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船王包玉刚传-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壮大,直逼英资。这时,李嘉诚想起了包玉刚。
一天中午,午餐过后,李嘉诚电话里约包玉刚见面一聊。随即,两位华
资巨头碰面。李嘉诚表示,他目前正忙于其它生意,问包玉刚有无兴趣收购
会德丰。包玉刚在商言商,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划算的投资,于是允诺介入其
中。
却说张玉良,他对包玉刚介入其中,只提一个要求,即包玉刚要彻底收
购,完全控制会德丰,不要在收购成功之后又被对方以高价钱反收购,以致
前功尽弃。对此,包玉刚答应绝对没问题。
另一场震动海内外的收购战又将展开。
包玉刚迎战“过江龙”
1935 年2 月26 日,也就是邱德拔财团宣布收购会德丰之后两天,包玉
刚宣布九龙仓加入会德丰收购战,出价比邱德拔高10%。包玉刚还宣布已
直接或间接拥有会德丰34%股权。
这34%的股权无疑是来自张玉良。
包玉刚提出反收购之后三天,是农历除夕,也是鼠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邱德拔宣布再度提高收购价格,作价A 股7 元,B 股7 角。
这一天收市时,邱德拔宣布持有会德丰股权24。37%,包玉刚则宣布持
有34。17%。相差仅10 个百分点。
接下来是农历新年,停市五天。
一段难耐的沉寂。
一个难熬的新年。
2 月25 日,大年初六,股市恢复交易。敏感的股民预感到正在“较劲”
的九龙仓和邱德拔财团将会有所动作。
果然,九龙仓宣布用现金每股11 元收购联合企业。
联合企业是会德丰的联营公司,其资产账面净值每股17 元,其中部分
是船舶。
其时正值航运不景气,买入有关船舶的股票只会亏本,这一点包玉刚怎
会不知?他看中的是联合企业所持有的6。8%的会德丰股权。这正是包玉刚
的的高明之处:既可以阻止联合企业把这部分股票卖给邱德拔,又可以增持
会德丰股票数。
翌日,包玉刚还没等邱德拔作出反应,又宣布再度提高收购价格,升至
A 股7 元4 角,B 股7 角4 仙。同时又宣布已拥有38%的会德丰股权。
接下来又是一段沉寂,邱德拔迟迟没有作出反应。成熟的投资者己看出
苗头:邱德拔不会再出更高的价钱了。股市终于平静下来。
3 月15 日,包玉刚的财务顾问获多利代表九龙仓宣布,九龙仓持有总
数超过50%的会德丰投票权。
经过18 天考虑的邱德拔得悉此事后,通过他的财务顾问发表声明,正
式放弃收购会德丰的计划,并准备接受九龙仓的建议,把所持有的25%会
德丰股权售给九龙仓。
历时一个月的会德丰收购战终于鸣锣结束,包玉刚耗资25 亿港元,取
得了收购会德丰的绝对性胜利,入主会德丰。
不久,包玉刚意气风发地进驻位于毕打街的会德丰大厦顶楼的董事长办
公室。
会德丰原主席约翰·马登呢,则黯然离开了父亲留给他的王座。
包玉刚收购九龙仓、会德丰,从他个人主观愿望而言,纯粹是商业性的
行为,并非有意针对英资财团。至于外人将他的这种商业行为归结为一种深
谋远虑的政治企图,这种推测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不失为一个有趣的角度
——因为九龙仓、会德丰、和黄、港灯这些洋行,在英国统治香港一个多世
纪后渐渐落人包玉刚、李嘉诚这些华人财阀手中,恰恰与英国将于1997 年
把香港交还中国殊途同归。
第二十五章港龙渣打竟成平生两败笔
如果说,投资港龙的失败,打破了包玉刚建立空中王国的美妙构想,
那么,投资渣打的失利,则使他重温银行家之梦彻底粉碎。若干年后,包
玉刚说:“我平生只做了两件失败的事。。”
包玉刚收购九龙仓和会德丰,被人们称为香港有史以来两宗最大的收购
战役。
之后,他又以其海派作风,投资于渣打银行和港龙航空,赢得了“白骑
土”之称。然而,这两次耗资不菲的收购战,并未为包玉刚带来任何经济上
的收益,相反,还使他的锐气受到一定挫伤。
若干年后,包玉刚对友人说:“我平生只做了两件失败的事:一件是投
资渣打;一件是投资港龙!”
投资港龙
包玉刚1980 年以21 亿港元收购九龙仓、1985 年以25 亿港元收购汇德
丰,创下了香港收购史上规模最大的记录,也成功地把他的海上王国转移到
陆上。
有道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包玉刚乘胜追击,在收购会德丰
同年的10 月,投资一新建航空公司——港龙航空公司。
“人往高处走”,这句话用在包玉刚身上可谓最贴切不过了。两次收购
战大获全胜,使他信心倍增。怀着对香港前途的美丽憧憬,包玉刚决定建立
他的“铁翼雄师”,使已在陆上站稳了脚跟的事业,再往更高处发展,冲上
云霄,建立空中王国。
然而,这一次幸运之神没有降临。
包玉刚注资两亿港元进港龙航空,并取得37。8%的股权,四年之后,
又将股权悉数让出,亏损逾亿港元,为他的投资“威水史”留下第一块污点。
对港龙的投资为什么会失利呢?这还得从港龙成立说起。
1985 年7 月以前,香港一直只有一家航空公司,就是由英国财阀施怀
雅父子掌握着控制性股权的太古洋行控制的国泰航空公司。
施怀雅家族是香港顶尖儿的几位外籍超级富豪之一。早在1869 年,施
怀雅家族便在香港创业,发展至今,已把持着香港的航空、地产及船坞业的
命脉,财产估计超过100 亿港元。
施怀雅家族掌握着控制性股权的太古洋行,是香港最大的四个英资洋行
之一,1948 年,太古洋行取得国泰公司的控制权后,便迅速成长壮大,发
展一日千里,在其后30 年中,国泰一直垄断着香港的航空业。
80 年代初,作为东南亚航空枢纽的香港一跃而起,压倒了西德的法兰
克福而成为世界上最大运货量的空运站,它的眼务网不仅遍及东南亚,还布
满中东、欧美、大洋洲、非洲的几十个国家,香港的航空业成了企业巨子们
觊觎的肥肉。这些企业巨子当中,就有包玉刚和被称为“毛纺大亨”的曹光
彪。
包玉刚在早些时候已有所动作,投资于国泰航空,并出任董事。而曹光
彪则是在1984 年10 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后才有所行动。
《中英联合声明》中,关于航空业的说明是这样的:“在香港注册并以
香港为主要经营地的航空公司与民用航空有关的行业可继续经营。”这是一
个极具诱惑力的说明,它使以纺织业起家的曹光彪下决心到香港的空中分一
杯羹。
1985 年7 月,由曹光彪牵头筹组的港龙航空公司宣布成立。但据传闻,
港龙有中资背景。这一点并非没有根据。
前新华社香港分社的一位负责人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在大陆或香港成
立一个航空公司,以刺激中国民航改进并吸收外界经验。港龙航空公司就是
在此设想下,并在国务院和香港新华分社支持下,由港澳国际投资公司与曹
光彪合作,在香港创办的。”
由此看来,中共原是想借新成立的航空公司刺激中国民航改进其服务,
与曹光彪发展航空业的想法不谋而合,二者一拍即合。
然而,港龙航空从创办之初起就似乎注定了要历尽磨难。
究其原因,可能是曹光彪当初太吹嘘港龙的中资背景有关。那位新华社
香港分社负责人的说法是:“开始时,曹光彪吹嘘公司的中国政府背景,招
致英国航商及港英政府注意,立了新法,限制香港新的航空公司成立。并以
港龙非英资,不符合香港法规为由,迟迟不予批准。”
在这种情况下,那位新华社香港分社负责人想到了一位“老友”,他就
是刚刚收购完会德丰的包玉刚。
包玉刚是在1963 年就加入了英籍,用他的话来说是为了生意上往来的
方便,没想到二十多年以后,他的这个英国国籍让他作出了一次毁誉参半的
投资举措。
1985 年,包玉刚在大举收购会德丰的同时,在中国大陆也有数目可观
的投资,并与中国的政要如邓小平等过从甚密,与姬鹏飞、许家屯等人更是
私甚于公的朋友。
许家屯亲自出马,请包玉刚出任港龙董事会主席,包玉刚连同已入英籍
的曹光彪之子,两者占股50%以上,使港龙成为英资为主的航空公司。至
此,港英政府才正式批准港龙成立。
第一宗失败的投资
包玉刚注资港龙,是希望能在香港的航空史上写上光辉的一页。为此,
他辞掉了国泰航空董事一职,专心于港龙的发展。
可惜的是,事情并非想象中那么顺利。包玉刚的介入并未能改变港龙生
不逢时的命运。
在香港,港龙的发展制时极多。
基于国际协议,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能有一家官方航空公司,国泰代表香
港,所以港龙不能经营正常班机服务,只能办包机,而且航线也不能与国泰
重复。
包玉刚注资两亿港元入主港龙后,大大提高了港龙的资本总额,并订购
了新航机,与港府洽商开办定期班机,然而,包玉刚的努力形同白费。
原来,作为一同包机公司,港龙既不准做广告宣传,也不得直接向乘客
售票,更不能在内地设立办事处,每个月还须向港府申请一次才能继续经营。
单是这几条规定已使港龙的业务大受限制,然而最要命的还在后头呢。
根据香港民航条例规定,包机不准在下午12 时半至4 时起飞降落,这么一
来,几乎把港龙要经营的中长距离客运线全部扼杀。
为此,作为港龙发起人之一的曹光彪多次联同新闻界人士向各界呼吁,
要求公正。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说;“香港政府竭力反对国际保护主义,并
派人到欧美游说,要欧美开放市场,但在香港航空政策上却构筑保护主义堡
垒,这岂不是莫大的讽刺?国泰既不是香港的国营公司,也没有向港府交纳
专项垄断税,如此保护国泰利益,实际上是保护英国利益不遗余力,而不惜
用港府政策的名义。”在政治上一向以和为贵的包玉刚也炮轰港府:“不要
以为我现在只为港龙争利益,这也不仅是航空间的冲突。一条航线只准一家
公司经营的政策,造成垄断而不公平,有违本港工商百业以至港府长期遵循
的自由经济哲学,实在极不光彩,后患无穷!”
然而,呼吁归呼吁,国泰由于有香港航空管理条例的庇护,港龙无法动
它一根寒毛。
在香港,港龙屡遭挫折,已是穷于应付,在大陆,它同样未风光得起来。
本来,作为有中资介入的港龙航空,理应在大陆能一展拳脚,无奈得不
到中国民航的支持,业务开展并不顺利。
在两头不讨好的夹缝中,港龙举步维艰。以致在成立后几年中,一直处
于亏损状态,股东每年都需要注资以维持其经营。作为最大股东的包玉刚,
投入自然也最多。
港龙的经营状况引起了国泰的注意,并萌发了收购的念头。国泰先找到
包玉刚,提出相互换股,想使国泰成为港龙的控股公司,作为交换条件,包
玉刚将被允许进入国泰董事会,任副董事长。
如果单从商业的角度考虑,这对包玉刚来说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建议,
他不但可以甩掉港龙亏损这个包袱,而且可以堂堂正正进入国泰董事会,去
圆他的空中王国之梦。
但是,包玉刚并未立即答应,而是去找许家屯征求意见。也许是因为许
家屯当初邀他入主港龙的,面临抉择之时,包玉刚不会忘记找这位“介绍人”
商量商量。
据许家屯回忆,当时他“不便公然反对,建议他(指包玉刚)考虑中国
民航的反应。包玉刚立即表示放弃与国泰换股的打算。”
很明显,包玉刚这么干脆地作出了这个“非商业性的选择”,是囿于政
治上的考虑。
1990 年,己把港龙航空董事长一职让给了女婿苏海文的包玉刚,正准
备购买新机开辟新航线之时,却突然找到许家屯,告诉他要把港龙股份“让”
给曹光彪,再转让给香港中信公司荣子健。
中信公司是香港一家背景深厚的中资机构,早些时候,荣子健就在没有
知会新华社香港分社的情况下,购买了国泰的股份,成了国泰董事。
据许家屯回忆,“收购计划是杨尚昆同意、李鹏批准的。收购后,荣会
将包玉刚所占股连同曹光彪让出部份的股,一并转让给国泰。。。国泰占大
股。业务经营也‘委托’国泰管理,增添飞机向国泰租用、国泰停飞大陆北
京、上海航线,‘让’给港龙航行。
“这样一个完整的计划,使港龙实际上成了国泰的子公司,不仅违背了
成立的