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灵枢识-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折向后。并脊膂细络相连。贯脊髓与肾相通。正当七节之间。盖五脏系皆通于心。而心通五脏系也。手少阴
经起于心。循任脉之外属心系。下膈。当脐上二寸之分。络小肠。张云。其系有五。上系连肺。肺下系心。心
下三系连脾、肝、肾。故心通五脏之气而为之主也。
x目系x 杨 云。要旨论曰。目内连深处为目系。此经已络小肠。从心系支而横出。循任脉之外。上
挟咽系。而行至于目系也。
x其直者x(止)x出腋下x 滑氏云。直者复从心系直上至肺脏之分。出循腋下抵极泉也。穴在臂内、
腋下、筋间、动脉。张云。手少阴经。行于外者始此。
x下循 内后廉x(止)x下肘内x 甲乙作肘中内廉。滑氏云。自极泉下循 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两经
之后。历青灵穴。下肘内廉。抵少海。
x循臂内x(止)x出其端x 滑氏云。腕下踝为兑骨。自少海而下循臂内后廉。历灵道、通里。至掌后
锐骨之端。经阴 、神门。入掌内廉。至少府。循小指端之少冲。而终以交于手
太阳也。心为君主之官。示尊于它脏。故其交经授受。不假于支别云。
x嗌干x(止)x臂厥x 张云。本经支者从心系上挟咽。故为嗌干心痛。心火炎则心液耗。故渴而欲饮。
手少阴循臂内后廉。出小指之端。故为臂厥。
x目黄胁痛x(止)x掌中热痛x 张云。少阴之脉。系目系。故目黄。出腋下。故胁痛。循 臂内入掌内
后廉。故为热痛诸病。甲乙。胁下有满字。
x起于小指之端x(止)x出踝中x 滑氏云。臂骨尽处为腕。腕下兑骨为踝。本经起小指端少泽穴。由是循
手之外侧之前谷、后溪、上腕、出踝中。历腕骨、阳谷、养老穴也。
x直上循臂骨下廉x(止)x交肩上x 滑氏云。脊两旁为膂。膂上两角为肩解。肩解下成片骨为肩胛。(一
名膊)自养老穴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穴。出肘内侧两骨之间。历小海穴上循 外后廉。行手阳明少阳之外。
上肩循肩贞、 俞、天宗、乘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诸穴。乃上会大椎。因左右相交于两肩之上。张云。
循臂骨下廉、阳谷等穴。出肘内侧两骨尖陷中小海穴也。此处捺之。应于小指之上。简案、两筋甲乙、千金、
铜人等。作两骨。滑氏从之。今捺之而 麻。应于小指之上者触筋也。其穴则在肘骨臂骨之间。知是作骨为是。
x入缺盆x(止)x属小肠x 甲乙。缺盆下有向腋下三字。铜人同。张云。自缺盆由胸下行。入膻中络心。
心与小肠为表里也。自缺盆之下。循咽下膈抵胃下行。当脐上二寸之分。属小肠。此本经之行于内者。
x其支者x(止)x入耳中x 滑氏云。目外角为锐 。支者别从缺盆。循颈之天窗、天容、上颊、抵颧 。
上至目锐 。过
瞳子 。却入耳中。循听宫而终也。
x其支者x(止)x斜络于颧x 发挥。无斜络于颧四字。盖根据金兰循经文集书同。张云。目下为 。目内
角为内 。颧即颧骨。下颧 穴。手太阳自此交目内 、而接乎足太阳经也。简案、刺禁论。王注。手太阳脉。
自颧而斜行至目内 。发挥无四字者。盖系于脱文。
x颔肿x 铜人注云。颔、谓颊下也。张云。本经之脉。循咽下膈。其支者循颈上颊。故为是病。
x是主液所生病者x 张云。小肠主泌别清浊。病则水谷不分。而流衍无制。是主液所生病也。志云。
小肠为受盛之官。化水谷之精微。故主液。
x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x 滑氏云。目大角为内 。发际前为额。脑上为巅。巅、顶也。足太阳起目
内、睛明穴。上额循攒竹。过神庭。历曲差、五处、承光、通天。自通天斜行左右。相交于巅上之百会也。
铜人注云。内 。谓目之大 也。
介按、目内 外一分宛宛中。是睛明穴也。上行眉。眉头陷中。即攒竹穴也。再上行发际间。侠督脉之
神庭穴。旁开一寸五分。正头取之。是曲差穴也。后行五分。旁开一寸五分。五处穴也。从此后行一寸五分。
承光穴也。由承光后行一寸五分。侠督脉之百会穴。旁开一寸五分。即通天穴也。
x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x 滑氏云。抵耳上角。过率谷、浮白、窍阴穴。所以散养于经脉也。张云。
由百会旁行至耳上角。过足少阳之曲鬓、率谷、天冲、浮白、窍阴、完骨。故此六穴者。皆为足太阳少阳之会。
介按、从悬厘后行耳前。入发际曲隅陷中鼓颔有空。即曲鬓穴也。后行耳上。入发际寸半陷者宛宛中。
嚼牙取之。
即率谷穴也。从此后行耳后三分许。入发际二寸。天冲穴也。下行耳后。入发际一寸。浮白穴也。由此下行耳
后。高上枕骨下摇动有穴。窍阴穴也。从窍阴行耳后。入发际四分。即完骨穴也。
x其直者从颠入络脑x 铜人注云。顶为中顶。前曰囟顶。后曰脑顶。左右曰角。滑氏云。脑、头髓也。
颈上为脑。脑后为项。此直行者。由通天穴后循络却、玉枕。入络脑。
x还出别下项x(止)x抵腰中x 张云。自脑复出别下项。由天柱、而下会于督脉之大椎、陶道。却循肩
内分作四行而下。此节言内两行者。夹脊两旁各相去一寸半。自大杼、行风门、及脏腑诸 。而抵腰中等穴
也。中行椎骨曰脊。臀骨上曰腰。
x入循膂络肾属膀胱x 张云。自腰中入膂络、肾前属膀胱。肾与膀胱为表里也。夹脊两旁之肉曰膂。
x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 中x 甲乙。铜人挟脊。作会于后阴四字。发挥集书。无挟脊二字。马云。从
腰中循腰髋下挟脊。历上 、次 、中 、下 、会阳。下贯臀。至承扶、殷门、浮 、委阳、入 中之委中
穴。滑氏云。臀。尻也。挟腰髋骨两旁为机。机后为臀。腓肠上膝后曲处为 。
介按、从腰踝骨下一寸。侠脊两旁。第一空陷中。即上 穴也。第二空陷中。次 穴也。第三空陷中。
中穴也。第四空陷中。下 穴也。从下 行阴尾、尻骨两旁五分许。即会阳穴也。又自尻臀下阴股上约纹中。
即承扶穴也。从殷门外循。斜上一寸。屈膝而得之。即浮 穴也。从浮 下行。仍在承扶下六寸。屈伸取之。
委阳穴也。从委阳下行 中。约纹动脉陷中。伏卧取之。即委中穴也。以上诸穴。皆属足太阳膀胱经。
x其支者x(止)x挟脊内x 胛、甲乙注云。一作髋。缪刺论王
注。铜人发挥作胂。滑氏云。膂肉曰胂。夹脊肉也。其支者为挟脊。两旁第三行相去各三寸之诸穴。自天柱而
下。从 内左右。别行下贯胂膂。历附分、魄户、膏肓、神堂、 、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
志室、胞肓、秩边。下历尻臀。过髀枢也。
介按、膀胱经穴。自大杼别脉。其支者从肩膊内循。行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旁。相去脊中各三寸半。正
坐取之。即是附分穴。由附分至秩边穴。共计十四穴。左右历次而下。共二十八穴。
x过髀枢x(止)x合 中x 甲乙、铜人。髀外下无从字。滑氏云。股外为髀。捷骨之下为髀枢。循髀外
后廉髀枢之里。本经、承扶、之外一寸五分之间。而下与前之入 中者相合。
x以下贯 内x(止)x至小指外侧x 马云。 、 同。滑氏云。 、腓肠也。下行循合阳穴。下贯 内。
历承筋、承山、飞阳、跗阳。出外踝后之昆仑、仆参、申脉、金门。循京骨、束骨、通谷。至小指外侧端之至
阴穴。以交于足少阴也。杨 云。 骨之下为立骨。左右各有内外踝骨者共四。踝骨之后。各有京骨者。左右
共二。张云。小指本节后。大骨曰京骨。
x髀不可以曲x 甲乙无髀字。似是。张以髀为髀枢。未知是否。
x踝厥x 张云。足太阳脉出外踝之后。筋结于外踝也。
x是主筋所生病者x 张云。周身筋脉。惟足太阳为多为巨。其下者结于踵、结于 、结于 、结于臀。
其上者挟腰脊、络肩项。上头为目上纲。下结于 。故凡为挛、为弛、为反张载眼之类。皆足太阳之水亏。而
主筋所生病者。汪云。主筋。义未详。按、太阳病多痉急如上症。皆风伤筋也。
x痔疟狂癫疾x 张云。脉入肛故为痔。经属表故为疟。邪入于阳。故为狂癫疾。马云。刺疟篇有太阳
之疟。癫狂篇二十二有刺太阳经者。
x项痛x 甲乙。项下有颈间二字。
x邪走足心x 甲乙、铜人、发挥。走、作趣。马、作趋。滑氏云。趣、向也。足少阴起小趾之下。斜
向足心之涌泉穴。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马云。邪、斜同。
x出于然谷之下x(止)x出 内廉x 脉经、千金。谷、作骨。滑氏云。由涌泉转出足内踝然谷穴。下循内踝
后太溪穴。别入踝中之太钟、照海、水泉。乃折自太钟之外。上循内踝。行厥阴、太阴之后。经复溜、交信、
过三阴。交上 内。循筑宾。出 内廉。抵阴谷也。
介按足少阴肾经之涌泉穴。在足心陷中。伸腿屈足卷指宛宛中。从涌泉上行足内踝前。起大骨陷中。即然
谷穴也。又行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太溪穴也。足跟后跟中。大骨上两筋间。太钟穴也。再从太钟行
太溪下一寸。内踝下。水泉穴也。足内踝下四分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之中陷中。照海穴也。从照
海行足内踝后。除踝上二寸许。前旁骨陷中。即复溜穴也。从此斜外上行复溜穴之后。二寸许。后旁筋。即交
信穴也。再斜外上行过三阴交穴。上腿肚中。即筑宾穴也。再上行膝下。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
手。屈膝得之。即阴谷也。
x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x 滑氏云。出阴谷。上股内后廉。贯脊会脊之长强穴。还出于前。循横
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当肓俞之所。脐之左右属肾。下脐下。过关元、中极、而络膀胱也。
x其直者x(止)x挟舌本x 甲乙注一本云。从横骨中挟脐循复
里。上行而入肺。滑氏云。其直行者从肓俞属肾处。上行循商曲、石关、阴都、通谷诸穴。贯肝上。循幽门、
上膈。历步廊。入肺中。循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腑。而上循喉咙。并人迎。挟舌本而终也。张云。按足
少阴一经。考之本篇及经别、经筋等篇。皆言由脊里上注心肺。而散于胸中。惟骨空论曰。冲脉者。起于气街。
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甲乙经于俞府、 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等穴。皆云足少阴脉气
所发。幽门、通谷、阴都、石关、商曲、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十一穴。皆云冲脉足少阴之会。
故滑氏之注如此。实本于甲乙、铜人诸书。而甲乙等书。实本之骨空论也。
介按、从横骨上行一寸。中行旁开五分。即大赫穴也。再上行一寸。中行旁开五分。气穴穴也。再上行一
寸。中行旁开五分。四满穴也。再上行一寸。中行旁开五分。中注穴也。再上行一寸。直脐旁去五分。肓俞
穴也。再上行二寸。中行旁开五分。商曲穴也。再上行一寸。中行旁开五分。石关穴也。再上行一寸。中行旁
开五分。阴都穴也。再上行一寸。陷中。中行旁开五分。通谷穴也。再上行一寸。陷中。中行旁开五分。幽门
穴也。再上行一寸、陷中。中行旁开二寸。仰而取之。步廊穴也。再上行一寸六分。中行旁开二寸。神封穴也。
再上行一寸六分。灵墟穴也。再上一寸六分。神藏穴也。再上行一寸六分。 中穴也。从 中上行巨骨。下侠
任脉之璇玑。中行旁开二寸。陷中。仰而取之。即俞府穴也。
x其支者x(止)x注胸中x 滑氏云。两乳间为胸中。支者自神藏。别出绕心。注胸之膻中。以交于手厥
阴也。
x病饥不欲食x 马云。盖虚火盛则饥。而不欲食者。脾
气弱也。张云。肾虽阴脏。元阳所居。水中有火。为脾胃之母。阴动则阳衰。阳衰则脾困。故病虽饥。而不欲食。
x面如漆柴x 甲乙、铜人。作面黑如炭色。铜人注云。一作地色。素问曰。所谓面黑如地者。和气内
夺。故变于色也。(案出脉解篇)发挥。作地色。本之也。马云。漆则肾之色黑者。形于外而如漆柴。则肾主
骨者瘦矣。张云。水色黑。阴邪色见于面。故如漆。肾藏精。精衰则枯。故如柴。杨玄操二十四难注云。漆柴
者。恒山苗也。其草色黄黑无润泽。故以为喻。简案、据杨说漆即蜀漆。然本草中无所考。
x咳唾则有血x 马云。脉入肺中则为咳。而唾中有血。则肾主有损。
x喝喝而喘x 甲乙注。一作喉鸣。铜人亦作喉鸣而喘。
x坐而欲起x 马云。阴虚不能宁静。
x x 马云。水亏肝弱。张云。目之明在瞳子。瞳子者。骨之精也。肾气内夺。则目 如无所见。
故凡目多昏黑者。必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