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常小子嘴皮子怎么这么厉害,听说他在四川就劝得那石达开自杀,这回一来就劝降了韦俊,实在让人无法理解!”曾国藩摇了摇头,觉得太神奇了。
“大帅,属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程学启低头思索了一番,犹犹豫豫道。
“有什么只管讲。”曾国藩看了他一眼,知道他的话一向很有价值。
“那属下就斗胆说了,这常都统的做事风格很像那天国的东王世子杨小山,做事总是出人意料,旁人根本无法猜测他的下一步行动,还尽打神仙仗,总让人觉得太神奇。”程学启大着胆子说道。
“你是怀疑这个常山就是杨小山?”曾国藩吓了一跳。
“属下打探道,那伪天王洪秀全封了杨小山东王之位,可我们在战场上却从来没有遇到过杨小山带领的队伍,他到底去哪了?也没人说得出来,这也太奇怪了。”程学启替曾国藩分析道。
“这个常山面相却是古怪,我这么多年看人下来,他的面相我实在看不透。”曾国藩点点头,他也觉得这常山有些深不可测,做事从不安套路出牌。
“你还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吗?”曾国藩也畏惧常山的背景,这事可不能乱说,如果说这常山就是杨小山,那岂不是太后和恭亲王都看走眼了?
“属下没有证据,都是属下胡乱想的。”程学启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诬陷朝廷重臣这罪也非常大,足够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他连忙跪下回答道。
“不要紧,你今天就这么一说,我就这么一听,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不过我有一件事让你帮我做。”曾国藩沉思了一会,扶起程学启道。
“大帅尽管吩咐,让学启上刀山下油锅,学启都在所不辞。”程学启连忙表忠心道。
“没那么严重,本帅只是想让你去调查一下这个常山,有任何异常直接向我报告。此事要绝对保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所有调查要完全保密,秘密进行。”曾国藩关照道。
“属下明白,一切按大帅的吩咐去做。”程学启领命道。
第309章 李秀成的境况()
太平天国在安徽支离破碎,但在苏南和浙北却如鱼得水,这和李秀成是分不开的。如果说英王陈玉成继承了杨小山的勇气和韧劲,忠王李秀成则继承了杨小山的智慧和仁德。
如果单纯比较英王和忠王的战斗力,英王陈玉成明显要比忠王李秀成要高一些,战绩也更好。李秀成有一些文化,他的作风相对稳打稳扎,没有那么锐利。所以他的队伍很少打硬仗。
当然李秀成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队伍火器装备率是最高的,他的卫队更是清一色的洋枪。
相对于陈玉成所在的安徽,李秀成控制的江浙一带战争环境要好得多,也没有那么血腥。
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抓到太平军的俘虏,高级将领基本都是凌迟处死,就算投降的太平军,如果是两广的老长毛也是定斩不饶。就连已经死去的太平军将领,湘军也是要开棺戮尸,手段非常残忍,这与曾国藩一直强调乱世用重典,不杀不足以以儆效尤是分不开的。
反观李秀成二破江北大营,活捉清朝扬州知府,攻破杭州,俘获浙江布政使林福祥、总兵米兴朝,二次西征生擒勇将李金旸。面对这些被俘的清朝官员和将领,李秀成既没有用酷刑折磨他们,也没有高声呵斥他们。而是待之以礼,问他们愿不愿归顺,不愿也不怪,依然礼送他们回去,赠予盘缠。
可悲的是,这些被李秀成放走的官员和将领,反被清朝当作“降贼”失节加以杀害。从广西起就与太平军为敌,率领江南大营围困了天京好几年的张国梁战死之后,寻到他的尸首时,李秀成不但没有将他挫骨扬灰,反而以礼安葬。破杭州,浙江巡抚王有龄自缢身死。李秀成给予银两,让其亲兵护送其灵柩回乡。攻克苏、杭,对投降、归顺的清军,李秀成无一杀害。愿参加太平军的,留在军中,不愿的送他们回去。即便是满人,也一视同仁。
李秀成的仁在这个残酷的时代,让他发出耀眼的光芒,让无数人逃过一死,保住性命。
可也是这个仁害了太平天国,李秀成对敌人都这么仁慈,对部下更是爱惜到没有原则。造成他手下的大将军阀风气十足,因为李秀成打下的地盘大,他的将领们地盘意识非常浓重,每人各管自家地,以致到自扫门前雪,兄弟部队挨打也不帮忙。
庐州被打,李秀成不是不想帮忙,但他对手下将领的控制能力太低了,任由他们在江浙扩展地盘,却根本不顾安徽战局的惨烈。
坐拥江浙的富饶,太平军在这里发展很快,李秀成刚打下苏州的时候也不过一万多人,而后来随着战场的节节胜利,他的财富与日俱增,兵力也翻了七八倍。之后他的手下也在各地屯兵,加上从石达开处回归的十多万太平军也投靠了他。他名义上的队伍最高的时候有六七十万之多。
听起来李秀成的队伍相当庞大,但数量是上去了,战斗力却非常孱弱。这些人里各地投降来的绿营兵,地痞流氓,饥民等占大多数,所以李秀成的队伍声势很吓人,但也仅仅是靠人多吓走人少,遇到敌人的精兵往往很难获胜。更何况李秀成真正能调动的仅是自己养的私兵和堂弟李世贤的队伍,其他人听不听他的,还得看情况。
虽然李秀成掌握了苏南和浙北的大量土地,但上海这座重要的城市却一直没有攻破。
第一次攻打上海,是李秀成刚刚拿下苏州后,清廷大量的溃兵逃到了上海,并对周围的太平军的领地造成了威胁。但上海这个地方比较特殊,洋人在这里有非常大的经济利益,为了不和洋人撕破脸,李秀成没有死磕这座城市。
第二次攻打上海,是形势所迫,英国海军提督何伯曾给太平天国提交了一份非常霸道的条约。条约里和先前对清廷的要求极其相似,无非就是赔款,要求航行自由,不允许太平天国攻打上海等,但被太平天国有理有据地一口回绝。
而清廷这一面,自从和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后,英法得到了在中国大量的权利和利益,自此撕开中立的伪装,站到了清廷一边,把枪口对准了太平天国。他们不但在报纸上大肆污蔑太平天国,还对太平天国进行了贸易封锁,太平天国很难从洋人手里买到洋枪洋炮。
上海这个地方因为经过小刀会起义,海关变为由外国人掌管。特别是英国人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负责人后,清廷竟因祸得福,以前清廷官员管理这里的海关,管理散漫松弛,受贿纵私成风,走私漏税一直十分严重,清政府应入的关税被层层私吞。
赫德在担任海关总税务司后,就将英国海关的管理方式全面引入中国海关。当时的英国,高效廉洁的文官制度已经建立。
最终,赫德为自己所管辖的中国海关制定了规范的用人制度,严密的会计、统计、稽查、复核等业务程序,以及年终层层密报等制度,加上合理的薪酬福利等等,使中国海关成为清朝惟一的高效廉洁的衙门。每个月交给清廷的关税就达到了几十万两,且还在逐月递增,成了清廷国库银两的重要来源。
李秀成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率领十万太平军包围上海。由于列强的干预,他们用炮舰轰击太平军,一些洋人冒险者和流氓份子还组成洋枪队公然帮助清军攻击太平军。再加上太平军本身战力也不足,小小的上海县城硬是打不下来。
上海久攻不下,湘军的曾国荃又兵临天京,在雨花台大建防御工事,在天王洪秀全的极力召唤下,李秀成只能放弃上海,带兵回援天京。
而在这里李秀成遭到了曾国荃的强力阻击,二十万太平军硬是拿不下曾国荃的两万湘军,李秀成在这里遭到了他最大的失败。
第310章 借刀杀人()
杨小山带着韦俊的三千人马向皖北出发了,其实韦俊手下并不止这些人,包括黄文金、古隆贤等人一帮很有实力的战将。杨小山并没有让他们过来,不能为了自己,过分削弱太平天国的实力。这三千人基本上都是和韦家有渊源的人,与其留在天国被排挤引发内讧,不如先自己带着。
“城墙都做完手脚了没?”杨小山问道。
“有十几处城墙都被破坏了,这些地方本来就有有些问题,我只是把问题扩大了。”韦俊回复道。
杨小山点点头,他让曾国藩派一支队伍来接管池州,同时又让韦俊手下大将会同杨福清的大军来攻。池州的城墙本来就不高也不厚,自己又破坏了不少地方,这座城等于是送给太平军的,还附赠一支清军的补给装备。
“那个曾妖头怎么会同意我们去皖北的?”韦俊疑问道。
“这还不简单,我给曾国藩的信上要求上天京前线,那曾国藩当然不准,他把天京当成自己的宝贝疙瘩,谁都不让碰,要把这个大功劳留给他的湘军。所以我又给他第二封信,要求去皖北,这一回那曾国藩就同意了。”杨小山深谙人的心里,先提出一个不可答应的要求,被回绝后再提出一个次一级的要求,这个时候往往会被答应。
其实曾国藩同意杨小山去皖北还有自己的小九九,虽然按道理讲,所有对付长毛的战场都应该归曾国藩总管。但皖北有些特殊,他一直以来都被河南的胜保视为自己的自留地,不让别人插手,且胜保仗着自己是满族亲贵,也很不给曾国藩面子,于是曾国藩看到杨小山要去皖北,还挺开心,两个让自己头疼的家伙聚到一起,无论谁赢谁输,自己都得利。
杨小山没想这么多,他去皖北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救下陈玉成。
寿州附近的一座败落的村庄,杨小山与苗沛霖约在这里见面。
苗沛霖现在是着急要投靠清廷,陈玉成刚被自己送去胜保那边,还没给自己答复,这个空档期他现在很尴尬,即不属于太平天国,因为他出卖了陈玉成,又不属于清廷,因为胜保还没有接受他的投诚,所以附近势力都可以踩他一脚。
接到杨小山的见面信,他还挺高兴,终于可以找个主子靠一下了,毕竟这杨小山是代表曾国藩来皖北的,现在湘军在安徽风头正劲,属于非常粗的大腿,对他来说其实比投胜保更划算。他有点后悔这么早就把陈玉成献出去,早知道这常山要来,把人给他说不定就能靠上曾国藩了。
“见过常都统。”苗沛霖看了一眼营帐里喝茶的杨小山,拱手道。
谁知杨小山继续喝茶,根本不理他。旁边的韦俊作为他的亲兵队长对苗沛霖呵斥道:“见到我们都统大人,还不下跪!”
苗沛霖一愣,这路数不对啊,一般来说,清廷要挖太平军的墙角,往往会首先表现出礼遇之情。苗沛霖原因为这常山会很热情地对待自己,自己也好顺理成章表现自己的诚意,投靠过去。但现在这常山似乎对自己很冷淡,这态度有点让苗沛霖不爽。
但不爽归不爽,毕竟现在苗沛霖着急投靠清廷,心高气傲地他把牙一咬,只能下跪道:“小人苗沛霖见过都统大人。”
杨小山眼睛都不看他,冷冷地问了一句:“长毛的伪英王陈玉成可在你这里?”
苗沛霖一听他问这话,心里更是后悔太早把陈玉成送给胜保了,这常山一开口就问陈玉成,肯定是冲着这人来的。
“那陈玉成小人刚刚把他押去胜大人处。”苗沛霖回答道。
杨小山一听这话,心里沉了沉,自己还是来晚了,这人送给了胜保,营救难度大增。胜保和僧王是一个级别的,都是清廷倚重的军事重臣,自己虽然已经位极人臣,但和胜保想必还是要矮一头,人家做都统的时候,自己还什么都不是呢。
苗沛霖看杨小山没有说话,赶紧讨好道:“小人有数万苗家军,可投大人,为大人驱使。”
杨小山当然不会在乎他这些人马,难倒带着他去打太平军?陈玉成不在苗沛霖手上,那苗沛霖对自己就没什么用了。
苗沛霖原以为杨小山听到自己一下多拥有数万人,会心情激动,从而做出姿态拉拢自己,结果人家眉毛都没动,完全看不出需要自己的意思。
“皖北还有不少捻军出没,小人以前和他们熟识,可替大人想办法除去他们。”苗沛霖的确歹毒,为了荣华富贵,首先想到的就是出卖自己原来的兄弟。
杨小山很看不上这样的人,可苗沛霖如此热情积极,自己一点都不表示,难免引人怀疑,于是他想了想:“捻军就不必了,那是皮癣之疾。滁州的李昭寿就在天京的北面,你去把他攻伐下来,把李昭寿的人头交给我,就算你大功一件。”杨小山想起了这个李昭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