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船王包玉刚传-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程如峰考订的全文,发表在1987 年出版的《历史档案》杂志第二期
上,同时,他还提供了不少包氏家世的情况。
据程如峰原考订,包拯的家训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
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藏于大墓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后人
对此信守不渝,形成了“孝肃家风”。包拯的儿子、孙子都为官却勤廉自守,
收入有限,生活清苦,故寿命皆不长。从包拯去世到其孙包永年死,不到60
年间,包家仅有19 人,却先后死亡了13 人。由此可见,包家前几代人口并
不兴旺,后来由于联宗、赐姓等,才出现了支分派衍、子孙众多的情况。
诚实忠厚的太祖父
包拯老家在安徽合肥,在汴梁做官,为何他的子孙会跑到江南宁波呢?
这里面还有一段历史。据史料记载,包拯有两子,长子包臆,幼子包授。
北宋末年,宋高宗在包授的六世孙包元吉的保驾下南逃,在临安建都,
册封包元吉为翰林院待制。
南宋被元所灭,包元吉的孙子包荣当了元朝的廉访使。晚年告老辞官,
从临安迁至四明。
包荣有两孙,即世懋和世忠,在元代至正年间,也就是公元1341 年至
1368 年左右,包世懋官居定海学教谕,包世忠随兄定居定海横坷堰。
至此,世居汴梁的包氏家族的其中一个分支便在江南宁波扎下根来,开
枝散叶。
日月如梭,转眼到了清朝光绪年间,宁波镇海钟包村出了一名读书人,
叫包奎祉。这人潜心读书,只望一朝高中,怎料数应科举,仍是榜上无名,
遂以行医为业。行至温州,开始做起丝绸生意。由于包奎祉是读书人出身,
家底并不殷厚,做的也只是小本生意,干了一段时间,也没赚多少钱。直到
有一天,一件事改变了他的命运。有一天,包奎祉路经天台,见天色已晚,
便与挑夫到客栈住宿。客栈里住的大多是赶路的生意人,第二天天还没亮,
他们就吵吵嚷嚷地起床赶路了。包奎祉被吵得睡不着,也和挑夫早早出门。
一路无话。
走了一天,晚上照例是投宿客栈。
疲倦的包奎扯打开包袱,赫然发现自己的旧衣服,变成了绩罗绸缎,还
夹着5000 两白银的汇票和200 两纹银。他以为挑夫贪心拿了别人的东西,
当即责问挑夫,挑夫委屈他说:“我们走时,房间里就剩这么一包了,我又
怎么知道不是你的?”
包奎祉不作声了,挑夫说得也有道理。他再翻一遍包袱,想找到地址之
类的,却没有发现蛛丝马迹,他心急如焚,顾不得旅途劳顿和路程遥远,立
即返回原来那间客栈。一打听,才知道失主曾回来寻找,但已不知去向。他
等了3 天,仍不见有人来取,而自己再等下去生意就做不成了,只好在客栈
的墙上写下认领地址。
过了一年,失主又路过此地,合该他有福气,他又投宿在那间客栈,见
到墙上包奎祉留下的“招领通知”,便马上派人到镇海查问,很快就寻回失
物。失主是福建一位大商人,专做木材生意的,他见失物丝毫无损,没想到
会碰上这么一个好人,于是亲自登门拜谢,并要留下200 两白银作为酬金。
包奎祉婉言谢绝,他真诚地对木材商人说:“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不能
拿,这是为人之本。”
木材商人深受感动,于是邀包奎祉一起做生意。从此包家日渐兴隆。
这包奎扯就是包玉刚的太祖父。
中国人有个传统,赚到钱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置业,包奎祉也不
例外。做木材生意赚到些钱后,他便回家建了一幢五间二弄一堂的新屋。
这是一座坐北向南的楼房,雄踞一方,屋的南面和西面是宽阔的稻田,
东面和屋后都是邻家的低矮的小屋。这新屋落成不知引来多少艳羡的目光,
一时间成为邻里议论的中心。
许多年以后,包玉刚就出生在这新屋里。作为太祖父的包奎祉,不仅为
子孙留下了一间大房子,也留下了要清清白白做人的道理。
喜欢看海的孩子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结束,然而,胜利的气氛
似乎未能漂洋过海,传染到中国这块古老的陆地上。
中国最后一个皇朝已被推翻好些年了,北京政权几度易主,孙中山发动
的护法运动失败,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江南名城宁波依旧是老样子,商旅匆匆,繁忙如昨。
离宁波不远处有一个镇子名镇海,里面有条钟包村,是包公后代居住的
地方。
宁波人多在外做生意,这里也一样。
在一间挺有气派的房子里,平日只看见女眷的影子,男主人包兆龙秉承
父业,在湖北汉口开了一家鞋铺,在外面做生意的时间比在家里多好几倍。
1918 年农历10 月13 日,宁波已进入了冬季,包兆龙匆匆从汉口赶回
宁波。两天前,他接到妻子托人捎来的信,说快要生了。
此时的包兆龙,已有一子一女,但对于将降生人世的孩子,他仍有着一
种渴望和慈爱。
那天晚上,包兆龙焦的地坐在堂屋里,等待孩子的降生。
窗外寒风呼呼,屋里却温暖如春,烛光明亮。
光明,是多么地宝贵!
随着一声清脆响亮的啼哭,接生婆满面笑容地跑出来对他说,夫人生了
一个大胖小子!
是个儿子!包兆龙更加高兴。在封建社会里,儿子被看成传宗接代的象
征。包兆龙想,生个儿子,日后自己的生意就后继有人了。他叫佣人把孩子
抱出来,只见这婴孩虎头虎脑,眼睛又大又亮,一阵怜爱之情油然而生。
给他取个什么名好呢?包兆龙一眼瞥见桌上的燃烧的蜡烛,有了,就叫
“起然”吧。
包兆龙虽是一介商人,但由于早年在私塾念过书,受古典文学教育,古
文水平甚是了得。他为次子取名“起然”,自有他的深意。
“起”字是包家的辈号,有“永不停顿”之意,“然”字通“燃”,表
示火在燃烧,两字喻意这个新诞生的小生命,将会像一团火那样越烧越旺。
旧时人们还兴取表字,包兆龙于是赐起然表字“玉刚”,希望他长大成人后
洁身自爱,刚直不阿。
包玉刚的母亲后来还生下了一子三女,他总共是七个兄弟姐妹。分别是
三男玉书、玉刚、玉星,四女爱菊、美菊、素菊和丽菊。包兆龙希望子女都
像白玉一样无暇,像菊花一样高洁。
由于包兆龙追随其父在汉口做生意,在家的时间并不多,即便如此,他
也从未放弃过对于女的严格要求。
那时的包家在当地算是比较富裕的,包兆龙决定让子女接受在当地被认
为是最好的教育。他把包玉刚和包玉星送进了以教学质量优良而闻名的叶氏
中兴小学读书,为儿子们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
玉书、玉刚、玉星三兄弟自小天聪颖悟,深得祖母和母亲疼爱,包玉刚
更是以勤奋好学、诚实稳重而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的称赞。
童年的包玉刚除了上学读书,最喜欢的就是去看海、去看船。
宁波市地处东海之滨,在余姚江和奉化江汇合为雨江的三江两岸,简称
为雨。东北和镇海交界,西与西北面和余姚、慈溪接壤,南和鄞县毗邻。
宁波市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历来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之
一。早在两汉、三国时期,舟师出海,多从这里启航。唐代时,它就与日本、
朝鲜、柬埔寨、越南、泰国诸国家有通商往来,是当时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明清之际,海运更远及西洋,商贾往来频繁,成为全国的重要商埠。鸦片战
争以后,根据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规定,宁波成为“五口通商”口岸
之一,外国侵略者在江北设立领事馆和洋行,倾销洋货,曾一度得到畸形的
繁荣。
宁波市内有一条江厦街,在唐宋年间就是手工业的发源地,到了明、清
时更成为一条繁荣的街道,里面有许多古建筑,也有许多工艺品,是商人、
行贩云集的场所,也是外出做生意的宁波人心目中家乡的象征。每当月圆思
乡之时,宁波人便会感叹“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
在长期的商事活动中,宁波商人逐步形成一个群体——“宁波帮”,它
与“山西帮”、“潮洲帮”、“福建帮”一样,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帮,并
且一直沿用至今。
此外,宁波人素来还有飘洋过海经商的传统。据有关资料表明,现在海
外的宁波籍人士约有30 万多人,在海外商界也形成实力雄厚的“宁波帮”,
其中不少为商界翘楚,如我们这本传记的主人公包玉刚,以及影业巨头邵逸
夫、香港南丰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廷骅、美国全美中华总商会董事长应行
久。。
宁波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雄霸一方的商埠,直至19 世纪中叶,
道光年间,清朝日渐衰微,外族入侵,满清皇帝把沿海商权拱手赠与洋人,
上海滩便从野草丛生的一坯黄土中拔地而起,逐渐取代了宁波在江浙一带的
商业地位。
不过,作为一个地理环境优越的港口城市,宁彼依旧繁荣。
宁彼有两个天然深水良港,一是镇海港,一是北仑港,在本世纪20 年
代,这里是各地客商、附近渔民以及来自中东、欧洲的航海家避风、休整和
补给的理想之所。
包玉刚的家所在的钟包村,离海并不近,但自从有一次,包玉刚跟父亲
到镇海去了一趟之后,他就念念不忘那无边的大海和海上的商船,而且忽发
奇想,希望能当个船长驾船周游世界。
包玉刚为这个突如奇来的想法激动了好一阵子,虽说是一个孩童幼时天
真的幻想,若干年之后,这个幻想竟变成了现实。
第三章大器早成中兴学校遇良师
学校举行运动会,军乐队旗手是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角色,结果,老
师选中了包玉刚。在学校里被同学们称为“秀才”。包玉刚是幸运的,在
小学阶段,他遇到了一群好老师。
有幸遇良师
包玉刚童年的时候,家境在当地算是比较富裕的。父亲包兆龙虽然长期
在汉口做生意,很少时间在家中,但是并未丝毫放松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他
把包玉刚与包玉星送进了以教学质量好而闻名的叶氏中兴小学,接受在当地
被认为是最好的教育。
叶氏中兴小学是宁波著名的学校,由清末资本家叶澄衷于1871 年创办。
该校对学生实行严格教育,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除了包玉刚、包玉书、包
玉星三兄弟外,影业巨子邵逸夫,新昌集团叶庚年、叶谋彰,以及包从兴、
赵安中等,这些香港“宁波帮”中的富豪殷商,说来均在叶氏中兴小学受过
教育。
在中兴小学,包玉刚遇到了几位好老师,不但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
也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中兴小学的校风很好,小学里有一位丁伯荣先生,在教学上很有一套。
他十分注重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好学性。他指导学生成立了一个
“中兴学生自治会”,下设宣传部、司法部、体育部、康乐部、福利部等,
并选出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小公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丁先生还指导
学生自己编辑出版名为《钟声》的墙报。
包玉刚是《钟声》的积极撰稿人,他写的文章简洁明了,生动活泼,被
同学们称为“秀才”。他有一个好朋友叫王尔功,是“学生自治会”的第一
任司法官,素以履职严明而在同学中威信很高。有一次,一位大同学欺负一
位小同学,小同学自卫反抗,恰巧被“法官”王尔功见到,王尔功以为小同
学下守规矩,便判罚小同学站墙角,小同学觉得委曲,哭了起来。包玉刚当
即站出来,向王尔功说明情况,纠正了这一“错案”。这件事被父亲知道了,
包兆龙大赞包玉刚做得好,包兆龙教导儿子:“为人就是要严以律己,宽以
待人,仗义执言,主持公道——这是为人的正道。”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童年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幼年所
受的教育,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包玉刚是幸运的,他在中兴小学念书时遇到
了一群好老师,支家英就是其中一位。
这位支家英,虽是一名小学老师,却多才多艺,数理化佯样精通,音乐
绘画无所不能,还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不但发音准,且咬字清楚。包玉刚
的英语说得既漂亮且有条理,不能不同支家英逐句逐段的教学有着密切联
系。而他沉实、稳健的作风更是得益于恩师的栽培。
被选中当旗手
那是包玉刚念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有一次,镇海县举行小学生运动会。
这在当时是轰动一时的新闻,各小学都各出奇招,想在运动会上为自己学校
争光。中兴小学的校长灵机一动,想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