之睛明穴。阳跷之气盛。则目 而不得闭。阴跷之气
盛。则目瞑而不得开也。张云。按脉度篇。言跷脉属目内 。合于太阳。下文热病篇曰。目中赤痛。从内 始。
取之阴跷。然则此云锐 者。当作内 也。志云。目之尖角曰锐。故外内皆名锐 。简案、志注误。癫狂篇云。
目外决于面者为锐目。张注。本于楼氏纲目。今从之。
x热厥x(止)x皆留之x 张云。热厥者。阳邪有余。阴气不足也。故当取足太阴而补之。足少阳而泻之。
寒厥者。阴邪有余。阳气不足也。故当取足阳明而补之。足少阴而泻之。补者补脾胃二经以实四肢。泻者泻水
火二经以泄邪气。然必皆久留其针。则泻者可去。补者乃至矣。此当与终始篇义。相参为用。简案、马云。少
阳当作少阴。少阴当作少阳。未为得矣。
x舌纵涎下x 张云。此下三节。皆兼寒热二厥而言也。舌纵不收。及涎下烦闷者。肾阴不足。不能收
摄也。故当取足少阴经而补之。
x振寒洒洒止取手太阴x 张云。鼓颔、振寒鼓腮也。凡此诸证。皆阳气不足之候。故当取手太阴肺经
而补之。
x刺虚者x(止)x刺其来也x 张云。刺其去。追而济之也。刺其来。迎而夺之也。卫气行篇。亦有此二句。
x春取络脉x(止)x治骨髓x 张云。春夏之取。与前四时气篇水热穴论皆同。秋取气口者。手太阴肺脉应秋
金也。冬取经俞者。经穴通脏气。藏主冬也。络脉浮浅。故治皮肤。分腠有理。故治肌肉。气口者脉之大会。故
治筋脉。经输连脏。
故治骨髓。按、此言经输者。总言经穴也。非诸经之经穴俞穴。盖水热穴论以五输言。故云秋取经俞。冬取井
荥。此以内外言。故云络脉治皮肤。经输治骨髓也。当解其意。齐、剂同。药曰药剂。针曰砭剂也。
x五脏身有五部x(止)x有痈疽者死x 简案、五脏在内。而关系于身者有五部。其一在伏兔。(在膝上六寸
起肉间足阳明胃经之要害也)其二在腓 。(即小腿肚也足太阳少阴及三焦下 之所系者腓音肥 音篆)其三
在背。背之中行曰督脉。而背旁四行。皆足太阳膀胱经穴。脏气所系之要害也。其四在五脏之俞。(肺俞三椎
旁心俞五椎旁肝俞九椎旁脾俞十一椎旁肾俞十四椎旁各开中行一寸半)其五在项。亦系督脉。统诸阳之纲领也。
凡上五部。皆要害之所。忌生痈疽。生者多死。(以上系马张二注节录)汪云。按阳毒起发者尚可治。若阴毒
不起者。断难治也。刘氏玉机微义云。大抵所言地分。皆脉络所会。内系腑脏。然患者得而早言。医者审证案
法治之。则皆为不死矣。
介按、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