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灵枢识-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候云。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粗强于肉。楼氏纲目云。疣、俗称鸡眼子。藏经音义。 、疣同。埤苍
云。皮上结也。庄子云。附赘悬疣。或作HT 。今俗谓之侯。志云。即 痤之类。误也。
x如指痂疥x 马云。小者为指间痂疥之类。张同。简案、此谓疣之多生。如指间痂疥之状。马张以为痂
疥。误也。
x手阳明之别x(止)x合于宗脉x 马云。此言大肠经之络穴也。偏历、去手腕后三寸。别走入于手太阴肺经。
其支别者。上循臂之温溜、下廉、上廉、三里、曲池。以乘肩 。上曲颊。入上齿缝中。又其支别者。入耳合
于宗脉。(玩各节皆腑合于脏脏合于腑则此宗脉宜是肺经之大脉犹言大气为宗气也本经口问篇有云目者宗脉之
所聚)张云。
按本经筋脉皆无入耳上目之文。惟此别络有之。宗脉者。脉聚于耳目之间者也。偏齿之偏。马本作遍。志同。
简案、此盖谓本经偏止于曲颊之处。而非言遍循上下齿也。马本恐非。
x龋聋x 甲乙作龋齿耳聋。说文。龋、齿蠹也。
x痹隔x 马云。为内痹。为隔塞不便。志云。痹闭阻隔也。
x取之所别也x 尚 云。谓遍齿入耳之别络。非偏历也。十二络皆同。
x手少阳之别x(止)x合心主x 马云。此言三焦经之络穴也。外关去手腕外廉二寸。外绕于臂。注于胸中。以
合手厥阴心主之脉。以三焦与心包络为表里也。
x足太阳之别x(止)x别走少阴x 马云。此言膀胱经之络穴也。飞扬去足外踝上七寸。别走少阴肾经。以膀胱
与肾为表里也。
x 窒x 甲乙作窒鼻。张云。 、鼻塞也。此经起于目内 。络脑行头背。故其为病如此。
x足少阳之别x(止)x下络足跗x 马云。此言胆经之络穴也。光明穴去外踝上五寸。别走足厥阴肝经。以胆与
肝为表里也。下络足之跗面。即侠溪、地五会、临泣等处也。
x足阳明之别x(止)x下络喉嗌x 马云。此言胃经之经穴也。丰隆去外踝上八寸。别走足太阴脾经。以胃与脾
为表里也。循胫骨外廉之上下巨虚等穴。上至头项而络之。以合于诸经之气。盖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海也。其头
项之下。则络于喉嗌。张云。喉嗌、缺盆。为诸经之孔道。故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
x瘁喑x 马云。瘁、当作猝。张云。瘁、悴同。病乏也。志作卒痛。简案、马注是。
x足太阴之别x(止)x入络肠胃x 马云。此言脾经之络穴也。公孙去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别走足阳明胃经。以
脾与胃为表
里也。其别者。入络于肠胃之中。
x足少阴之别止外贯腰脊x 马云。此言肾经之络穴也。大钟穴当内踝后绕跟处。别走足太阳膀胱经。
以肾与膀胱为表里也。又其别者。并本经脉气之行。以上走于手厥阴心包络经之下。而外则贯于腰脊间。
x足厥阴之别x(止)x结于茎x 循胫、甲乙作循经。马云。此言肝经之络穴也。蠡沟去内踝上五寸陷中。
别走足少阳胆经。以肝与胆为表里也。经于足胫。以上于睾丸。(阴丸俗云阴子)结于茎垂。(见邪客篇有茎垂)
x挺长x 志云。茎、阴茎。乃前之宗筋。挺、即阴茎也。简案、此注似未允。经筋篇云。足厥阴伤于
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法详见医学纲目)盖此指睾丸而言。
x任脉之别x(止)x取之所别也x 志云。按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
上颐循面入目。所谓尾翳者。即鸠尾之上。盖任脉之别络。出于下极并经而上。复下于鸠尾。以散于腹络。气
实则肠皮急。虚则痒搔。当取之所别络也。简案、甲乙云。鸠尾、一名尾翳。一名 KT 。在臆前蔽骨下五分。
任脉之别。由此考之。尾翳即蔽骨。犹 KT 即蔽骨。而又为鸠尾。一名也。张改屏翳为会阴穴。非也。
x督脉之别x(止)x入贯膂x 马云。此言督脉经之有络穴也。长强(脊 骨端)挟膂上项。散于头上。下则
当于肩脾之左右。其别者。则走于足太阳膀胱经。以入贯于膂筋之间。
x高摇之x 甲乙注云。高以下九字九墟无。张云。头重高摇之谓。力弱不胜而颤掉也。
x脾之大络x(止)x百节尽皆纵x 张云。脾之大络。名大包。在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出九肋间。总统
阴阳诸络。由脾灌
溉五脏者也。故其为病如此。
x此脉若罗络之血者 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x 马云。此脉若罗纹之络。其络中必有血。皆当取此穴以治之
耳。张云。罗络之血者。言此大络。包罗诸络之血。故皆取脾之大络以去之。大络即大包也。简案、据马注罗
字下句为是。
x凡此十五络x(止)x络脉异所别也x 张云。十二经共十二络。而外有任督之络。及脾之大络。是为十五络
也。凡人之十二经脉。伏行分肉之间。深不可见。其脉之浮而可见者。皆络脉也。然又必邪气盛者。脉乃壅盛。
故实则必见。正气虚者。脉乃陷下。而视之不见矣。故当求上下诸穴。以相印证而察之。何也。盖以人经有肥
瘦长短之不同。络脉亦异其所别。故不可执一而求也。愚按、本篇足太阴之别。脉曰公孙。而复有脾之大络。
脉曰大包。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而平人气象论。复有胃之大络。名曰虚里。然则诸经之络唯一。而脾胃之
络各二。盖以脾胃为脏腑之本。而十二经皆以受气者也。马云。按此篇以督之长强。任之尾翳。为十五络。难
经以阳跷、阴跷之络为十五络。殊不知督脉所以统诸阳。任脉所以统诸阴。还以灵枢为的也。
卷三
经别篇第十一
属性:诸本无篇字。当删。
x五位x 志云。五方之定位。
x六律建阴阳诸经x 甲乙。建、作主持二字。志云。创建六阴六阳。以合诸经。
x十二辰十二节x 周礼 簇氏十有二辰注。辰、谓从子至亥。左传成王九年浃辰之间。注、浃辰十二日
也。邪客篇云。辰有十二。人有足十趾。茎垂以应之。又云。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又生气通天论。五脏
十二节。
x十二经水x 详于经水篇。
x十二时x 顾炎武日知录云。古无所谓时。凡言时。若尧典之四时。左氏传之三时。(桓公六年三时不
害)皆谓春夏秋冬也。自汉以下。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用不废。
x离合出入奈何x 张云。十二经脉已具前经脉篇。但其上下离合。内外出入之道。犹有未备。故此复明
其详。然经脉篇以首尾循环言。故上下起止有别。此以离合言。故但从四末始。虽此略彼详。然义有不同。所
当参阅。
x粗之所过上之所息也x 张云。过犹经过。谓忽略不察也。息如止息。谓必所留心也。
x足太阳之正x(止)x皆为正也x 张云。此膀胱与肾为表里。故其经脉相为一合也。足太阳之正。入 中。与
少阴合而上
行。其别一道下尻五寸。当承扶之次。上入肛门。内行腹中。属于膀胱。散于肾。循膂当心入散。上出于项。
而复属于本经太阳。此内外同为一经也。足少阴之正。自 中合于太阳。内行上至肾。当十四椎旁肾俞之次。
出属带脉。其直者上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是为六合之一也。然有表必有里。有阳必有阴。故诸阳之
正。必成于诸阴之别。此皆正脉相为离合。非旁通交会之谓也。余仿此。志云。正者谓经脉之外。别有正经。
非支络也盖从经而别行。复属于太阳之经脉。故名。经别谓经脉之别经也。马氏以正为正经。宜与经脉篇之直
行者相合。别者为络。宜与经脉篇之其支者其别者相合。噫。经脉血气之生始出入。头绪纷纭。不易疏也。甲
乙无成以以下九字。注云。九墟曰。或以诸阴之别者。皆为正也。
x足少阳之正x(止)x此为二合也x 张云。此胆肝二经为表里。经脉相为一合也。足少阳绕髀阳入毛际。与
足厥阴合。其内行而别者。乃自季胁入胸属胆。散之上肝。由肝之上系贯心。上挟咽自颐颔中(图翼云颔中为
颐颔腮下也虎头燕颔义即此)出。散于面上。系目系。复合少阳本经于目外 、瞳子 也。足厥阴之正。别足
跗内行。上至阴毛之际。合于足少阳。与别者俱行。上布胁肋。是为六合之二也。简案、肝上之上衍。
x足阳明之正x(止)x此为三合也x 甲乙。太阴之正。下有则别二字。结、作络。舌中、作舌本。额 、正
脉道藏熊本张本并作 。马本志本作额颅。张云。此胃脾二经表里相为一合也。足阳明上至髀关。其内行者。
由气街入腹里属于胃。散于脾。上通于心。循咽出于口。上 入承泣之次。系目系。为目下纲。以合阳明本
经也。足太阴之正。上股内。合于足阳明。与别者俱行。上咽贯舌。是为六合之三也。
x手太阳之正x(止)x此为四合也x 张云。此小肠与心表里。经脉相为一合也。指地者。地属阴。居天之内。
手太阳内行之脉。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于小肠。皆自上而下。自外而内。故曰指地。经脉篇言交肩上入缺
盆络心。此言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盖前后皆有入心之脉。手少阴之正。自腋下三寸足少阳渊腋之次。行两筋
之间。内属于心。与手太阳入腋走心者合。乃上行挟于咽。出于面。合于目内 。是当与足太阳睛明相会矣。
此六合之四也。
x手少阳之正x(止)x此为五合也x 张云。此三焦心主表里经脉相为一合也。指天者。天属阳。运于地之外。
手少阳之正。上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包罗脏腑之外。故曰指天。手厥阴之正。其别面内行
者。与少阴之脉同自腋下三寸足少阳渊腋之次。入胸中。属于三焦。乃出循喉咙。行耳后。合手足少阳于完骨
之下。此六合之五也。志云。少阳、初阳也。从阳而生。自下而上。故曰指天。曰指地者。谓手合于足也。曰
指天者。谓足合于手也。盖分手足于二经。则为六合。论阴阳之气。止三合矣。简案、别下渊液三寸。马云。
别于腋下之天池穴。考本输篇云。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马似是。
x手阳明之正x(止)x此六合也x 道藏马志本。大肠作太阳。误也。张云。此大肠与肺为表里。经脉相为一合
也。手阳明之正。循胸前膺乳之间。其内行者别于肩 。入柱骨。由缺盆下走大肠。属于肺。其上者。循喉咙。
复出缺盆。而合于阳明本经也。手太阳之正。其内行者。自天府别入渊腋。出手少阴心经之前。入内走肺。散
之大肠。其上行者。出缺盆。循喉咙。复合于手阳明经。以上共十二经。是为六合也。
卷三
经水篇第十二
属性:马云。内论十二经脉。合于十二经水。故名篇。简案、管子水地篇云。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者
也。郦道元水经注。引经脉志。盖其书志经水之流通者。
x夫经水者x(止)x可得闻乎x 张云。经水者。受水而行于地也。人之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
腑者。所以受水谷。化其精微之气。而布扬于内外者也。经脉犹江河也。血犹水也。江河受水而经营于天下。经
脉受血而营运于周身。合经水之道以施治。则其源流远近。固自不同。而刺之浅深。灸之壮数。亦当有所辨也。
x八尺之士x 简案、周礼考工记。人长八尺。又淮南天文训。人修八尺。而周礼卿大夫国中七尺。
以及七十七尺谓二十。又淮南修务训。吾生也有七尺之形。则与考工记天文训异。荀子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又家语六七尺之体。今据本经骨度篇。人长其实七尺五寸。而泛言其修。或云七尺。或云八尺。举其大概耳。
x其死可解剖而视之x 简案、汉书王莽传云。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大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
度五脏。以竹 导其脉。知所络。始云可以治病。宋杨介存真图。欧希范五脏图。盖其遗也。而与本节之旨符矣。
x其脏之坚脆x(止)x其常有合乎x 张云。如脏之坚脆。则见于本藏篇。腑之大小。谷之多少。则见于
平人绝谷篇。脉之长短。则见于脉度篇。血之清浊。则见于根结篇。十二经血气多少。各有大数。则见于血气
形志等篇。此其针灸浅深多寡。故各有所宜如下文也。甲乙。大数、作定数。
x足太阳外合于清水x 张云。此下以经脉配经水。盖欲
因其象。以辨血气之盛衰也。马云。按古今舆地图。清水、遗籍无之。黄河合淮处。谓之清河。今有清河。悬
疑是清水也。张云。按清水即大小清河。舆地图志曰。大清河即济水之故道。自兖州府东北流。出长清等县。
由利津等界入海。小清河一名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